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油分离技术研究_伍林
- 格式:pdf
- 大小:200.82 KB
- 文档页数:5
煤焦油中多环芳烃高效分离及其制备高值化学品的研究煤焦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由于其多环芳烃的含量较高,限制了其在高值化学品制备中的应用。
煤焦油中多环芳烃的高效分离及其制备高值化学品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煤焦油中多环芳烃高效分离及其制备高值化学品的研究,并根据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提供有关这一主题的全面评估和价值观点。
第一段:煤焦油中多环芳烃的特性和挑战煤焦油是煤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混合物,其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在化学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由于煤焦油中多环芳烃的复杂结构和高含量,其分离和纯化成为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目前,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溶剂萃取、分子筛吸附和液体色谱等。
然而,这些方法不仅操作复杂,而且效率有限,无法高效分离多环芳烃。
寻找一种高效的分离方法,对于提高煤焦油的利用效率和制备高值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段:高效分离多环芳烃的新方法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涌现了一些创新的方法用于高效分离煤焦油中的多环芳烃。
流动液体薄层色谱、离子交换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新的技术在煤焦油分离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方法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差异,采用高效的分离技术实现了对多环芳烃的高效分离。
一些纳米材料和催化剂也被引入到煤焦油中多环芳烃的分离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分离的效率。
这些新方法的出现为煤焦油中多环芳烃的高效分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第三段:制备煤焦油中多环芳烃的高值化学品的研究进展高值化学品的制备是煤焦油中多环芳烃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对多环芳烃的结构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针对其特性设计合适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实现多环芳烃的高值利用。
苯并[a]芘、蒽和蝶烯等多环芳烃可以通过催化裂解、氧化还原等反应转化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和高值化学品。
一些新型催化剂的研发也为多环芳烃的高效转化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以此为基础,可以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设计,实现煤焦油中多环芳烃向高值化学品的转化,提高煤焦油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煤焦油中多环芳烃高效分离及其制备高值化学品的研究煤焦油是煤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副产品,其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化合物。
而多环芳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作为溶剂、染料、药物合成和材料合成的原料。
然而,煤焦油中多环芳烃的分离和提取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将对煤焦油中多环芳烃高效分离及其制备高值化学品的研究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1. 煤焦油中的多环芳烃煤焦油是在煤气化和炼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混合物,其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是一类含有两个或更多个苯环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稠环性和芳香性。
由于其稠环结构,多环芳烃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煤焦油中占据重要地位。
2. 多环芳烃的分离技术多环芳烃的分离技术是煤焦油加工中的关键环节。
目前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抽提、结晶、蒸馏和萃取等方法。
然而,传统的分离技术存在着分离效率低、能耗高、操作成本大等问题,无法满足高效、低成本的要求。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分离技术,以提高多环芳烃的分离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多环芳烃的高效分离与提取。
3. 多环芳烃的高值化学品制备除了分离提取,煤焦油中的多环芳烃还可以用于制备高值化学品。
多环芳烃可以经过催化加氢反应,转化为芳烃或环烷烃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
多环芳烃的高效制备也成为煤焦油加工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煤焦油中多环芳烃的高效分离及其制备高值化学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通过研究多环芳烃的分离技术和高值化学品制备方法,可以实现对煤焦油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煤焦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多环芳烃的分离和利用技术,也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符合当前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要求。
煤焦油中多环芳烃高效分离及其制备高值化学品的研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前景广阔的课题。
通过不断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相信可以找到更多高效的多环芳烃分离技术和高值化学品制备方法,为煤焦油加工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效益。
煤焦油成分的简单分离摘要:煤焦油是焦化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焦油各馏分进一步加工,可分离出多种产品。
煤焦油分离加工技术尚不成熟完整,目前对于煤焦油的深加工和提取高附加值的产品仍需进一步的探索。
本文探讨了煤焦油成分的简单分离方法,煤焦油经蒸馏截取各段馏分后,将焦油中的成分根据其化学性质分为中性和酸碱性两部分,针对不同成分的分离探讨适合的分离方法。
关键字:煤焦油;分离方法;组成1、引言:煤焦油是炼焦工业煤热解生成的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在常温常压下其产品呈黑色粘稠液状,密度通常在0.95-1.10g./cm3之间,闪点100℃具有特殊臭味,煤焦油又称焦油。
常温下煤焦油是一种黑色粘稠液体,炼焦生产的高温煤焦油密度较高,为1.160~1.220g/cm3 。
主要由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组成,烷基芳烃含量较少,高沸点组分较多,热稳定性好。
其组分萘含量较多,其余相对含量较少,主要有1-甲基萘、2-甲基萘、苊、芴、氧芴、蒽、菲、咔唑、莹蒽、喹啉、芘等。
焦油的各组分性质有差别,但性质相近组分较多,需要先采用蒸馏方法切取各种馏分,使酚、萘、蒽等欲提取的单组分产品浓缩集中到相应馏分中去,再进一步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进行分离。
170℃前的馏分为轻油;170~210℃的馏分主要为酚油;210~230℃的馏分主要为萘油;230~300℃的馏分主要为洗油;280~360℃的馏分为一蒽油;二蒽油馏分初馏点为310℃,馏出50%时为400℃。
煤焦油是焦化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焦油各馏分进一步加工,可分离出多种产品,目前提取的主要产品有:(1)萘用来制取邻苯二甲酸酐,供生产树脂、工程塑料、染料。
油漆及医药等用。
(2)酚及其同系物生产合成纤维、工程塑料、农药、医药、燃料中间体、炸药等。
煤焦油中喹啉不溶物的分离方法
煤焦油是从煤炭的干馏或半焦化中得到的一种深色黏稠液体,其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烃
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
其中一类重要化合物是喹啉类化合物,如吡啶、喹啉、甲基喹啉等,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作为医药、染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涂料等。
煤焦油中喹啉
不溶物即为喹啉类化合物中的不溶于乙醇的部分,因为其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需要
开发有效的分离方法。
一般来讲,煤焦油中喹啉不溶物的分离方法可以分为三类:萃取分离法、蒸馏分离法
和柱层析分离法。
1. 萃取分离法
萃取分离法是利用溶剂从煤焦油中提取出喹啉不溶物,再通过蒸馏、结晶等方法进行
纯化。
选择合适的溶剂对提高提取效率至关重要,一般选择的溶剂有苯、甲苯、环己烷和
二甲苯等。
该方法对试剂和操作条件要求较高,但是提取效率高,可以获得较高的纯度。
蒸馏分离法是利用煤焦油中喹啉不溶物的蒸汽压和沸点差异进行分离,一般采用真空
蒸馏或带回流装置的蒸馏方法。
该方法对操作条件要求较高,但是可以在不添加任何剂量
的情况下进行,因此获得的物质更为纯净。
3. 柱层析分离法
柱层析分离法是在固态介质上将煤焦油中的化合物分离,先后利用硅胶柱、氧化铝柱
和海绵钴柱进行层析分离。
该方法选择不同的柱层析介质和洗脱剂,可以分离出煤焦油中
喹啉不溶物和其他物质,分离效果较好,但需要较长时间,操作复杂。
TECHNOLOGY TREND煤焦油中含有上万种有机化合物,目前可以鉴定出的仅有500余种,其中中性组分有174种,酸性组分有63种,碱性组分有113种,还含有其他稠环和含氧、含硫等杂环化合物,其中有些产品是不可能或者不能经济地从石油化工原料中取得。
因此,煤焦油产品在世界化工原料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
1煤焦油的净化技术煤焦油作为煤炭加工的副产品,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它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但是,由于煤焦油中灰分、无定形炭等颗粒杂质较多,严重地限制了其加工性能,尤其是作为高性能炭素材料原料时对其颗粒杂质要求较严。
因此,煤焦油的净化是其进一步深加工制备高附加值、高性能材料的重要工艺。
煤焦油净化常用的方法有减压蒸馏、热过滤、静置沉降分离、离心沉降、溶剂萃取等方法。
有人对煤焦油的热过滤法和减压蒸馏法进行了研究,发现采用热过滤法净化时,对滤材的要求较高,滤材孔径和助滤剂粒径必须是微米级才能起到良好的净化作用。
如果解决了高强度、小孔径(微米级)的滤材,热过滤是工业生产中有效的净化方法。
采用粗滤、精滤两步法过滤和循环过滤都可以增强过滤效果。
但热过滤法不适合低喹啉不溶物含量太高的的原料。
减压蒸馏可以使煤焦油得到有效地净化,其对原料的适应性强,但是收率太低。
有人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煤焦油净化处理的发展动态,发现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煤焦油净化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指出经济有效的煤焦油净化处理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研究,以期为煤焦油深加工领域的扩展和优质炭材料的研制创造条件。
2煤焦油的分离技术煤焦油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是传统的煤化学工业,也是近代煤化工的一个重要分支。
煤焦油的深加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塑料、染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行业中。
这种综合利用在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等已有成功的先例,而我国煤焦油深加工无论在规模、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及节能、环保等方面均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
由于煤焦油中的组成非常复杂,所以对其组分进行分离时,根据目标分离物的性质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煤焦油工艺中的分离与提纯技术研究摘要:煤干馏分离技术在煤转化和煤化工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手段,将煤产物进行分离,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减少资源的浪费,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不断推进煤干馏分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为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煤焦油;分离;提纯;工艺引言沉淀法、蒸馏法以及萃法分离技术是煤干馏分离技术中的重要分支。
通过选择适当的分离方法和优化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对煤焦油、煤气和焦炭等组分的高效分离。
这些分离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将为煤化工领域的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1煤干馏工艺概述1.1煤干馏工艺原理煤干馏工艺是一种将煤通过升温和分解的过程,将其转化为煤焦油、焦炭和煤气等有用产品的方法。
在煤干馏过程中,煤在高温下被加热,产生大量的挥发物质和固体残渣。
煤干馏是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加热将煤中的有机质分解成气体、液体和固体三个相态的产物的过程。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650-1,10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
1.2煤干馏工艺流程(1)加热和蒸发:将煤料加热至干馏温度,并使其脱水和挥发。
在这一步骤中,煤中的水分、轻质烃类以及一部分比较易挥发的组分会被逐渐释放出来。
(2)干馏和析出:经过加热蒸发后的煤在干馏室中进一步分解和裂解,产生大量的气体、液体和固体残渣。
其中,气体部分称为煤气,液体部分称为煤焦油,固体残渣则是焦炭。
(3)气体处理:干馏过程中产生的煤气需要进行处理和净化,以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
典型的处理方法包括洗涤、冷却、除尘等工艺。
(4)产品分离和收集:通过一系列的分离工艺,将煤焦油、焦炭和处理后的煤气分别收集。
煤焦油可以通过凝聚、沉淀或萃取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焦炭则可用作燃料或冶金原料。
1.3煤干馏产物的组成和应用(1)煤气:煤干馏产生的煤气主要由一些有机物质组成,如甲烷、乙烷、乙烯等。
这些煤气可以用作燃料,具有高热值和低污染的特点,在城市燃气、发电和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2009年4月枣庄学院学报Ap r.2009第26卷 第2期JOURNAL OF Z AOZHUANG UN I V ERSI TY Vol.26NO.2煤焦油的分离技术及应用丛兴顺(枣庄学院化学化工系,山东枣庄 277160)[摘 要]本文简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系统总结了蒸馏、结晶、吸附、膜分离以及溶剂萃取等分离技术在煤焦油分离中的应用.提出了煤焦油的溶剂萃取新加工工艺,该工艺克服了传统加工工艺的缺点,有望推动我国煤焦油分离工业的发展.[关键词]煤焦油;溶剂萃取;分离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 Q52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77(2009)02-0069-04煤焦油是十分宝贵的有机化工原料,尤其是芳烃、多环芳烃和杂环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其中有些产品是不可能或者不能经济地从石油化工原料中取得,焦化工业生产的蒽、苊、芘可以满足世界需求量的90%以上,工业上用的咔唑和喹啉几乎100%地来自焦化产品,因此,煤焦油产品在世界化工原料需求中有极其重要地位[1].发展焦油化工是许多国家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各国都在积极开发研究煤焦油深度加工和分离的新技术,以生产适销对路和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新产品.煤焦油产量取决于高炉焦炭的需要量,而不是取决于焦油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因而其生产加工的规模与钢铁工业的兴衰息息相关.据20世纪80年代初统计,世界煤焦油产量每年接近1600万t,西欧约占30%,前苏联及东欧27%,北美22%,东南亚20%,其中3/4左右的煤焦油分布在世界127个煤焦油加工厂内进行加工.据专家估计,传统的高炉-转炉工艺在钢铁生产中的主导地位至少30年不会变,焦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原料.近十年我国焦炭产量节节上升,包括土焦在内的焦炭总产量已超过1亿t,位居世界首位,我国已回收和尚未回收的煤焦油资源约400万t/a,如能得到充分和合理的利用必将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2].1 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利用现状1.1 焦油的成分分析[1,2,3,4]煤焦油中含有上万种有机化合物,目前可以鉴定出的仅有500余种,其中中性组分有174种(如苯、甲苯、二甲苯、萘、苊、蒽、芴和芘等),酸性组分有63种(如酚、甲酚和二甲酚等),碱性组分有113种(如吡啶、吲哚、喹啉和异喹啉等),还含有其它稠环和含氧、含硫等杂环化合物.1995年,侯一斌等人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确定了91种化合物,其中脂肪族有32种,相对含量为53.01%,主要是正构饱和烷烃;芳香族化合物有59种,相对含量为45.34%,主要是苯、萘、蒽、芴、菲及其取代物.煤焦油中许多宝贵的有机组分,含量都很低,含量在1%以上的组分仅13种,他们是萘、菲、萤蒽、芘、芴、咔唑、2-甲基萘、1-甲基萘、氧芴和甲酚等.1.2 国内外煤焦油工业的加工分离现状3[收稿日期]2009-01-08[作者简介]丛兴顺(1980-),男,硕士,主要从事煤炭转化、矿物材料及催化研究.E-mail:cxshouse@s .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国外煤焦油加工工业较发达的国家有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前苏联等,虽然工艺有一定的差别,但都基于相同的原理.基本过程为:粗焦油→脱水→过滤脱渣→加碱液防设备腐蚀→负压下150-180℃脱水脱轻油→无水焦油加热气化→二次闪蒸分离沥青→各种油蒸汽冷凝分成不同馏份[5].其中,德国和日本已将煤焦油的分离和利用的重点由高含量组分转向低含量组分,以从中获取合成精细化学品所需的高附加值成分,并且成功地开发出一系列先进的煤焦油加工新工艺.德国是最早利用煤焦油的国家.世界闻名的一些工艺流程几乎都是德国斯蒂尔公司和考伯斯公司设计的,投入相当大的力量,积极开发与完善加工新技术,扩大产品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等级.目前,吕特格公司(R utgers W erke A G)的焦油加工能力为150万t/a,已能生产500多种芳烃产品,煤焦油的化工利用率接近60%,位居世界之首.日本的焦化工业发展较快,现有煤焦油加工能力已达180万t/a.煤焦油加工工艺大多是考伯斯二次气化工艺的改进型.近十多年来,日本的煤焦油加工业已形成了集中化、大型化和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在煤焦油的精密分离和焦化产品的深度加工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前苏联的煤焦油加工能力一直很强,单机装量年处理煤焦油的能力高达60万t,采用的多是一次气化单或双塔流程,精制的焦化产品约有190种,其煤焦油分离效率仅次于德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煤焦油加工生产水平也较高,目前其生产量达38万t/a.印度在萘、苯、甲苯及二甲苯和酚的生产工艺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甲苯、萘和蒽的催化氧化方面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我国焦化工业起步不算太晚,但在近几十年内,焦化生产技术的改进与提高并不显著.目前我国仍采用20世纪50年代进口苏联的常压蒸馏一塔式、两塔式流程,每种馏分都需酸洗、碱洗脱酚,工艺流程长、能耗大、产品纯度低.以致我国不少的煤焦油下游产品如精萘还需进口.2 煤焦油的分离技术[6]2.1 蒸馏和精馏蒸馏和精馏都是利用沸点不同把各组分分离的方法,是目前各加工行业通用的方法,其相同点是都要供给大量的热量,这样不仅能耗大,而且温度过高会造成某些组分的分解.目前,提出了共沸蒸馏和萃取蒸馏,日本住友金属化工公司选用二甘醇、乙二醇等做溶剂,与95%萘馏出后的残渣油共沸,使之与煤焦油馏分中的杂环芳香族化合物形成共沸难溶体系,使萘和甲基萘等二环芳烃选择性地与杂环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山荫等利用萃取蒸馏的方法改善了精制萘的工艺,在体系中加入二乙醇胺可以较好地浓缩杂质,提高萘的分离精制效果.2.2 结晶结晶技术是传统的分离工艺,但对于像煤焦油这样的多元复杂组分的分离采用结晶法,其能力较低,使用受到限制.但是结晶技术在对于一些沸点相近,但结晶点相差较大的物系的分析,效果明显.例如甲基萘的分离,萘-硫茚物系中精萘的提纯,对二甲苯的提纯等.结晶法具有工作温度低,回流比低,消耗能量少等优点,但是使用面受到限制.日本的Y o shitaka Ya m a mo t o[7]等研究了高压结晶提纯吲哚的方法.2.3 吸附及膜分离吸附是根据分离塔中填料吸附性能的差异,使流动相中的某组分从混合体系中分离的吸附法也是传统的分离方法之一.开发新型吸附剂是改善这种分离工艺的关键环节.在这方面,日本三菱化成集团和帝人公司研究开发了一种含有硝基官能团的树脂作为吸附剂,并研制出从煤焦油馏分中分离萘和蒽等多环芳烃的小型装置.丛兴顺 煤焦油的分离技术及应用米杰等研究了水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乳化液膜对萘的精制机理,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浓度以及内外相比例对液膜选择性和渗透速率的影响,建立了精萘在液膜精制中的热力学模型.结果表明,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乳化液膜结合精馏可有效地将萘油制成精萘.2.4 溶剂萃取溶剂萃取,简称萃取,实质上是利用不同物质在选定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以分离被处理溶液中的组分的方法.它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液-液萃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只要找到合适的萃取体系,就能应用到煤焦油的分离中.L a m ey等的研究表明:选用诸如浓硫酸或液氨类的无机萃取剂可以有效分离精制蒽和菲,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可以分离精蒽中80%的咔唑.伍林、宗志敏、魏贤勇[8]等人用工业酒精为萃取剂,即可将煤焦油中的1-4环化合物完全萃取出来.日本的J ie W ang and Takayuki Takarada[9]以Ca(OH)2为催化剂,利用超临近萃取对提取煤焦油中的成分进行了研究.日本的M at2 su m ura[10]研究了用甲醇为萃取剂,从煤焦油中萃取含氮化合物(喹啉、异喹啉和吲哚).荷兰的Z ong[11]利用乙醇和甲醇为萃取剂,从煤焦油中将萘、甲基萘、联苯、二甲基萘、苊、氧芴、芴、菲、蒽分别萃取出来.2.4.1 煤焦油溶剂萃取的影响因素[12]萃取法具有生产力大,回收性高,产品成本低,操作简便,易于控制和连续作业等一系列优点.但是,萃取分离法的这些优点只有在选择适当萃取体系、确定最佳条件、以及选择好萃取方法和萃取设备时才能充分发挥出来.⑴萃取剂、助溶剂和稀释剂的选择溶剂萃取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因此,选择怎样的萃取剂是萃取工艺的关键.选择的萃取剂应该具有选择性高、萃取容量大、化学稳定性强以及易于反萃等特点.助溶剂和稀释剂在溶剂萃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能恰当的使用助溶剂和稀释剂可以提高萃取的效率和选择性.常用的助溶剂有辛醇、甲基异丁基酮、乙酸丁酯、二异丙醚、氯仿、已醇等,常用的稀释剂有脂肪烃类(正己烷、煤油)、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⑵萃取设备的选择萃取设备的目的是实现两相之间的质量传递,它对于完成和促进萃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萃取工艺的发展,萃取设备日益增多,虽然大多设备都等完成萃取过程,但只用选择如之相应的萃取设备,才能获得好的效果.为此,我们就要先了解萃取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按设备的特点,常用的有重力、脉动、机械搅拌和离心力四类.⑶萃取条件的确定萃取只有在最佳条件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通常需要确定萃取温度、萃取次数、萃取时间、反萃时间等.2.4.2 溶剂萃取分离新工艺的设计伍林,宗志敏[6]以乙醇为萃取剂提取出了煤焦油中的1-4环的化合物,分离去除了沥青,浓缩了其中的组分.我们在此基础上,再针对具体分离物选用合适的萃取剂,将其一一分离出来,这样可以提高萃取的效率.我们还考虑了充分利用煤焦油中物质的酸碱性质,以及相似相容原理等,首先将其分成中性组分(如苯、甲苯、二甲苯、萘、苊、蒽、芴和芘等),酸性组分(如酚、甲酚和二甲酚等),碱性组分(如吡啶、吲哚、喹啉和异喹啉等),然后再一一分开.这样,可以降低萃取物组分的相互干扰,可以降低萃取剂选择的难度.4 结束语煤焦油是十分宝贵的有机化工原料,含有上万种有机化合物,目前可以鉴定出的就有500余种,所以煤焦油的分离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虽然蒸馏,结晶是常用的分离方法,但是都存在着很多缺点,溶剂萃取是利用不同物质在选定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以分离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被处理溶液中的组分的方法,可以克服蒸馏和结晶方法的不足.溶剂萃取是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方法,它具有操作条件温和、分离效率高、生产量大、操作简便、选择性好、回收性高、便于连续作业和自动控制等优点.以溶剂萃取分离提纯煤焦油中的宝贵资源,是一种可以尝试且有前途的方法.寻找适宜的萃取剂并利用该萃取剂高选择性地分离煤焦油及焦油馏分的目的成分,则是当今焦化行业的分离新技术.参考文献[1]钱新荣,武戈.煤焦油合理加工的方案研究[J].煤化工,1995,(8):18-P26.[2]唐英,王强,杨祺.煤焦油工业国内外发展动态.辽宁化工.2002,(10):428-431.[3]侯一斌,杜庆新.煤焦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J].质谱学报,2002(2):60-63.[4]A lan A.Her od,B rian J.St okes,Hans-Rolf Schulten.Coal tar analysis by mass s pectr ometry[J].Fuel,1993,(1):3-43.[5]陈昌华,宫玉秀.浅谈煤焦油加工发展趋势[J].山东冶金,1997,(12):117-119.[6]伍林,宗志敏等.煤焦油分离技术研究[J].煤炭转化,2001,(4)18-21.[7]Yoshitaka Yama mot o.Separati on of high purity indole fr om coal tar by high p ressure crystallizati on[J].Fuel,1991,(4):565-566.[8]伍林,宗志敏等.煤焦油的溶剂萃取及其分离系统[J].煤炭转化,2001,(10):13-15.[9]J ie W ang,Takayuki Takarada.Characterizati on of high-te mperature coal tar and supercritical-water extracts of coal bylaser des or p ti on i onizati on-mass s pectr ometry[J].Fuel Pr ocessing Technol ogy,2003,(3):247-258.[10]Matsu mura.Solvent extracti on of nitr ogen compounds fr om coal tar fracti on.96/00305.[11]Zong.Efficient separati on of polycyclic ar omatics fr om coal tar.98/02098.[12]覃诚真,杨子超.萃取化学[J].南宁:广西大学出版社,1991.[责任编辑:胡勤忠]Separa ti n g Techn i ques and Appli ca ti on of Coa l TarCONG Xing-shun(Depart m ent of Che m istry,Zaozhuang University,Zaozhuang27716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su mmarizes the p resent state and the advance of coal tar far-p r ocessing technique,and points out the p r oble m s in this field.The separating techniques used in coal tar separati on such as distillati on,crystallizati on,ads or p ti on, membrane is olati on and s olvent extracti on are generalized syste matically.Ne w technique of s olvent extracti on on coal tar far-p r ocessing is pointed out,and this ne w technique can conquer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 onal technique,and will p r omote the devel opment of coal tar far-p r ocessing industry.Keywords:Coal Tar,Solvent Extracti on,Separating Technique,App licati on。
第24卷 第2期煤 炭 转 化V o l.24 No.2 2001年4月COA L CON V ERSIO N A pr.2001煤焦油分离技术研究X伍 林1) 宗志敏2) 魏贤勇3) 陈清如4) 摘 要 阐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的现状及进展,系统地总结了精细蒸馏、共沸蒸馏、晶析、吸附等新工艺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高压晶析、形成络合物、反应分离、膜分离和溶剂萃取等多种分离新技术在煤焦油组分分离上的研究与开发.提出在深入研究煤焦油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将先进的分离技术与传统工艺有机地结合,可望在简化工艺、降低能耗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大幅度改善煤焦油的分离效果.关键词 煤焦油,多环芳烃,分离技术中图分类号 TQ520.60 引 言煤焦油化学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822年在英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煤焦油蒸馏工厂,直到20世纪50年代石油大发展时期以前的一百多年间,芳烃化学原料、枕木防腐油、道路建筑用沥青、型煤粘结剂等原料只能从煤焦油中获得.19世纪后半期,英国和德国相继开发了从煤焦油中得到的芳烃为主要原料合成有机染料的工艺,由此奠定了现代有机化学工业的基础.1 煤焦油分离技术发展的概况煤焦油中含有上万种有机化合物,目前可以鉴定出的仅有500余种,其中中性组分有174种(如苯、甲苯、二甲苯、萘、苊、蒽、芴和芘等),酸性组分有63种(如酚、甲酚和二甲酚等),碱性组分有113种(如吡啶、吲哚、喹啉和异喹啉等),还含有其它稠环和含氧、含硫等杂环化合物,其中有些产品是不可能或者不能经济地从石油化工原料中取得.因此,煤焦油产品在世界化工原料需求中有极其重要地位(见表1).[1,2]表1 煤焦油产品对世界化工原料需求的重要性T able1 T he impor tance o f coal tar pro ducts to t he demand of chemical feedsto ck in wo rld(%)Benzene Naph thalene Anth racene Pyrene 1585>96>90 Annaphthalene Quinoline Carbazole Phenol >901001003Other phenol Car bon b lackPres erving agentsof w oodCarbonproducts 402575~100煤焦油产量取决于高炉焦炭的需要量,而不是取决于焦油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因而其生产加工的规模与钢铁工业的兴衰息息相关.据20世纪80年代初统计,世界煤焦油产量每年接近1600万t,西欧约占30%,前苏联及东欧27%,北美22%,东南亚20%,其中3/4左右的煤焦油分布在世界127个煤焦油加工厂内进行加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钢产量逐年下降,以美国、西欧和日本减产最多,而加拿大、澳大利亚及发展中国家则逐年有所增长,因而煤焦油产量及加工量亦随之波动.[1]X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22101)和煤炭工业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97-312). 1)博士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430072 武汉;2)副教授;3)教授、博士生导师;4)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221008 徐州 收稿日期:2001-01-10目前,全世界煤焦油产量已高达2000万t/a,但实际进行加工的煤焦油量只有1600万t,每年从中获得500万t各类化工产品.在全世界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焦化工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但就其存在价值而言,前景并不悲观.据专家估计,传统的高炉-转炉工艺在钢铁生产中的主导地位至少30年不会变,焦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原料.与西方国家焦炭产量逐年萎缩相反,近十年我国焦炭产量节节上升,包括土焦在内的焦炭总产量已超过1亿t,位居世界首位.我国已回收和尚未回收的煤焦油资源约400万t/a,如能得到充分和合理的利用必将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3,4]2 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的现状近十几年来,德国和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已将煤焦油的分离和利用的重点由高含量组分转向低含量组分,以从中获取合成精细化学品所需的高附加值成分,并且成功地开发出一系列先进的煤焦油加工新工艺.德国是最早利用煤焦油的国家.世界闻名的一些工艺流程几乎都是德国斯蒂尔公司和考伯斯公司设计的,投入相当大的力量,积极开发与完善加工新技术,扩大产品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等级.目前,吕特格公司(Rutg ers Wer ke AG)的焦油加工能力为150万t/a,已能生产500多种芳烃产品,煤焦油的化工利用率接近60%,位居世界之首.[3]日本的焦化工业发展较快,现有煤焦油加工能力已达180万t/a.煤焦油加工工艺大多是考伯斯二次气化工艺的改进型.近十多年来,在住友金属化学、新日铁化学、神户制钢和川崎制铁等多家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日本的煤焦油加工业已形成了集中化、大型化和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在煤焦油的精密分离和焦化产品的深度加工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前苏联的煤焦油加工能力一直很强,单机装量年处理煤焦油的能力高达60万t,采用的多是一次气化单或双塔流程,精制的焦化产品约有190种,其煤焦油分离效率仅次于德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煤焦油加工生产水平也较高,目前其生产量达38万t/a.印度在萘、苯、甲苯及二甲苯和酚的生产工艺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甲苯、萘和蒽的催化氧化方面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我国的煤焦油加工工业基本上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设备的基础上,40年来进展不显著.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焦化行业自行开发的技术有双炉双塔法生产工业萘,碱洗及减压精馏分离酚类产品,萃取精馏法从粗蒽中生产精蒽,区域熔融和定向结晶提纯萘和苊产品等新技术,并开始研制煤沥青针状焦、沥青碳纤维等新品种.在精细化工品加工方面开发了许多新品种,例如上海焦化厂采用两次三相重结晶工艺从洗油馏分中制得纯度为95%的精芴;采用无滚筒接触工艺生产涂料炭黑,北京焦化厂和宝钢焦化厂分别开发了工业茚和古马隆树脂等副产品;鞍山热能所等单位成功地研制了以粗酚或工业酚为原料的镁碳和铝碳专用的新型粘合剂.周霞萍等[5]提出了用分子工程的研究方法进行焦油加工基础研究的问题,对减少粗蒽加工成本,合理利用煤焦油资源有一定的启示.王树东等[6]用甲醇和乙醇作溶剂,采用溶剂结晶法精制萘.实验结果表明,对硫茚和苯并噻吩的一次结晶脱除率达50%,精萘产品符合标准.放大实验表明,溶剂结晶法易于实现工业化.顾广隽等[7]在实验室中对从洗油中分离甲基萘、联苯和吲哚进行了研究,将沸程230℃~275℃的轻质洗油经高效减压精馏,在获得纯度90%~95%以上的1-甲基萘和2-甲基萘产品的同时,还可获得联苯-吲哚的富集馏分,经共沸精馏和重结晶,可获得纯度90%~95%的吲哚和联苯产品,显示出了较好的推广前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煤焦油加工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明显感到科研力量较弱、投入少,尚存在工艺落后、设备规模小且过于分散、加工过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我国高温煤焦油加工工艺仍然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常压蒸馏的一塔式、两塔式流程,国内的焦油加工行业设计院也只有陈旧的常压蒸馏设计(且最大的每套生产能力仅为10万t/a).由于工艺不合理,每种馏分都需酸洗、碱洗脱酚,工艺流程长、能耗大、产品纯度低,以致我国不少的煤焦油下游产品如精萘还需进口.导致我国煤焦油加工利用落后状况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统一管理.煤焦油产品和加工分属于不同的行业,在各自的行业内,焦油都作为副产品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各焦化厂的煤焦油分别处理,形不成规模,效益不高就更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样煤焦油加工处于三不管的空白地带,以致比起步晚18 煤 炭 转 化 2001年的石油加工业要落后几十年.纵观国内外焦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出,煤焦油加工工艺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依然是如何提高焦油中各单组分的分离效率,如何提高所得产品的纯度以及如何改善一系列配套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德国的多塔减压蒸馏工艺虽具有较多优势,但仍存在着有待完善之处:(1)利用高真空蒸馏分离高熔点(>200℃)芳烃时,冷凝系统的堵塞问题;(2)防止在蒸馏过程中不饱和烃和多环芳烃间发生聚合反应;(3)加强热量回收,降低能耗,提高分离效率;(4)减少体系对设备材料的腐蚀和对环境的污染.3 煤焦油分离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共沸蒸馏和萃取蒸馏在煤焦油加工过程中属于较为先进的工艺.日本住友金属化工公司选用二甘醇、乙二醇等做溶剂,与95%萘馏出后的残渣油共沸,使之与煤焦油馏分中的杂环芳香族化合物形成共沸难溶体系,使萘和甲基萘等二环芳烃选择性地与杂环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山荫等[1]利用萃取蒸馏的方法改善了精制萘的工艺,在体系中加入二乙醇胺可以较好地浓缩杂质,提高萘的分离精制效果.丁国靖等介绍了用共沸法在20块理论板塔上分离2-甲基萘和喹啉等化合物的工艺,该工艺所得产品达到化学纯水平,所用共沸剂无毒,且能循环使用.整个工艺不产生废液,故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液-液萃取在加工过程中是比较成熟的分离方法,但寻找适宜的萃取剂并利用该萃取剂高选择性地分离煤焦油及焦油馏分的目的成分,则是当今焦化行业的分离新技术.Lamey等[8]的研究表明:选用诸如浓硫酸或液氨类的无机萃取剂可以有效分离精制蒽和菲,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可以分离精蒽中80%的咔唑,并且蒽的损失较少.Bluemer等[9]介绍了在浓硫酸存在下,以乙酐/苯做溶剂连续逆流萃取,使苯并噻吩选择性磺化.在第二萃取塔中以水洗涤苯溶剂则得到苯并噻吩单磺酸的稀硫酸溶液.后者经蒸发浓缩,然后用过热蒸汽分解,得到浓度80%~85%的精苯并噻吩,经蒸馏和结晶可得工业纯产品;用NaOH溶液萃取出甲基萘馏分中的二甲酚后,再用20%~30%的硫酸萃取喹啉碱类.得到的粗硫酸喹啉溶液加入氨后即析出粗喹啉,蒸馏后得到纯喹啉、异喹啉和2-甲基喹啉.萃取后的甲基萘中性油通过结晶和蒸馏等操作即可得到1-甲基萘和2-甲基萘.Price[10]介绍了英国曼弗斯精炼厂以煤气冷凝液为原料采用蒸馏或以N-甲基吡咯烷酮做萃取剂进行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一些基本不含苯的馏分,该法因溶剂贵而不利推广. M anka等[11]介绍了波兰扎布日煤化学加工研究所研制出的焦油分馏和电极焦生产工艺.这种焦油加工工艺称作焦油沥青综合利用法,很适于电极工业和制铝工业的需要,并且不产生杂质沥青.其主要产品为针状焦、电极焦(约20%)、沥青焦(约20%)和进一步加工的焦油馏分(~51%).该工艺侧重于重质组分的分离与有效利用,对轻质组分的有效分离利用仍未得到很好解决.采用的溶剂有芳族溶剂(萘油、洗油或蒽油)和脂肪族溶剂(正己烷、工业苯和石脑油).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流体在超临界状态的特异性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该技术已由昭和壳牌石油公司成功地应用于二甲基萘(DM N)各异构体的分离.该公司以CO2作为萃取流体,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可使2,6-DMN的纯度由44%提高到90%.结晶法是传统的分离工艺,使之与精密的控制仪器相配套可以显著改善煤焦油组分的分离效果.在与蒸馏相并行的分离精制工艺中,从煤焦油中分离萘和蒽等化学品时所采用的结晶法可分为溶液结晶、熔融结晶和压力结晶三种.德国Rutg ers Werks 公司开发的利用乙醇做溶剂分离二甲基萘的各种异构体和高效分离回收萘的工艺在德国MW B公司的小型装置上得以实现.利用逐步结晶原理,新日铁化学公司已开发出高效分离精制2-甲基萘的装置,并用于规模化生产.[12]日本神户制钢所开发成功的压力晶析法分离新技术根据除水以外的大部分化合物在加压下融点上升的原理,采用加压的方法使结晶形成、长大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卡浩之等介绍了用压力结晶法精制2-甲基萘、氧芴、联苯、萘、茚和3,5-二甲苯等焦化产品,可使纯度达到98%~99%.在物性比较接近的混合物体系中加入一种试剂,使其与目的组分形成电荷络合物、包接螯合物或嵌合物而分离的方法是比较先进的分离新技术.从日本帝人公司的多项专利可知,在煤焦油馏分中加入诸如硝基苯等包接试剂,可以选择性地与二甲基萘中几种异构体分别形成嵌合物或络合物,从而使之分离.[13]根据分离塔中填料吸附性能的差异,使流动相19第2期 伍 林等 煤焦油分离技术研究中的某组分从混合体系中分离的吸附法也是传统的分离方法之一.开发新型吸附剂是改善这种分离工艺的关键环节.在这方面,日本三菱化成集团和帝人公司研究开发了一种含有硝基官能团的树脂作为吸附剂,并研制出从煤焦油馏分中分离萘和蒽等多环芳烃的小型装置.另外,利用选择性化学反应使目的组分从混合物中分离的方法——反应分离法以及相转移催化反应和电解有机合成,也被用于煤焦油中某些成分的分离.米杰等[14]研究了水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乳化液膜对萘的精制机理,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浓度以及内外相比例对液膜选择性和渗透速率的影响,建立了精萘在液膜精制中的热力学模型.结果表明,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乳化液膜结合精馏可有效地将萘油制成精萘,萘含量大于99%,萘收率大于88%.1-4环芳香族化合物是已经较广泛应用的焦化产品,在温和条件下,从煤焦油中选择性地分离这些化合物是煤焦油加工工艺的发展趋势.宗志敏等[1,15]开发了在常温常压下用溶剂萃取分离煤焦油的工艺,分离流程见图1.考察了多种溶剂对轻质焦油萃取时界面分层状况和萃取率,最后选定了用甲醇和乙醇作为溶剂对煤焦油进行5次~7次萃取,可以得到主要含1-4环芳香族化合物的轻质焦油和基本不含1-4环芳香族化合物的焦油沥青.用这种方法处理煤焦油不仅可以较简便地去除煤焦油沥青的挥发性成分,提高其软化点,同时避免因高温蒸馏而产生的导致沥青中喹啉不溶物增加的重质化反应,而且可使1-4环芳香族化合物含量集中,易于进一步分离.图1 煤焦油溶剂萃取分离工艺流程示意图Fig.1 Scheme of so lv ent s ex tr actio n separ atio n technique of coal tar4 结束语煤焦油中含有成百上千种化合物,由于其彼此间易形成具有高沸点的共沸物和低熔点的共熔物,难以按常规的蒸馏和结晶等方法分离,在深入研究煤焦油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将先进的分离技术与传统工艺有机地结合,可望在简化工艺、降低能耗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大幅度改善煤焦油的分离效果.因此,探索和开发高效的煤焦油分离工艺对煤炭、冶金和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参 考 文 献[1] 伍 林.煤焦油溶剂萃取分离与利用环芳烃的定向转化.[博士学位论文].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0[2] Song C,Sch obert H H.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 ing S pecialty Ch emicals and Advanced M aterials from Coals.Fuel Pr oce-ss ing T echnology.1993,34:157-196[3] 高晋生,张德祥,万 晨.煤焦油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建议.煤化工,1999(1):3-6[4] 方德巍.关于发展我国新一代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技术的建议.煤化工,1997(4):3-11[5] 周霞萍,王曾辉,高晋生.粗蒽加工工艺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煤炭转化,1995,18(3):22-26[6] 王树东,阎承伟,邓贻钊等.以乙醇为溶剂的结晶法精制萘的研究.煤炭转化,1995,18(4):90-95[7] 顾广隽,崔志民,秀维庆.从洗油中分离甲基萘、联萘、吲哚的研究.燃料与化工,1988,19(4):46-50[8] Lamey S ing Co-Boiling M eth od to Separate the M ixture of M ethyl Naphthalene and Quinoline.Separation Science,1974,9(5):391-400[9] Bluemer G .M odern Coal Tar Dis tillation -Pr odu cing T ech nology of Aromatics and Heter ocyclic Ar om atics .Er dl u nd Kohl -Erdgas -Petr ochemic ,1983(1):22-27[10] Price D W .M odern Coal Tar and Coal its Tar Produ cts Industry .Collery Guard ian ,1982,8:391-396[11] M anka H .M odern Direction of Coal T ar Process ing .KoKs S mola Gaz ,1984,7:156-161[12] 高晋生,Heek K H V .炼焦工业的前景和德国炼焦新技术的开发.燃料与化工,1995,26(5):217-221[13] 肖瑞华,高卫民.从煤焦油洗油馏分中回收吲哚的研究概况.煤炭转化,1998,21(1):59-6120 煤 炭 转 化 2001年[14] 米 杰,巩志坚,王志忠.乳化液膜法粗萘转制机理的研究.燃料化学学报,1997,25(5):465-468[15] 宗志敏.煤焦油中芳香族化合物的有效分离和转化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徐州:中国矿业大学,1997SURVEY OF THE SEPARATION TECHNIQUE OF COAL TARWu Lin(College of L if e Science ,W uhan University ,W uhan 430072)Zong Zhimin Wei Xianyong and Chen Qingru(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 f M ining &T echnology ,X uz hou 221008)ABSTRACT T he present state and the advance of coal tar processing technique at home and abr oad were surveyed in this paper .The new separatio n technolo gy used in coal tar co mponents such as fine distillation ,co -boiling distillation ,cr ystallization depo sitio n and adsor ption w ere generalized systematically.T he o utcomes of research and ex ploitation o f the adv anced separation technique that used in coal tar components such as supercritical flow extraction,hig h-pressure cr ystallization separation ,for m co mplex ,reaction separation ,membrane iso lation ,solvents ex-tr action and so o n were sum marized to o.T he view w as put forw ard that in the premise o f study-ing deeply the inter activ e o f each co mpo nent in co al tar ,and traditional technology was integrated org anically w ith advanced separatio n technique ,it w ill be brought about that simplify w orking pr ocesses ,lo wer energ y consumption ,eliminate env ir onm ental po llution and hig her im pro ved separ ation effictiveness of co al tar.KEY WORDS coal tar ,polycyclic ar omatic hy drocarbons,separation technique《煤炭转化》获“华北地区十佳期刊”三连冠本刊讯 2000年11月7日,第五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评选工作在北京揭晓.《煤炭转化》再次夺得“华北地区十佳期刊”桂冠,这是继1994年获“华北地区优秀期刊”、1996年和1998年两次获“华北地区十佳期刊”后又一次获华北地区最高奖.华北地区十佳期刊评选活动自1992年以来每两年一届.华北五省市的专家以国家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要求》、《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评估标准》为依据,对参评期刊从办刊宗旨、政治方向、学术水平、编排规范、编辑加工、印装质量、出版标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风格特色等方面进行了严格初评、复评和总评,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出了十佳期刊.《煤炭转化》作为山西的品牌期刊,是华北唯一连续获“华北地区十佳期刊”的科技期刊.(本刊通讯员)21第2期 伍 林等 煤焦油分离技术研究。
煤焦油成分简单分离煤焦油成分的简单分离摘要:煤焦油是焦化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焦油各馏分进一步加工,可分离出多种产品。
煤焦油分离加工技术尚不成熟完整,目前对于煤焦油的深加工和提取高附加值的产品仍需进一步的探索。
本文探讨了煤焦油成分的简单分离方法,煤焦油经蒸馏截取各段馏分后,将焦油中的成分根据其化学性质分为中性和酸碱性两部分,针对不同成分的分离探讨适合的分离方法。
关键字:煤焦油;分离方法;组成1、引言:煤焦油是炼焦工业煤热解生成的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在常温常压下其产品呈黑色粘稠液状,密度通常在0.95-1.10g./cm3之间,闪点100℃具有特殊臭味,煤焦油又称焦油。
常温下煤焦油是一种黑色粘稠液体,炼焦生产的高温煤焦油密度较高,为1.160~1.220g/cm3 。
主要由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组成,烷基芳烃含量较少,高沸点组分较多,热稳定性好。
其组分萘含量较多,其余相对含量较少,主要有1-甲基萘、2-甲基萘、苊、芴、氧芴、蒽、菲、咔唑、莹蒽、喹啉、芘等。
焦油的各组分性质有差别,但性质相近组分较多,需要先采用蒸馏方法切取各种馏分,使酚、萘、蒽等欲提取的单组分产品浓缩集中到相应馏分中去,再进一步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进行分离。
170℃前的馏分为轻油;170~210℃的馏分主要为酚油;210~230℃的馏分主要为萘油;230~300℃的馏分主要为洗油;280~360℃的馏分为一蒽油;二蒽油馏分初馏点为310℃,馏出50%时为400℃。
煤焦油是焦化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焦油各馏分进一步加工,可分离出多种产品,目前提取的主要产品有:(1)萘用来制取邻苯二甲酸酐,供生产树脂、工程塑料、染料。
油漆及医药等用。
煤焦油分离技术进展研究摘要:基于煤焦油的组分,就煤焦油进行分离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及其重要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论述,在此基础上,并对当前国内外最新煤焦油分离技术发展状况及未来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一些研究和较为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煤焦油分离技术进展研究一、引言煤焦油是一种粘稠状的液体产品,通常其颜色为黑褐色或纯黑色,且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臭味;对煤进行气化或者进行干馏就可得到煤焦油;当前很多化合物,诸如含s、n、o的杂环及稠环化合物等,就是来源于这种煤焦油。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煤焦油中的很多组分极其珍稀,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很难从其他原料得到或者制取这些煤焦油重要组成成分,像煤型粘合剂或者枕木防腐油等,其原料就无法从其他原料中获取,只能获取于煤焦油之中。
所以,对煤焦油进行分离这项新技术,近年来正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度关注和开发研究。
二、当前我国煤焦油分离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的看来,自从我国开始对煤焦油进行分离直到今天,在有关煤焦油分离技术这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相当巨大的,例如,当前我国可以应用结晶法把菲、咔唑、葸等成分从煤焦油中成功地分离出来;但是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在有关煤焦油分离和加工方面,我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诸如我国的煤焦油分离技术较为落后、加工工艺相对简单等等;总体看来,在有关煤焦油分离及加工这个方面,当前我国迫切要解决的就是要把煤焦油中各组分分离效率尽可能地提高起来,在这个基础上,把产品的纯度也尽力地提高起来。
三、煤焦油分离技术的进展研究煤焦油是一种混合物,其成分极其复杂而且呈多元状态,特别是高沸点与低沸点的物质一起混杂其中,若要进行分离及精制,以通常的结晶法及蒸馏法根本没有办法做得到。
以下就结合当前煤焦油分离这项新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以其中的几项新型分离技术为例,对于如何从煤焦油中分离及提取较纯成分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1.结晶分离法这种工艺过程适用比较广,既可适用二元系统,也可适用多元系统。
以这种方法分离出来的混合物,在当前得到的推广和应用极其广泛。
第24卷 第2期煤 炭 转 化V o l.24 No.2 2001年4月CO A L CO NV ERSION Apr.2001煤焦油分离技术研究伍 林1) 宗志敏2) 魏贤勇3) 陈清如4) 摘 要 阐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的现状及进展,系统地总结了精细蒸馏、共沸蒸馏、晶析、吸附等新工艺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高压晶析、形成络合物、反应分离、膜分离和溶剂萃取等多种分离新技术在煤焦油组分分离上的研究与开发.提出在深入研究煤焦油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将先进的分离技术与传统工艺有机地结合,可望在简化工艺、降低能耗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大幅度改善煤焦油的分离效果.关键词 煤焦油,多环芳烃,分离技术中图分类号 TQ520.60 引 言煤焦油化学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822年在英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煤焦油蒸馏工厂,直到20世纪50年代石油大发展时期以前的一百多年间,芳烃化学原料、枕木防腐油、道路建筑用沥青、型煤粘结剂等原料只能从煤焦油中获得.19世纪后半期,英国和德国相继开发了从煤焦油中得到的芳烃为主要原料合成有机染料的工艺,由此奠定了现代有机化学工业的基础.1 煤焦油分离技术发展的概况煤焦油中含有上万种有机化合物,目前可以鉴定出的仅有500余种,其中中性组分有174种(如苯、甲苯、二甲苯、萘、苊、蒽、芴和芘等),酸性组分有63种(如酚、甲酚和二甲酚等),碱性组分有113种(如吡啶、吲哚、喹啉和异喹啉等),还含有其它稠环和含氧、含硫等杂环化合物,其中有些产品是不可能或者不能经济地从石油化工原料中取得.因此,煤焦油产品在世界化工原料需求中有极其重要地位(见表1).[1,2]表1 煤焦油产品对世界化工原料需求的重要性T able1 The impor tance o f coal tar pro ducts to th e demand of chemical feedsto ck in wo rld(%)Benzene Naph th alene An th racene Py rene 1585>96>90 Annaphthalene Quinoline Carbazole Ph enol >901001003Oth er phenol Carb on blackPreserving ag entsof w oodCarbonproducts 402575~100煤焦油产量取决于高炉焦炭的需要量,而不是取决于焦油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因而其生产加工的规模与钢铁工业的兴衰息息相关.据20世纪80年代初统计,世界煤焦油产量每年接近1600万t,西欧约占30%,前苏联及东欧27%,北美22%,东南亚20%,其中3/4左右的煤焦油分布在世界127个煤焦油加工厂内进行加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钢产量逐年下降,以美国、西欧和日本减产最多,而加拿大、澳大利亚及发展中国家则逐年有所增长,因而煤焦油产量及加工量亦随之波动.[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22101)和煤炭工业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97-312). 1)博士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430072 武汉;2)副教授;3)教授、博士生导师;4)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221008 徐州 收稿日期:2001-01-10目前,全世界煤焦油产量已高达2000万t/a,但实际进行加工的煤焦油量只有1600万t,每年从中获得500万t各类化工产品.在全世界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焦化工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但就其存在价值而言,前景并不悲观.据专家估计,传统的高炉-转炉工艺在钢铁生产中的主导地位至少30年不会变,焦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原料.与西方国家焦炭产量逐年萎缩相反,近十年我国焦炭产量节节上升,包括土焦在内的焦炭总产量已超过1亿t,位居世界首位.我国已回收和尚未回收的煤焦油资源约400万t/a,如能得到充分和合理的利用必将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3,4]2 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的现状近十几年来,德国和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已将煤焦油的分离和利用的重点由高含量组分转向低含量组分,以从中获取合成精细化学品所需的高附加值成分,并且成功地开发出一系列先进的煤焦油加工新工艺.德国是最早利用煤焦油的国家.世界闻名的一些工艺流程几乎都是德国斯蒂尔公司和考伯斯公司设计的,投入相当大的力量,积极开发与完善加工新技术,扩大产品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等级.目前,吕特格公司(Rutg ers Werke AG)的焦油加工能力为150万t/a,已能生产500多种芳烃产品,煤焦油的化工利用率接近60%,位居世界之首.[3]日本的焦化工业发展较快,现有煤焦油加工能力已达180万t/a.煤焦油加工工艺大多是考伯斯二次气化工艺的改进型.近十多年来,在住友金属化学、新日铁化学、神户制钢和川崎制铁等多家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日本的煤焦油加工业已形成了集中化、大型化和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在煤焦油的精密分离和焦化产品的深度加工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前苏联的煤焦油加工能力一直很强,单机装量年处理煤焦油的能力高达60万t,采用的多是一次气化单或双塔流程,精制的焦化产品约有190种,其煤焦油分离效率仅次于德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煤焦油加工生产水平也较高,目前其生产量达38万t/a.印度在萘、苯、甲苯及二甲苯和酚的生产工艺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甲苯、萘和蒽的催化氧化方面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我国的煤焦油加工工业基本上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设备的基础上,40年来进展不显著.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焦化行业自行开发的技术有双炉双塔法生产工业萘,碱洗及减压精馏分离酚类产品,萃取精馏法从粗蒽中生产精蒽,区域熔融和定向结晶提纯萘和苊产品等新技术,并开始研制煤沥青针状焦、沥青碳纤维等新品种.在精细化工品加工方面开发了许多新品种,例如上海焦化厂采用两次三相重结晶工艺从洗油馏分中制得纯度为95%的精芴;采用无滚筒接触工艺生产涂料炭黑,北京焦化厂和宝钢焦化厂分别开发了工业茚和古马隆树脂等副产品;鞍山热能所等单位成功地研制了以粗酚或工业酚为原料的镁碳和铝碳专用的新型粘合剂.周霞萍等[5]提出了用分子工程的研究方法进行焦油加工基础研究的问题,对减少粗蒽加工成本,合理利用煤焦油资源有一定的启示.王树东等[6]用甲醇和乙醇作溶剂,采用溶剂结晶法精制萘.实验结果表明,对硫茚和苯并噻吩的一次结晶脱除率达50%,精萘产品符合标准.放大实验表明,溶剂结晶法易于实现工业化.顾广隽等[7]在实验室中对从洗油中分离甲基萘、联苯和吲哚进行了研究,将沸程230℃~275℃的轻质洗油经高效减压精馏,在获得纯度90%~95%以上的1-甲基萘和2-甲基萘产品的同时,还可获得联苯-吲哚的富集馏分,经共沸精馏和重结晶,可获得纯度90%~95%的吲哚和联苯产品,显示出了较好的推广前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煤焦油加工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明显感到科研力量较弱、投入少,尚存在工艺落后、设备规模小且过于分散、加工过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我国高温煤焦油加工工艺仍然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常压蒸馏的一塔式、两塔式流程,国内的焦油加工行业设计院也只有陈旧的常压蒸馏设计(且最大的每套生产能力仅为10万t/a).由于工艺不合理,每种馏分都需酸洗、碱洗脱酚,工艺流程长、能耗大、产品纯度低,以致我国不少的煤焦油下游产品如精萘还需进口.导致我国煤焦油加工利用落后状况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统一管理.煤焦油产品和加工分属于不同的行业,在各自的行业内,焦油都作为副产品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各焦化厂的煤焦油分别处理,形不成规模,效益不高就更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样煤焦油加工处于三不管的空白地带,以致比起步晚18 煤 炭 转 化 2001年的石油加工业要落后几十年.纵观国内外焦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出,煤焦油加工工艺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依然是如何提高焦油中各单组分的分离效率,如何提高所得产品的纯度以及如何改善一系列配套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德国的多塔减压蒸馏工艺虽具有较多优势,但仍存在着有待完善之处:(1)利用高真空蒸馏分离高熔点(>200℃)芳烃时,冷凝系统的堵塞问题;(2)防止在蒸馏过程中不饱和烃和多环芳烃间发生聚合反应;(3)加强热量回收,降低能耗,提高分离效率;(4)减少体系对设备材料的腐蚀和对环境的污染.3 煤焦油分离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共沸蒸馏和萃取蒸馏在煤焦油加工过程中属于较为先进的工艺.日本住友金属化工公司选用二甘醇、乙二醇等做溶剂,与95%萘馏出后的残渣油共沸,使之与煤焦油馏分中的杂环芳香族化合物形成共沸难溶体系,使萘和甲基萘等二环芳烃选择性地与杂环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山荫等[1]利用萃取蒸馏的方法改善了精制萘的工艺,在体系中加入二乙醇胺可以较好地浓缩杂质,提高萘的分离精制效果.丁国靖等介绍了用共沸法在20块理论板塔上分离2-甲基萘和喹啉等化合物的工艺,该工艺所得产品达到化学纯水平,所用共沸剂无毒,且能循环使用.整个工艺不产生废液,故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液-液萃取在加工过程中是比较成熟的分离方法,但寻找适宜的萃取剂并利用该萃取剂高选择性地分离煤焦油及焦油馏分的目的成分,则是当今焦化行业的分离新技术.Lamey等[8]的研究表明:选用诸如浓硫酸或液氨类的无机萃取剂可以有效分离精制蒽和菲,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可以分离精蒽中80%的咔唑,并且蒽的损失较少.Bluem er等[9]介绍了在浓硫酸存在下,以乙酐/苯做溶剂连续逆流萃取,使苯并噻吩选择性磺化.在第二萃取塔中以水洗涤苯溶剂则得到苯并噻吩单磺酸的稀硫酸溶液.后者经蒸发浓缩,然后用过热蒸汽分解,得到浓度80%~85%的精苯并噻吩,经蒸馏和结晶可得工业纯产品;用NaO H溶液萃取出甲基萘馏分中的二甲酚后,再用20%~30%的硫酸萃取喹啉碱类.得到的粗硫酸喹啉溶液加入氨后即析出粗喹啉,蒸馏后得到纯喹啉、异喹啉和2-甲基喹啉.萃取后的甲基萘中性油通过结晶和蒸馏等操作即可得到1-甲基萘和2-甲基萘.Price[10]介绍了英国曼弗斯精炼厂以煤气冷凝液为原料采用蒸馏或以N-甲基吡咯烷酮做萃取剂进行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一些基本不含苯的馏分,该法因溶剂贵而不利推广. Ma nka等[11]介绍了波兰扎布日煤化学加工研究所研制出的焦油分馏和电极焦生产工艺.这种焦油加工工艺称作焦油沥青综合利用法,很适于电极工业和制铝工业的需要,并且不产生杂质沥青.其主要产品为针状焦、电极焦(约20%)、沥青焦(约20%)和进一步加工的焦油馏分(~51%).该工艺侧重于重质组分的分离与有效利用,对轻质组分的有效分离利用仍未得到很好解决.采用的溶剂有芳族溶剂(萘油、洗油或蒽油)和脂肪族溶剂(正己烷、工业苯和石脑油).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流体在超临界状态的特异性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该技术已由昭和壳牌石油公司成功地应用于二甲基萘(DMN)各异构体的分离.该公司以CO2作为萃取流体,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可使2,6-DMN的纯度由44%提高到90%.结晶法是传统的分离工艺,使之与精密的控制仪器相配套可以显著改善煤焦油组分的分离效果.在与蒸馏相并行的分离精制工艺中,从煤焦油中分离萘和蒽等化学品时所采用的结晶法可分为溶液结晶、熔融结晶和压力结晶三种.德国Rutgers Werks 公司开发的利用乙醇做溶剂分离二甲基萘的各种异构体和高效分离回收萘的工艺在德国M WB公司的小型装置上得以实现.利用逐步结晶原理,新日铁化学公司已开发出高效分离精制2-甲基萘的装置,并用于规模化生产.[12]日本神户制钢所开发成功的压力晶析法分离新技术根据除水以外的大部分化合物在加压下融点上升的原理,采用加压的方法使结晶形成、长大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卡浩之等介绍了用压力结晶法精制2-甲基萘、氧芴、联苯、萘、茚和3,5-二甲苯等焦化产品,可使纯度达到98%~99%.在物性比较接近的混合物体系中加入一种试剂,使其与目的组分形成电荷络合物、包接螯合物或嵌合物而分离的方法是比较先进的分离新技术.从日本帝人公司的多项专利可知,在煤焦油馏分中加入诸如硝基苯等包接试剂,可以选择性地与二甲基萘中几种异构体分别形成嵌合物或络合物,从而使之分离.[13]根据分离塔中填料吸附性能的差异,使流动相19第2期 伍 林等 煤焦油分离技术研究中的某组分从混合体系中分离的吸附法也是传统的分离方法之一.开发新型吸附剂是改善这种分离工艺的关键环节.在这方面,日本三菱化成集团和帝人公司研究开发了一种含有硝基官能团的树脂作为吸附剂,并研制出从煤焦油馏分中分离萘和蒽等多环芳烃的小型装置.另外,利用选择性化学反应使目的组分从混合物中分离的方法——反应分离法以及相转移催化反应和电解有机合成,也被用于煤焦油中某些成分的分离.米杰等[14]研究了水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乳化液膜对萘的精制机理,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浓度以及内外相比例对液膜选择性和渗透速率的影响,建立了精萘在液膜精制中的热力学模型.结果表明,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乳化液膜结合精馏可有效地将萘油制成精萘,萘含量大于99%,萘收率大于88%.1-4环芳香族化合物是已经较广泛应用的焦化产品,在温和条件下,从煤焦油中选择性地分离这些化合物是煤焦油加工工艺的发展趋势.宗志敏等[1,15]开发了在常温常压下用溶剂萃取分离煤焦油的工艺,分离流程见图 1.考察了多种溶剂对轻质焦油萃取时界面分层状况和萃取率,最后选定了用甲醇和乙醇作为溶剂对煤焦油进行5次~7次萃取,可以得到主要含1-4环芳香族化合物的轻质焦油和基本不含1-4环芳香族化合物的焦油沥青.用这种方法处理煤焦油不仅可以较简便地去除煤焦油沥青的挥发性成分,提高其软化点,同时避免因高温蒸馏而产生的导致沥青中喹啉不溶物增加的重质化反应,而且可使1-4环芳香族化合物含量集中,易于进一步分离.图1 煤焦油溶剂萃取分离工艺流程示意图Fig.1 Scheme o f so lv ents ex tractio n separ atio n tech nique of coa l ta r4 结束语煤焦油中含有成百上千种化合物,由于其彼此间易形成具有高沸点的共沸物和低熔点的共熔物,难以按常规的蒸馏和结晶等方法分离,在深入研究煤焦油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将先进的分离技术与传统工艺有机地结合,可望在简化工艺、降低能耗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大幅度改善煤焦油的分离效果.因此,探索和开发高效的煤焦油分离工艺对煤炭、冶金和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参 考 文 献[1] 伍 林.煤焦油溶剂萃取分离与利用环芳烃的定向转化.[博士学位论文].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0[2] Song C,Schob ert H H.Opportunities for Dev eloping Specialty Chemicals and Advanced M aterials from Coals.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 y.1993,34:157-196[3] 高晋生,张德祥,万 晨.煤焦油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建议.煤化工,1999(1):3-6[4] 方德巍.关于发展我国新一代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技术的建议.煤化工,1997(4):3-11[5] 周霞萍,王曾辉,高晋生.粗蒽加工工艺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煤炭转化,1995,18(3):22-26[6] 王树东,阎承伟,邓贻钊等.以乙醇为溶剂的结晶法精制萘的研究.煤炭转化,1995,18(4):90-95[7] 顾广隽,崔志民,秀维庆.从洗油中分离甲基萘、联萘、吲哚的研究.燃料与化工,1988,19(4):46-50[8] Lamey S ing Co-Boiling M eth od to Separate the M ixture of M eth yl Naph th alen e and Quinoline.Separation Science,1974,9(5):391-400[9] Bluemer G .M od ern Coal Tar Dis tillation -Producing Tech nology of Aromatics and Heterocyclic Aromatics .Erdl und Kohl -Erdgas -Petroch emic ,1983(1):22-27[10] Price D W .M od ern Coal Tar and Coal its Tar Products Indus try .Collery Guardian ,1982,8:391-396[11] M anka H .M odern D irection of Coal Tar Processing .Ko Ks Smola Gaz ,1984,7:156-161[12] 高晋生,Heek K H V .炼焦工业的前景和德国炼焦新技术的开发.燃料与化工,1995,26(5):217-221[13] 肖瑞华,高卫民.从煤焦油洗油馏分中回收吲哚的研究概况.煤炭转化,1998,21(1):59-6120 煤 炭 转 化 2001年[14] 米 杰,巩志坚,王志忠.乳化液膜法粗萘转制机理的研究.燃料化学学报,1997,25(5):465-468[15] 宗志敏.煤焦油中芳香族化合物的有效分离和转化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徐州:中国矿业大学,1997SURVEY OF THE S EPARATION TECHN IQUE OF COAL TARWu Lin(College of Lif e Science,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Zong Zhimin Wei Xianyong and Chen Qingru(College of Chem ical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X uzhou221008)ABSTRACT The present sta te and the adva nce of co al ta r processing technique at ho me a nd abroad w ere surv ey ed in this paper.The new sepa ra tion technolog y used in coal tar com po nents such as fine distillation,co-boiling distillatio n,crysta llizatio n deposition and adsorptio n w ere g eneralized systema tically.The outcom es of resea rch and ex ploitatio n of the adv anced separation technique that used in coal ta r co mpo nents such as supercritical flow ex traction,hig h-pressure crystallizatio n sepa ra tio n,form com plex,reactio n separatio n,m em bra ne isolation,so lv ents ex-traction a nd so on w ere summa rized too.The v iew w as put fo rwa rd that in the premise of study-ing deeply the interactiv e of each com ponent in coal tar,and traditional technolog y w as integ rated o rganically with advanced sepa ra tion technique,it will be bro ug ht about tha t simplify wo rking processes,low er energy co nsum ption,eliminate enviro nmental pollutio n a nd higher improved separatio n effictiv eness of coal ta r.KEY WORDS co al tar,polycy clic aroma tic hydroca rbo ns,separatio n technique《煤炭转化》获“华北地区十佳期刊”三连冠本刊讯 2000年11月7日,第五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评选工作在北京揭晓.《煤炭转化》再次夺得“华北地区十佳期刊”桂冠,这是继1994年获“华北地区优秀期刊”、1996年和1998年两次获“华北地区十佳期刊”后又一次获华北地区最高奖.华北地区十佳期刊评选活动自1992年以来每两年一届.华北五省市的专家以国家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要求》、《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评估标准》为依据,对参评期刊从办刊宗旨、政治方向、学术水平、编排规范、编辑加工、印装质量、出版标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风格特色等方面进行了严格初评、复评和总评,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出了十佳期刊.《煤炭转化》作为山西的品牌期刊,是华北唯一连续获“华北地区十佳期刊”的科技期刊.(本刊通讯员)21第2期 伍 林等 煤焦油分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