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赏析专题之表达效果(一)
- 格式:pptx
- 大小:556.23 KB
- 文档页数:13
赏析语言表达效果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三角梅刘成章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
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
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
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
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
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
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
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
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
我们高兴极了。
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
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
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
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
表达效果题解题指导考题解说在中考中,根据文体的不同,“表达效果”题的考查主要分两类:一是在记叙文中,对某个词语、某个句子“表达效果"的考查;二是在说明文中,分析某种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其基本设问方式有: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语境,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理由。
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解题点拨(一)词语的表达效果1. 答题格式“××”本意是……,这里指……,体现了/表达了……(如果词语的词性或者感情色彩发生变化,一定要指出).2. 举例(1)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013年山东淄博中考题)①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
②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
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类型多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动词主要考查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形容词主要考查词语的生动性、形象性;副词则考查词语的准确性、周密性、逻辑性。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和感情色彩,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作用。
本题的两句话都与人物描写有关,则要分析加点词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形象。
分析“骤然”一词,可从“我”的感受这一角度入手,分析“滚落”一词,则要从对她的肖像描写角度入手。
答案:①“骤然”写出了“她”的美丽在瞬间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②“滚落"写出了卷发的生动和俏皮,富有动态美,烘托了“她”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2)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指出文段⑤中加点词语“肆无忌惮”的用法及其表达效果。
(2013年湖北宜昌中考题)那里的天是“碧云天”,地是“黄叶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有多情的词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多情至望穿秋水的境地;有浪漫的词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浪漫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在这包含各种滋味的宋词中,你总能体会到古人所饱受过的各种心境。
语言文字运用之赏析句子表达效果比较练习题表达效果对比分析常见的鉴赏角度:句式变化、修辞手法、精妙用词、语体风格、篇章结构、逻辑顺序、人称使用、陈述对象、语言特点等。
解题思路:1.找不同:对比分析,找准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2.明角度: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明确从那几个角度来作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3.定答案: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
专项习题逛消博会时,8大展馆、2800余个参展品牌、100余场配套活动,很难一一全看仔细。
走马观花下来,日行两万步不在话下。
美妆、珠宝、葡萄酒、时装、瑞士酒吧、特色小食……人们在人来人往中一路观看,在目不暇接中一路品味,在车水马龙中一路体验,消博会为参观者勾勒出了美好生活的样子,既有趣,又有料。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人们在人来人往、目不暇接、车水马龙中一路观看、品味和体验美妆、珠宝、葡萄酒、时装、瑞士酒吧、特色小食……有趣有料的消博会为参观者勾勒出了美好生活的样子。
”从语义上看,与原文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哈尼人垦殖梯田的想象力无比丰富:小者如簸箕,大则数亩地;低者几十层,最高近四千级。
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与“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依着山势,连绵高耸”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请对此进行分析。
多少珍贵的动植物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生态活页从我们的视野中被硬硬撕掉?多少诗词风光如“广陵散”般成了遥远的绝唱?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许多的诗词风光如‘广陵散’般成了遥远的绝唱,大量珍贵的动植物永远地成为了标本,无数的生态活页走出了我们的视野。
”改句与原文句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水边多凤尾竹,随着微风摇曳着身姿,在碧波中照影儿。
江边停着一张竹排,竹排的一边蹲着渔翁,一口一口悠闲地抽烟,竹排的另一边蹲着两只褐色的鸬鹚,静静地望着江水发呆。
热点13:语言文字运用之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原卷版)一、考情微观二、命题特点①在语言表达运用中考查语言的表达效果是高考最新动向及独特的命题视角。
这一特点或考向变化值得关注。
尤其在23年高考卷中,全国卷有三套出了该题型。
②考查语言表达效果的切入点有二:一是词语的表达效果(主要是人称代词的使用),二是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原句与改句的效果比较)。
考查体现了语言表达手段的综合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全面分析。
③就题型来看,主要使用主观题型;就试题难度来看,初做有点难,但一旦与文学阅读中的艺术欣赏题打通,并没有多大难度。
设问形式:1.原文中的某些词语和“-----”相比,二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效果好,为什么?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表达效果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解答方法:(一)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1.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尤其是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词语的含义是指基本含义及附加含义,附加含义包括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以及新产生的含义。
2.分析用词特点,看该词词性和色彩(感情和语体)特点。
有无临时借用或活用特点,如它是否为动词、叠词、成语,是否为褒(贬)义词,是否为反复词、代词的指代意义等情况,是否有值得赏析的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甚至考虑是否使用了叠字叠词、色彩词等。
比如2023新高考Ⅱ卷。
可能表达更准确,更贴切,搭配更合理;。
3.分析表达效果。
分析时应注意几点:①结合词义。
②结合词语特点。
如使用动词、形容词,有生动形象之效;使用叠词,强化语意,增强音乐性;反复词语,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等。
③从语段性质(文学性语段或说明性语段等)、词语使用的对象(主语)及表达意图等方面展开分析。
(二)赏析句子表达效果解题思路第一步:找不同。
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步:定范围。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阅读专题之赏析句段表达效果一、例题回顾问:“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选自《散步》莫怀戚)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答题总结(一)句子的理解1.思路①解释这个句子这么说的原因;②将句子表达的意思和具体的语境义或者文章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出来。
2.角度①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若是总领句,可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若是总结句,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若是过渡句,就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其内涵。
②从句中的关键词入手关键词在句中起关键、核心作用。
从关键词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
③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入手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
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注意】答题时要有原文意识,语言要尽量直白(表意直接,不用修辞手法,明白易懂) 3.答题模板答: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揭示中心)三、牛刀小试(一)世界还很年轻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
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
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
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
六上语文阅读专项提升赏析优美语句的表达效果专题卷(一)落叶看,那边又飘飘摇摇落下一片片叶子,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小鸟展翅飞翔,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旋转。
我跑过去伸出双手接住一片。
哈,活像一只金色的小船。
它也许是想要投入小河的怀抱才落下来的吧?我轻轻地把它放进了小河。
河水哗哗地响着,像是在鼓掌欢迎。
“小船”轻轻地打了个旋,和我依依告别,便开始了它有趣的航行。
这时,一片桃形的叶子落在我的面前,我捧在手里想:它可能是孙悟空偷仙桃时,不小心碰掉的一棵小小的仙桃吧?它一落到凡间,变成了一片小小的树叶了。
我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好象真有一般子桃儿的香气呢!我正在遐想,又一片树叶落在我的脚面上,我拾起一看,啊,还带着绿色呢。
“它大概是看到姐妹们纷纷落下,也想到地面上来玩玩,便忍不住跳下的呢”?我一边想,一边小心地把它做成一只叶哨吹起来,听,多像牧羊人悠扬的笛声啊!地上的落叶越来越多,我都不知道该拾哪片好了。
干脆找一根细绳把叶子穿起来,戴在头上。
哈,真有趣,我变成一个头戴金冠的“王子”了!(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旋转.()遐.想()金冠.()翩.翩起舞()(2)在文中找词填空。
()告别()落下()流淌()起舞()的航行()的舞姿()的皇冠()的笛声(3)照样子写叠词,要求用来形容落叶、雪花等事物飘飘摇摇、、_、。
(4)请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再选其中的一句话说说这样写好在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再回头读一读短文,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联想,写出落叶的各种想像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一片美丽的树叶落在你的面前,你会想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也来写一段话,相信你比作者更能写,把落叶写得更精彩,想像更丰富,大胆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游黄山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目标1.了解赏析句子的几种角度。
2.掌握不同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
3.学会将赏析步骤运用到答题当中。
重难点透视掌握不同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复习导入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赏析修辞手法的作用,还有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以及表现手法的作用,大家都知道答题时该用什么格式答了吗?那对朱自清先生的《春》和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这两篇散文也有一定的印象了吧?我们先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内容。
(二)赏析句子的角度一、从修辞手法来赏析句子a.比喻b.拟人c.排比d.对比e.夸张f.反问g.设问h.反复i.借代j.通感k.对偶例句:1、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涌浪比作了小山和狮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涌浪的湍急和高大雄伟,渲染出海面波涛汹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2、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更显得非常可贵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夹竹桃坚韧的可贵品质,增强了语言气势,表达作者对夹竹桃的肯定和赞美。
总结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时,答题格式应为:这句话使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地写出了……(物)的……(特点或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导例题1、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谁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多情,以此也写出了绿的精神珍贵美丽可爱,表达了老舍先生对水的喜爱之情。
2、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春雨比作了“牛牦”、“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密、细、长的特点,“薄烟”写出了细雨朦胧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3、花里带着甜味,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味觉写嗅觉,将两种感觉互通,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已经深深陶醉在这花香之中,表达出作者对春花的喜爱。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复习——赏析句子表达效果一、真题链接(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原句: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原句改句)【参考答案】①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②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③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
1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4分)(人称的运用)【参考答案】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表明说话人语速极快,情绪急迫,表明照相时的紧张、兴奋,唯恐自己照的不好看;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形象地展现出跟朋友照相时大家互相帮对方检查,期望留下美好形象的友爱、互助的美好氛围。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
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