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4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的记忆规律
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人们常常遇到遗忘的问题。
但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
浩斯提出了一种记忆规律,被称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这个曲线描述了记忆在时间上的衰退和遗忘的特点。
根据艾宾浩斯的研究,我们会在学习后快速遗忘大部分的信息,然后随着时间
的推移,忘记的速度会逐渐减缓。
具体而言,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显示了在第一次学习后不久,我们会忘记大约50%的信息。
然后,在短时间内继续遗忘一定比例
的信息,直到大约过了一段时间后,忘记的速度会减慢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不仅仅揭示了我们如何遗忘信息,还提供了一种有效提高
记忆和学习效果的方法。
根据这个曲线,我们可以利用复习和重复来增强记忆。
通过在学习后短时间内进行复习,我们可以阻止遗忘的进程,并巩固记忆。
此后,逐渐延长复习的时间间隔,以巩固记忆的效果。
此外,艾宾浩斯的研究还提示我们,记忆的质量和持久性取决于学习和记忆的
质量。
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进行机械性的重复和背诵,记忆的效果将比较差。
相反,如果我们采取更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如与其他知识相联系、进行理解和应用,那么我们的记忆效果会更好。
总结来说,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描述了记忆在时间上的遗忘规律。
通过了解和
运用这个规律,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和学习策略,提高记忆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重质量和深度,并将复习时间间隔逐渐延长,以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记忆是一个重要的认知过程,掌握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对于学习和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是指人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减弱,特别是在初次记忆后的第一小时内,记忆力最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逐渐增强。
这种曲线规律可以用曲线图来表示,其中纵轴表示记忆程度,横轴表示时间。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人们应该在刚刚记忆后的第一小时内进行复习,以强化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之后,复习时间应该间隔越来越长,以确保记忆深刻并保持长久。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对于学习者来说非常有用,它提醒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进行复习,以保持记忆。
同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也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迷信某些记忆技巧或者记忆药物,只有坚持不懈的复习才能真正提高记忆力。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方法一、遗忘规律时间间隔记忆量刚刚记忆完毕100%20分钟后58.2%1小时后44.2%8—9小时后35。
8%1天后33。
7%2天后27.8%6天后25.4%一个月后21。
1%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6天后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
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根据艾滨浩斯遗忘规律可知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更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识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另外根据研究,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刚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
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真的是很宝贵.早晨起床后,由于不会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昨晚复习过的内容,则整个上午都会记忆犹新。
所以说睡前醒后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如能充分利用,可收事半功倍之功。
复习、温故——古老而又实用的记忆诀窍“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些话语我们都很熟悉,的确,复习是记忆之母,我们巩固所识记过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复习!记忆是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如果不畅通,则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渐消失,而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再刺激,及时复习就是在第一次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刺激,重复刺激次数越多,痕迹越深;重复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小,记忆效果越好。
骨架和细微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直接容易遗忘启发:在学习时要学会列提纲、总结大意去记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记忆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所以小编建议大家掌握这一规律,帮助自己提高记忆。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
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1、艾宾浩斯遗忘记忆规律解释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
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
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2oi8,vf8r,pou4v,hik43等等。
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2、不同性质的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
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
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
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及其应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心理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记忆中信息遗忘的规律。
该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于19世纪末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学习和记忆的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描述了人类记忆中遗忘速度的变化模式。
根据该曲线,我们在学习某个新信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该信息的记忆会逐渐减退。
具体来说,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始遗忘:在学习信息的最初阶段,我们通常会迅速遗忘大部分内容。
艾宾浩斯发现,仅过去20分钟,我们就可能忘记了接近70%的新信息。
2. 稳定期:随着时间的过去,我们的遗忘速度开始放缓。
在稳定期,我们对信息的遗忘速度相对较低。
3. 长期记忆:如果我们在初始学习后经过良好的复习和巩固,该信息则能够进入长期记忆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遗忘速度相对较慢,但仍会有一定的遗忘。
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应用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方式:1. 复习计划: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以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一般而言,初学阶段后的短时间内进行复习可以提高记忆的保持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间隔性地进行复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所学内容。
2. 主动回顾: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如果我们能定期主动回顾已学的知识,则可以延迟遗忘的发生。
通过阅读笔记、复习知识点或与他人讨论,我们可以加深对信息的记忆和理解。
3. 多样化学习方式:反复学习同一内容可能会导致学习疲劳和降低效果。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多种学习方式,如绘图、讲解、实践等,以增加记忆的深度和多样性。
4. 创造联系:将新的知识与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相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信息。
通过找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我们可以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和迁移性。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纪律1.艾宾浩斯遗忘却忆纪律说明德国有一位有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揭橥了他的实验陈述后,记忆研讨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讨最多的范畴之一,而艾宾浩斯恰是发明记忆遗忘纪律的第一人.依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光上是不合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日常平凡的记忆的过程是如许的:输入的信息在经由人的留意过程的进修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假如不经由实时的温习,这些记住过的器械就会遗忘, 而经由了实时的温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光.那么,对于我们来讲, 如何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记忆过的器械不克不及再认起来,也不克不及回想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想,这些都是遗忘. 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刻是拿本身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基本没有意义的音节, 也就是那些不克不及拼出单词来的浩瀚字母的组合,比方2oi8,vf8r,pou4v,hik43等等.他经由对本身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然后,艾宾浩斯又依据了这些点描写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异常有名的揭示遗忘纪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暗示进修中记住的常识数目,横轴暗示时光(天数),曲线暗示记忆量变更的纪律.遗忘遵守先快后慢这条曲线告知人们在进修中的遗忘是有纪律的,遗忘的过程不是均时刻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成长纪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不雅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明,学得的常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温习,就只剩下本来的25%).跟着时光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目也就削减.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进修一段课文,甲组在进修后不久进行一次温习,乙组不予温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2.不合性质的材料有不合的遗忘曲线并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明,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须要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反复54次; 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须要反复8次!这个实验告知我们,凡是懂得了的常识,就能记得敏捷.周全而稳固.不然,愣是逝世记硬背,那也是辛苦不谄谀的.是以,比较轻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刻比较辛苦气,在今后回想起来的时刻也很不轻松. 是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并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比较,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合性质材料的不合遗忘曲线, 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是以,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进修要勤于温习,并且记忆的懂得后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不合的材料有不合的遗忘曲线3.不合的人有不合的遗忘曲线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由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合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衡的, 不是固定的一天丢失落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有共性的群体纪律. 此记忆曲线其实不斟酌接收实验小我的共性特色,而是追求一种处于均衡点的记忆纪律.但是记忆纪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小我, 因为我们的心理特色.生涯阅历不合,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合的记忆习惯.记忆方法.记忆特色.纪律对于天然人改革世界的行动,只能起一个催化的感化, 假如与每小我的记忆特色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进步神速;假如与小我记忆特色相悖,记忆后果则会大打扣头.是以,我们要依据每小我的不合特色, 查找到属于本身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不合的人有不合的遗忘曲线(一)骨架支柱的内容不轻易遗忘,细微直接轻易遗忘启示:在进修时要学会列提纲.总结大意去记忆.要从宏不雅上掌控所学内容内容的框架.构造.层次及大体意义.(二)遗忘速度先快后慢启示:在进修完某项内容后应实时温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忘失落之前就再次温习.如许只须要消费很少的时光就能温习巩固一次.假如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温习,就等于从新进修一次,此时所消费的时光就比较多,进修的效力就比较低.(三)有意义能懂得的内容不轻易遗忘,无意义不睬解的内容轻易遗忘启示:在进修时应尽量懂得地记忆所要记忆的内容.假如所记的内容没有什么意义,那也可以创造性的付与其意义.比方,你要记“蒋平”的名字,你可以记“蒋,蒋介石的蒋;平,平常的平”.(四)对有兴致.快活爱好和须要的内容不轻易遗忘启示:在进修时要造就所记忆的内容的兴致.要明确为什么要进修这个内容,进修这些常识对我有哪些利益呢?(五)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轻易产生遗忘启示:在进修时要留意文理学科瓜代进修.不合学科瓜代进修.因为不合学科的常识由大脑不合的部位主管,所以学科瓜代进修就可以使大脑的各个部位得到实时修整.(六)中央材料轻易遗忘,开首与结尾的内容轻易记忆启示:对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分段来进修,以便增长多个开首与结尾,加强记忆效力.把主要的内容放在起床后或临睡前进修,增长记忆后果.(七)用脑过度,脑机能降低时,记忆效力低启示:劳逸联合,不要在疲惫的状况下进修.每进修四五十分钟后就应该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这些锤炼必定会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加强你的进修效力,切不成等闲视之。
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规律
个体的遗忘曲线是指在学习之后,我们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的现象。
遗忘曲线的变化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9世纪末提出的。
根据艾宾浩斯的研究,遗忘曲线呈指数下降的趋势。
一般来说,我们在学习某个内容后,刚开始的几个小时内会有很高的记忆保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保持会逐渐减弱。
具体来说,大部分遗忘会发生在学习后的第一个小时内,这段时间会有较大幅度的遗忘。
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天内,遗忘速度会逐渐减缓,但仍然会有一定程度的遗忘。
然而,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规律可能因人而异。
有些人可能具有更好的记忆保持能力,他们的遗忘曲线可能会相对平缓,即记忆的保持时间相对较长。
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更容易遗忘,他们的遗忘曲线可能会较陡峭,即记忆的保持时间相对较短。
此外,遗忘曲线的变化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复习的频率等。
通过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复习方法,可以延缓遗忘曲线的下降,提高记忆的保持时间。
总之,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规律是指遗忘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弱的趋势。
这一规律可以通过合理的学习和复习方法来延缓遗忘,提高记忆的保持时间。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学习规律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
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
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
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
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 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见图1)图1 记忆过程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1、艾宾浩斯遗忘记忆规律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
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
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2oi8,vf8r,pou4v,hik43等等。
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时间间隔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 100%
20分钟后 58.2%
1小时后 44.2%
8-9小时后 35.8%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6天后 25.4%
1个月后 21.1%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遗忘遵循先快后慢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
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2、不同性质的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 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
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
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
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
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以往曲线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有共性的群体规律。
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
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
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遗忘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