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纹样
- 格式:ppt
- 大小:6.26 MB
- 文档页数:13
中国历代传统纹样图谱,太好看了,都是经典,涨知识了中国传统图案指的是由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图案,中国传统图案源于原始社会的彩陶团,已有6000-7000年的历史,可分为原始社会图案、古典图案、民间和民宿图案、少数民族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的思想内容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社会经济、政治、道德伦理的反映。
原始社会彩陶图案的人面鱼纹、双体鱼纹就寓意生活富贵种族繁衍。
商周时期,以夸张的张目巨口、狞厉威严的兽面纹象征着奴隶主阶级的权威。
在形式上采用器形中轴线、两旁对称的方式,表现出雄伟、稳重、庄严的艺术效果。
战国时期,青铜图案常以活泼优美的几何形与动物变形穿插组合,并采用耕耘、狩猎、宴飨、比射、杂戏、乐舞、车马等图案风格写实,形象概括、姿态生动。
南北朝时期,长期战乱的人们追求安定的生活,宣扬修生科院轮回转世的佛道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清瘦俏长、柔美宁静的图案形式和超凡脱俗的佛教题材,便成为南北朝图案风格的主调。
隋唐政治安定,物质生活充裕,象征人间温暖幸福的图案题材,如繁花茂叶的卷草,安详温驯的瑞兽,嘴衔花枝瑞草、缨珞珠宝、同心结带的珍禽,综合各种花卉特征的宝相花以及象征丰收的瑞花等,造型丰满,线条饱满圆润、色彩富丽,反映出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宋代,封建主追求靡丽的生活享受,图案以工致细腻的写实风格为主。
元代,蒙古族刚劲粗犷的装饰风格和大量用金的审美嗜好改变了南宋图案的柔丽之风。
明清时期,不少图案在吸收前代装饰传统的基础上,造型已趋于程式化,在思想内容方面则把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生活理想与图案形象结合起来,表现一定的含义,即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称为吉祥图案。
怎么样,各朝各代的花纹是不是都各具特色,含有浓浓的中国味,真是好看极了!。
探析联珠纹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作者:孙成豪来源:《丝路视野》2019年第18期摘要:联珠纹又叫作“毯路纹”,是中国古代织锦的装饰纹样,隋唐时期曾盛行的丝织纹样中的一种。
联珠纹源于中亚地区的萨珊王朝,于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经粟特人传入中国,为中国装饰纹样带来了一种新的图案组织模式。
由于隋唐时期南北统一,国力强盛,全面对外开放,中外文化交流十分繁荣,因此联珠纹在中国得以传承,并与中国文化融合加以创新,成为唐代最流行、最普遍的织锦装饰纹样。
关键词:联珠纹隋唐时期起源流变装饰纹样一、联珠纹的样式、起源以及传入(一)联珠纹的图案样式联珠纹这一图案样式是由联珠圈和圈内的主题图案组成的。
联珠圈就是在适合的图案纹样的周边饰以一圈连续的大小相等的圆珠,如同联珠,所以取名联珠圈。
联珠纹样中间的主纹图形一般有两种组成形式:一是形象简单的、内置基本没有辅助的单独纹样;二是布局都以二、四、六偶数出现的,或扭转对称,或左右分布对称,给人以庄重、稳定的美感的对称形图案。
联珠纹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着强烈的中亚文化特色。
(二)联珠纹的起源丝织纹样中的联珠纹起源于波斯的萨珊王朝。
“联珠纹在波斯最早出现在银币和王室巨石浮雕上。
波斯的银币随着丝绸之路的传播流入中国,萨珊王朝时期的货币风格独特,很容易辨认。
”比如沙卜尔二世时期的银币上,银币的周围有一圈联珠圈,里面是一个半身像。
这种具有联珠纹的银币在萨珊王朝时期被大量的铸造,它们自成体系。
(三)联珠纹的传入联珠纹于5—7世纪经栗特人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但在这一时期基本是作为器型排列的边饰。
隋唐时期则普遍应用于织锦上,成为唐锦中数量最多、最具时代特色的纹饰之一。
二、联珠纹在隋唐时期的发展流变(一)联珠圈的变化联珠圈从最初的单层联珠圈,变化为两层联珠圈甚至多层联珠圈。
双层联珠结构的变化更加灵动,也给人厚重、饱满的感觉。
有的在双层联珠中间有线圈分割,让纹路更加清晰,精密的圆珠紧挨着连成线,并且前后对称。
1。
在夏商西周的基础变化上,更加程式化和抽象化。
这一时期的纹样由最初的祭司和礼器作用转向实用,摒弃了前代的怪兽纹,由原来的以鸟兽纹,几何纹为主转向了以表现现实生活的纹样为主。
2.由商代的“祭”和周代的“礼”渐渐转向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越来越多。
如宴饮、狩猎、舞乐、攻战等.3.流行纹样。
主要有:蟠螭纹、蟠虺纹、攻战纹、渔猎纹、小几何纹饰中的锦勾连纹、锦塔形纹等等。
四.秦汉时代的纹样特征该时期的纹样多构图紧凑,既写实又夸张,注重气势的描绘,纹样质朴但具有动感.汉代的纹样风格细腻、色彩丰富,常用数个动物合体穿插、盘叠,或植物体共生,构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
代表纹样。
龙凤纹、流云纹、各种动物纹及四神纹、铭文、几何纹、汉锦茱萸纹。
五.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纹样特征这一时期的纹样种类与前代答题相同,但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变化。
圆形或方形对称图形中填充动物或植物的纹样图案十分普遍。
传统纹样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纹样的题材很多,内容大都与佛经有关。
代表纹。
狮子纹、忍冬纹、八宝纹、莲花纹、玉鸟纹、鹿纹、飞天纹及禽兽、经络、树纹等。
六.隋唐时代的纹样特征隋唐时代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
图案纹样前代亦有大的发展,花鸟题材不断增多。
隋代岁采用朵花,卷叶纹样,并将之巧妙地穿插,交替排列,组成不通图案。
唐代纹样整体造型体现出丰满圆润、奔放流畅的风格特点,以生活类居多,并且花卉纹样取代了动物纹样的主流地位.1.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一)在瓷器方面。
其装饰纹样有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之分,手法多采用印花等。
(二)在染织和丝织方面.色彩斑斓,纹饰多样,明快大方,别具一格。
花鸟、联珠团花和缠枝www。
纹样的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两汉以来的装饰传统。
多以羊、马及龙、凤为题,纹饰设计,新颖别致一富有生气.(三)在佛教植物装饰纹样方面。
(卷草纹):卷草纹又称蔓草纹,它吸收了宝相花和缠枝花的特点,因其卷曲状的花草纹样而得名,是传统装饰纹样之(宝相纹):宝相花本为佛教中的一种代表性装饰纹样,佛教中用“宝相庄严”一词称谓佛相,因此得名宝相花。
唐朝服饰的常见纹样⼤唐⽂化以开放的姿态吸取容纳诸多异域风采,与外来⽂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并趋于⼀体化,当时的艺术家们也喜欢表现外来题材还有外国的神和圣者,并吸收着他们那些与⾃⼰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法。
唐代的图案艺术达到了⼀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因其⽔平之⾼,与同时代的唐诗、书法绘画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
其时流⾏的图案纹样可以分为:联珠纹、缠枝纹、宝相花纹、团巢纹、⼏何纹等。
这些纹样主要表现于唐锦、⾦银器、陶瓷以及建筑装饰等。
(⼀)联珠团窠纹纹样基本⾻骼为平排连续的圆形组成作⽤性⾻骼,圆周饰联珠作边饰,圆⼼饰鸟或兽纹,圆外的空间饰四向放射的宝相纹。
这种形式受波斯萨珊王朝(公元226年⾄640年)的影响。
也可能是当时出⼝贸易适销的花样。
盛⾏于北朝⾄唐代中期。
(⼆)宝相花纹由盛开的花朵,花的瓣⽚,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和叶⼦等⾃然素材,按放射对称的规律重新组合⽽成的装饰花纹。
灵感来⾃⾦属珠宝镶嵌的⼯艺美及多种花的⾃然美。
(三)瑞锦纹由雪花的⾃然形态加⼯成多⾯放射对称的装饰形态,寓'瑞雪兆丰年'的吉祥含义。
(四)散点式⼩簇花、⼩朵花取花叶的⾃然形做成对称形⼩簇花,作散点排⽴。
流⾏于盛唐。
(五)穿枝花以波状线结构为基础,将花、花苞、枝叶、藤蔓组合成富丽缠绵的装饰纹样。
流⾏于唐、宋、明、清。
也称唐草纹。
(六)鸟衔花草纹多为鸾凤、孔雀、⼤雁、鹦鹉等禽鸟嘴中含着瑞草、璎珞、同⼼百结、花枝等,有的作飞翔式,有的作栖⽴式。
(七)狩猎纹作⾃由散列式或联珠团窠式。
(⼋)⼏何纹有龟甲、双距、⽅棋、双胜、盘绦、如意等形式。
隋唐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突出,地部疏朗,常⽤对称构图,⾊彩鲜丽明快。
⾄五代纹样渐趋写实细腻,如孟蜀时成都蜀锦有长安⽵、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胜、狮团、象眼、⼋搭韵、铁梗襄荷等,这些花式名称,宋代继续流⾏,并对明清时期织锦产⽣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些流⾏的纹样图案中,波斯萨珊朝式的那种以联珠缀成的圆圈做为主纹的边缘,圆圈内常填以对马纹、对鸟纹、对鸭纹,也有填以波斯式的猪头纹和⽴鸟纹的纹样图案被称作联珠纹。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宝相花纹样是中国植物装修纹样。
植物纹样是中国传统历史装修纹样中的重要篇章 , 几乎贯串于整其中国装修艺术史之中 , 有上千年的历史 , 宝相花纹样更是一种本地纹样交融外来纹样的典型代表。
已有的文件资料对宝相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敦煌壁画、藻井等方面 , 多半议论佛教鼎盛期间的宝相花形态 , 缺乏对其形成过程以及变化的研究。
文章将从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 , 即原始期间到秦汉期间的本地莲花纹样、秦汉期间到魏晋南北朝联合外来宗教文化 , 加入葡萄纹 , 石榴纹等元素形成宝相花雏形、隋唐宝相花纹样正式形成、宋后宝相花纹样的成熟发展 , 以及佛教东传这个时间节点来梳理宝相花的成因以及流变过程。
一、宝相花前身——莲花莲花也是很多世界文明中神圣的代表 , 在古印度被看作是英豪气派的象征 ; 在古埃及 , 人们看到莲花天亮时开放 , 天黑时闭合。
于是埃及人认为太阳是清晨从东方的莲花里出现 , 夜晚太阳消逝在西方的莲花里 ;伊朗的雅利安人则将蓝色的莲花当作“水中之光”来崇敬。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一 ) 佛教中的莲花莲花在印度佛教中代表了重生、贞洁和不受轮回之苦。
佛教创办以后, 也将莲花作为宗教圣物。
在印度原始佛教中还有以后的藏传佛教中间, 对莲花形象的崇敬都十分显然。
在佛教中有四大莲花 , 分别是代表菩萨慈善心的芬陀利花、代表毒物变为美好事物的拘物头花、代表钵头摩地狱的表钵头摩花和代表威严佛眼的优钵罗花。
莲花也是佛教的八瑞相 (图 1) 之一 , 代表了全部活动的鼎盛期间 , 莲花自己也有旺盛生命的内涵。
在佛教和佛教经文里 , 莲花又被隐喻成神圣的子宫。
其与象征男性的“金刚”联合 , 意味着“空”与“色”的联合 , 也象征佛法和智慧的切合以及大乐与空性的自然生成。
莲花也象征着西方红色阿弥陀佛“莲花部怙主” 。
佛教中一般的莲花意象有四、八、十六、二十四、三十二、六十四、百、千瓣等 ;在手持器物中 , 它一般有红色和粉红色两个颜色 , 花瓣有八个或十六个 ;在其余的意象中 , 它的颜色也有黄色、金黄色、蓝色、黑色或许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