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设计 学生课设3
- 格式:pdf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29
单线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功能。
2.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发展历程及其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掌握单线铁路区段站的主要技术参数和运营管理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单线铁路区段站在实际运行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优化单线铁路区段站的运行图,提高运输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单线铁路区段站的认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我国铁路事业做出贡献的意愿。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对铁路运输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运输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铁路基础知识,但对单线铁路区段站的了解较为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单线铁路区段站概述- 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定义与功能- 我国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发展历程2. 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原理- 线路布局与设施配置- 列车运行与调度3. 单线铁路区段站技术参数与运营管理- 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含义- 运营管理要求与制度4. 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图设计- 运行图的基本概念与构成- 运行图设计原则与方法5. 单线铁路区段站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及其原因- 解决方案与优化措施6. 单线铁路区段站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与总结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单线铁路区段站概述第2周: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原理第3周:单线铁路区段站技术参数与运营管理第4周: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图设计第5周:单线铁路区段站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第6周:单线铁路区段站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依据铁路运输专业教材中关于单线铁路区段站的相关章节进行组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铁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铁路交通的基本知识,包括铁路线路、车辆、信号系统和安全规范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识别不同类型的铁路线路和车辆,理解铁路信号系统的运作原理,并掌握铁路交通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技能方面,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铁路交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能进行简单的铁路交通规划设计。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课程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铁路交通观念,培养遵守铁路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安全意识,理解铁路交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铁路基本知识、铁路交通技术、铁路安全管理三个方面。
其中,铁路基本知识包括铁路线路、车辆、桥梁隧道等基本构成;铁路交通技术包括信号系统、牵引供电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等;铁路安全管理包括铁路交通法规、安全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
教学内容将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铁路交通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章节的内容,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在讲授法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铁路交通的运行原理。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多媒体资料将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设备将用于实践活动。
同时,我们还将利用网络资源,如铁路交通资讯、学术论文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上,我们将注重其科学性和系统性,以确保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课程设计铁路系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铁路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铁路的历史、结构、技术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铁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轨道、车辆、信号系统等;了解铁路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应用;理解铁路运输的优势和局限。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计算铁路运输的效率、规划铁路线路等;通过、研究等方法,提升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铁路系统的兴趣,增强对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铁路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铁路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铁路的定义、分类及其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
2.铁路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讲解铁路轨道、车辆、信号系统等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铁路系统的历史与发展:回顾铁路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事件及其对铁路系统的影响。
4.铁路系统的技术进步:探讨铁路技术的发展,如高速列车、自动驾驶等,并分析这些技术对铁路系统的影响。
5.铁路运输的优势与局限:分析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了解铁路运输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挑战。
6.铁路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探讨铁路系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优化铁路系统。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铁路系统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铁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3.讨论法:学生就铁路系统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铁路系统的运行过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铁路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设计1. 前言铁路选线设计是铁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铁路建设的效率、安全和经济效益。
因此,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铁路选线设计概述铁路选线设计的概述包括对铁路选线设计的定义、意义、分类和基本原则进行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重点介绍铁路选线设计的控制因素、线路选择和规划原则。
2.2 铁路选线设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在铁路选线设计中,数据收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模块主要介绍铁路选线设计中的数据类型、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并利用实例演示如何进行数据处理。
2.3 铁路选线设计的工程设计本模块主要介绍铁路选线设计在工程设计阶段的具体工作,包括线路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结构设计和排水设计等。
重点讲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规范和标准。
2.4 铁路选线设计的计算与仿真本模块主要介绍铁路选线设计中的计算方法和仿真技术,包括线路弯曲半径计算、坡度计算、高缓坡过渡曲线设计、轴重计算、承载力计算和有限元分析等。
重点讲解计算方法和仿真技术在铁路选线设计中的应用。
3. 课程设计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本课程设计还将设置一定的实践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收集和分析实践:要求学生利用实际调查数据进行铁路选线设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并提交相应的数据处理报告。
•工程设计实践: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工程要求进行铁路选线设计的工程设计,并提交相应的设计报告。
•计算与仿真实践:要求学生利用计算软件进行铁路选线设计的计算与仿真,并提交相应的计算与仿真报告。
4. 课程设计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铁路选线设计的掌握情况,本次课程设计将按以下方式进行评估:•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践环节的要求,提交相应的数据处理报告、工程设计报告和计算与仿真报告,占总成绩的60%。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题目向阳镇—东风镇铁路选线设计学院名称核资源与核燃料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桂荣班级铁隧081班学号 20084630112学生姓名姜浩2010.12一. 设计任务书1.设计线为二级单线铁路,路段设计速度为80km/h 。
2.地形图比例尺1:25000,等高距5m 。
3.始点向阳镇车站,中心里程K0+000,中心设计高程35 m ,该站为会让站;终点东风镇车站,中间站,站场位置及标高自行选定。
4.运量资料(远期重车方向):货运量12Mt/a ,货运波动系数β=1.15,通过能力储备系数α=0.2. 客车2对/d,载挂1对/d;零担1对/d;快货2对/d. 5.限制坡度i x =9‰.6.牵引种类:近期电力;远期电力.7.机车类型:近期韶山3;远期韶山3.8.到发线有效长 650m.9.最小曲线半径600m10.信联闭塞设备为半自动闭塞,t b +t h =6min. 11.近期货物列车长度计算确定. 12.车辆组成:每辆货车平均数据为:货车自重(g z )22.133t,总重(g)78.998t,净载(g j )56.865t,车辆13.914m,净载系数0.720,每延米质量(g m )5.677t/m,守车质量16t,守车长度8.8m. 13.制动装置资料:空气制动,换算制动率0.28.14.车站侧向过岔度允许值为V=45km/h;直向过岔速度取设计速度。
二. 牵引计算资料1.牵引质量计算机车类型韶山3,查表1-1的韶山3牵引性能参数Vjmin=48.0km/h 。
Fjmax=317.8KN 。
Fq=470kn 。
P=138。
Vg=100km/h 。
Lj=21.7m 车辆单位基本阻力:w '=2.25+0.019V +0.00032V 2 =2.25+0.019×48+0.00032×48 2=3.90 (N/KN)车辆采用滚动轴承;当考虑列车牵引质量时,即列车满载,所以为重车:w ''=0.92+0.0048V +0.000125V 2 =0.92+0.0048×48+0.000125×48 2=1.44(N/KN) )(14.256910)944.1(10)990.3(1383178009.0)''()'(00t gi w gi w P F G x x j y =⨯+⨯+⨯-⨯=++-=λ那么,取G=2560t G---牵引质量(t ),取10t 的整数 P----机车计算质量或其和(t ) F j ----机车计算牵引力(N ) i x ---限制坡度 g----重力加速度,取10.0m/s 2. 0w ',0w ''----计算速度下的机车,车辆基本阻力。
2022年3月第10期Mar. 2022No.10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特别关注】“铁路线路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探索时 瑾,白 雁,王英杰,陈建春(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摘 要] 以铁路线路设计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和目标,探索“课程思政”立德育人模式,结合典型人物事迹、重要科研成果、时事政策等方面,明确课程教学内容与德育思政元素的“融合点”,提出了各章节课程思政元素教学设计要点,通过讲授法、榜样示范法、网络教学法、现场实践教学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民族信仰和责任担当,确保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育人育才功能,为铁道工程类课程思政研究提供了教学指导。
[关键词] 铁路线路设计;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教学方法[基金项目] 2021年度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铁路线路设计’本科一流课程建设”[作者简介] 时 瑾(1980—),男,甘肃临夏人,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铁道工程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U213,U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0-0001-04 [收稿日期] 2022-01-162020年6月,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
”课程思政,不仅要传道解惑,更要德育育人。
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积极构建“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模式,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以及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做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3]。
“铁路线路设计”一直以来为铁道工程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授课面广,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该课程年授课人数达300余人。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内容(一)向阳镇至东方镇地段客货共线铁路新线设计。
包括:1、定线(包括部分路段的方案比选);2、铁路线路平面、纵断面设计;3、个体工程建筑物的布置;(二)编写说明书:说明书按下列内容编写,并按此顺序装订成册。
1 说明书封面2设计任务书3 平面设计:概述及计算资料平面设计概述包括:①沿线地形概况简述;②线路走向方案比选;③选定方案平面定线概述。
4 纵断面设计概述及计算资料5平纵面设计图纸整饰:按照附录中的图例,绘制线路平纵面图,并将设计图加深修整。
将平纵面图折叠后与设计说明书一起装订成册。
二、设计资料1.设计线为Ⅱ级单线铁路,路段设计速度为100km/h 。
2.地形图比例尺1:25000,等高距5m。
3.始点向阳镇车站,中心里程K000+000,中心设计高程35 m,该站为会让站;终点东风镇车站,为中间站,站场位置及标高自行选定。
4.限制坡度10 ‰。
5.牵引种类:近期:电力牵引;远期:电力牵引。
6.机车类型:近期:SSⅢ;远期:SSⅦ。
7.最小曲线半径800m 。
8.信联闭设备为半自动闭塞,tB +tH =6min。
9.近期货物列车长度计算确定。
10.车辆组成:每辆货车平均数据为:货车自重22.133 t,总重78.998t,净载量56.865 t,车辆长度13.914 m,净载系数0.720,每延米质量5.677 t/m,守车质量16t,守车长度8.8m。
11.制动装置资料:空气制动,换算制动率0.28。
12.运量资料二、牵引计算资料一. 牵引质量计算1. 查表得SSⅢ货型机车的牵引性能参数如下:V jmin=48.0km/h,F jmax=317.8kN,F q=470.0kN,P\Pμ=138t,V g=100km/h,L J=21.7m。
2. 计算机车单位基本阻力:w′0=2.25+0.0190V j+0.000320V j2=2.28+0.293×21.8+0.000178×21.8×21.8=3.899N/kN=38.99N/t。
铁路选线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1.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关于铁路选线设计的第二版课程,主要介绍铁路工程选线的技术与方法,包括选线设计原则、选线设计方法、选线方案评估、选线方案调整等内容。
同时,本课程也将涉及到一些铁路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铁路工程选线设计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熟练运用选线设计方法完成铁路工程的选址设计,并能对选线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
3. 课程内容3.1 铁路选线设计概述本章主要介绍铁路选线设计的概念、选线基本原则、选线设计流程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了解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3.2 铁路选线设计方法本章主要介绍铁路选线设计的方法,包括地形分析法、地质勘探法、环境评估法等,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掌握选线设计的方法。
3.3 铁路选线方案评估本章主要介绍铁路选线方案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包括对选线方案的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掌握选线方案评估的方法和流程。
3.4 铁路选线方案调整本章主要介绍铁路选线方案的调整方法和流程,包括对选线方案进行修正和优化,并对调整后的方案进行评估,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掌握选线方案调整的方法和流程。
4. 课程考核4.1 平时成绩学生需完成上课期间布置的任务和练习,收集、整理、撰写相关学术资料,并在每周讨论活动中积极参与,完成任务占总成绩的30%。
4.2 课堂测试本课程将安排2次课堂测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30%。
4.3 课程论文学生需选题撰写一篇有关铁路选线设计的论文,包括选题撰写、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等内容,占总成绩的40%。
5. 参考书目1.王伟等,《铁路线路设计选线与场地研究》,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年;2.陈梦婷等,《铁路选线导论》,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朱跃飞,《铁路工程选址与线路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4.王宏伟,《铁路控制性工程选址与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
铁路旅客运输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概念、特点及组织形式。
2. 使学生了解我国铁路旅客运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 帮助学生掌握铁路旅客运输的相关法规和政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铁路旅客运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铁路旅客运输数据、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讨铁路旅客运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旅客运输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文明、和谐的铁路旅客运输观念。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对铁路旅客运输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铁路旅客运输,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铁路旅客运输概述- 铁路旅客运输的概念与特点- 铁路旅客运输的组织形式2. 我国铁路旅客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铁路旅客运输的发展历程- 现阶段我国铁路旅客运输的主要成果- 铁路旅客运输未来的发展趋势3. 铁路旅客运输相关法规和政策- 国家铁路旅客运输法律法规- 铁路旅客运输行业政策4. 铁路旅客运输实务- 铁路旅客运输购票流程-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及设施- 铁路旅客运输安全常识5. 铁路旅客运输案例分析- 典型铁路旅客运输案例解析-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涵盖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概念、现状、发展趋势、相关法规政策和实务操作等方面。
本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铁路旅客运输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课程名称:铁路勘测设计设计题目:珠河镇~后河镇铁路选线设计专业:年级:2010 级姓名:学号: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章)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12 年11 月24日目录一、出发资料 (2)二、牵引计算资料 (3)1、牵引质量计算。
(3)2、起动检算 (4)3、到发线有效长度检算。
(4)4、确定牵引定数。
(5)5、列车长度、牵引净重、列车编挂辆数计算。
(5)三、站间输送能力检算 (6)1、运行时分计算 (6)三、线路走向方案概述 (8)四、选定方案定线说明 (10)1、定线原则 (10)2、平面设计 (11)3、纵断面设计 (11)4、设计方案的优点评述及改善意见: (13)五、区间能力检算 (14)六、工程、运营经济指标计算资料 (15)1、运营费计算 (15)(1) 列车行走费 (15)(2) 列车起停附加费 (17)(3) 固定设备维修费计算 (17)(4) 年运营费计算 (17)2、工程投资计算 (18)(1) 路基工程费 (19)(2) 桥梁工程费 (19)(3) 涵洞工程费 (19)(4) 隧道工程费 (20)(5) 土地征用费 (20)(6) 轨道工程费 (20)(7) 机车、车辆购置费 (20)(8) 工程总投资 (21)3、换算运营工程费 (22)(1)技术经济指标表 (22)一、出发资料(1)设计线为I级单线铁路,路段设计速度为120kM/h。
(2)地形图比例尺1:25000,等高距5m。
(3)始点珠河车站,中心里程CK10+000,中心设计高程35m,该站为会让站;终点东后河站,为中间站,站场位置及标高自行选定。
(4)运量资料(远期重车方向):β,通过能力储备货运量12Mt/a,货运波动系数15=.1α;客车6对/d;摘挂2对/d;零担2对/d;系数2.0=快货1对/d。
(5)限制坡度。
(6)牵引种类:近期——电力;远期——电力。
(7)机车类型:近期——SS3;远期——SS3。
高速铁路选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高速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2. 掌握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参数;3. 了解高速铁路建设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不同地形、地貌对高速铁路选线的影响;2. 能够运用线路设计原理,设计简单的高速铁路线路;3. 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高速铁路选线的初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高速铁路建设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3. 提高学生对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活动课程,以高速铁路选线为主题,结合地理、数学、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合作,但对工程实践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探究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高速铁路概述- 了解高速铁路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掌握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2. 高速铁路选线原则与影响因素- 学习选线原则,如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 分析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对选线的影响。
3. 高速铁路线路设计- 学习线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预可研、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 掌握线路设计的关键参数,如曲线半径、坡度、线间距等。
4. 高速铁路建设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探讨高速铁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5.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高速铁路建设情况;-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设计一条高速铁路线路,并进行展示与评价。
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2. 使学生了解我国铁路线路分布及特点,掌握不同地形、地貌对铁路选线的影响;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铁路选线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铁路选线案例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处理、分析铁路选线相关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3.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与工程技术学科的跨学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影响因素-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铁与轻轨选线设计- 内容:介绍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经济、环保等方面;分析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对铁路选线的影响。
2. 我国铁路线路分布及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 铁路线路概述- 内容:概述我国铁路线路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的铁路选线特点。
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铁路选线设计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现代技术在铁路选线中的应用- 内容:介绍GIS的基本功能,探讨其在铁路选线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如地形分析、线路优化等。
4. 实际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铁路选线设计实例分析- 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铁路选线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原理、方法及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