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输入表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3
目录手册更改记录前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是公司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对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测量的要求,它对增强顾客满意、实现公司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为此公司按照GB/T 19022—2003 /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CMS-2006《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建立本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简称测量体系)。
2013年公司成立了以管理者代表为首的测量管理体系领导小组,负责测量体系的质量目标、组织机构、管理职能的策划和资源的配置,组织专门人员编制并形成了《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简称《测量手册》),相关的《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简称《程序文件》)、技术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测量手册》从总体上描述了本公司的测量体系,协调相关程序文件的编制,是公司测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测量人员的行为准则,具有唯一性。
体系所有的文件和记录可作为对本公司员工培训的教材,也可作为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依据,以及公司接受顾客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核的依据.本手册所说的测量过程,不是泛指对体系运行结果的测量,而是指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测试、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是支持公司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
本手册和公司管理体系的手册相协调、相互兼容,其规定的内容是体系手册中7。
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要求的细化、补充和完善。
本手册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在建立、实施测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考虑到在GB/T 19022—2003 /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中提出的确认要求涵盖了测量管理体系要求,为了进一步满足确认规范的要求,本手册将按照该规范编写管理手册.公司质保部是本手册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手册的编制、修订、发放并监督执行,按《文件控制》程序予以控制。
管理评审输入资料 (2019-11-25)管理体系实施情况报告最高管理者一、文件建立了一整套新版标准(ISO9001:2015)文件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文件,目前暂时运行正常。
二、文件执行情况1.由于文件具有可操作性,内容适当,培训得力,运行要素都能达到管理体系要求。
2.经过内审,进一步加强文件的针对性和执行的监督,使相对薄弱的环节得到改善,相关品质记录切实得到加强。
使文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围绕实用、有效的原则运行。
三、组织结构、职责分工、资源与质量方针、目标合适性情况公司的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明确了下来,并且在《手册》中得到反映。
并明确相关部门人员、负责人及各自的职责。
公司现有管理及各种操作设备已完全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基本上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少部分问题部门协调与沟通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四、体系运行情况及待改善的地方通过审核,管理体系标准运行良好,基本符合程序文件的要求1.各部门要继续加强培训教育与考核。
除生产部对操作工实行岗位培训与考核外,其它各部门也应该进行相关的培训并组织考核。
2.存在各部门间协调与配合不太好的情况,以后各部门主管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要对部门间达成的改进措施等一定要抓落实,并作好跟踪记录,要形成文字记录,以免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3.物品的存放和使用需加强管理;4.生产现场记录加强管理;对于本次内审发现的不合格现象,已全部实施纠正措施,且经审核员验证切实可行,希望各部门持续改善并取得好成绩。
对于内外部因素及风险与机遇识别控制,进一步做好努力工作。
五. 改进的建议:(1)、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了员工能准确理解文件规范要求。
(2)、岗位安全操作规范重点培训。
(3)、进一步进和新标准培训,全员参考学习。
(4)、对于风险与机遇控制,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进一步努力加强改善。
生产部工作报告运行管理体系,生产部员工5S面貌焕然一新,尤其表现在作业标准方面,每位员工都能自觉地按规范化、程序化的模式来进行工作。
针对设计不良等事宜,进行了相关联络并定期跟踪确为减少人为作业的不良,制造技术机器设备防呆的逐步导入。
6,供应商批次合格率≥99.7%7、周期检定率≥100%8,周期检定合格率≥99%从以上品质数据分析得出:品质状况较稳定,测量仪器严格按照《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实施。
为达成品质目标,部品品质保证课日常对供应商品质进行管理,开展品质提高活动,如实施工厂监查、品质管控方法指导及异常发生时要求对策。
每年制定测量仪器校验计划,每月初确认要实施检定的仪器,确保仪器检验计划100%得到实施。
9.文件有效性的符合率:目标100%分析:2018年度整体达标,2019年度3月份内审时,发现岗位职责,有管理部负责应急计划的职责未能追加。
原因:导入应急计划时,该岗位职责未能及时通知总务课,导致岗位职责追加遗漏。
对策:短期对策:对岗位职责进行追加。
长期对策:对《文件管理程序》再次学习教育。
10.外来文件评审及时率:目标100%结论:目标达成。
目前每月进行一次外来文件有无得确认。
11.管理体系过程达标率:目标85%结论:达到要求。
2018年主要不达标的项目:营业额利润客户满意度计划品质成本。
具体原因相关部门都有原因的分析和相关对策。
12.审核计划按时完成率:目标100%结论:目标达成。
13.不符合事项按时关闭率:目标100%结论:目标达成。
14.产品审核合格率:≥96%结论:目标达成。
15.过程审核得分:目标≥80结论:目标达成。
16.管理评审措施按时完成率:结论:目标达成。
17.整改措施完成率:目标100%。
结论:目标达成。
18.持续改进计划按时完成率:目标100%结论:目标达成。
二.审核不符合情况:2018年:内审(品质相关)1项,管理评审改进项品质(2项)外审品质(无)经确认。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输入报告:评审质量管理体系输入报告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员工怎样主持管理评审会议管理评审报告范本篇一:管理评审输入和输出报告管理评审输入报告编制:丁刚审批:陆永志2014年10月28 日管理评审输入报告管理评审输出报告编制:丁刚审批: 陆永志 2014年10月28 日管理评审报告篇二:管理评审输入报告2014。
12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情况工作报告——管理者代表管理评审会议汇报材料各位同志:今天,我作为管理者代表向大家报告我公司自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以来的工作情况。
公司于2011年导入运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自此拉开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的序幕。
文件发布后各部门组织本部门人员认真学习了体系文件,基本使公司全体员工能理解和熟悉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及相关文件,并基本能按文件执行。
通过3年的运行和实施,虽然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感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员工流动性大,导致部分员工对质量管理的要求还不明确,对标准的要求还没有深层次的理解;部分车间管理者也不完全了解体系要求和流程,导致部分工作难以开展。
因此,我认为还需要在今后利用一段时间再组织一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以进一步掌握标准的要求。
由于认证机构马上就要来进行审核,请各部门对照审核标准的内容和条款,再进行一次检查对照,以确保审核的顺利进行.管代:2014/12/28综合管理办公室管理评审会议汇报各位领导:根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安排以及综合管理办公室的职责,本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信息沟通工作。
良好的信息沟通使企业内部职工对质量管理工作达成共识,促进组织内各职能部门和各层次人员之间增进理解交流信息协调行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有效进行.自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我公司一直十分注重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各层次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管理,特别是各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公司通过各种活动及会议等增强管理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
【管理评审输入信息】管理评审输入和输出包括哪些信息管理评审输入信息一、内审结果审核时间2020.3.23——20203.26 审核开具不符合项数:6项根据年度内审计划安排如期进行了一次内审,主要为了验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SO9001:20XX标准、验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运行有效、验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具备接受第三方外审条件。
通过本次审核发现体系运行符合ISO9001:20XX标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具备接受第三方外审条件,但在审核中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并开具了不符合项,相关部门均按期完成不符合项的整改。
并在后期日常督查中没有重复出现问题。
二、顾客反馈方面通过了解顾客满意的现状,确定质量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20XX年签订合同224份,履行合同224份,合同完成率达100%,较去年的197份合同和98%的履约率提高明显。
20XX年公司产品质量相对稳定,没有发生过顾客投诉。
三、过程的业绩 1、管理活动(1)厂长在工厂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内制定了20XX年工厂质量目标,并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制造管理中心、销售管理中心、企业管理中心、综合管理中心等,质量目标可测量,各相关人员都清楚质量目标的要求并能具体落实,经工厂组织对质量目标落实结果检查证实,公司成品一等品率达98.60%(工厂规定为97%);顾客满意度达98.00%(工厂规定为96.00%);制造管理中心散染一等品率100%(工厂规定为100%);筒染一等品率100%(工厂规定为100%);匹染合格率100%(工厂规定为99%);梳纺转杯毛纱一等品率93.1%(工厂规定为85%);梳纺环锭毛纱一等品率75.11%(工厂规定为69%);织机复验一等品率98%(工厂规定为98%);设备完好率100%(工厂规定为100%);销售管理中心合同履约率10%(工厂规定为95%);企业管理中心培训有效率100%(工厂规定为100%);改进措施有效率100%(工厂规定为100%);综合管理中心文件有效率100%(工厂规定为100%);各部门质量指标均达到要求。
管理评审输入报告篇一:管理评审报告及相关输入、记录管理评审计划编号:YFR5.6-一02一、评审目的:通过本次管理评审活动,通报和总结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管理、内部质量审核情况,系统评估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确定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下一步工作,识别改进的机会。
以满足国家标准和顾客需求与期望,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与适应力。
二、评审依据:《质量手册》、“管理评审程序”以及各部门汇报材料三、评审时间:2021年7月8日(一天)四、评审地点:公司二楼会议室五、参加部门与人员:总经理、管代、部门负责人、内审组成员六、管理评审会议议程:1、公司总经理主持会议说明管理评审的有关事项。
2、各部门汇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由总经理主持公司管理层在部门汇报完毕之后对该部门作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及建议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决策。
3、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和保持效果的综合评价。
4、总经理主持公司管理层总结评审结果及改进方向。
5、管理者代表出具管理评审报告。
6、管理评审措施进行验证。
八、各部门准备材料要求:①销售公司提供市场调研,走访用户,用户满意调查的总结。
②化验室提供近阶段体系运行以来产品实物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
③生产技术部提供目前设备现状及运行、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报告。
④采供部提供原、燃材料采购情况和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⑤综合办公室提供目前人力资源分布,配制及培训汇报。
⑥全质办提供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贯彻实施情况、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编制人:日期:审批人:日期:管理评审报告编号:YFR5.6一-01一、评审目的:确保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识别改进的机会,确定变更的需要。
以满足国家标准和顾客需求与期望,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与适应力。
二、评审时间:2021年7月8日(一天)三、评审地点:公司二楼会议室四、参加部门与人员:总经理、各位副总经理、质量体系覆盖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全体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五、管理评审综述及结论:根据IS09001:2021标准要求和公司制定的《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的规定,2021年7月8日在总经理的主持下,召开了2021年度管理评审会议。
IATF16949管理评审输入清单
序号管理评审项目部门1 部门2 部门3 部门4 部门5 部门6 部门7 部门8 部门9 部门10
1 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
2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3 顾客满意情况,包括趋势●
4 有关相关方的反馈●●●●●●●●●●
5 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6 产品和服务的合格情况●●●●●●
7 不合格及纠正措施●●●●●●●●●●
8 监视和测量结果;●●●●●●●●●●
9 审核结果(一/二/三方、体系审核/过程审核/产品
审核)
●●
10 审核方案有效性评审结果(包括体系审核、过程审
核、产品审核)
●
11 外部供方的绩效(包括外协供方如表面处理、服务
供方如校准/物流)
●●●●●●
12 资源的充分性●●●●●●●●●●
13 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各板块)●●●●●●●●●●
14 不良质量成本(内部和外部)●●●●
15 过程有效性的衡量(结合过程识别)●
16 过程效率的衡量(结合过程识别)●
17 全面生产维护绩效目标评审结果●●●
18 保修绩效(在适用情况下)●
19 顾客计分卡评审(在适用情况下)●
20 潜在的使用现场失效●
21 实际的使用现场失效及其对安全、环境的影响●
22 产品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的过程评审活动结果●
23 制造可行性评估结果●●●
24 产能策划的评价结果●●●
25 产品和过程的设计和开发期间特定阶段的测量结
果报告(如各开发项目的进展情况报告)
●●●●
26 改进的机会(各板块)●●●●●●●●●●。
XXX开发有限公司管理评审资料2019年12月编制:XXX部目录1、管理评审计划2、管理评审输入资料3、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含签到表)4、管理评审输出(报告)5、管理评审改进计划管理评审计划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转版运行情况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宣贯、运行情况1、公司管理体系策划情况:公司针对本次贯标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方案策划、标准知识的宣贯、手册及程序文件的制定等,公司体系宣贯工作比较顺利,公司体系转版运行基本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整体的策划,总经理配置了人力资源,建立了贯标领导小组,并对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授权;按ISO9001:2015、ISO14001:2015、GB/T28001-2011标准对全体员工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从整体上强化了员工的质量意识,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打下了基础。
组织编写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支持性文件,并根据企业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编制了记录,经过反复修改、讨论,编写后的文件除组织会审讨论外,还组织了多次学习,培训和交流。
于2018年6月发布了A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并正式实施。
4、学习标准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文件化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贯标工作中的重要一步。
各部门认真学习《管理手册》,在体系转版运行过程中严格执行与本部门归口的《程序文件》,自体系运行以来,目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转版运行情况良好。
5、建立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贯标工作要求我们将所做的工作留下记录,为此我们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中逐步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工作a. 整理规范现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b.按ISO9001:2015、ISO14001:2015、GB/T28001-2011标准要求补充完善公司现有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c. 通过培训,规范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的填写要求。
管理评审输入信息
3.1行政部
管理评审——行政部输入信息
行政部负责人:XXX 日期:2014年7月12日
3.2 人力资源部
管理评审——人力资源部输入信息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XXX 日期:2014年7月12日
3.3采购部
管理评审——采购部输入信息
采购部负责人:XXX 日期:2014年7月12日
3.4生产部
管理评审——生产部输入信息
生产部负责人:XXX 日期:2014年7月12日
3.5技术部
管理评审——技术部输入信息
技术部负责人:XXX 日期:2014年7月12日
3.6设备部
管理评审——设备部输入信息
设备部负责人:XXX 日期:2014年7月12日
3.7质检部
管理评审——质检部输入信息
质检部负责人:XXX 日期:2014年7月12日
3.8营销部
管理评审——营销部输入信息
营销部负责人:XXX 日期:2014年7月12日
3.9物流部
管理评审——物流部输入信息
物流部负责人:XXX 日期:2014年7月12日
3.10营销副总
管理评审——市场/销售方面输入信息
营销副总:XXX 日期:2014年7月12日
3.11管代/生产副总
管理评审——生产/体系方面输入信息
管代/生产副总:XXX 日期:2014年7月12日。
管理者代表为了强化公司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经公司领导一致研究决定,从2018年3月开始建立、实施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随后,公司成立了推行小组。
由总经理任命谢雷为管理者代表,明确了其职责和权限。
2018年3月,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编写的《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经总经理批准后,正式打印装订,加盖红色“受控”印章后下发各部门。
3月份,公司统一组织全体干部员工学习质量体系文件,对质量方针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大力宣导、使全体干部员工都能够基本理解公司的质量环境方针和质量环境目标,质量管理体系也进入了实际的运行。
质量体系试运行阶段,各单位对自己不符合文件要求的不当做法进行了及时改进,加强了本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经过3个月的运行,于2018年6月,公司内审员组成审核组对我公司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内部审核工作。
经过抽样审核,共发现了2个轻微不符合项,由审核组编写成不符合报告,经认可后,发至各相关单位,提出纠正措施计划,并限定了纠正措施计划的完成期限。
各审核组根据纠正措施计划及时进行跟踪、验证。
经过内审,验证了公司的质量体系已基本按程序实施﹔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尽快改善,希望各部门负责人引起高度重视,切实落实体系文件的要求,使公司能顺利通过认证。
管理者代表:2018年6月12日行政部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以来,行政部工作按照公司《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认真严密地做好员工培训、管理文件控制等工作,较好完成了各项管理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主要体系管理工作总结如下:一、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为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适应公司管理、体系执行工作需要,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开展了ISO9001:2015版知识培训,工艺技术技巧、检验能力等培训,员工按计划培训考核合格。
1.按照《年度培训计划》的要求,组织全体人员学习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程序文件》内容培训,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考试、全部考核合格;2.为了提高生产员工的操作技能,开展了产品工艺,操作技能等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