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4.93 KB
- 文档页数:3
流感样病例暴发调查报告范文提纲及模板一、基本情况疫情发生地点的一般情况二、疫情发现报告情况介绍疫情发生、发现的经过三、流行病学调查(一)三间分布1.临床症状[附图或表]2.时间分布[附图或表]3.人群(性别、年龄、职业)分布[附图或表]4.空间(居住地/教室分布、家庭聚集性)分布[附图或表](二)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1.居民居住条件:2.禽畜饲养情况:3.疫苗接种情况:4.学校科室等人口密集场所通风状况:四、实验室检测标本采样分数、(阳性标本数)、采样类型、采样和送检日期、检测方法和结果。
五、初步分析六、已采取的措施七、存在问题八、下一步工作建议关于某某市某某镇某某小学一起流感暴发疫情初步调查报告200某年某月某日下午,某某疾控中心接到某某市疾控中心报告:自某月某某日以来,某某市某某镇某某小学学生中陆续有流感样病例发生;截至某月某某日,共发病某某例。
为进一步掌握疫情动态与趋势,控制疫情蔓延,我疾控中心派出流行病学专业人员某人于某月某~某日到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某某镇某某小学地处某某镇某某村,距离某某市约公里,学生来自某某村N个自然村以及邻近HP村的1个自然村。
该校共有6个年级,12个班,在校学生776人,教师27人。
学校课室较拥挤,卫生状况较差,通风情况一般。
学校无食堂及宿舍,学生在家住宿及用餐。
学校无校医,学生有病通常在村医处就诊。
某某村共有N个自然村,人口约某某某某人,村民以种田为生。
该村饮用水以井水为主,村中垃圾、污水较多,村民卫生习惯较差。
部分村民家中散养家禽,无集中养殖。
村民居住环境拥挤,卫生状况较差,通风差。
村内有N个村医站,由于村庄偏僻,交通不便,平时村民到村医站就诊。
二、疫情发现报告情况接到报告后,某某市卫生局、疾控中心、人民医院的领导及相关专业人员会同某某卫生院工作人员奔赴现场调查,初步确认该校已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某月某日下午1时接到报告后,某某市卫生局、某某市疾控中心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调查。
聚集性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09-18T16:20左右,某中心医院和疾控中心接到一起疑似流感疫情报告,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根据《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判定为流感暴发疫情,此次疫情是由甲3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引起。
按照《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符合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的标准,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经采取积极的应多措施,10月9日终止该校流感聚集性疫情应急反应。
该文对此进行报告。
标签:流感;暴发;流行病学调查[Abstract] At 16:20 on September 18th or so,a central hospital together and the CDC received reports of suspected flu,field epidemiology and pathogen detection,in accordance with “flu-like illness outbreak reporting and investigation Guide (trial)“determine d that the flu outbreak,the outbreak is the H3N2 type of influenza A H1N1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nci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contingency plan” in lin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large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grade Ⅲ)standard,the proposed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start Ⅲlevel emergency response. By taking a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more,October 9 to terminate the school flu accumulation epidemic emergency response.This paper repores[Key words] Influenza;Outbreak;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第31卷第4期吉林医药学院学报V01.31N o.42010年08月Jour nal of J il in M e di cal C o H e g e A ug.2010—199一m yo car di al i nt eg r at ed backs cat t e r a nd m yo car di al w al l21(2):199-201.t hi cknes s dur i ng per cut ancou s cor on ar y a蛔opl as t y[J].[9]N at i o J,M a s uyam a T,Y am a m ot o K,e t a1.M yocar di al i n t e-E c hoca rdi ography,2003,20(5):423428.gr at ed ul t r as ound back scat t er i n pat i ent s w i t h ol d m yocar di一【6]Y uda s,D ar t J,N Bj舶0,et a1.U s e of cy cl i c var i at i on of i n-al i nf ar ct i on:com par i son w i t h r adi onu cl i de eval uat i on[J].t egr at ed backs cat t e r t O∞8鹤5con t r act i l e r eser v e a nd m yo-A m H e ar t J,1996,132(1Pt1):54-60.car di al viabi li t y i n chr oni c i sehe m i c l ef t vent r i cul ar dy s[10]T a ki uchi S,It o H,1w a kur a K,et a1.U l t r as o ni c t is s u e char-f unct i on[J].E c hoear di ogr a phy,2002,19(4):279-287.aet er i zati on pr edict s m yo car di al viabil i ty i n ear l y s t age of[7]韩若凌,王建华,王岳恒,等。
一起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病学调查2009年10月16日--22日,清水县郭川乡中学发生发生流感样病例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采样,送甘肃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确诊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清水县郭川乡位于清水县西部,距县城52公里,郭川中学在乡政府所在地。
该校现有教职工55人,学生720人,为寄宿制学校,共三个年级14个班(初一4个班,初二4个班,初三6个班)。
10月22日,流调人员初步筛查出流感样病例10例,随对10例流感样病例流行调查、采样。
9例经省疾控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甲型h1n1流感。
2流行病学概况2.1时间和地区分布:首发病例为2009年10月16日,21日发病6例,为发病高峰,至22日一周内发病9例,出现多个甲型h1n1流感校内感染病例的确诊病例,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按照流行病学定义确定为暴发。
9例病例均发生在学校的3个年级6个班。
每个年级有2个班发病,发病1例的3个班,2例的3个班。
2.2年龄、性别分布:9例病例全为学生。
年龄为12-16岁;男性7人,女性2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5:1。
2.3临床特点:9例病例均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发热,畏寒、乏力、咳嗽、咽痛、流鼻涕,打喷嚏等临床症状普遍存在,少数患者出现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
病例均有发热史,发热1-3天,最高体温39.0℃的病例1例,38.0℃-39.0℃之间6例,37.5-38.0℃之间的2例,无肺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发生。
2.4接触史:9例病例发病前7天内无外出,没有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
首发病例感染来源不明。
病例之间有相互接触,或同班,或同宿舍。
5免疫史:9例病例均未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
3实验室检验4预防控制措施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教育、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联防联控。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分析了解2009年云南省流感暴发现状, 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分析全省2009年报告的流感样暴发疫情资料。
结果2009年全省共报告疫情72起,发病7628人,罹患率1.79%~49.45 %。
一年四季均有疫情,秋季较高。
昭通市报告起数最多(26起) 。
有68起暴发于学校。
对54起暴发采集标本作实验室检测,37起分离出流感病毒, 包括H3N2型(12起)、B 型(11起)新甲H1N1型(9起)和H1N1型(5起) 。
结论云南省2009年流感疫情多于2008年,94%发生在学校。
今后应加强学校流感疫情监测和报告,重视标本收集和实验室检测工作。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常在各类学校、幼托机构等人群密集、流动性大、居住与活动空间拥挤的地方发生流行甚至暴发。
中、小学生作为最敏感人群在流感流行的监测中有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对云南省2009年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旨在为控制流感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中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2009年云南省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事件的报告和全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检测资料。
1.2 判定标准按照《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2005-2010年度)的规定[1],流感样病例定义为: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
流感样病例暴发的定义为:在某一相对集中的区域内(村庄、学校、幼托机构、工厂等集体单位),1周内出现30 例及以上,或集体单位中10%以上的聚集性流感样病例。
1.3 标本采集和检测采集发病3 d内具有典型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24 h内进行实验室快速诊断检测(PCR),并用MDCK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分离株型别鉴定[2]。
所用细胞及标准血清均由国家流感中心提供。
1.4 统计分析采用Excel录入相关数据,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
流感爆发调查方案研究背景近年来,流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疾病之一。
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和传染性,且易于通过空气、接触和飞沫传播等方式进行感染。
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季节性和流行性两种形式传播,季节性流感每年都会发生,而流行性流感则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流感疫情。
为了更好的应对流感疫情,必须掌握流感病毒传播规律和流感疫情的发生变化。
因此,制定流感爆发调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内容为了有效控制流感疫情,必须对流感疫情进行调查。
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流感病毒类型首先需要对确定流感病毒类型,以便针对性的开发疫苗。
采集病毒样本、分离病毒并行病毒检测。
2. 分析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必须对其传播途径进行分析。
应通过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来确定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3. 确定流感疫情的暴发时间和地点需要对流感疫情的暴发时间和地点进行准确的确认,以便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在人群中进行有目的的监测,并确定病例报告和研究病例中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4. 监测人群需要针对性的开展监测人群。
例如,教育机构、医疗机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对该流感季节感染易感人群等。
以及对江苏省申报的全国手足口病和猪链球菌病监测。
5. 采取有效措施根据以上调查,采取针对性、有效的措施。
如封闭疫区、人员隔离、争取市场上相关流感疫苗等,以及在必要时进行紧急报警和社会宣传。
调查方法针对流感爆发进行调查,需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查:1.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针对流行性病情快速反应的重要手段。
可采集患者信息,如个人信息、病史、临床症状和治疗情况。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掌握疫情发展的趋势和变化,及时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还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测是确定疾病原因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室检查技术,可迅速、准确地对流感病毒进行检测,明确流行病学特征、病毒分离鉴定等信息,为制定相应流感调查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1起流感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该起流感暴发流行共报告发病学生407例, 罹患率48.39%。
没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差异,具有明显的聚集性。
所有患病学生均有发热,体温在37.5℃~39.9℃之间,咳嗽占84.03%,乏力占66.83%,咽痛占62.16%,头痛占58.72%。
对8名症状典型的病例采集咽拭子,送省疾控中心进行流感快速诊断试剂检测,4份样品检出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结论此次流感暴发疫情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应加强学校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村级疫情网建设。
[关键词] 疫情;流感;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8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Epide miolo gical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fluoutbreak in Luanping county
Zhang Xin-yu
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甲型流感病毒易变异、易引起仅有抗原的小变异不易引起流行,多见于局部暴发流行,症状较轻。
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发出现,主要侵袭幼儿,一般不引起流感流行[1]。
2011-04-29T 11:00滦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大屯乡卫生院报告该乡部分中、小学生出现疑似流感样病例。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确认此次疫情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疫情。
现将该起疫情的调查处理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现场调查采用统一《流行性感冒个案调查表》,由专业人员对几所学校的现患患者和所有发热病史学生逐一进行个案调查。
1.2 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4-1995)
1.3 实验室检测采集发病3d内典型病例的咽拭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大屯乡共有14个行政村,有中、小学校15所,本次疫情涉及该乡4所学校,分别是兴洲中学、兴洲小学、路南营小学、小城子小学。
4所学校所在的3个村庄相邻,3个村庄的中学生都在兴洲中学就读。
4所学校共有在校学生841人,其中男生442人,女生399人;共有教职工61人,无校医和医务室,无住校学生。
报告发病学生407人,罹患
率48.39%,患者均为学生,无死亡病例。
兴洲中学最早发病,罹患率58.01%(表1),除小城子小学,疫情波及到其他3所学校的所有班级。
2.2 流行特征
2.2.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于4月5日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等症状,于学校附近诊所就诊,测体温38.9 ℃,初诊为“上感”,回家治疗2d后又复课。
从4月7日始相继在该班级及其他班级出现类似症状的病例。
4月14日其他几所学校相继出现相似病例,发病高峰时间集中在4月20~28日,共267例,占发病总数的67.81%,之后发病人数迅速下降,5月1日报告最后4例新发病例,之后再无新发病例报告,此次疫情持续27d终止(图1)。
2.2.2 人群分布407例病例中,男生213例,女生166例,男女生比为1.28:1。
发病年龄分布在6-17岁之间,其中以7-10岁及14-16岁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5.12%和38.43%。
2.2.3 流行病学史首发病例病前10天内未到过外地,也未曾与流感患者接触,但其他病例均有明确的接触史,或同桌学习,或一起玩耍。
最初发病的学生均未真正地实施隔离治疗,而是带病坚持上课,或边治疗边上课,或回家治疗稍好转后又来复课。
所有发病学生无流感疫苗接种史。
2.2.4 临床资料407例患者中,中学生占40.05%(163/407),小学生占59.95%(244/407)。
所有患病学生均有发热,体温在37.5℃~39.9℃。
咳嗽占84.03%,乏力占66.83%,咽痛占62.16%,头痛占58.72%。
患者大多咽红、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症状较为严重的病例出现呼吸音粗,病程较长的患者出现干罗音,胸部透视见肺纹理加重,大部分患病学生白细胞计数正常,个别略高,淋巴细胞正常,少数中性粒细胞偏高。
2.2.4 病原学检测4月29日现场采集8份症状典型病例咽拭子,送省疾控中心进行流感快速诊断试剂检测,4份样品检出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3 讨论
本次流感暴发开始是以少数散发为主,由于疫情报告和传染源处理不及时,病例数不断增加,造成局部暴发流行。
本次流感发病例数虽多,但大部分症状较轻,主要以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易使人误为一般感冒。
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综合分析,本次流感暴发可能是乙型流感病毒引起。
造成暴发原因:(1)疫情报告迟缓,无论是学校还是村卫生所疫情报告意识淡薄,使得疫情监测单位不能够及时发现疫情苗头,失去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造成疫情蔓延;(2)疫情早期未对传染源及时隔离治疗,学生带病上课且教室内通风不良,造成交叉感染;(3)学生未接种流感疫苗,无免疫力。
针对本次疫情采取了如下措施:(1)核实疫情,及时采样,明确诊断;(2)对患病学生隔离治疗,痊愈后方可复课;(3)落实学校晨检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发热患者隔离治疗;(4)做好学校教室通风换气和消毒工作;(5)全体师生预防服药7天: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等中药煎服;(6)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意识。
经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此次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建议:学校是人群集中场所,容易引起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晨检、疫情报告等相关制度,加强晨检和因病缺课学生的追踪调查,及时发现传染源,及时隔离有症状的学生,防止学生间交叉感染[2];同时在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另外加强村级各类诊疗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疫情上报意识的培训,做到对传染病患者早发现、早报告,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