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一章 负债及借款费用

2021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一章 负债及借款费用

2021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一章 负债及借款费用
2021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一章 负债及借款费用

第十一章负债及借款费用

知识点一:应付职工薪酬(★★)

【历年考题涉及本知识点情况】历年考题中涉及本知识点的考题形式为客观题,考点是职工薪酬范围、计量属性和设定受益计划中计划资产回报等偏题。

(一)职工薪酬的内容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瞻养人、己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职工薪酬主要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

1.短期薪酬

短期薪酬,是指企业预期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将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属于辞退福利的范畴。短期薪酬主要包括: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提示】为职工缴纳的养老、失业保险费调整至离职后福利中。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短期带薪缺勤,是指职工虽然缺勤但企业仍向其支付报酬的安排,包括年休假、病假、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等。长期带薪缺勤属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7)短期利润分享计划,是指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与职工达成的基于利润或其他经营成果提供薪酬的协议。长期利润分享计划属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8)其他短期薪酬,是指除上述薪酬以外的其他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短期薪酬。

2.离职后福利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属于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除外。

3.辞退福利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4.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例·多选题】(2016年考题)下列各项中,企业应作为职工薪酬核算的有()。

A.累积带薪缺勤

B.职工教育经费

C.非货币性福利

D.长期残疾福利

『正确答案』ABCD

(二)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1.短期薪酬

(1)一般短期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①企业发生的职工工资、津贴和补贴等短期薪酬,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情况和工资标准等计算应计入职工薪酬的工资总额,并按照受益对象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发放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②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按规定提取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规定的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计算确定相应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相关负债,按照受益对象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③非货币性福利

企业向职工提供非货币性福利的,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以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成本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的情况下,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当先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归集当期应计入成本费用的非货币性薪酬金额。

【例·计算分析题】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共有职工560名,其中500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60名为总部管理人员。

(1)2017年2月6日,甲公司决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节日福利发放给公司每名职工。每台产品的售价为1万元、成本为0.8万元,已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假定甲公司于当日将产品发放给各职工。

应当计入生产成本的职工薪酬金额=500×1×1.17=585(万元)

应当计入管理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60×1×1.17=70.2(万元)

借:生产成本585

管理费用 70.2

贷:应付职工薪酬655.2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655.2

贷:主营业务收入(560×1)5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5.2

借:主营业务成本(560×0.8)448

贷:库存商品448

【例·单选题】(2015年考题)企业对向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进行计量时,应选择的计量属性是()。

A.现值

B.历史成本

C.重置成本

D.公允价值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应付职工薪酬以公允价值计量。

(2)短期带薪缺勤

带薪缺勤应当根据其性质及其职工享有的权利,分为累积带薪缺勤和非累积带薪缺勤两类。如果带薪缺勤属于长期带薪缺勤的,企业应当作为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处理。

①累积带薪缺勤及其会计处理

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权利可以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可以在未来期间使用。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了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

【例·计算分析题】甲公司共有1 000名职工从2017年1月1日起,实行累积带薪缺勤制度,每个职工每年可享受5个工作日带薪年休假。该制度规定,未使用的年休假只能向后结转一个日历年度,超过1年未使用的权利作废;职工休年休假时,首先使用当年可享受的权利,不足部分再从上年结转的带薪年休假中扣除;职工离开公司时,对未使用的累积带薪年休假无权获得现金支付。2017年12月31日,每个职工当年平均未使用带薪年休假为2天。甲公司预计2018年有950名职工将享受不超过5天的带薪年休假,剩余50名职工每人将平均享受6天半年休假,假定这50名职

工全部为总部管理人员,该公司平均每名职工每个工作日工资为500元。

分析:甲公司职工2017年已休带薪年休假的,由于在休假期间照发工资,因此相应的薪酬已经计入公司每月确认的薪酬金额中。与此同时,公司还需要预计职工2017年享有但尚未使用的、预期将在下一年度使用的累积带薪缺勤,并计入当期损益或者相关资产成本。在本例中,甲公司在2017年12月31日预计由于职工累积未使用的带薪年休假权利而导致预期将支付的工资负债即为75天(50×1.5天)的年休假工资金额3.75万元(75×0.05),并作如下账务处理:借:管理费用 3.75

贷: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 3.75

有些累积带薪缺勤在职工离开企业时,对于未行使的权利,职工有权获得现金支付。职工在离开企业时能够获得现金支付的,企业应当确认企业必须支付的、职工全部累积未使用权利的金额。企业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因累积未使用权利而导致的预期支付的追加金额,作为累积带薪缺勤费用进行预计。

【例·计算分析题】乙公司共有1 000名职工从2017年1月1日起,该公司实行累积带薪缺勤制度。2017年12月31日,每个职工当年平均未使用带薪年休假为2天。该公司平均每名职工每个工作日工资为500元。该公司的带薪缺勤制度规定,职工累积未使用的带薪缺勤权利可以无限期结转,且可以于职工离开企业时以现金支付。乙公司1 000名职工中,50名为总部各部门经理,100名为总部各部门职员,800名为直接生产工人,50名工人正在建造一幢自用办公楼。

分析:乙公司在2017年12月31日应当预计由于职工累积未使用的带薪年休假权利而导致的全部金额,即相当于2 000天(1 000×2天)的带薪年休假工资100(2 000×0.05)万元,并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150×2天×0.05)15

生产成本(800×2天×0.05)80

在建工程(50×2天×0.05)5

贷: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100

②非累积带薪缺勤及其会计处理

非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权利不能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将予以取消,并且职工离开企业时也无权获得现金支付。我国企业职工休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病假期间的工资通常属于非累积带薪缺勤。由于职工提供服务本身不能增加其能够享受的福利金额,企业在职工未缺勤时不应当计提相关费用和负债。为此,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企业确认职工享有的与非累积带薪缺勤权利相关的薪酬,视同职工出勤确认的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通常情况下,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已经包括在企业每期向职工发放的工资等薪酬中,因此,不必额外作相应的账务处理。

(3)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企业制订有短期利润分享计划的,如当职工完成规定业绩指标,或者在企业工作了特定期限后,能够享有按照企业净利润的一定比例计算的薪酬,企业应当按照准则的规定,进行有关会计处理。

短期利润分享计划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确认相关的应付职工薪酬,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①企业因过去事项导致现在具有支付职工薪酬的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

②因利润分享计划所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义务能够可靠估计。

属于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视为义务金额能够可靠估计: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前企业已确定应支付的薪酬金额;该利润分享计划的正式条款中包括确定薪酬金额的方式;过去的惯例为企业确定推定义务金额提供了明显证据。

企业在计量利润分享计划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时,应当反映职工因离职而没有得到利润分享计划支付的可能性。

如果企业预期在职工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不需要全部支付利润分享计划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该利润分享计划应当适用准则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有关规定。

企业根据经营业绩或职工贡献等情况提取的奖金,属于奖金计划,应当比照短期利润分享计划进行处理。

【例·计算分析题】丙公司于2017年初制订和实施了一项短期利润分享计划,以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激励。该计划规定,公司全年的净利润指标为1 000万元,如果在公司管理层的努力下完成的净利润超过1 000万元,公司管理层将可以分享超过1 000万元净利润部分的10%作为额外报酬。假定至2017年12月31日,丙公司全年实际完成净利润1 300万元。假定不考虑离职等其他因素,则丙公司管理层按照利润分享计划可以分享利润30万元[(1 300-1 000)×10%]作为其额外的薪酬。丙公司2017年12月31日的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30

贷:应付职工薪酬30

2.离职后福利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属于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除外。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

(1)设定提存计划的确认和计量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向单独主体(如基金等)缴存固定费用后,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如职工缴纳的养老、失业保险)。

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因为企业在每一期间的义务取决于该期间将要提存的金额。因此,在计量义务或费用时不需要精算假设,通常也不存在精算利得或损失。

对于设定提存计划,企业应当根据在资产负债表日为换取职工在会计期间提供的服务而应向单独主体缴存的提存金,确认为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例·计算分析题】甲公司根据所在地政府规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2%计提基本养老保险费,缴存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2017年7月,甲公司缴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应计入生产成本的金额为120万元,应计入制造费用的金额为24万元,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43.2万元。

借:生成成本120

制造费用 24

管理费用 43.2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提存计划187.2

(2)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和计量

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企业通过以下方式负有法定义务时,该计划就是一项设定受益计划:

①计划福利公式不仅仅与提存金金额相关,且要求企业在资产不足以满足该公式的福利时提供进一步的提存金;

②通过计划间接地或直接地对提存金的特定回报作出担保。

设定受益计划核算涉及四个步骤:

第一步骤: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企业应当通过下列两步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1)企业应当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国际会计准则表述也称之为按服务比例的应计福利费;福利/服务年数法),采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如职工离职率和死亡率)和财务变量(如未来薪金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作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

(2)企业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折现率,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提示】一般说来,中国国债收益率确定折现率;根据中国法定退休年龄确定正常退休年龄,并采用中国寿险业年金生命表确定死亡率数据。

①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是指企业在不扣除任何计划资产的情况下,为履行当期和以前期间职工服务产生的最终义务,所需支付的预期未来金额的现值。

②企业应当通过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其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当期服务成本和过去服务成本。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职工每提供一个期间的服务,就会增加一个单位的福利权利,企业应当对每一单位的福利权利进行单独计量,并将所有的单位福利权利累计形成最终义务。企业应当将福利归属于提供设定受益计划的义务发生的期间。

③企业在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当期服务成本以及过去服务成本时,应当根据计划的福利公式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④当职工后续年度的服务将导致其享有的设定受益计划福利水平显著高于以前年度时,企业应当按照直线法将累计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分摊确认于职工提供服务而导致企业第一次产生设定受益计划福利义务至职工提供服务不再导致该福利义务显著增加的期间。

⑤精算假设,是指企业对确定离职后福利最终义务的各种变量的最佳估计。精算假设应当是客观公正和相互可比的,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包括人口统计假设和财务假设。人口统计假设包括死亡率、职工的离职率、伤残率、提前退休率等。财务假设包括折现率、福利水平和未来薪酬等。

【思考题】甲公司在2015年1月1日设立了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并于当日开始实施。该设定受益计划规定:

(1)甲公司向所有在职员工提供统筹外补充退休金,这些职工在退休后每年可以额外获得12万元退休金,直至去世。

(2)职工获得该额外退休金基于自该计划开始日起为公司提供的服务,而且应当自该设定受益计划开始日起一直为公司服务至退休。

为简化起见,假定符合计划的职工为100人,当前平均年龄为40岁,退休年龄为60岁,还可以为公司服务20年。假定在退休前无人离职,退休后平均剩余寿命为15年。假定适用的折现率为10%。并且假定不考虑未来通货膨胀影响等其他因素。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及其现值【注:(P/A ,10%,15)=7.606】

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100×12×7.606=9 127(万元);

(2)计算职工服务期间每期服务成本、利息费用

①2015年【注:(P/F ,10%,19)=0.1635】

当期服务成本=(9 127/20)/[(1+10%)19]= 74.62(万元)

或=(9 127/20)×0.1635≈74.62(万元)

借:管理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74.62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74.62

②2016年【注:(P/F ,10%,18)=0.1799】

当期利息费用=74.62×10%=7.46(万元)

当期服务成本=(9 127/20)/[(1+10%)18]= 82.08 (万元)

或=(9 127/20)×0.1799≈82.08(万元)

2016年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合计=74.62+7.46+82.08=164.16 (万元)

借:财务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7.46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7.46

借:管理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 82.08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82.08

③2017年【注:(P/F ,10%,17)=0.1978】

当期利息费用=164.16×10%=16.42(万元)

当期服务成本=(9 127/20)/[(1+10%)17]= 90.29(万元)

或=(9 127/20)×0.1978≈90.29 (万元)

2017年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合计=164.16+16.42+90.29=270.87(万元)

借:财务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16.42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16.42

借:管理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90.29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90.29

(3)如果企业根据每期确认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提存资金,成立基金,并进行投资。则第1年末的基金金额为74.62万元,假定在第2年的利息收益为7.46万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7.46

贷:财务费用 7.46

注: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提存资金,成立基金,并进行投资,可以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设定受益计划资产”科目。

第二步骤:确定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企业应当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其中,资产上限,是指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对设定受益计划缴存资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

【思考题】假设乙公司按照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计算出设定受益计划的总负债为300万元,若该公司专门购置了国债作为计划资产。假设该国债仅能用于偿付企业的福利计划负债(除非在支付所有计划负债后尚有盈余),且除福利计划负债以外,该企业的其他债权人不能要求用以偿付其他负债,公司没有最低缴存额的现值。

(1)假设这笔国债2015年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则:

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设定受益计划的总负债为300-国债2015年的公允价值为100=200(万元)

(2)假设该笔国债2016年的公允价值为400万元,则:

该项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国债2016年的公允价值为400-设定受益计划的总负债为300=100(万元)

假设已知该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对该计划缴存资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即资产上限)为150万元,企业应当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100万元和资产上限150万元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则该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为100万元。

第三步骤: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在损益中确认的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包括服务成本、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服务成本包括当期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和结算利得或损失。

①当期服务成本,是指因职工当期服务导致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额。

【思考题】接前甲公司思考题。当期服务成本如上述计算过程所示,当期服务成本是按照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计算出的归属于当年的福利的现值。2015年甲公司对该管理人员的当期服务成本为

74.62万元,2016年当期服务成本为82.08万元,以后各年以此类推。

②过去服务成本,是指设定受益计划修改所导致的与以前期间职工服务相关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

当企业引入或取消一项设定受益计划或是改变现有设定受益计划下的应付福利时,就发生了计划修改。当企业显著减少计划涵盖的职工数量时,就发生了计划缩减。缩减可能源于某单一事件,比如关闭某个厂房、终止一项经营、暂停或终止一项计划。

过去服务成本是指由于计划修改或缩减所导致职工前期服务的设定受益义务现值的变化,所有过去服务成本均在其发生的当期计入损益。

在修改或缩减与重组费用或者辞退福利无关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修改或缩减发生时确认相关的过去服务成本。

【思考题】接前甲公司思考题。2016年末,假设2015年甲公司建立这项设定受益计划时该管理人员已经入职二年,甲公司决定一次性增加职工退休福利20万元,适用所有年末前在本公司工作

的职工,由此计划改变导致设定受益计划增加20万元,即过去服务成本增加20万元。

借:管理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当期服务成本82.08

——过去服务成本2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102.08

③结算利得和损失。

企业应当在设定受益计划结算时,确认一项结算利得或损失。

设定受益计划结算,是指企业为了消除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部分或所有未来义务进行的交易,而不是根据计划条款和所包含的精算假设向职工支付福利。设定受益计划结算利得或损失是下列两项的差额:

A.在结算日确定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

B.结算价格,包括转移的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和企业直接发生的与结算相关的支付。

结算是未在计划条款中规定的福利的支付,未纳入精算假设中,因此结算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而在计划条款中规定的福利的支付(包括可选择福利支付性质的情况)不属于结算,已纳入精算假设中,在支付此类福利时产生利得或损失,则属于精算利得或损失,应作为重新计量的一部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思考题】假设上述乙公司2017年因经营困难需要重组,一次性支付给职工退休补贴200万元。重组日的该项设定受益义务总现值为300万元,则结算利得为100万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300

贷:银行存款(假定未设定受益计划资产)200

管理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100

④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是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在所处期间由于时间流逝产生的变动。包括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以及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

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通过将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乘以确定的折现率来确定。

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的计算应考虑资产上限的影响。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是计划资产回报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将计划资产公允价值乘以折现率来确定。

【思考题】接前乙公司思考题,假设该乙公司2015年初有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200万元(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设定受益计划的总负债为300-国债2015年的公允价值为100=200),2015年初折现率为10%,假设没有福利支付和提存金缴存,则其利息费用净额=200×10%=20(万元)借:财务费用20

贷:应付职工薪酬20

2016年初有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100万元(企业应当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100万元和资产上限150万元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则该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为100),假设2016年初折现率为10%。则其利息收入净额=100×10%=10(万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10

贷:财务费用10

第四步骤: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企业应当将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但企业可以在权益范围内转移这些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

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包括下列部分:

(1)精算利得或损失,即由于精算假设和经验调整导致之前所计量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企业未能预计的过高或过低的职工离职率、提前退休率、死亡率、过高或过低的薪酬、福利的增长以及折现率变化等因素,将导致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精算利得和损失。精算利得或损失不包括因设立、修改或结算设定受益计划所导致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变动,或者设定受益计划下应付福利的变动。这些变动产生了过去服务成本或结算利得或损失。

【思考题】接前甲公司思考题,假定甲公司在该计划开始后职工提供服务的第3年年末重新计

量该设定受益计划的净负债。甲公司发现,由于预期寿命等精算假设和经验调整导致该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增加,形成精算损失15万元。

借:其他综合收益15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15

(2)计划资产回报,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计划资产的回报,指计划资产产生的利息、股利和其他收入,以及计划资产已实现和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即:计划资产回报=(期末计划资产-期初计划资产)-(本期缴存额-本期支付额)

通俗说,计划资产回报越高,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就越高,需要缴存的款项就越少,积累的应付职工薪酬就越少,因此,计划资产回报是权益的一项收益,但是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不计入当期损益,而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计划资产回报中利息部分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例·多选题】(2015年)下列各项中,属于设定受益计划中计划资产回报的有()。

A.计划资产产生的股利

B.计划资产产生的利息

C.计划资产已实现的利得

D.计划资产未实现的损失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计划资产回报,指计划资产产生的利息、股利和其他收入,以及计划资产已实现和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

(3)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与计划资产回报类似,运用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也区分两部分,计划净资产或计划净负债的利息净额,计入损益;其他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关注问题】“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者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后续会计期间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者净资产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在原设定受益计划终止时应当在权益范围内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全部结转至未分配利润。计划终止,指该计划已不存在,即本企业已解除该计划所产生的所有未来义务。

3.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向职工提供辞退福利的,应当在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企业确认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两者孰早日,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有详细、正式的重组计划并且该重组计划已对外公告时,表明已经承担了重组义务。重组计划包括重组涉及的业务、主要地点、需要补偿的职工人数及其岗位性质、预计重组支出、计划实施时间等。

企业应当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并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具体考虑下列情况。

(1)对于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企业应当根据计划条款规定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确认职工薪酬负债。

(2)对于自愿接受裁减建议的辞退计划,由于接受裁减的职工数量不确定,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预计将会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的职工数量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确认职工薪酬负债。

(3)对于辞退福利预期在其确认的年度报告期间期末后十二个月内完全支付的辞退福利,企业应当适用短期薪酬的相关规定。

(4)对于辞退福利预期在年度报告期间期末后十二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辞退福利,企业应当适用准则关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相关规定,即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实施完毕但补偿款项超过一年支付的辞退计划,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辞退福利金额。

辞退福利预期在其确认的年度报告期间期末后十二个月内完全支付: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辞退福利预期在年度报告期间期末后十二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

借:管理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企业在确定提供的经济补偿是否为辞退福利时,应当区分辞退福利和正常退休养老金。辞退福利是在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务合同到期前,企业根据法律与职工本人或职工代表(如工会)签订的协议,或者基于商业惯例,承诺当其提前终止对职工的雇佣关系时支付的补偿,引发补偿的事项是辞退。

实施职工内部退休计划的,企业应当比照辞退福利处理。在内退计划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的确认条件时,企业应当按照内退计划规定,将自职工停止提供服务日至正常退休日期间、企业拟支付的内退职工工资和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不能在职工内退后各期分期确认因支付内退职工工资和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等产生的义务。

4.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应当按照设定提存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符合设定受益计划条件的,企业应当按照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确认和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在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确认为下列组成部分:

(1)服务成本。

(2)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3)重新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

为了简化相关会计处理,上述项目的总净额应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长期残疾福利水平取决于职工提供服务期间长短的,企业应在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确认应付长期残疾福利义务,计量时应当考虑长期残疾福利支付的可能性和预期支付的期限;与职工提供服务期间长短无关的,企业应当在导致职工长期残疾的事件发生的当期确认应付长期残疾福利义务。

知识点二:长期借款(★)

【历年考题涉及本知识点情况】历年考题中主要是与借款费用相结合出综合题,是借款费用的基础。一般情况下是客观性题目。

(一)企业取得长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差额】

贷:长期借款——本金

注:相关费用计入长期借款的初始确认金额中,具体是反映在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中。长期借款时的溢价或折价也在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中反映。

(二)资产负债表日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研发支出、财务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应付利息或长期借款——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差额倒挤,一般在贷方】

【例·计算分析题】某企业为建造一幢厂房,2015年1月1日借入期限为两年的长期借款1000万元,款已存入银行。借款利率为9%,每年付息一次,期满后一次还清本金。2015年初,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价款为600万元,2016年初又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价款为400万元。该厂房于2016年8月底完工,达到预定可以使用状态,并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根据上述业务编制有关会计分录如下:(不考虑资本化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

『正确答案』

①2015年1月1日,取得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1000

贷:长期借款——本金1000

②2015年初,支付工程款时:

借:在建工程 600

贷:银行存款 600

③2015年12月30日,计算2015年应计利息时:

资本化借款利息=1000×9%=90 (万元)

借:在建工程90

贷:应付利息90

④2015年12月31日支付借款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90

贷:银行存款90

⑤2016年初又支付工程款时:

借:在建工程 400

贷:银行存款 400

⑥2016年8月底完工达到预定可以使用状态

资本化利息=1000×9%×8/12=60(万元)

借:在建工程60

贷:应付利息60

同时,计算固定资产的成本=600+90+400+60= 1150(万元)

借:固定资产1150

贷:在建工程1150

⑦2016年9月~12,资产办理竣工决算后,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为:

=1000×9%×4/12=30(万元)

借:财务费用30

贷:应付利息30

⑧2016年12月31日支付借款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90

贷:银行存款90

⑨2017年1月1日到期还本时:

借:长期借款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知识点三: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历年考题涉及本知识点情况】历年考题中没有出现过考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适用于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企业发行的优先股、永续债(例如长期限含权中期票据)、认股权、可转换公司债券等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按照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企业发行金融工具,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的合同条款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结合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在初始确认时将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分类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

(一)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

1.金融负债,是指企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负债:

(1)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例如银行借款、应付债券。

(2)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例如公司发行以自身普通股为标的看涨期权,且期权将以现金净额结算。

(3)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例如公司发行以自身普通股为标的看涨期权,且该期权将以普通股净额结算。

(4)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但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

2.权益工具,是指能证明拥有某个企业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剩余权益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发行方应当将发行的金融工具分类为权益工具:

(1)该金融工具不包括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给其他方,或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例如发行股票。

(2)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结算该金融工具的,如该金融工具为非衍生工具,不包括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合同义务;如为衍生工具,企业只能通过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结算该金融工具。例如认购权证。

(二)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的原则

1.如果企业不能无条件地避免以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来履行一项合同义务,则该合同义务符合金融负债的定义。

【思考题】一项以面值1亿元发行的优先股要求每年按6%的股息率支付优先股股息,则发行方承担了支付未来每年6%股息的合同义务,应当就该强制付息的合同义务确认金融负债。

【思考题】企业发行的一项永续债,无固定还款期限且不可赎回、每年按8%的利率强制付息。尽管该项工具的期限永续且不可赎回,但由于企业承担了以利息形式永续支付现金的合同义务,因此符合金融负债的定义。

2.如果一项金融工具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企业需要考虑用于结算该工具的自身权益工具,是作为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替代品,还是为了使该工具持有方享有在发行方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如果是前者,该工具是发行方的金融负债;如果是后者,该工具是发行方的权益工具。因此,对于以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结算的金融工具,其分类需要考虑所交付的自身权益工具的数量是可变的还是固定的。

如果将交付的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数量是变化的,使得将交付的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数量乘以其结算时的公允价值恰好等于合同义务的金额,则无论该合同义务的金额是固定的,还是完全或部分地基于除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市场价格以外变量的变动而变化,该合同应当分类为金融负债。

【思考题】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约定,甲公司以100万元等值的自身权益工具偿还所欠乙公司债务。

本例中,甲公司需偿还的负债金额100万元是固定的,但甲公司需交付的自身权益工具的数量随着其权益工具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交付的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数量A×其结算时的公允价值10元/股=合同义务的金额100;在这种情况下,甲公司发行的该金融工具应当划分为金融负债。

交付的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数量A=100万元/10=10万股;

在上述例子中,虽然企业通过交付自身权益工具来结算合同义务,该合同仍属于一项金融负债,而并非企业的权益工具,因为企业以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作为合同结算方式,该合同不能证明持有方享有发行方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

对于衍生工具,如果发行方只能通过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进行结算(即“固定换固定”),则该衍生工具是权益工具;如果发行方以固定数量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可变金额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或以可变数量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或以可变数量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可变金额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则该衍生工具应当确认为衍生金融负债或衍生金融资产。

【总结】

3. 如果一项合同使发行方承担了以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回购自身权益工具的义务,即使发行方的回购义务取决于合同对手方是否行使回售权(也称看跌期权),发行方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该义务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其金额等于回购所需支付金额的现值。(如远期回购价格的现值、期权行权价格的现值或其他回售金额的现值)

【名词解释】

可回售权(也称看跌期权):看跌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但不负担必须卖出的义务。也就是说在标的物的价值下跌时,期权持有者卖出该标的物,对方必须按照一个较高(即期权合约的执行价格)的价格购入。

可赎回权(也称看涨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也就是说期权持有人在标的物价格较高时可以以低价购入该标的物,对方必须以这个低价卖给期权持有人。

如果发行方最终无须以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回购自身权益工具,应当在合同对手方回售权到期时将该项金融负债按照账面价值重分类为权益工具。

4. 对于附有或有结算条款的金融工具,发行方不能无条件地避免交付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以其他导致该工具成为金融负债的方式进行结算的,应当分类为金融负债。

【思考题】甲公司发行了一项永续债,每年按照合同条款支付利息,但同时约定其利息只在发行方有可供分配利润时才需支付,如果发行方可供分配利润不足则可能无法履行该项支付义务。虽然利息的支付取决于是否有可供分配利润使得利息支付义务成为或有情况下的义务,但是甲公司并不能无条件地避免支付现金的合同义务,因此该公司应当将该永续债划分为一项金融负债。

5.对于存在结算选择权的衍生工具(例如,合同规定发行方或持有方能选择以现金净额或以发行股份交换现金等方式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发行方应当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但所有可供选择的结算方式均表明该衍生工具应当确认为权益工具的除外。

常见的结算选择权,例如,为防止附有转股权的金融工具的持有方行使转股权时导致发行方的普通股股东的股权被稀释,发行方会在衍生工具合同中要求加入一项现金结算选择权:发行方有权以等值于所应交付的股票数量乘以股票市价的现金金额支付给工具持有方,而不再发行新股。

6.企业发行的一项非衍生工具同时包含金融负债成分和权益工具成分的,应于初始计量时先确定金融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包括其中可能包含的非权益性嵌入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再从复合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中扣除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作为权益工具成分的价值。

7.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进行分类时,只要集团作为一个整体由于该工具承担了交付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以其他导致该工具成为金融负债的方式进行结算的义务,则该工具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就应当归类为金融负债。

知识点四:应付债券(★★★)

【历年考题涉及本知识点情况】历年考题中既有客观性题又有综合题,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经常出现在考题中,同时也可以与借款费用相结合出综合题目。

(一)一般公司债券

1.企业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应付债券——面值【债券票面金额】

——利息调整【差额】(或借方)

注:相关费用计入应付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中,具体是反映在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中。发行债券时的溢价或折价也在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中反映。

2.资产负债表日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研发支出、财务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倒挤,或贷记)

贷:应付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应通过“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核算。

3.长期债券到期,支付债券本息

借记“应付债券——面值、应计利息”科目、“应付利息”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存在利息调整余额的,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按其差额,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

【例·计算分析题】甲公司于2015年1月1日发行公司债券,专门用于生产线的建设。该公司债券为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每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债券票面年利率为5%,面值总额为300 000万元,发行价格总额为313 347万元;支付发行费用120万元,发行期间冻结资金利息为150万元。实际年利率为4%。生产线建造工程于2015年1月1日开工,并支付工程款,2015年12月31日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考虑存款利息收入。

『正确答案』

(1)2015年1月1日

借:银行存款313 377(313 347+150-120)

贷:应付债券——面值300 000

——利息调整 13 377

(2)2015年12月31日

应付利息=300 000×5%=15 000(万元)

实际利息费用=313 377×4%=12 535.08(万元)

应摊销的利息调整=15 000-12 535.08=2 464.92(万元)

借:在建工程12 535.08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 464.92

贷:应付利息15 000

借:应付利息15 000

贷:银行存款15 000

2015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313 377-2 464.92=310 912.08(万元)

(3)2016年12月31日

应付利息=300 000×5%=15 000(万元)

实际利息费用=310 912.08×4%=12 436.48(万元)

应摊销的溢价金额=15 000-12 436.48=2 563.52(万元)

2016年末的摊余成本=313 377-2 464.92-2 563.52=308 348.56(万元)

借:财务费用12 436.48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 563.52

贷:应付利息15 000

借:应付利息15 000

贷:银行存款15 000

【例·计算分析题】甲公司于2017年1月1日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于次年1月10日支付上年利息。该公司债券票面年利率为5%,面值总额为3 000万元,发行价格

总额为3 133.77万元,实际年利率为4%。乙公司于当日购入并准备持有至到期。

『正确答案』

【例·单选题】(2013年考题)2012年1月1日,甲公司发行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5

年期公司债券,实际收到的款项为18 800万元,该债券面值总额为18 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利息于每年年末支付;实际年利率为4%,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项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A.18 000

B.18 652

C.18 800

D.18 948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2012年12月31日,该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18 800-(18 000×5%-18 800×4%)=18 652(万元),所以选择B。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

1.初始确认时

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先确定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并以此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确认为应付债券;再按整体发行价格扣除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分的初始确认金额,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之间按照各自初始确认金额(相对公允价值)的相对比例进行分摊。

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可转换公司债券包含的负债成分面值,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科目,按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贷记“其他权益工具”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例·单选题】(2015年考题)甲公司以950万元发行面值为1 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其中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为89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发行该债券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万元。

A.0

B.50

C.60

D.11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950-890=60(万元),计入所有者权益。

【例·多选题】下列关于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将负债成分确认为应付债券

B.将权益成分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

C.按债券面值计量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

D.按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将负债成分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分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将负债成分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后的金额确认为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

2.后续计量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分,在转换为股份前,其会计处理与一般公司债券相同。

3.行使转换权利

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将其持有的债券转换为股票,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余额,借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利息调整”科目,按其权益成分的金额,借记“其他权益工具”科目,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如用现金支付不可转换股票的部分,还应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综合题】A公司有关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业务如下:

(1)2014年1月1日,A公司发行了面值总额为5 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总价格为5 100万元。该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3%,利息于次年1月5日支付;每份债券均可在债券发行1年后转换为该公司普通股,初始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即每100元的面值可转换10股),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该公司发行该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但没有转股权的债券的市场利率为5%。

(2)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所筹资金用于购建固定资产项目。2014年1月1日,支出5 100万元用于该项目。工程于当日开工,2014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2015年10月1日,某债券持有者将面值为1 000万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转换为股份,并于当日办妥相关手续。假定按照当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面值计算转股数;未转为A公司普通股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至到期。[(P/A,5%,3)=2.723;(P/S,5%,3)=0.864]

要求:编制A公司相关的账务处理。

『正确答案』(1)计算负债成分的初始入账金额

负债成分的初始入账金额=5 000×3%×(P/A,5%,3)+5 000×(P/S,5%,3)=4 728.45(万元)

(2)计算权益成分的初始入账金额

权益成分的初始入账金额=5 100- 4 728.45=371.55(万元)

(3)编制有关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5 1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71.55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5 000

其他权益工具——可转换公司债券 371.55

(4)2014年12月31日计息并编制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236.42(4 728.45×5%)

贷:应付利息150(5 000×3%)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86.42

【思考题】2014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4 728.45+86.42=4 814.87(万元)

(5)2015年1月5日支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150

贷:银行存款150

(6)编制2015年10月1日转股前应确认的转股债券的利息费用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36.11(4 814.87×1/5×5%×9/12)贷:应付利息 22.5 (5 000×1/5×3%×9/12)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3.61

(7)2015年10月1日编制转换股份的会计分录

转换股份数=1 000÷10=100(万股)

转换股份数=1 000÷100×10=100(万股)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 000

其他权益工具 74.31(371.55×1/5)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3.42[(271.55-86.42)×1/5-13.61]

股本1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950.89

【例·单选题】(2016年考题)2015年1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发行按年付息、到期还本的五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1 000万元,票面利率5%,发行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附带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9%,(P/A,9%,5)=3.89,(P/S,9%,5)=0.65,发行日可转债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为()万元。

A.155.5

B.844.5

C.0

D.1 00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负债成分公允价值=1000×5%×3.89+1000×0.65=844.5(万元),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1 000-844.5=155.5(万元)。

【例·判断题】(2013年考题)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初始确认时,应将其负债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先确定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再确定权益成分的初始入账金额。()『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要将负债成分与权益成分进行分拆,首先是确认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然后再用发行价格减去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得出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三)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的债券

企业发行认股权证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的债券),应当按照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价格,减去不附认股权且其他条件相同的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后的差额,确认一项权益工具(其他权益工具)。认股权持有人到期没有行权的,企业应当在到期时将原计入其他权益工具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例·单选题】甲公司2014年1月1日发行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的债券,取得总收入480万元。该债券期限为3年,面值为5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3%,利息按年支付;该公司每100元面值送10份认股权,债券持有者在债券发行1年后可按每份认股权证购买该公司1股股票,购买价格为每股5元。债券发行后,债券与认股权证可以分别交易。该公司发行该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但没有转股权的债券的市场利率为6%。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则2014年1月1日,权益成分的初始入账金额为()万元。[(P/F,6%,3)=0.83962;(P/A,6%,3)=2.67301]

A.20.09

B.0

C.459.91

D.48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负债成分的初始入账金额=500×3%×2.67301+500×0.83962=459.91(万元);

权益成分的初始入账金额=480-459.91=20.09(万元)。

【例·判断题】(2012年考题)对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持有人到期没有行权的,发行企业应在认股权到期时,将原计入其他权益工具的部分转入营业外收入。()『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企业发行的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持有人到期没有行权的,应当在到期时将原计入其他权益工具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四)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工具

1.发行方发行的金融工具归类为债务工具并以摊余成本计量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

——优先股、永续债等(利息调整)【或借方】

在该工具存续期间,计提利息并对账面的利息调整进行调整等的会计处理,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有关金融负债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2.发行方发行的金融工具归类为权益工具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

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在存续期间分派股利(含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工具所产生的利息,下同)的,作为利润分配处理。

借:利润分配——应付优先股股利、应付永续债利息

贷:应付股利——优先股股利、永续债利息等

3.原归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重分类为金融负债的,应当于重分类日

【提示】金融负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

借: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该工具的账面价值】

贷: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该工具的面值】

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利息调整)【按该工具的公允价值与面值之间的差额,或借记】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按该工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或借记】发行方以重分类日计算的实际利率作为应付债券后续计量利息调整等的基础。

4.原归类为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重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应于重分类日

【提示】权益工具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账面价值

借: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按金融负债的面值】

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利息调整)【按利息调整余额,借记或贷记】

贷: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按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

【例·判断题】(2015年考题)企业发行的原归类为权益工具的永续债,现因经济环境的改变需要重新分类为金融负债的,在重分类日应按账面价值计量。()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发行方原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自不再被分类为权益工具之日起,发行方应当将其重分类为金融负债,以重分类日该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重分类日权益工具的账面价值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权益。

5.发行方按合同条款约定赎回所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

借:库存股——其他权益工具【按赎回价格】

贷:银行存款

注销所购回的金融工具

借:其他权益工具【按该工具对应的其他权益工具的账面价值】

贷:库存股——其他权益工具【按该工具的赎回价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

如资本公积不够冲减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发行方按合同条款约定赎回所发行的分类为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

借:应付债券【按该工具赎回日的账面价值】

贷:银行存款【按赎回价格】

财务费用【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

6.发行方按合同条款约定将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金融工具转换为普通股

借:应付债券、其他权益工具【按该工具对应的金融负债或其他权益工具的账面价值】贷:股本【按普通股的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按其差额】

知识点五:长期应付款(★)

【历年考题涉及本知识点情况】历年考题中主要是客观性题。

(一)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承租人融资租赁的核算)

1.租赁的分类

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在租赁开始日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满足下列标准之一的,即应认定为融资租赁,除融资租赁以外的租赁为经营租赁:

(1)在租赁期届满时,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合理地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思考题】出租人和承租人签订了一项租赁协议,租赁期限为3年,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有权以1万元的价格购买租赁资产,在签订租赁协议时估计该租赁资产租赁期届满时的公允价值为4万元,判断该业务属于何种租赁业务?

『正确答案』由于购买价格仅为公允价值的25%(远低于公允价值4万元),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承租人在租赁期届满时将会购买该项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在租赁开始日即可判断该项租赁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3)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这里的“大部分”,通常掌握在租赁期占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寿命的75%以上(含75%,下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量化标准只是指导性标准,企业在具体应用时,必须以准则规定的相关条件进行判断。这条标准强调的是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比例,而非租赁期占该项资产全部可使用年限的比例。如果租赁资产是旧资产,在租赁前已使用年限超过资产自全新时起算可使用年限的75%以上时,则这条判断标准不适用,不能使用这条标准确定租赁的分类。

【思考题】

①某项租赁设备全新时可使用年限为10年,已经使用了3年,从第4年开始租出,租赁期为6年,由于租赁开始时该设备尚可使用寿命为7年,租赁期占使用寿命的85.7%(6年/7年),符合第3条标准,因此,该项租赁应当归类为融资租赁。

②某项租赁设备全新时可使用年限为10年,已经使用了3年,如果从第4年开始,租赁期为3年,租赁期占使用寿命的(3年/7年)42.9%,就不符合第3条标准,因此该项租赁不应认定为融资租赁(假定也不符合其他判断标准)。

③假如该项设备已经使用了8年,从第9年开始租赁,租赁期为2年,此时,该设备使用寿命为2年,虽然租赁期为使用寿命的100%(2年/2年),但由于在租赁前该设备的已使用年限超过了可使用年限(10年)的75%(8年/1O年=80% >75%),因此,也不能采用这条标准来判断租赁的分类。

(4)承租人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这里的“几乎相当于”,通常掌握在90%以上。

【思考题】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715万元,租赁资产公允价值700万元。是否属于融资租赁?

『正确答案』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715万元>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即630万元(700万元

×90%),符合第4条判断标准,所以这项租赁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这种情况下,该项租赁也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例·多选题】(2010年考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融资租赁标准的有()。

A.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

B.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C.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D.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购价预计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正确答案』ABCD

2.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处理

(1)租赁期开始日

①最低租赁付款额

租赁合同没有规定优惠购买选择权时: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租赁合同规定有优惠购买选择权时: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行使优惠购买选择权而支付的任何款项

【思考题】租赁公司将一台大型设备以融资租赁方式租赁给某企业。假定融资租出的设备的租赁到期后余值是1 000万元,分为担保余值和未担保余值。假定担保余值是800万元,其中与承租人及其有关的第三方的担保余值是500万,与承租人无关的第三方的担保余值(担保公司担保的余值)是300万元;未担保余值是200万元。

【例·单选题】甲公司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一台。租赁合同主要内容:(1)该设备租赁期为5年,每年末支付租金5万元;(2)或有租金4万元;(3)履约成本3万元;(4)与承租人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2万元。甲公司该设备的最低租赁付款额为()万元。

A.25

B.27

C.32

D.3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甲公司该设备的最低租赁付款额=5×5+2=27(万元)。

②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定租赁资产入账价值。根据孰低原则,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

初始直接费用是指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费用。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通常有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谈判费等。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如果知悉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应当采用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应当采用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如果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和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均无法知悉,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③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租赁开始日资产入账价值。

④会计处理为: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租赁

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或“在建工程”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提示】租赁开始日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但不进行账务处理;租赁期开始日按照租赁开始日确定的资产入账价值,进行账务处理。

【例·单选题】(2015年考题)2015年1月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融资租入一台生产设备,该设备公允价值为800万元,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750万元,甲公司担保的资产余值为1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650

B.750

C.800

D.85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二者孰低加上初始直接费用确定,本题不涉及初始直接费用,所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750万元。

(2)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在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的确定具体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本期摊销金额=(长期应付款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余额)×分摊率

(3)履约成本的处理

履约成本是指租赁期内为租赁资产支付的各种使用费用,如技术咨询和服务费、人员培训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承租人发生的履约成本通常应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4)或有租金的处理

或有租金是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销售量、使用量、物价指数等)为依据计算的租金。或有租金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例·计算分析题】2014年12月28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合同主要条款如下:

(1)租赁标的物:数控机床。

(2)租赁期开始日:2015年1月1日。

(3)租赁期: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共36个月。

(4)租金支付:自租赁期开始日每年年末支付租金900 000元。

(5)该机床在2014年12月28日的公允价值为2 500 000元。

(6)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为8%(年利率)(B公司租赁内含利率未知)。

(7)该机床为全新设备,估计使用年限为5年。不需要安装。

(8)2016年和2017年两年,A公司每年按该机床所生产的产品年销售收入的1%向B公司支付经营分享收入。

A公司发生租赁初始直接费用9 800元,A公司2016年和2017年两年年销售收入分别为8 000

中级会计实务固定资产归纳总结

第三章固定资产 考情分析 本章近两年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分值在2分左右;但有一道计算分析题。本章属于基础性章节。 内容介绍 本章讲三节内容: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三节固定资产处置 内容讲解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持有目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注意: (1)资产的持有目的不同,分类也可能不同,比如房屋,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大都用于生产经营,属于固定资产,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持有的将用于出售的商品房,则属于存货; (2)“出租”仅限于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如果是以融资租赁方式出租的资产,则其在租赁期内不属于出租方的资产;如果是出租房屋建筑物等,则一般应该做投资性房地产处理; (3)使用寿命也可以用该固定资产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来表示; (4)必须是有形的资产,以与无形资产相区分。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①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注意:“可靠地计量”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基于合理的估计,比如,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手续的固定资产,应按暂估价入账,即其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且应计提折旧。 二、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应用 1.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等资产,它们的使用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中获得经济利益,或者将减少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因此,对于这些设备,企业应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构成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采用一揽子方式购入的生产线等),如果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从而适用不同的折旧率或者折旧方法,此时,企业应将其各组成部分单独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3.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企业拥有的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例题1·判断题】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企业应当将其看作一个整体确认为一项固定资产。()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管理会计》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编制单位:财会金融系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承担单位【财会金融系】 学分【 3】总课时【见培养方案】 编制人【财务管理课程组】制定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一、课程性质和定位 《管理会计》是我系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在《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基本具备成本和控制、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控制、责任会计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技能。《管理会计》的任务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财会工作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平行课程有《成本会计》,后续课程有《财务报表分析》、《国际财务管理》等。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成本按性态分类的方法。掌握混合成本分解的各种方法。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 (3)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掌握生产经营单一产品及多产品的保本分析。(4)理解预测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销售预测、利润预测、成本预测和资金需要量预测的基本方法。 (5)掌握短期经营决策的各种方法。 (6)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资金成本和现金流量的概念和计算。掌握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应用。 (7)掌握全面预算体系。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弹性预算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8)理解成本控制的含义。掌握标准成本控制的方法及成本差异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对数据进行提炼和计算、建立基本模型。 (2)用各种模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学以致用,能够灵活地运用管理会计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出科学地预测和决策并控制其成本。同时要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即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素质目标 (1)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 (2)具备与决策者和其它相关人员勾通的能力。 (3)具备良好地思想品德素质,做到思想健康、品德优良;具备良好地业务素质,能做好

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大全

v1.0 可编辑可修改第二章存货 一、存货成本的结转 (一)对外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二)对外销售材料的会计处理 借: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原材料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第三章固定资产 一、外购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二)购入需要安装等的固定资产 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三)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具有融资性质 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在建工程(购买价款现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未付的利息)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借: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现值)贷:长期应付款(未付的本息和)未确认融资费用(未付的利息)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安装期间摊销: 贷:长期应付款(未付的本息和)借:在建工程 银行存款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摊销:安装完成后转入固定资产: 借:财务费用借:固定资产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贷:在建工程 每期末支付款项: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摊销: 借:长期应付款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每期末支付款项:

借:长期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二、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情形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不动产: 动产: ①购入工程物资 借:工程物资借: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待抵扣进项税额 40% 贷:银行存款等贷:银行存款等 ②领用工程物资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③领用材料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④领用产品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⑤工程应负担的职工薪酬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⑥辅助生产部门的劳务借:在建工程 贷:制造费用 ⑦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

2018中级会计《会计实务》真题和答案及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 年 5 月 10 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一项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全部出售,取得价款 1200 万元,当日办妥相关手续。出售时,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 1100 万元,其中投资成本为 700 万元,损益调整为 300 万元,可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为 100 万元,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甲公司处置该项股权投资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万元。 A.100 B.500 C.200 D.400 【答案】C 【解析】甲公司处置该项股权投资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200-1100+其他综合收益结转 100=200(万元)。 2.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出售一台原价为 452 万元,已提折旧 364 万元的生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 150 万元,增值税税额为 25.5 万元。出售该生产设备发生不含增值税的清理费用 8 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出售该生产设备的利得为()万元。 A.54 B.87.5 C.62 D.79.5 【答案】A 【解析】甲公司出售该生产设备的利得=(150-8)-(452-364)=54(万元)。 3.下列关于不具有商业实质的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收到补价的,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B.支付补价的,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C.涉及补价的,应当确认损益

D.不涉及补价的,不应确认损益 【答案】C 【解析】选项 C,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照账面价值计量,无论是否涉及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4.下列各项中,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A.实际发放股票股利 B.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C.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D.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答案】C 【解析】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增加,选项 C 正确,其他选项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 5.2016 年 1 月 1 日,甲公司以 3133.5 万元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总额为 3000 万元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该债券期限为 5 年,票面年利率为 5%,实际年利率为 4%,分期付息到期一次偿还本金,不考虑增值税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2016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该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为()万元。 A.24.66 B.125.34 C.120 D.150 【答案】B 【解析】甲公司该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 3133.5×实际利率4%=125.34(万元)。 6.2016 年 1 月 1 日,甲公司从本集团内另一企业处购入乙公司 80%有表决权的股份,构成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2016 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 800 万元,分派现金股利 250 万元。 2016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总额为 9000 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 2016 年 12 月31 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 万元。 A.9550

《会计综合实训(手工)》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会计综合实训(手工部分)》 【课程编码】C2-3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高职) 【学时数】120 【开设时间】第5学期 【编制人】会计系讲师 【审批人】会计系 【编制时间】2010年3月 一、课程概述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手工部分)》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也是我院会计专业的主干与核心专业课程。由于实际会计工作的专业性、综合性、规范性要求,以及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本课程涉及的知识和技术十分丰富。因此,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突出会计岗位专业技能;创新教学内容体系,注重岗位综合能力训练”。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强化核心专业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学会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全部操作过程。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中需要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技能,同时还学到了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内部控制要求,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从而完成了从理论转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达到(助理)会计师的基本素质。 学习领域目标:本课程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学生正确认识会计职业;熟练运用会计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会计核算技能。通过会计综合实训,学生能够比较系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深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1.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勤奋努力、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组织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计划和决策的能力,能立足专业,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EXCEL在财务中的运用-课程标准-(20150317)

《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04042203 计划学时: 20 计划学分: 1 适用专业:会计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建议开设学期: 5 课程组主要成员:黄嫦娇、翔、克辉 执笔者:克辉 编写日期: 2015年3月 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部)编制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是一门会计专业的实训课程。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功能) 本课程是以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在课堂上采用上机操作,利用计算机来解决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其前导课程是:《会计学原理》、《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等;其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财务分析》等。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在具备职业素质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为会核算、能分析、能操作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深刻体会到会计工作的严谨性、规性,培养爱岗敬业的优秀职业素质,又能够体会到计算机技术为会计工作带来的便捷性,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 (二)知识目标 1.了解财务数据工作表; 2.掌握财务数据公式; 3.掌握财务数据输入与财务数据输出; 4.掌握图标制作; 5.了解数据分析方法。 (三)能力目标 1.能建立财务数据工作表, 2.能定义财务数据计算公式, 3.能输入财务数据, 4.能输出财务数据, 5.能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思路 本课程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模式。 (二)主要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2019中级会计实务84讲第39讲借款费用的范围,借款费用的确认

第二节借款费用 一、借款费用的范围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 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承租人确认的融资租赁发生的融资费用属于借款费用。 【例题·单选题】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融资费用中,不属于借款费用的是()。 A.股票发行费用 B.长期借款的手续费摊销 C.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 D.溢价发行债券的利息调整摊销 【答案】A 【解析】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对于企业发生的权益性融资费用,不应包括在借款费用中。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借款费用的有()。(2014年) A.银行借款的利息 B.债券溢价的摊销

C.债券折价的摊销 D.发行股票的手续费 【答案】ABC 【解析】借款费用是企业因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选项D,发行股票的手续费,是权益性融资费用,不属于借款费用。 【随堂例题1】某企业发生了借款手续费100 000元,发行公司债券佣金10 000 000元,发行公司股票佣金20 000 000元,借款利息2 000 000元。 其中借款手续费100 000元、发行公司债券佣金10 000 000元和借款利息2 000 000元均属于借款费用;发行公司股票属于公司权益性融资,所发生的佣金应当冲减溢价,不属于借款费用范畴,不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进行会计处理。 二、借款费用的确认 (一)确认原则 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提示】 (1)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1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2)不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包括: ①由于人为或故意等非正常因素导致资产的购建或生产时间相当长的; ②购入即可使用的资产;

2020年【中级会计实务】必背会计分录

2020《中级会计实务》逆袭必背分录 一、资产处置相关分录 资产处置是资产业务核算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考试中,从考查角度看,可以直接考查处置业务,也可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以资产为对价取得股权投资等结合考查;从考查方式看,可以直接考查会计处理,也可以与差错更正结合,在错误处理基础上考查更正分录。 (一)资产直接出售业务 1.出售固定资产 (1)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结转处置损益 借:银行存款/原材料/其他应收款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或借记】 2.出售无形资产 借:银行存款【收到的出售价款】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累计计提的摊销】 贷:无形资产【原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或借记】 3.出售投资性房地产 (1)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结转成本 ①成本模式下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②公允价值模式下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记】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或做相反分录】 借:其他综合收益【转换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贷:其他业务成本 (二)以资产抵偿债务

1.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清偿债务 借:应付账款【账面余额】 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已计提的累计摊销额】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或借记】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差额】 固定资产清理结转的分录,同直接出售的处理。 2.以投资性房地产清偿债务 借:应付账款【账面余额】 贷: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差额】 投资性房地产结转成本分录,同直接出售的处理。(三)换出资产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 (1)换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分录略。借:库存商品/在建工程等【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涉及补价的,或贷记】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标准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标准 1. 课程描述 1.1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级财务会计(一) 、(二) 适应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学时标准: 112 学分标准: 6 1.2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会计与审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部分。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 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理论,运用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处理一般财务会计问题。 算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计量、记 录和计算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的基本方法等。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必须是有 《基础会 计》、《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 、《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础。 1.3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具体任务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 程体系” 的总体设计要求, 本课程以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为基本目标, 彻底打破学科课 程的设计思路, 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 的联系, 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 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课程内容的编排是以行业就业为导向,以会计报表结构布局涉及到的会计六大要素涵盖 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方法为课程主线, 将本课程要求掌握的会计核算业务分解设计成若干个 工作任务, 分二个学期开设。 第一学期主要阐述和训练的是资产要素的核算知识和技能, 第 二学期主要阐述和训练的是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等业务的核算 知识和技能。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即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要求学生 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适应会计岗位的工作能力。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的养成起到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培养学 生具有团队协作、人际交流、自信心、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等社会能力,以及自我控制与 管理、再学习、独立思考、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等扩充知识和收集信息, 提升知识和技能迁移等能力。 2. 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会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经济业务 的会计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2.1 知识目标 能正确应用《新会计准则》处理各项经济业务; 能办理日常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并能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进行日常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清查; 能填制和审核常用的银行结算凭证,能办理常用的几种银行转账结算业务; 了解常用的几种银行结算方式的特点、 适用范围、结算程序;能选择适当的银 行结算方式为企业供、销部门办理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业务的款项结算; 能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会计处理; 是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 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 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 本课程 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核 台匕

2019中级会计实务84讲第42讲借款费用的计量(3)

第二节借款费用 三、借款费用的计量 (一)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随堂例题14】甲公司拟在厂区内建造一幢新厂房,有关资料如下: (1)2×13年1月1日向银行专门借款60000000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6%,每年1月1日付息。 (2)除专门借款外,公司只有一笔其他借款,为公司于2×12年12月1日借入的长期借款72000000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8%,每年12月1日付息,假设甲公司在2×13年和2×14年年底均未支付当年利息。 (3)由于审批、办手续等原因,厂房于2×13年4月1日才开始动工兴建,当日支付工程款24000000元。工程建设期间的支出情况如表所示。 闲置借款资金用日期每期资产支出金额累计资产支出金额 于短期投资金额2×13年4月1日24000000 24000000 36000000 2×13年6月1日12000000 36000000 24000000 2×13年7月1日36000000 72000000 2×14年1月1日12000000 84000000 占用一般借款2×14年4月1日6000000 90000000

2×14年7月1日6000000 96000000 总计96000000 —— 工程于2×14年9月30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其中,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工程于2×13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停工4个月。 (4)专门借款中未支出部分全部存入银行,假定月利率为0.25%。假定全年按照360天计算,每月按照30天计算。 【答案】 (1)计算2×13年、2×14年全年发生的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利息费用: 2×13年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金额=60000000×6%=3600000(元)

2019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3章知识分享

2019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 务)第3章

第三章固定资产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应该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B.企业应该对其持有的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C.企业不能以包括使用固定资产在内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为基础进行折旧 D.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B,使用期满但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需要计提折旧。 2.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动产、存货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3%。2019年采用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购买工程物资3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9万元,建造期间全部投入使用。另外领用原材料一批,账面价值为36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计税价格为400万元;发生的在建工程人员薪酬为20万元,资本化的借款费用10万元,外聘专业人员服务费3万元,员工培训费1万元,为达到正常运转发生负荷联合试车测试费6万元,试车期间取得收入2万元。假定该生产线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697 B.809 C.737 D.699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300+360+20+10+3+6-2=697(万元),员工培训费一般应计入管理费用。 3.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或冲减在建工程成本的是()。 A.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 B.建造期间工程物资盘盈净收益 C.建造期间工程物资盘亏净损失 D.工程完工后工程物资盘亏净损失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D,工程完工后工程物资盘亏净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4.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动产、存货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分别为9%、13%。2019年9月1日,甲公司以债务重组方式取得正在建造的厂房一栋,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500万元,增值税额45万元;甲公司取得后继续建造该厂房,建造中领用生产用原材料成本3万元;领用自产产品成本5万元,计税价格6万元;支付不含税工程款92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额8.28万元。2019年10月16日完工投入使用,甲公司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0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该厂房2019年应计提折旧额为()万元。 A.34.23 B.37.33 C.40 D.31.5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固定资产(厂房)入账价值=500+3+5+92=600(万元),该厂房2019年应提折旧=600×2/5×2/12=40(万元)。 5.A公司2019年6月30日购入一台生产经营用设备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买价为200万元,增值税额为26万元,另支付运杂费11.6万元。该设备预计

(完整版)会计基础课程标准模版

一、《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 一、课程定位 《会计基础》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为培养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本课程通过对会计职业最基本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的介绍及技能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工作环境和职业道德,认识会计工作一般流程,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使之具备初步会计核算实操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该课程在财务会计类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会计职业理想的树立、会计从业资格和助理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考取、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形成等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修课程为:无 后续课程为:《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根据就业导向和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采用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课程模式。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在对会计核算岗位的典型职业工作进行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对后续会计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以及未来就业的岗位(群),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理念,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技术。选择“了解企业及会计工作组织;认知会计与会计目标;划分会计要素,建立会计等式;开设会计账户,运用借贷记账法;核算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组织和开展财产清查;选择和应用账务处理程序;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会计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等作为本课程学习单元,在每一个学习单元中,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以及岗位工作要求设计了若干学习任务或项目,按照:“审核和填制会计凭

中级会计实务《2016》第十一章 负债及借款费用 课后作业 (下载版)

第十一章负债及借款费用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于2015年年初制订和实施了一项短期利润分享计划,以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激励。该计划规定,公司全年的净利润指标为2000万元,如果在公司管理层的努力下完成的净利润超过2000万元,公司管理层可以分享超过2000万元净利润部分的10%作为额外报酬。假定至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2015年全年实际完成净利润2500万元。假定不考虑离职等其他因素,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因该项短期利润分享计划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万元。 A.150 B.50 C.100 D.0 2.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时发行的债券为()。 A.折价发行 B.溢价发行 C.面值发行 D.平价发行 3.大海公司2016年1月1日发行3年期、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总额为2000万元,发行收款为218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实际年利率为6%。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为1893.08万元。大海公司发行此项债券时应确认的“其他权益工具”的金额为()万元。 A.0B.106.92C.286.92D.2000 4.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将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作为()科目的初始入账价值,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 A.长期借款,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B.应付账款,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C.应付债券,其他权益工具 D.长期应付款,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下列属于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发生的履约成本的是()。 A.佣金 B.谈判费 C.技术咨询和服务费 D.律师费 6.担保余值,就承租人而言,是指()。 A.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B.在租赁开始日估计的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C.就出租人而言的担保余值加上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但在财务上有能力担保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D.承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加上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但在财务上有能力担保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7.甲公司2015年1月10日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向乙公司租入一台大型设备。租赁合同规定:(1)该设备租赁期为6年,每年支付租金8万元;(2)或有租金为4万元;(3)履约成本为5万元;(4)承租人提供的租赁资产担保余值为7万元。甲公司2015年1月10日对该租入大型设备确认的最低租赁付款额为()万元。 A.51 B.55 C.58 D.67 8.黄河公司发行了名义金额为6元人民币的优先股,合同条款规定黄河公司在3年后将优先股强制转换为普通股,转股价格为转股日前一工作日的该普通股市价。该金融工具是()。 A.金融负债 B.金融资产 C.权益工具 D.复合金融工具 9.2015年3月1日,南方公司为建造办公楼从银行借入两年期专门借款500万元,办公楼于2015年3月6日开工;2015年3月11日赊购一批材料款,并开出无息商业汇票,3个月后进行承兑;2015年4月1日支付银行存款购入一批工程物资;2016年11月12日,工程

中级会计实务(2019)-章节练习-第03章-固定资产

直接打印 第三章固定资产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表述及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B、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C、企业由于安全或环保的要求购入的设备,虽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有助于企业从其他相关资产的使用中获得未来经济利益或者将减少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也应确认为固定资产 D、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企业(承租人)虽然不拥有该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但因享有使用权,也应将其作为自己的固定资产核算 2、 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买及销售有形动产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6%,2×17年1月1日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购买价款为500万元(不含增值税)。安装期间耗用库存材料50万元,对应的增值税税额为8万元;支付安装工人工资36万元。2×17年3月1日该设备建造完成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其入账价值为( )万元。 A、94.5 B、86 C、594.5 D、586 3、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应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的是()。 A、完工后工程物资报废或毁损的净损失 B、建设期间工程物资的盘亏净损失 C、建设期间工程物资的毁损净损失 D、在建工程进行负荷联合试车发生的费用 4、 2×17年1月1日,甲公司从乙租赁公司经营租入一台办公设备。租赁合同规定:租赁期开始日为2×17年1月1日,租赁期为3年,租金总额为24万元,第1年免租金,第2年年末支付租金8万元,第3年年末支付租金16万元;租赁期满,乙租赁公司收回办公设备。假定甲公司在每年年末确认租金费用。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2×17年确认租金费用()万元。 A、9 B、0 C、8 D、27 5、

出纳业务操作课程标准

《出纳业务操作》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实践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后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岗位课程,是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掌握企事业单位出纳业务的基本知识,具备处理出纳业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本课程服务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出纳岗位、收银岗位的工作要求,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为会计专业的后续主干课程做知识和技能的铺垫,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是,以会计行业企业的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纽带,以校内双师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以与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结构是在企业调研及实践专家访谈会的基础上加以设计: 会计专业工作任务分析转化课程表 会计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行动 领域 学习领域→课程 出纳岗位现金收付、银行结 算、现金和银行存 款日记账登记、库 存现金盘点、银行 存款核对、出纳工 作交接 货币资金业务处理出纳业务操作 设计后的课程结构分为出纳职业道德与岗位职责、出纳基本技能、现金业务处理、银行结算业务处理、出纳工作交接五大项目。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出纳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同时融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出纳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每个工作任务都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情境,要求学生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练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54学时。

(完整word版)中级会计职称第3章固定资产存货课后习题及答案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第三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固定资产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表述及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B.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C.企业由于安全或环保的要求购入的设备,虽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有助于企业从其他相关资产的使用获得未来经济利益或者将减少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也应确认为固定资产 D.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企业(承租人)虽然不拥有该项固定资产所有权,但因享有使用权,也应将其作为自己的固定资产核算 答案:D 解析:由于企业对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既不拥有所有权又不能对其未来的经济利益实施控制,所以不能确认为本企业的固定资产。 2.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1年1月购入一台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价款为1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700元。取得运输发票一张,运输费为1000元,运输费可以按7%抵扣进项税。另发生保险费1500元、装卸费300元。款项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则甲公司购入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元。 A.11800 B.12800 C.12970 D.12730 答案:D 解析:该设备的入账价值=10000+1500+300+1000×(1-7%)=12730(元)。 3.2009年12月29日甲企业一栋办公楼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已经记入“在建工程”科目的金额是1000万元,预计办理竣工决算手续还将发生的费用为10万元,所以甲企业按照1010万元的暂估价计入“固定资产”科目。甲企业采用年数总和法对其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6万元。2010年3月28日竣工决算手续办理完毕,实际发生的费用是12万元,则该企业应该调整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金额为()万元。 A.2 B.0 C.0.67 D.0.13 答案:B 解析: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的,先按估计价值转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标准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标准 1. 概述 高级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基本具备合并报表编制、所得税计算、外币会计、租赁业务会计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技能。 课程的性质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设计理念 摸拟实训、工学结合,学做合一,提升能力。 课程开发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高教2006(16)号文精神,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按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学、做”一体化。 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工作中学会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课程设计是以工作任务驱动为线索来进行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中级财务会计”的延伸,是对“中级财务会计”的突破和扩展,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提高会计实务的工作能力,使其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财会工作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2.1知识目标 (1)了解高级财务会计意义及高级财务会计的概念; (2)了解高级财务会计在财务会计学科中的地位; (3)掌握高级财务会计的产生如何影响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 (4)掌握各特殊业务会计处理方法。 2.2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行业敏锐感和时代感; (2)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信息获取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所应具有的谨慎、稳重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3能力目标 (1)能正确判断企业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特殊呈报、特殊业务、特殊行业的性质和内容; (2)能准确按照会计的专门方法对各项特殊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会计核算,具备特殊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各项能力; (3)能跟上时代发展要求,关注会计前沿的发展动态,并初步具备中小企业会计主管的能力。

2019中级会计实务讲义95讲第45讲借款费用的范围,借款费用的确认

第二节借款费用 【考点】借款费用(★★★) (一)借款费用的范围 借款费用是企业因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承租人确认的融资租赁发生的融资费用属于借款费用。 (1)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也就是“利息调整”明细科目的摊销额,应计入利息费用。 (2)辅助费用,是指企业在借款过程中发生的诸如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本质上也属于“利息调整”明细科目的构成。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本金、利息调整等

(3)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导致市场汇率与账面汇率出现差异,从而对外币借款本金及其利息的记账本位币金额所产生的影响金额。 (4)对于企业发生的权益性融资费用,不应包括在借款费用中。 【提示】权益性融资不属于借款,其融资费用冲减股本溢价。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例10-3】某企业发生了借款手续费100 000元,发行公司债券佣金10 000 000元,发行公司股票佣金20 000 000元,借款利息2 000 000元。其中借款手续费100 000元、发行公司债券佣金10 000 000元和借款利息2 000 000元均属于借款费用,发行公司股票属于公司权益性融资,所发生的佣金应当冲减溢价,不属于借款费用范畴,不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进行会计处理。 【例题·单选题】(2016年)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融资费用中,不属于借款费用的是()。 A.股票发行费用 B.长期借款的手续费 C.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 D.溢价发行债券的利息调整摊销额 【答案】A 【解析】借款费用是企业因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股票发行费用不属于借款费用。 【例题·多选题】(2014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借款费用的有()。

2020年中级会计实务 第3章 固定资产

第三章 固定资产

第三章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价值和存在形态都比较固定的资产,比如机器、厂房、设备。与所有资产一样,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也是按照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处置三个环节。 但是,与存货相比有几个不同。一是在初始计量环节,固定资产往往需要经过一定期间的安装和建造活动,所以在安装和建造期间发生的支出,先要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等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再将在建工程科目余额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二是在后续计量环节,固定资产的持有目的不是为了短期出售,而是为了长期使用,随着使用会发生价值损耗,因此应按月计提折旧调减其账面价值。三是在处置环节,处置固定资产,往往也要持续一段期间,所以要先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这个科目,处置期间取得的收益和发生的支出也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归集,最后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转入到资产处置损益(出售)或者营业外收支(报废)。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 1.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区别于存货)(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区别于流动资产) (3)固定资产必须是有形资产。(区别于无形资产)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2.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与资产确认条件相同) 一项资产如果作为固定资产加以确认,首先需要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其次还要满足以下2个条件: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3.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运用 (1)购入的安全或环保设备,应确认为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由此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企业应当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3)周转材料属于存货,如各种工具、用具、备品备件、维修设备、施工企业模板、挡板、架料等,尽管使用寿命超过一年,但由于数量多、单价低,在实务中不确认为固定资产,通常确认为存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