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
- 格式:pdf
- 大小:564.50 KB
- 文档页数:9
⾼⼆政治必修3⽂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3⽂化传承与创新是我们与⽣俱来的⼀份责任,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政治必修3⽂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政治必修3⽂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 1、了解⽂化的多样性及其作⽤、学会尊重⽂化的多样性(P31—32) (1)⽂化的多样性及其作⽤:世界⽂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化的内容形式各具特⾊.⽂化多样性是⼈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类⽂明进步的重要动⼒.尊重⽂化多样性既是发展本民族⽂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对待⽂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化,⼜要尊重其他民族⽂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化多样性,共同促进⼈类⽂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化,必须遵循各民族⽂化⼀律平等的原则.在⽂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化的繁荣. 2、如何尊重⽂化多样性?(P32—33) (1)尊重⽂化多样性,⾸先要尊重⾃⼰民族的⽂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化. (2)尊重⽂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丰富了世界⽂化,共同推动了⼈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化,是⼈类⽣存和发展的基础. (3)必须遵循各国⽂化⼀律平等的原则,在⽂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化的繁荣. 3、了解⽂化传播的途径(P34—36) (1)商业贸易是⽂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迁徙是⽂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3)教育是⽂化传播的⼜⼀重要途径.(4)现代信息技术、⼤众传媒已成为⽂化传播的主要⼿段. 4、了解传统⽂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P39—42) (1)传统⽂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化.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艺、传统思想等在社会⽣活各⽅⾯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化的继承性. (2)传统⽂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5、认识传统⽂化的作⽤(对社会与⼈的发展)(P42)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产⼒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活的变迁,不断满⾜⼈们⽇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的发展起积极作⽤.反之,如果⼀成不变,传统⽂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的发展的消极作⽤. 6、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化 (P43—44) ①⾸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活中的作⽤,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其次,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4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过程的两个⽅⾯.要把握好⽂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化,不断推陈出新,⾰故⿍新. 7、懂得社会实践是⽂化创新的源泉(P48) 社会实践是⽂化创新的源泉.⼈类在改造⾃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特有的⽂化.离开了社会实践,⽂化就会成为⽆源之⽔、⽆本之⽊. 8、领会⽂化创新的重要意义(P49—50) ①⽂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化的繁荣.⽂化创新是⼀个民族的⽂化永葆⽣命⼒和富有凝聚⼒的重要保证.③⽂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化,发展先进⽂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9、理解⽂化创新的途径(P52—55) (1)⽂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于社会实践,是⽂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化创新既是⼀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化的过程,⼜是⼀个“推陈出新、⾰故⿍新”创造新⽂化、发展先进⽂化的过程.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类⽂明发展的重要动⼒,也是⽂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3)坚持⽂化创新的正确⽅向:对于⽂化创新⽽⾔,必须把握好当代⽂化与传统⽂化、民族⽂化与外来⽂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主义”、“历史虚⽆主义”。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圣都高级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对于今年初北半球出现极寒天气,有专家称,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逐渐变冷;有专家称,寒冬并非是全球变冷,而是因为北半球出现了气象颠倒的情况;也有专家称,极寒天气和气候学上的北极涛动有关;还有专家担忧,欧洲强寒潮、日本暴雪和中国低温是相同大气环流异常引发的极端气候事件链。
由此可见()A.不同事物的矛盾是不同的 B.联系是多样的具体的C.意识具有主动选择性 D.真理与谬误是相伴的参考答案:B2. 下列诗句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A.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纸上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沉盘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参考答案:C3.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各地纷纷以不同方式纪念辛亥革命,缅怀革命先驱孙中山。
回答15——16题。
15.伴随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开展,各地也掀起了穿中山装的热潮。
中山装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
材料蕴含着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源泉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6.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A.善良朴实 B.爱好和平 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参考答案:BC4. 经过推荐、初审、地方公示、复审、全国公示等程序,2014年共评出305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1218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个人、1081个工人先锋号集体。
2020年福建省福州市文博中学高二政治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她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东汉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②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③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的作用④传统文化都是财富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参考答案:D2.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与“理主动静”共同回答了()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物质与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C.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D.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关系参考答案:B3. 与“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相一致的哲学观点是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参考答案:B4. 古人云:“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砥砺精神品格。
灾难使党经受考验,更加伟大坚强;灾难使人民经受考验,更加团结爱国;灾难也使民族性格得到磨砺,更加坚忍不拔。
“多难兴邦”表明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③看问题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④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C5. 星座运程成为一些中学生的行动指南。
在这些学生眼中,考试、情感、工作、财富都可以和星座、运气挂钩。
从哲学角度看,这是①用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②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的实际表现③否认联系的客观性,主观臆造联系的表现④用虚构的主观联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A.②④ B.②③ C.①③D.③④参考答案:D6. “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倡导“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参考答案:C7. 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
湖南省郴州市市北湖区万华岩中学2020年高二政治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鲁迅说:“描神画鬼。
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三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说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同的C.神鬼概念是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D.神鬼观念是人凭空想象出来参考答案:C2. 危险瞬间,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去救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下,造成双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
张丽莉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她的伤情也牵动着人们的心,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位“最美女教师”祈祷、祝福。
材料表明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往往会因人而异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只有得到了群众的肯定才有意义A.①③ B.②④ C.②③D.①④参考答案:A3. “智慧城市”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
从哲学上看,“智慧城市”A.打破常规,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B.表明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C.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D.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参考答案:C4. 有研究表明,PM2.5的增长与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正相关,每增加10个微克立方米的PM2.5,患病量大概增长0.5%到1%。
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
PM2.5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③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事物发展的方向总是前进的、上升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②④参考答案:B5. “一个中国、两岸相联、三生有幸、四季飞歌、五谷丰登、六神齐贺、七彩盛世、八面玲珑、九州欢畅、十分和谐、百折不回、千秋伟业、万众同心、亿人祝福!”在低俗不良信息充斥手机网络空间的今天,“红段子”正在掀起一波引领时代“心”风的浪潮。
⾼⼆政治⽂化⽣活知识点 ⽂化⽣活是⾼⼆政治学习的重点内容,那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呢?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政治⽂化⽣活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政治⽂化⽣活知识点 第⼀单元⽂化与⽣活 ⼀、⽂化与社会 1、体味⽂化:①⽂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化现象⽆时不在,⽆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化各具特⾊。
2、⽂化的内涵以及特点: ①⽂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的⼈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然科学和技术、⽂字等⾮意识形态的部分) ②⽂化是⼈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化是由⼈所创造、为⼈所特有的,有了⼈类社会才有⽂化,⽂化是⼈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然的东西不能称为⽂化) ③⽂化是⼈们的⼀种素养,不是与⽣俱有的,⽽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化现象实质上是⼀种精神现象。
(⼈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学、艺术等。
4、⽂化的⼒量(作⽤):⽂化是⼀种社会精神⼒量。
⽂化作为⼀种精神⼒量,能够在⼈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量,对社会发展,对⼈的活动和发展产⽣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个⼈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要做到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5、⽂化与经济、政治 1)政治、经济、⽂化三者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定的⽂化由⼀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反作⽤于⼀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不同民族的⽂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化对社会发展的作⽤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素质⼈才、提⾼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高二政治文化传播的途径知识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政治文化传播的途径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文化传播的途径内容在高二政治考试中经常遇到,具体有哪些知识点需要记忆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文化传播的途径内容在高二政治考试中经常遇到,具体有哪些知识点需要记忆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4)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