初中化学第十二单元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3
化学十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化学十二单元主要介绍了五大类化学反应的研究、主要化工产品和化工生产、化学能量变化和相关计算问题、发光和发热现象的原理和应用、同位素的应用。
以下是对该单元知识点的总结:一、化学反应的研究1.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研究了反应的热效应,主要包括反应热、焓变化和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反应热是指单位摩尔反应物参与反应时所产生的能量变化,根据反应热可确定反应是否吸热或放热。
- 焓变化是指反应前后系统的焓值变化,是计算反应热的重要量。
- 热化学方程式是指通过参考物质的热效应来确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研究了反应速率、反应机理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形成的速率,可以用反应物浓度的变化作为指标来确定。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和固体表面积等。
3. 化学反应平衡- 化学反应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达到动态平衡。
- 平衡常数是衡量反应达到平衡程度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平衡常数来判断反应是向正向反应还是逆向反应进行。
二、主要化工产品和化工生产1. 合成氨的生产-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于制造化肥和其他化工产品。
- 合成氨的生产主要采用哈伯-博士过程,通过在高温高压下将氮气和氢气进行反应得到合成氨。
2. 硝酸的生产-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于制造肥料、炸药和其他化工产品。
- 硝酸的生产主要采用奥斯特瓦尔德过程,通过将氨气、空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硝酸。
3. 硫酸的生产-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用于电镀、制药、化肥等领域。
- 硫酸的主要生产方法包括接触法、浓缩热法和湿法。
4. 氯碱工业- 氯碱工业是指以氯气和碱性物质为原料生产氢氧化钠和氯气的产业。
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第十二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涉及了一系列与化学反应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的主要知识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应用和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章节的核心概念,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反应物的消失和产物的生成。
在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这是因为反应物的化学键在反应过程中被破坏或形成,从而引发能量的变化。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化学反应中质量总量始终保持不变的规律。
这意味着化学反应发生后,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的部分会转化为生成物的质量增加的部分。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研究中的基本原理,对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章节中,我们还需要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使用。
化学方程式是一种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
它能够准确地描述反应物的种类和比例、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物质转化以及生成物的种类和比例。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过程,从而预测和控制化学反应的发生和结果。
进一步,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在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反应物结合生成一个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简单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一个原子或功能团从一个化合物转移到另一个化合物上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的转移引发的反应,常伴随着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的位置的变化。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与化学反应相关的实际应用。
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许多食物加工过程都是通过化学反应来进行的,如面包的发酵过程。
另外,农业生产中的化学反应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土壤中的氮循环。
九年级化学教科书的第12个单元涵盖了化学中的各种重要课题。
一些关键点包括化学反应,周期表,化学结合,酸和碱,以及烃类。
让我们谈谈化学反应。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物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钠和水之间的反应,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氢气。
这种类型的反应被称为单一的转移反应。
另一个例子是甲烷的燃烧,一种碳氢化合物,它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接下来,我们接着讨论周期表。
周期表是根据其原子数和化学性质来组织元素的一种系统方法。
分为组和期。
第1组元素被称为碱金属,而第17组元素被称为卤素。
周期表是化学家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宝贵工具。
化学结合是这个单位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化学键主要有三种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当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时,就会发生离子,形成相互吸引的离子。
而共价键则涉及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
金属结合发生在金属中,在金属中,原子按规律排列,共享电子。
酸和碱也包含在这个单位中。
酸是释放水中氢离子的物质,而碱是释放氢氧化离子的物质。
一个经典的酸碱反应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后者产生水和盐。
了解酸和碱在许多实际应用中至关重要,例如游泳池和农业土壤的pH值调节。
碳氢化合物是一类由氢原子和碳原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是矿物燃料的主要成分,在有机化学领域是重要的。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辛烷的燃烧,一种在汽油中发现的碳氢化合物,它是负责为内燃机提供动力的主要过程。
九年级化学教科书的第12个单元涵盖了化学中广泛的重要课题。
了解化学反应、周期表、化学结合、酸和碱以及碳氢化合物,对于任何有兴趣从事科学事业的人或那些只想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化学九年级十二单元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中。
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对于我们了解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关于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以下是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一、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的物质称为反应物,而生成的新物质称为产物。
化学反应的主要特征包括:反应物的消失和产物的生成、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等。
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一种简洁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在化学方程式中应包括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等。
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一种重要的类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些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些物质得到电子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电子的转移来实现,其中一个物质被氧化为正离子,另一个物质被还原为负离子。
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类型。
金属元素通常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元素通常易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常常通过电子转移来实现元素的转化。
五、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氢离子和碱离子结合形成盐和水的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同时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盐。
这种反应常常伴随着酸碱溶液的中性化现象。
六、物质的溶解和溶液的制备溶解是指固体、气体或液体与液体之间形成均匀透明的混合物的过程。
溶解涉及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性质,物质的溶解可以分为离子的溶解、共价物质的溶解、气体的溶解等。
七、分子内部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成的。
化学键的形成涉及原子中电子的重新排列和重组。
共价键是一种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金属键则是在金属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云的共享而形成的。
八、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甲状腺肿大的患者,特别要注意合理食用的食物是A.加碘食盐B.富硒鸡蛋C.葡萄糖酸锌口服液D.高铁酱油答案: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对于甲状腺肿大患者来说,应在饮食上适当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所以加碘食盐可以提供碘元素,故选A。
2、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B.碘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碘会导致骨质疏松C.开发高效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以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D.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答案:BA、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A正确;B、碘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而不是骨质疏松,B不正确;C、开发高效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以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C正确;D、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D正确。
故选B。
3、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馒头、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你认为这份午餐搭配中还应添加下列食口中的()A.黄瓜B.牛奶C.炒鸡蛋D.烤野兔肉答案:A分析:馒头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含有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A、黄瓜中富含维生素,符合题意;B、牛奶中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C、炒鸡蛋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D、烤野兔肉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一中X溶液显酸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B.图二转化1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C.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AA、图一中X溶液,即碳酸溶液显酸性,但是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B、图二转化1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无机物,葡萄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不符合题意;C、图一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图二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故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不符合题意;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十二单元化学知识点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的学科。
作为理科的一支重要学科,化学的知识点无疑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十二个单元的化学知识点,下面我将就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论述。
第一单元:分辨碳酸盐和硫酸盐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分辨碳酸盐和硫酸盐。
碳酸盐一般具有酸反应,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气体,而硫酸盐则不会发生明显的酸反应。
通过这个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第二单元:认识氢氧化物氢氧化物作为一类常见的化合物,具有碱性,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我们需要了解氢氧化物的常见物质以及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单元:认识酸酸是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物质,能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酸的性质、种类以及酸的常见物质。
第四单元:认识盐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产生的化合物。
我们需要了解盐的常见物质、命名规则以及一些常见盐的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涉及到物质的电荷转移。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认识金属金属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包括导电性、延展性和可塑性等。
我们需要了解金属的常见物质、金属的反应性以及金属的应用领域。
第七单元:认识非金属与金属相对应,非金属具有不同的性质,如不导电、脆性等。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非金属的常见物质、非金属的反应性以及非金属的应用领域。
第八单元:认识溶液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稳定体系。
我们需要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浓度计算、溶液的饱和性以及一些溶液中的常见现象。
第九单元:认识电解质电解质指的是能在溶液中产生离子的物质。
我们需要了解电解质的种类、电解质的导电性以及电解质在电解中的应用。
第十单元:认识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按一定比例混合时发生的反应。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九年级化学十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十二个重要的单元知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单元:化学的基本概念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以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第二单元: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包括物质的摩尔关系、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溶液浓度的计算。
第三单元: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学生将了解原子的组成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及位置,还将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第四单元:化学键和晶体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还将了解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离子键和离子晶体的相关知识。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是化学反应动力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将学习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同时还将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第六单元:溶液和酸碱这个单元介绍了溶液的性质和分类,学生将学习溶解度、浓度和溶液的配制方法。
此外,还将深入了解酸碱的概念和性质,包括酸碱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
第七单元:氧气和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将学习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同时还将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包括氧化和还原的定义、电子的转移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八单元:碳与有机物碳是有机化学的基础,学生将学习碳的特点和能力,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
此外,还将了解一些常见的有机物,如烃、醇和羧酸。
第九单元:化学能、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这个单元介绍了化学能、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关系,学生将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以及燃烧和酸碱中和等反应的能量计算方法。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知道人体的六大营养素以及对应的富含食物。
2.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这些有机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3.知道CO 、甲醛、黄曲霉素、重金属盐等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
1.人类重要的六大营养物质为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
其中,前四种均为有机物(含碳元素),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油脂是人体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释放能量但不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维生素、水、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
2.蛋白质:⑴作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修补受损组织。
⑵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含C 、H 、O 、N 等元素。
⑶富含物:瘦肉、蛋、奶等含动物蛋白;豆腐、花生、大豆、核桃等含植物蛋白。
⑷蛋白质的性质:能与甲醛反应而变质、能与重金属盐反应而变质、高温煮沸时能失去生物活性。
3.糖类:⑴富含物:米、面、各种糖、地瓜、马铃薯、淀粉。
⑵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米饭糊了会变黑说明米饭中含碳元素。
⑶糖类物质的作用:通过缓慢氧化放出热量,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 6H 12O 6+6O 2═══6CO 2+6H 2O 。
⑷大米霉变会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
⑸米、面、淀粉在人体内消化的过程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
4.油脂:⑴富含物:肥肉、花生油、豆油、奶油等油类。
⑵作用:通过缓慢氧化放出热量,是人体备用的能源物质。
⑶减肥的方法:合理饮食,多运动。
5.维生素:⑴富含物:各种蔬菜、水果(同样,果汁也含)、肝脏、鱼肝油等。
⑵作用:调节新陈代谢等(如便秘)。
⑶缺维生素A 易得夜盲症,缺维生素C 易得坏血病。
6.蛋白质知识的延伸:⑴制作标本常用的福尔马林溶液是甲醛溶液,原因是蛋白质能与甲醛反应而变质而不会腐烂。
但是,不能用甲醛给肉、海产品保鲜,原因是甲醛有毒,且甲醛能与蛋白质反应使蛋白质变质,从而破坏酶 教 材 重 点教 材 挖 掘 / 教 材 拓 展 学 习 目 标营养成分。
第十二单元知识点
[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其中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胃肠道
+CO2
+H2O,放出热量
蛋白质人体
水解
5、几种蛋白质) (1)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Fe2+)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O2和CO2的载体
血红蛋白+ O2 氧合血红蛋白
CO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结合能力比与O2结合能力强200倍,导致缺氧而死。
吸烟危害:CO、尼古丁、焦油等
(2)酶: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淀粉酶麦芽糖酶
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6、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引起变质的因素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2+、Hg2+、Cu2+、Ag+等)等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二、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
1、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2、常见的糖
(1)淀粉(C6H10O5)n :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
如稻、麦、马铃薯等。
酶
(C6H10O5)n C6H12O6血糖淀粉(肌肉和肝脏中)
水
(2)葡萄糖C6H12O6 (
呼吸作用C6H12O6+6O22+6H2O 15.6KJ/g 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3)蔗糖C12H22O11: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
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三、油脂
1、分类植物油脂:油
动物油脂:脂肪
2、功能:提供大量能量 39.3KJ/g
每日摄入50g-60g
3、脂肪: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糖类和脂肪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提供能量。
四、维生素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1、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
2、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缺V A :夜盲症缺V C :坏血症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组成人体的元素 50多种
常量元素(11种)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0.01% Fe、Zn、Se、I、F等
1、钙 99%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成人体内约含钙1.26g,主要以C 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
(2)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3)钙过多:结石、骨骼变粗
过少: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
老年人骨质疏松
2、钠和钾
(1)Na+存在于细胞外液人体内含钠80g—120g
K+ 存在于细胞内液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
(2)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pH7.35-7.45)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必需元素(20多种)Fe、Zn、Se、I、F等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有机物小分子如:CH
4、C2H5OH 、CH3COOH、C6H12O6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
1、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热塑性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热固性如: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