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 格式:ppt
- 大小:400.51 KB
- 文档页数:12
高一地理选修部分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下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台风C.洪涝D.寒潮【答案】A【解析】此图中,自然灾害频率较高的是珠三角、浙江和华北地区,达到30以上,而且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为干旱灾害分布,故选A。
【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7、8月B.甲——3、4、5月C.乙——5、6月D.乙——12、1、2月【答案】B【解析】甲地区为华北地区,干旱多发在春季,以春旱为主,3、4、5月份,乙地区为长江流域,以伏旱为主,7月初到8月初,故选B。
【3】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D.气温高,蒸发量大【答案】C【解析】丙地区为云贵高原,是干旱多发区,其原因是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下渗,易发生干旱。
【考点】本题组考查干旱多发区及原因。
2.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下面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台风C.洪涝D.寒潮【答案】A【解析】该类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主要包括华北平原、西南地区,范围广大,出现次数多,应该为干旱。
台风只能影响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没有洪涝灾害;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没有寒潮天气。
故该题选A项。
【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7、8月B.甲——3、4、5月C.乙——5、6月D.乙——12、1、2月【答案】B【解析】甲地为华北地区,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农业需水量量大,易导致春旱,时间多在3、4、5月份;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雨带北移,此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形成伏旱,故该题选B项。
【3】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D.气温高,蒸发量大【答案】C【解析】丙区域为云贵高原,由于喀斯特地貌,岩体下渗厉害,不容易储存地表水,土壤水分比较缺乏,导致干旱。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3.太阳辐射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源泉,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4.太阳活动释放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给人类活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5.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
6.地球的演化历史可分为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新生代是人类诞生的时代。
7.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软流层。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称岩石圈。
8.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和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天文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宇宙、太阳、地球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宇宙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天文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天文学类专业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1 南京大学★★★★★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 北京师范大学★★★4 北京大学★★★5 中国科学院大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观察、识别、描述天体特征,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2.能够描述地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尺度中的位置。
【区域认知】3.能够运用天体系统层次,说明不同天体之间的关系。
【综合思维】4.树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层次和常见的天体。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重点)3.能够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3)请把常见天体及其特点连起来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
[特别提醒](1)各类天体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总星系≠宇宙。
总星系是我们所说的“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仅是宇宙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观察到的宇宙范围会不断扩大。
1.八大行星⎩⎪⎨⎪⎧类地行星:①水星、②金星、③地球、④火星巨行星:⑤木星、⑥土星远日行星:⑦天王星、⑧海王星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的方向大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3.结构特征:与其他太阳系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
[特别提醒] 八颗行星的自转方向大部分是自西向东的,只有金星逆向自转(自东向西自转),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的。
1.地球的特殊性: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2.两大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状态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有液态水[自主诊断]1.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是天体。
( ) 2.总星系就是宇宙。
( )3.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
许多因素共同作用,使地球成为一个宜居的星球。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岩石行星地球是一个岩石行星,与气体行星相比,岩石行星有更多的化学元素,这对生命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
岩石是由各种物质构成的,其中包括氢、氧、碳、氮等生命中所必需的元素。
这些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复杂的有机分子,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基础。
此外,岩石行星的表面有稳定的地壳,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使生命能够在地表生存。
液态水液态水被认为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
水具有一系列特殊的化学性质,可以溶解多种物质,为生命提供了理想的化学反应环境。
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
这些水体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以及生物生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水还具有独特的热容量,能够稳定地调节地球的温度。
地球上存在液态水有利于维持适宜的温度范围,从而使生命能够生存和进化。
大气层地球拥有一层稳定的大气层。
大气层主要由氮、氧和其他稀有气体组成。
这些气体可以吸收和散射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的紫外线伤害。
此外,大气层还能够调节地球的温度。
它阻止部分太阳辐射逃逸到太空中,从而使地球保持温暖。
这种温室效应为地球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的繁衍和生存。
大气层还能够保持适宜的气压,确保水在液态存在。
适宜的气压能够让氧气溶解在水中,并向生物体供应氧气。
适宜的温度范围地球存在生命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适宜的温度范围。
生命对温度非常敏感,适宜的温度范围可以提供稳定的环境,保证生命的正常运作。
地球上存在大气层和液态水,这两者结合形成了一个可调节温度的系统。
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可以保持地球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而液态水则能够吸收和释放热量,调节地球的温度。
这种适宜的温度范围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条件。
适中的重力地球的重力恰到好处,对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
适中的重力可以帮助生物体保持良好的平衡,使运动和活动更加容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 适宜的距离和轨道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它与太阳之间的适宜距离和轨道。
地球位于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的平均距离上,这个位置允许地球接收到适量的太阳辐射,使地球维持温暖的气候以及液态水的存在。
此外,地球的轨道也是椭圆形的,而不是过于靠近或远离太阳,这使得地球上的气候相对稳定。
2. 液态水地球上存在液态水也是维持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
水是地球上绝大部分生物所需的基本物质,包括人类在内。
水不仅用于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还在地球的水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唯一存在液态水的原因是上述适宜的距离和轨道,这使得地球的表面温度适宜水以液态存在。
3. 适宜的大气层地球存在适宜的大气层也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形成一个保护层,吸收和反射一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适量地让其达到地球的表面。
这种适宜的大气层不仅维持了地球上的气候,还提供了生命所需的氧气。
4. 适宜的温度范围地球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也是支持生命存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球上存在适宜温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适宜的距离和轨道外,大气层的温室效应也对地球的温度起着重要作用。
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以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使得地球的表面温度适宜生命存在。
5. 存在适宜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地球存在适宜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也是支持生命存在的必需条件。
地球上存在丰富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包括碳、氮、氧、氢等元素,并形成了各种复杂的有机分子。
这些有机分子组成了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同时也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适宜的距离和轨道、液态水的存在、适宜的大气层、适宜的温度范围以及存在适宜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这些条件的综合作用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核心素养定位1.学会通过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的关系图,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层次和常见的天体。
(区域认知)2.掌握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其位置、理解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区域认知)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综合思维)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等。
判断(1)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天体包括人造天体和自然天体。
(√)(3)天体都是肉眼可以看到的。
(×)(4)总星系就是我们所说的宇宙。
(×)[易误辨析]恒星不恒恒星的位置不是恒定不变的。
恒星也在运动,它们的位置在不断运动,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变化,这叫恒星的自行。
恒星的运动速度很快,只是由于离地球太远,人们在短促的一生中不易觉察恒星位置的变化,因而称其为恒星。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图中A表示总星系,B表示银河系,C表示太阳系,D表示地月系。
(2)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的99.87%,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八颗行星的排序: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 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学法指导]图示法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易错辨析]只有两颗以上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能组成天体系统,谁的质量大且被其他天体绕转,谁就是其中心天体。
[知识链接]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相反,彗尾朝向背离太阳方向,周期约为76年。
[学法指导]快速记忆行星位置:水金地火,木土天海,钻木取火。
(3)级别:总星系⎩⎪⎨⎪⎧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①总星系是人类目前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并不是宇宙全部。
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内部条件地球作为一个充满生命的星球,其内部条件对于生命物质的存在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将从地球的内部温度、压力、化学成分以及地磁场等方面展开论述。
地球内部的温度对于生命物质的存在至关重要。
地球的内核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这是由于地球形成过程中大量的引力释放的能量导致的。
这种高温条件使得地球内部的岩石处于熔融状态,形成了地球的地幔和地核。
然而,地壳的温度相对较低,一般在1000摄氏度以下,这为地球上的生命物质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地球内部的压力也对生命物质的存在起着重要作用。
地球的内核处于极高的压力下,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身重力使得地球内部物质向地心方向压缩所产生的。
这种高压状态使得地球内部的物质密度非常大,同时也给生命物质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高压还可以影响地球内部的物质相变,例如使水变为冰,在地球上形成冰川和冰山等地貌。
地球内部的化学成分也对生命物质的存在起着重要作用。
地球内部的岩石主要由氧、硅、铝、铁等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是构成地壳和地幔的基本成分。
此外,地球内部还含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如铁、铜、铝等,这些金属对于生命物质的合成和维持生命的正常运作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地球内部还含有大量的水和气体,这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地球的地磁场也对生命物质的存在起着关键作用。
地磁场是地球内部流动的液态外核产生的,它能够抵挡来自太阳的大量带电粒子和宇宙射线的侵蚀。
这种保护层起到了屏蔽地球表面的生命物质免受有害辐射的作用,使得生命在地球上得以繁衍和演化。
地球作为一个充满生命的星球,其内部条件对于生命物质的存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球内部的温度、压力、化学成分以及地磁场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这些条件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基础条件,使得地球成为了一个生命的摇篮。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
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产物(证据):氨基酸。
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
为什么地球上有适宜生命产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的产生和存在,是因为地球上有水,有大气,有组成生命物质必要的碳、氢、氧、氮等元素,有适中的地表气温。
这些因素彼此关联,互相影响,持续长久地存在,使生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发生、发展、进化的过程。
而在这一过程中,适中的地表气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地球表面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得多,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碳、氢、氧、氮也就不可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地球表面平均气温比现在低得多,则因气温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命也无法形成和生存。
那么,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现在这样的适合于生命发生、发展和进化的温度条件呢?1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位于太阳系中,日地平均距离1.5×108km。
地球距离太阳远近适中,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上的能量使地球表面南北纬60°之间的广大地区温度在0℃~27℃(见表),这样的温度条件适合生命的产生和发展。
水星、金星、火星的组成和密度虽然和地球类似,但因为距离太阳太近或太远,表面温度和地球相差悬殊。
如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太近,它们距太阳分别为5.8×107km和1.07×108km,因此吸收太阳辐射能量要比地球分别多61%和28%,表面温度很高,像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65℃~485℃;而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52%,表面温度又较低,大约在20℃~-140℃之间。
2 地球自转速度较快地球自转速度较快,昼夜交替周期为24h,昼夜平均各为12h。
这样因白天时间短,日照时间短,而不至于使地表温度升的过高;因夜晚时间短,地表散热时间短,而不至于使地表温度降得过低。
水星的自转速度很慢,在水星上看来,一个“水星日”大约相当地球上的17 6天。
这样因白天时间长,太阳照射时间长,白天温度可达427℃;同样,因夜晚时间长,散热时间长,夜晚最低可达-173℃。
3 地球外围存在大气层(保护作用)地球外围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当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后,太阳辐射中约有19%的能量被大气直接吸收,约有30%的能量被大气反射、散射到宇宙空间,这样到达地面的能量大大减少。
为什么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为什么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1. 适宜的物理条件:地球具备适宜的物理条件,如适度的温度、大气层、水和重力等。
这些条件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基本的环境。
2. 存在液态水: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液态水,这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溶剂,它能够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媒介和传递物质的作用,为生物化学反应提供了必要的环境。
3. 化学元素的丰富:地球上存在丰富的化学元素,如碳、氢、氧、氮等,它们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这些元素能够组合成复杂的有机分子,并参与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生命的基础。
4. 天然资源的丰富:地球上存在丰富的天然资源,如矿物、能源等。
这些资源为生命提供了能量和物质基础,支持了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5. 演化的过程: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生命逐渐适应了地球上的各种条件,并不断进化和繁衍。
综上所述,地球上有生命存在是由于地球具备适宜的物理条件、存在液态水、丰富的化学元素、丰富的天然资源以及演化的过程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这些因素相互支持和促进,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高二地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下图,回答下题。
【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和地月系,有两级。
选B正确。
【2】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A.水星、金星B.金星、火星C.火星、天王星D.金星、海王星【答案】B【解析】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地球相邻是金星与火星,选B正确。
【3】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A.黑子和耀斑B.耀斑爆发C.气候异常D.磁暴【答案】A【解析】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强烈显示;太阳活动剧烈时,可引起气候异常;黑子和耀斑爆发时,产生的高速带电粒子,闯入地球磁场时,会发生磁暴现象。
选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及太阳活动的特点。
2.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A.北极星B.金星C.太阳D.月球【答案】C【解析】金星是行星、月球是卫星都不合题意,B和D选项错;目前的北极星距离地球430光年,太阳距离地球约为1.5亿千米,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天体分类;日地距离。
3.下列各组行星均属类地行星的是 ( )A.金星、地球、火星B.水星、木星、土星C.地球、天王星、木星D.火星、水星、冥王星【答案】A【解析】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将行星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有关哈雷彗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②彗星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③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④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与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日运行的天体,由彗核、彗发、彗尾组成,彗核内为冰物质。
呈云雾状的外貌。
其绕日方向与行星相反,为自东向西。
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内部条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宜的温度范围: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范围,使得水可以同时以液态存在,这是生命存活所必需的。
地球的平均表面温度约为摄氏15度,可以满足水的液态存在,提供了生命诞生和发展的基础。
2. 适宜的大气成分:地球的大气层中含有适宜的气体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氧气是生命维持所必需的气体,而二氧化碳则在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为植物提供碳源。
3. 适宜的水资源: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形式。
水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提供了溶剂、反应介质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通道。
4. 地壳构造和地质活动:地球的地壳构造和地质活动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地壳构造的变化和地质活动(如火山喷发、地震等)为地球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和能量资源,同时也对生命进化和多样性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5. 适宜的光照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合适,使得地球表面可以接收到适宜强度和频率的太阳辐射。
太阳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对植物和其他光合生物的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这些内部条件相互作用,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促进了生命的诞生、演化和繁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生命的存在还受到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地球的轨道特征、地球磁场、天体碰撞等。
整个地球系统综合作用下,才能维持生命的存在和进化。
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1.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类型:宇宙是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A 银河系⎩⎨⎧B 太阳系⎩⎨⎧ C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推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的方法(1)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2)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3)三看运转:它是否在肯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
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1.中国国家航天局方案于2022年放射“嫦娥工程”其次阶段的月球车——“嫦娥四号”。
此台月球车很可能在离地球较远的月球背面着陆。
在月球着陆后,“嫦娥四号”属于( ) A .自然天体 B .人造天体 C .流星体D .地球卫星答案 B解析 当“嫦娥四号”成功飞抵深空,已经脱离地球大气层,到达宇宙空间,成为天体。
2.(2021·上海地理)荷兰某机构方案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格外遥远。
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
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A .0.52天文单位B .1天文单位C .1.52天文单位D .2.52天文单位答案 A解析 一个日地距离即1个天文单位。
火星是邻近地球的第一颗地外行星,得知火星距日平均1.52,因此,火星到地球最近距离大约为1.52-1=0.52天文单位。
考点二 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一般性(1)八颗行星分类⎩⎪⎨⎪⎧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外形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3)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很多相像之处。
2024届高考地理考法训练学案: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含答案)2024届高考地理: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典例剖析2022年5月,中国科学家提出“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计划探测离地球约32光年范围内的100个类太阳系,期望发现行星“地球2.0”。
据此完成1-2题。
1.科学家期望寻找的近邻宜居行星位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金星、地球与火星位于太阳系的生命宜居带,它们具有的共同条件是()①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②太阳辐射强度适中③能够维持液态水稳定存在④有安全的宇宙环境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1.C 2.D解析:1.材料信息显示,“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计划探测100个类太阳系寻找的近邻宜居行星,表明科学家期望寻找的近邻宜居行星位于太阳系之外,因此不可能位于地月系、太阳系,排除AB;探测范围在离地球约32光年以内,而银河系的直径在10万光年以上,因此科学家期望寻找的近邻宜居行星位于银河系,不可能位于河外星系,C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C。
2.金星、地球与火星中,只有地球有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能够维持液态水稳定存在,①、③不符合题意;金星、地球与火星离太阳的距离适中,因此太阳辐射强度适中,三者均处于相对稳定的太阳系中,因此均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②、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D。
考点分析分析行星存在生命的思路一.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针对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而言。
二.地球适宜生命生存的自身条件自身条件主要是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考法训练当某星球被其主恒星“锁定”,意味着这颗星球一面一直朝向恒星,而另一面则一直背对恒星。
由于其形状酷似眼珠,被形象地称为“眼珠星球”(下图)。
“眼珠星球”为寻找地外生命开辟了新思路。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眼珠星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主恒星指的是太阳B.地球不属于“眼珠星球”C.“眼珠星球”不属于行星D.“眼珠星球”没有自转运动2.“眼珠星球”之所以可能存在生命,根本在于()A.适宜的温度B.肥沃的土壤C.适宜的大气D.安全的宇宙环境宜居带也叫适合居住带,太阳系宜居带就是太阳系中适宜任何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生存的一个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