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建安教授谈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 格式:docx
- 大小:12.90 KB
- 文档页数:6
脊髓损伤的评估和康复治疗一、脊髓损伤的评估脊髓损伤(SCI)是指脊柱或脊髓发生的创伤性病变,常导致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功能障碍。
评估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对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脊髓损伤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神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和功能评估。
1.1 神经学评估神经学评估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基本的评估方法之一。
它旨在确定患者受损的神经通路和功能缺陷。
常见的神经学测试包括感觉、运动、反射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
感觉测试可以通过触觉和疼痛测试来检查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并确定是否存在感觉缺失或异常。
运动测试可以通过让患者进行各种运动来检查他们对肌肉控制的能力。
例如,让患者屈曲或展展大拇指,挠痒痒点等。
这些测试可以判断患者的运动功能是否受损。
反射是评估脊髓完整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检查肌腱反射和剪辑反射等来评估患者的反射活动。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测试包括血压控制、机体温度调节等。
这些测试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受损情况。
1.2 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科技的进步为脊髓损伤的准确定位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
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包括X线、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X线可以显示骨折、脱位等骨性损伤,对于明确SCI患者颈椎或腰椎是否存在明显异常非常有效。
CT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显示出软组织和骨性结构的精确状况,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MRI则是目前最常用且最可靠的影像学技术之一,它能够直观地显示损伤部位及周围软组织结构,更全面地了解脊髓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1.3 功能评估功能评估是了解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需求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功能评估工具包括美国慢性疼痛指数(VAS)、康复测定量表(FIM)和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SCIM)等。
VAS用于评估慢性疼痛的程度,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疼痛问题,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FIM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综合评定量表,通过评价患者自理能力、行动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等,可以了解到脊髓损伤患者在不同领域中存在的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的评定内容和方法
脊髓损伤评定是一种客观评估方法,用于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的程度。
该评定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和方法:
1. 神经感觉评定:通过检查患者对不同刺激的感觉反应来评估其神经感觉功能。
这些刺激可以包括触摸、疼痛、温度、震动等。
评估结果通常分为正常、异常或缺失。
2. 运动评定:通过检查患者的运动能力来评估其运动功能。
检查内容包括肌肉力量、肌张力和肌肉反射。
评估结果通常分为正常、轻度、中度或重度缺失。
3. 神经系统评定:通过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来评估其神经系统的状态。
检查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评估结果通常分为正常、轻微、中度或重度异常。
4. 残疾评定:通过评估患者的残疾程度来确定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状态。
评估结果通常分为轻度、中度或重度残疾。
5. 国际脊髓损伤协会(International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简称ISCoS)分级:该分级是根据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感觉功能来评
定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
评分标准为A、B、C、D、E五个等级,其中A为最严重,E为最轻微的损伤。
以上是脊髓损伤评定常用的内容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情况,为制定治疗计划和康复方案提供参考。
脊髓损伤康复评定评定脊髓损伤水平时,运动和感觉功能是关键指标。
对于C2到C5水平,评定的是膈肌和肘屈肌等肌肉的运动功能。
对于C6到T1水平,评定的是手指、腕和肘等部位的运动功能。
对于T2到S1水平,评定的是膝、踝和足等部位的运动功能。
每个水平的感觉功能也有特定的评定点。
脊髓损伤分为完全和不完全损伤两种。
完全损伤指S4到S5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均丧失,而不完全损伤则是指在损伤水平以下保留了感觉或运动功能。
不完全损伤又分为C、D两类,具体取决于关键肌肉的肌力情况。
而正常情况下,运动和感觉功能都是正常的。
评定脊髓损伤反射时,球海绵体反射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常人也有可能没有该反射。
消失和再出现都有特定的意义,可以判断脊髓休克的消失情况。
对于脊髓炎的功能恢复预测,不同损伤水平的预后也不同。
对于C4水平,可以使用环境控制系统和电动轮椅等辅助设备。
对于C5水平,可以自己进食和做一些日常活动,但需要他人协助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
对于C6水平,可以独立穿衣和完成一些身体转移动作,但需要使用加大摩擦力的手轮圈驱动轮椅。
对于C7到T2水平,可以独立进行各种身体转移和处理大小便,也可以独立使用轮椅。
T3-T12平面:可以自由使用轮椅、穿戴矫形器,并且可以用腋杖进行治疗性站立和步行。
L1-L2平面:除了完成以上动作外,还可以利用矫形器和拐杖进行家庭功能性步行。
而L3以下平面则可以利用矫形器和手杖或不利用矫形器和手杖进行社区功能性步行。
根据脊髓病变部位的康复训练,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颈4完全性脊髓损伤1.这类患者除了头部能自由活动外,四肢和躯干均无法活动,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帮助。
2.由于这类患者头部和口部仍有一定的功能,应该训练他们用嘴咬住一根小棍或用头来操作一些仪器或进行其他活动。
3.由于呼吸肌大部分受损,呼吸功能较差,应加强呼吸功能的训练,例如进行深呼吸、大声唱歌和说话等训练。
4.站立训练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患者有一定的站立时间,以增加心肺功能、改善下肢本体感觉、防治骨质疏松、直立性低血压等并发症,并且可以预防泌尿系感染并有利于排便。
脊髓损伤评定标准
一、感知能力评估
感知能力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信息的能力。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感知能力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痛觉:评估患者对疼痛的感知能力,包括痛觉过敏、痛觉缺失等。
2.温度觉:评估患者对温度变化的感知能力。
3.触觉:评估患者对触碰、轻拍等刺激的感知能力。
4.位置觉:评估患者对肢体位置的感知能力。
二、运动功能评估
运动功能是指个体完成动作的能力。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运动功能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肌肉力量:评估患者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2.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
3.协调性:评估患者肢体协调动作的能力。
4.运动控制:评估患者对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控制能力。
三、平衡与协调评估
平衡与协调是指个体在保持身体姿势稳定和完成动作时,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平衡与协调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静态平衡:评估患者保持静止姿势的能力。
2.动态平衡:评估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姿势稳定的能力。
3.协调性动作:评估患者完成复杂动作时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四、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日常生活能力是指个体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理能力:评估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如进食、洗漱、穿脱衣物等。
2.转移能力:评估患者独立完成床椅转移、上下楼梯等能力。
3.交流能力:评估患者的语言、文字和手势交流能力,以及理解他人语言的能力。
脊髓损伤恢复评估要点脊髓损伤恢复评估要点1.引言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受损。
了解脊髓损伤的恢复评估要点对于指导治疗和预测患者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脊髓损伤的评估要点,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
2.恢复评估的目标脊髓损伤的恢复评估旨在评估患者在损伤后的功能恢复程度和康复潜力。
评估要点主要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和直肠控制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
3.运动功能恢复评估要点3.1 运动神经元肌电图: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3.2 皮肤反射:检测患者对刺激的反应,评估神经传导功能。
3.3 肌力测量:通过手动或使用力量测量仪器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
3.4 步态分析:评估患者行走的方式和步态特征,包括步幅、步频和步态稳定性等。
4.感觉功能恢复评估要点4.1 触觉测量:通过刺激患者的皮肤来评估触觉功能的恢复情况。
4.2 疼痛评估:了解患者疼痛感知的程度以及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4.3 温度感知:测试患者对热和冷刺激的感知。
4.4 位置感知:评估患者对身体部位位置的感知和定位能力。
5.膀胱和直肠功能恢复评估要点5.1 尿流动力学检测:评估尿液排除的过程和膀胱功能。
5.2 直肠电生理检测:评估直肠排便功能和直肠感觉。
6.生活质量评估要点6.1 社交功能:评估患者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社交关系。
6.2 情绪状态: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状况。
6.3 日常生活活动:评估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如自理能力、工作和学习能力等。
7.脊髓损伤的康复潜力评估7.1 损伤水平和严重程度:脊髓损伤的水平和严重程度对恢复评估和康复潜力起着重要作用。
7.2 时间因素:恢复评估要考虑损伤后的时间因素,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对恢复有利。
7.3 年龄和健康状况:评估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对恢复和康复潜力有一定影响。
8.总结和回顾本文深入探讨了脊髓损伤恢复评估的要点。
对于指导治疗和预测患者康复情况,评估要点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和直肠控制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估。
脊髓损伤的评定内容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丧失。
评定脊髓损伤的程度和病情对于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脊髓损伤的评定内容。
1. 损伤级别:脊髓损伤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和完全性脊髓损伤。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表示脊髓仍然保留一部分功能,而完全性脊髓损伤则表示脊髓完全丧失功能。
2. 神经功能评估:评估脊髓损伤时,需要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详细的检查。
这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和肛门功能等方面。
通过测试肢体的运动范围、力量和协调性,以及对触觉、疼痛和温度的感知能力,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3. 神经影像学检查:脊髓损伤的评定还需要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扫描和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脊髓损伤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有无脊柱骨折或脊髓压迫等情况。
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康复效果非常重要。
4. ASIA神经功能分级:ASIA(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神经功能分级是评定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完整程度,将脊髓损伤分为A、B、C、D和E五个级别。
其中,A 级表示完全丧失运动和感觉功能,而E级表示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正常。
5. Berg Balance Scale评估:Berg Balance Scale是一种评估患者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的工具。
通过一系列平衡测试,如站立、坐下和行走等,可以评估患者的平衡控制和协调能力。
这对于确定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案和预测步态恢复的效果十分重要。
6. 活动能力评估:评定脊髓损伤的内容还包括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
这可以通过Barthel指数或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等评估工具来完成。
通过评估患者在自理、康复和社交方面的能力,可以确定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康复目标。
解读脊髓损伤平⾯的评定脊髓损伤平⾯的评定脊髓损伤指各类因素导致脊柱结构的完整性被损害或破坏,包括椎⾻、椎间盘、稳定脊柱的韧带及椎旁肌⾁的损伤导致椎管内神经结构(包括脊髓和神经根)及其功能的损害,出现损伤⽔平及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障碍。
01感觉的评定(1)关键感觉点:ASIA和国际脊髓学会(ISCoS)的感觉评分来评定感觉功能。
每侧每点每种感觉最⾼为2分,每种感觉⼀侧最⾼为56分,左右两侧为112分,两种感觉得分之和最⾼可达224分。
分数越⾼表⽰感觉越接近正常。
针刺觉和轻触觉评分是临床康复评定感觉功能的常⽤⽅法。
(2)肛门深压觉(DAP):如发现肛门处任何可以重复感知的压觉即意味着患者为感觉功能不完全损伤。
(3)感觉平⾯确定:由⼀个2分(正常或完整)⽪节确定,即通过轻触觉或针刺觉受损或缺失的第⼀个⽪节之上的正常⽪节来定。
(4)脊髓损伤感觉评分:0=消失,1=改变,2=正常,NT=⽆法检查。
(5)⾮脊髓损伤因素下的感觉异常评分:0*=消失,1=异常,NT=⽆法检查。
02运动的评定(1)关键肌肌⼒检查:明确脊髓损伤运动检查的关键肌及其所代表的神经节段。
(2)肛门⾃主收缩(VAC):若VAC存在,则视为脊髓不完全损伤。
(3)⾮关键肌肌⼒的评定:可以利⽤膈肌、三⾓肌、髋内肌及腘绳肌等肌⾁来确定运动不完全损伤状态。
(4)运动评分:评定时分左、右两侧进⾏。
评定标准:采⽤徒⼿肌⼒检查法(MMT)测定肌⼒,肌⼒为l级则评1分,5级则评5分,10块关键肌肌⼒评定后最⾼分左侧50分,右侧50分,共100分。
也可将上肢、下肢分开计分,上肢双侧最⾼50分,下肢双侧最⾼50分,共100分。
(5)运动平⾯确定:运动平⾯通过⾝体⼀侧10块关键肌的检查确定,肌⼒为3级及以上的最低关键肌即代表运动平⾯,前提是代表其上节段的关键肌功能正常。
⾝体左右两侧可以不同,两侧中的最⾼者为单个运动平⾯。
(6)脊髓损伤因素下的运动评分分为:0、1、2、3、4、5和NT。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2007-12-6 21:23:13)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感觉检查的必查部分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
每个关键点:要检查二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三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
0=缺失;1=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正常;NT=无法检查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T1—肘前窝的尺侧面 T2—腋窝 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 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 T12—腹股沟韧带中部L1—T12与L2之间上1/3处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上髁L4—内踝 L5—足背第三柘关节S1—足跟外侧 S2—掴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信息来脊髓损伤ASIA损害分级(2007-12-6 21:21:23)ASIA损害分级A—完全性损害。
在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害。
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害。
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于3级。
D—不完全性损害。
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
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JOA下腰痛评价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2007-12-6 21:13:04)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注:一种国外骨科杂志常用于评价Low back pain功能障碍的量表,汉化后重复测试的信度度高达0.95(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12(1):13-15)指导语:这个问卷专门设计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您的腰痛(或腿痛)对您日常活动的影响。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评估与治疗策略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造成了巨大影响。
有效的康复评估与治疗策略对于SCI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评估与治疗策略,并探讨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及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一、康复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评估旨在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能力,以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常见的康复评估方法包括:1. 神经系统评估:通过检查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运动感觉功能和脊髓功能,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受损程度。
2. 日常生活活动评估: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如自理能力、行走能力、平衡能力等。
3. 机能评定:通过使用各种功能评定工具,如FIM评定表(功能独立测定表)和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机能水平和生活质量。
4. 心理和社会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交适应能力。
二、康复治疗策略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常见的康复治疗策略包括:1. 运动康复:包括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
物理治疗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促进康复训练效果。
运动疗法如步态训练、平衡训练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行走和平衡能力。
2. 功能训练:通过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如自理能力训练、使用辅助工具训练等,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3. 物理辅助设备:使用辅助设备如轮椅、助行器等,帮助患者提高活动能力和独立性。
4. 心理支持和康复:脊髓损伤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造成了巨大影响。
心理咨询和康复师的专业指导能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康复效果。
5. 药物治疗: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如疼痛、肌肉痉挛等,进行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康复策略的有效性和影响据研究表明,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策略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康复治疗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修复,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策略励建安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脊髓损伤康复的特点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并存复合型损伤和功能障碍强调多学科合作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关联康复策略的核心原则外伤时作用力的特质严重影响损伤程度搬运过程对二次损伤有重大影响早期处理是继发性损伤控制的关键常见并发症处理对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功能预后判断是关键的决策因素分阶段设定康复目标,团队合作,殊途同归创伤外力分析搬运过程的影响早期处理是影响预后的前提常见并发症处理策略感染•感染源:膀胱、呼吸道、伤口、、、、•抗菌素使用•药敏•抗菌素选择•剂量和方案•去除感染诱发因素•尿潴留、压疮、体位、气管、、、、、心肺功能•高度重视体位的影响。
•长期卧位导致血容量降低,回心血量降低,心输出量降低,心功能减退•颈脊髓损伤可导致吸气肌(膈肌)麻痹;T6以上损伤可导致用力呼吸肌(腹肌)麻痹,造成咳嗽功能障碍,易发肺炎•长期不运动导致肥胖、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冠心病发病率提高、呼吸功能下降。
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是目前脊髓损伤第一位死因•神经源膀胱造成的尿液肾脏反流是导致肾功能障碍的第一位诱因•感染和结石增加肾功能障碍的几率•肾功能障碍早期症状隐匿,需要关注•脊髓损伤的肾功能障碍是可以预防的营养不良•脊髓损伤早期和恢复期十分常见(>80%)•原因•消耗大幅度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3倍,分解代谢优势•感染、发热•蛋白质丢失(尿氮排出、压疮)•热卡摄入严重不足•食欲下降•消化能力下降•对热卡需求的误判•要高度重视体重监测、营养监测医院内营养不良仍然盛行•重症监护室入院时24%,住院期间高达84%•体重监测极端必要•营养评估极端重要•营养补充至关重要[1] Sermet-Gaudelus I, et al. Am J Clin Nutr. 2000 Jul;72(1):64-70[2] Joosten KF, Hulst JM. Curr Opin Pediatr. 2008 Oct;20(5):590-6[3] Sullivan PB. Arch Dis Child. 2010 Jul;95(7):489-9013远期:生长发育受限认知功能受损高成本,低收益营 养 不 良难以实现康复目标增加医疗支出近期:组织修复障碍感染风险住院天数和死亡率营养不良后果营养不良的处理•正确预判能量需求•逐步增加能量摄入•非睡眠时间尽量采用直立体位•控制感染、压疮•改善情绪•尽可能增加步行活动•必要时使用胃肠动力药物男性BEE(kj/d)=[66.47+5.0×身高(cm)+13.75×体重(kg) -6.76 ×年龄(岁)] ×4.184女性BEE(kj/d)=[65.51+1.85×身高(cm)+9.56×体重(kg) -4.68 ×年龄(岁)] ×4.184 患者每日能量供应(kj/d)=BEE×C×1.1×1.3C为校正系数: 男性为1.16,女性为1.191.1为使患者的体重下降得以纠正,应增加10%BEE轻度活动系数1.3, 中度活动系数1.5,剧烈活动1.75, 卧床1.2基础能量消耗(BEE)-Harris Benedict 公式重要信息低钠血症•低钠血症(hyponatremia):血清钠<135mmol/L •低钠血症的症状随血钠下降速度而异。
临床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脊柱外科临床应用、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表优点、要点总结及脊髓神经功能评估流程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是脊柱术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脊髓损伤影响了经由损伤区域的运动、感觉以及植物神经信号传递,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会出现不同变化。
神经功能一旦受限,恢复过程将非常缓慢,甚至难以恢复,导致患者终身残疾,严重影响其自理能力及社会功能,因此,对脊柱术后神经功能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对病情的判断、治疗方案的拟订、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的脊髓神经功能监测方法,有助于临床护士及时发现患者神经损害(如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快速、客观、准确判断脊髓神经功能,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脊髓对肌的节段性支配特点,自制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卡。
脊髓神经功能评估方法根据脊髓对肌的节段性支配特点,结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及临床工作特点,制定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项目。
评估项目包括上肢神经功能(上臂外展、屈肘对抗、友好握手)及下肢神经功能(足趾活动、用力对抗、主动屈伸、直腿抬高)评估。
颈椎疾患术后需同时评估上肢和下肢神经功能,脊柱及腰椎疾患应重点评估下肢神经功能(脊柱后路矫形术节段高于胸2水平以上时需评估上肢神经功能),直腿抬高动作重点评估下腰椎手术患者。
评估流程及应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回病房后,立即了解手术部位、方式及术中情况,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术前神经功能情况;根据患者手术部位于床边采用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流程评估脊髓神经功能,若出现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寻找原因,对症处理。
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流程实施步骤为:①上臂外展(主要神经根为C6,涉及伸腕肌、腕背伸)。
指导患者上臂向外向上举起,腕背伸用手指触摸枕骨。
②屈肘对抗(主要神经根为C5,涉及肱二头肌、屈肘)。
嘱患者握拳,肘关节屈曲,护士勾住患者前臂,嘱患者用力对抗。
③友好握手(主要神经根为C7、C8,涉及肱三头肌、伸肘及指深屈肌、中指远端关节屈曲,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
xx 建安教授谈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一、损伤分类
脊柱骨折病人中约有20%发生神经损伤。
通常脊柱损伤越严重,脊髓损伤就越严重,但并不总是如此。
另一方面,轻度脊柱损伤往往不引起脊髓损伤,但有时也可以造成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有可能在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因为血管
供应障碍,从而导致脊髓损伤。
1、颈脊髓
A、预制脊髓最常见损伤为屈曲旋转脱位或骨折脱位,最好发部位为C5- 6。
B、压缩性骨折。
C5-6为最常见部位。
此类损伤中只有半数病人造成损伤平面以下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
C、过伸型损伤最常见于伴有退行性改变的老年人脊柱,占颈椎损伤的30% 左右。
最常见于C4-5,最稳定性损伤。
大部分损伤是前面椎体和椎间盘与后面的增厚的韧带与黄韧带间的挤压,压迫脊髓,导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这些
作用力的综合造成中央脊髓损伤。
2、胸腰脊髓
A、在这一水平大部分脊椎损伤为屈曲型旋转脱体位或骨折脱位。
最常见于
T12-L1,造成上面的椎体较下面的椎体前移。
这种损伤通常不稳定,常导致脊
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功能的完全性障碍。
B、压缩性骨折常见,通常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
损伤稳定,神经损伤少见。
3、过伸性损伤。
少见,通常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
4、开放性损伤。
可见于枪伤或刀伤。
脊髓损伤可由于爆裂伤、也可由于子弹穿
过或骨折片刺破脊髓所致。
二、神经损伤平面的确定
1、基本定义
皮区:
指多个神经段(神经根)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
肌节:
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感觉、运动功能的最压节段。
用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这四个节段来判断神经平面。
感
觉和运动平面指具有身体两则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椎骨平面:
指X 线检查发现损害最严重的椎体平面。
不完全损伤:
如果发现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这种损伤为不完全性损害,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粘膜皮肤联接处和深
部肛门的感觉。
运动功能检查是用手指肛检确定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
完全性损伤:
指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部分保留区域( ZPP):
指仍保留部分神经支配的最低神经平面、皮区和肌节。
在最低正常平面以下发现受损感觉运动功能时,应记录身体两侧的部分保留区域的受累平面。
本术语只用于完全通损伤。
骶部保留( Sacrsl Sparing):
脊髓损伤时最低的保留区域为会阴部的组织边缘,因为此处的血液是由根动脉(Radicular arteries)所供应。
此处的感觉是由最低的骶段神经支配。
因此,没有鞍区
感觉者均为完全性能脊髓损伤,损伤平
面以下的感觉完全丧失。
神经根逃逸:
如果脊髓损伤至该节段并涉及到神经根,且该神经根没有还未分离时,可
以有最接近的1—2 个节段神经恢复。
该水平的恢复是低位运动神经
元的。
脊髓震荡:
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可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至放射线检查阴性的病人。
一般认为这种情况脊髓并没有机械性压迫,也没有解剖上的损害。
另一种假设认为脊髓功能丧失是由于短时间压力波所致。
缓慢的恢复过程提示反应性脊髓水肿的消退。
此型病人常见反射亢
进但没有肌肉痉挛。
采用深肌腱反射鉴定与脊髓节段相应的反射弧。
C5:肱二头肌反射C6:旋后肌反射C7:三头肌反射L3股四头肌反射S1: 腓肠肌反射S2, 3, 4:球肛门反射
四肢瘫:
指由于脊髓腔内脊髓神经组织的损伤造成颈段运动感觉功能的损害和丧失,四肢瘫引起上肢、躯干、大腿及盆腔脏器的功能损害,不包括臂丛病
变或椎管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截瘫:
指椎管内神经组织的损伤造成脊髓胸、腰或骶段(不包括颈)的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或丧失。
截瘫不涉及上肢功能,但根据损伤的平面可累及躯干、腿部和盆腔脏器。
本术语包括马尾必圆锥的损伤,但不包括腰骶丛病变或椎管
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2、感觉损伤平面的确定
感觉检查的必查部分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 个皮区关键点。
每个关键点:八、、•
要检查二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三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
0=缺失;仁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二正常;NT^法检查两
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C6- 拇指C7—中指C8—小指
T1 —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 —第三肋间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
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T7—第七肋间(T6与T8 之间)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T11—第^一肋间(T10与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L4—内踝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S2-掴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
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
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C4:膈肌和斜方肌C5:三角肌、肱二头肌C6:桡侧腕伸肌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C8:指总屈肌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T2至T12:肋间肌T7—L1 :腹肌L2:髂腰肌、股内收肌L3:股四头肌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S2, 3, 4:膀胱与直肠下段
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
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L2—屈髋肌(髂腰肌)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运动检查:
选择项目—
(1)膈肌
(2)三角肌
(3)外侧掴绳肌。
肌力分为无、减弱或正常。
每个节段的神经根支配一块以上的肌肉,同样大多数肌肉受一个以上神经节段支配。
运动平面指的是最低的正常运动平面,在身体的两侧可以不同。
以肌力至少为3 级的那块关键肌确定运动的平面,但要求该平面以上那个节段支配
的关键肌肌力必须是正常的(4—5级)。
4、ASIA损害分级
A—完全性损害。
在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害。
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害。
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于 3 级。
D—不完全性损害。
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 3 级。
E—正常。
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损伤生活活动最低位有功能肌肉活动能力
水平能力C4—5 膈、斜方、三角、肱二头电动、特制轮椅驱动完全依赖C6胸大、桡侧伸腕轮椅驱动中度依赖C7—肱三头、桡侧屈腕、指屈伸、轮椅实用、床
轮椅、厕所、浴室
大部自理T1 手内部肌间转移。
可自开特殊改装汽车用连腰带的支架、扶拐步行、带
T6 上部肋间肌、上部背肌大部自理长腿支架扶拐步行
T12
L4腹、胸、背肌
股四头肌带短腿支架、扶手杖
步行,不用轮椅
点击此处返回基本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