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易错集训(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22.50 KB
- 文档页数: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回顾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金鱼、水草、虾、螃蟹归为一类,将松鼠、樱花、蚂蚁、蝴蝶、喜鹊归为另一类,则他们的归类标准是()
A.形态结构特点
B.用途
C.生活环境
D.数量
2.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
A.人口普查
B.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C.调查校园的植物种类
D.显微镜下观察番茄果肉细胞
3.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活动中,不需要进行的工作是()
A.设计调查报告
B.制作植物标本
C.作好调查记录
D.作好归纳整理
4.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调查生物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需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
B.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
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
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
5.调查中不应该()
A.明确调查目的
B.凭借个人喜好取舍
C.如实记录
D.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乏公仓州月氏勿市运河学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
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A.所有的实验因素都应是变量
B.所有的实验因素都不应是变量
C.要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
D.非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
2.一个科研小组方案检测一种新研制的环保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进行实验。
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
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那么以下判断中合理的是〔〕
A.实验失败
B.对照组设置不合理
C.新的除草剂能投入使用
D.新的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
3.探究生物学问题时,在确定了探究课题后,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研究者〔〕
A.发现的现象
B.观察的结果
C.作出的假设
D.得出的结论
4.在实验设计中,哪一组不能作为对照?〔〕
A.25 ℃和0 ℃
B.有空气和无空气
C.温度和水分
D.有光和无光
5.以下是某同学为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黄栌叶色〞而进行的实验设计,符合要求的是〔〕A.甲组用弱光照射,乙组用强光照射
B.甲组光照时间长,乙组光照时间短
C.甲组置于低温环境中,乙组置于高温环境中
D.甲组土壤保持湿润,乙组土壤保持枯燥。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
一、填空题(共1题,共20分)
1.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如______和_________等)。
二、单项选择题(共3题,共60分)
1.(2017•遵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水
B.土壤
C.空气
D.温度
2.夏天的雨后经常可以看到蚯蚓爬到地面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
B.温度
C.氧气
D.水分
3.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环境中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三、解答题(共1题,共20分)
1.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便停止了.
(1)这是什么道理?______。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填空题(共1题,共20分)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______、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_______因素;珠穆朗玛峰上生物稀少,影响生物在这里生存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共4题,共80分)
1.(2017•桐城市)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蚯蚓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
20只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
20只
明亮
适宜
一层干土
A.蚯蚓数量 B.光照条件 C.温度 D.土壤
2.(2017•广东)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 B.温度和水 C.植物 D.土壤和空气
3.(2017•海南)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雨露滋润禾苗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4.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最科学的是()
A. B.
C. D.。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
2.非生物因素:光、______、水、______等。
3.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____。
〔1〕______关系。
举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2〕______关系。
举例:稻田里的杂草与水稻。
〔3〕______关系。
举例:一个窝里的蚂蚁。
二、对照实验在研究________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______以外,其他条件都______的实验。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________的影响,生物必须________才能生存下去。
同时,生物也__________和______着环境。
2.举例。
〔1〕荒漠中的骆驼,_______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______。
〔2〕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局部________。
〔3〕对寒冷的适应: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________的厚度可达60毫米。
〔4〕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______。
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______,生物也在不断______,适应环境。
答案:一、1.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2.温度空气3.其他生物〔1〕捕食竞争合作二、一种条件不同相同三、1.生态因素适应环境影响改变2.〔1〕尿液出汗〔2〕长很多〔3〕皮下脂肪〔4〕疏松3.改变进化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1.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1〕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下去。
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
光能影响动物的体色,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很窄,温度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
〔3〕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局部是水。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单选题,每个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A. 阳光B. 温度C. 空气D. 水分解析:“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目的是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重叠下面的叶子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爬山虎就生长不好。
所以看出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2. 下列哪项是以鼠妇为例探究“光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A)A. 阴暗、明亮B. 潮湿、干燥C. 明亮、潮湿D. 阴暗、干燥解析: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
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
所以A正确。
3. 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C)A.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B. “雨露滋润禾苗壮”C. “草盛豆苗稀”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解析:“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C正确;“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萌发.因此该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D错误。
4. 沙漠里的一种鼠类白天躲在洞里且将洞口封住,夜里出来活动。
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D)A. 这是鼠类的本能B. 这是鼠类对光刺激的反应C. 这是鼠类躲避敌害的行为D. 这是生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解析:白天沙漠地面温度极高,出来活动会损失体内的大量水分,而沙漠又十分干旱,为躲避高温不得不在夜里活动,将洞口堵住是为了避免外面的高温空气进入洞内,降低洞内温度,这是鼠类对干旱高温环境的适应。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01知识管理1.生物圈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________的总和。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________,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________。
2.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____________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分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等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__。
3.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1)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举例: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________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________的地方。
(2)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举例: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________的地方出现绿洲。
4.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提出问题:________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________的环境中,________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订计划:设计________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________(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实验现象:________处鼠妇多。
表达和交流: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对全班数据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到结论,与小组讨论。
【注意】实验材料达到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________→________→制订计划→________→________→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__。
在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排除________的影响。
变量: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设计探究实验原则:(1)单一变量原则;(2)对照原则;(3)重复性原则。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填空题(共1题,共9分)1.草原上小兔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我们把这些影响它生活的因素称为______因素,而小兔、青草、狐狸、狼等生物,则是影响它们生活的_______因素.在草原上,小兔和狐狸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关系;在一块田地里,水稻和杂草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关系.生活在在沙漠地区的骆驼刺的叶片变为针刺状,根部比地上部分要长得多,说明生物能______环境.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力增强,说明生物能_______环境.二、单项选择题(共1题,共9分)1.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和空间.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农田里水稻生活的环境仅由水、空气、土壤、阳光组成B.生物依赖环境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影响或改变环境C.生物的保护色是生物环境影响的表现D.人类是生物圈中比较特殊的生物,能力最强,所有不受环境的影响,可以不断从自然界获取资源三、多项选择题(共1题,共9分)1.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特点的是()A.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昆虫的外骨骼B.蚯蚓钻穴和取食等活动能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肥沃C.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的根非常发达D.在没有下雪的冬天,雷鸟也换上了洁白的羽毛四、实验探究题(共9题,共73分)1.为了探究“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基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有关问题.(1)图1为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方案,图中的大圆代表圆形纸盘,其中的A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妇之处,在甲、乙、丙、丁四组图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组是______组和______组;______组和______组;______组和______组.(2)图2表示在图1中的A区放入20中鼠妇后,对丁组鼠妇每2分钟统计一次,记录较上次增加的鼠妇数量,共记6次.从第______分钟开始,该组区域内鼠妇的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本探究实验的结论是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的分布______(填“有/没有”)影响.(3)温度、湿度、关照三种生态因素均是______(填“生物/非生物”)因素.(4)鼠妇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作用的是______.2.某班同学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选择黄粉虫作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常常成群聚集在粮食堆里.(1)提出问题:______?(2)作出假设:黄粉虫会选择阴暗的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答案】1.(2020广东韶关乐昌期中)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结构、分布的因素称为( )A.生态因素B.环境因素C.生物因素D.非生物因素2.(2020独家原创试题)蜜蜂采蜜时,如果蜜源很远它就会跳起“8字舞”,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
对于一只蜜蜂来说,影响它生存的生态因素是 ( )①阳光②空气③温度④其他蜜蜂⑤油菜⑥蝴蝶A.①②③B.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④⑤⑥3.下列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流动的河水B.新鲜的空气C.土壤中的微生物D.温暖的阳光4.(2020安徽滁州全椒期中)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科学探究开始于 ( )A.观察并提出问题B.制订并实施计划C.测量并统计结果D.表达并交流结论5.(2020湖北荆门姚河中学月考)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发现,它们经常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鼠妇为什么会生活在这些地方?对此有人作出了以下四种假设,其中不符合生物学常识的假设是 ( )A.鼠妇躲避天敌B.鼠妇喜欢潮湿C.鼠妇厌恶取食D.鼠妇怕见强光6.(2020山西太原第三次质检)要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4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 ( )7.(2020独家原创试题)宋代钧瓷釉面的典型特征是“蚯蚓走泥纹”,它是釉面出现的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如同雨过天晴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釉痕。
一小组在做“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活动时,发现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都不同。
他们应该 ( )A.坚持本组的实验结果是完全正确的B.立即参考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修正C.承认本组的探究活动已经失败D.在多次重复实验的基础上确认实验结果是否正确8.(2020山东日照岚山第一次月考)极地狐与大耳狐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导致它们耳朵差别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9.(2020广东肇庆德庆期中)在茂密的森林中,大树下面的植物长得纤弱,这主要是由于哪种因素的影响 ( )A.没有充足的空气B.没有充足的阳光C.温度过低且水分不足D.生存空间狭小10.(2020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期中)《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所在的羊群家族生活在青青草原上。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一片草原、一块农田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B.草原C.湖泊D.生物圈2.下列各项中,生物之间属于寄生关系的是()A.猪和猪肉绦虫B.七星瓢虫和蚜虫C.蜂王,雄蜂和工蜂D.水稻和稻田杂草3."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水分C.空气D.温度4.生物小组欲"探究水质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应当设计的一个变量是()A.生长状况不同的蝌蚪B.不同的水质C.不同的饵料D.不同的温度5.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春江水暖鸭先知B.雨露滋润禾苗壮C.大树底下好乘凉D.风吹草低见牛羊6.下列生物现象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A.鱼类的季节洄游B.变温动物的冬眠C.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D.仙人掌的叶变为刺7.下列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的是()A.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B.蚯蚓的活动改良了土壤C.草履虫能吞食细菌净化污水D.枫树在秋天落叶8.决定荒漠中植物种类稀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水B.土壤C.温度D.阳光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写的自然现象反映了哪种生态因素对植物的影响()A.温度B.光照C.水分D.空气10.陶渊明在《归田园居》曾写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锄禾归。
”草是影响豆苗生长的()A.非生物因素B.寄生者C.争夺者D.生物因素11.民间有“南橘北梨”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生态因素是()A.光照B.温度C.水分D.土壤12.下列实例中,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旱灾使农作物减产B.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D.各地的雾霾天气的产生1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生物关系是()A.合作B.寄生C.捕食D.竞争14.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生物,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空气B.阳光C.湿度D.温度15.下列这些相互关系中,属于寄生现象的是()A.一只鸟在树上筑巢B.蝙蝠给仙人掌传授花粉C.蚊子吸人血D.血吸虫在人体内生活二、判断题16.所有的生物的生存只需要阳光和营养物质。
河南省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易错题集锦单选题1、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为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杂交水稻的育种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C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是指生物个体由小变大,并产生下一代,A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是指生物都要从外界获取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B不符合题意。
C.遗传和变异是指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及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而杂交水稻正是体现了这些特点,C符合题意。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指生物体能接受外界刺激产生有目的的反应,使生物体能趋利避害和趋吉避凶,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绿色植物对环境的空气湿度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实验。
此探究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A.植被B.温度C.光照D.土壤答案:A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实验,空气湿度的不同主要是由不同的植被引起的,所以此实验的变量是植被,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下列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描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相同的选项是()A.草盛豆苗稀B.大树底下好乘凉C.骆驼刺根系发达D.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答案:B分析: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河南省永城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综合训练(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南省永城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综合训练(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南省永城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综合训练(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德化戴云山上,枫叶林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
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2。
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杂草和水稻B.工蜂和蜂王C.猫和老鼠D.人和艾滋病病毒3。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葵花朵朵向太阳B.雨露滋润禾苗壮C.春风又绿江南岸D.大树底下好乘凉4。
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5.春天连翘和紫荆竞相斗艳,而秋天又是菊花绽放的季节,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将A组的鼠妇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将B组的鼠妇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那么本探究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依次是()
A.B组和A组
B.A组和B组
C.都是A组
D.都是B组
2.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如果当年的降雪来得过早或过晚都会使雷鸟暴露在敌害的视野中,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
A.普遍性
B.个别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
3.“八月桂花香”,此句中影响桂树开花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4.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特点的是()A.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昆虫的外骨骼B.蚯蚓钻穴和取食等活动能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肥沃
C.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的根非常发达
D.在没有下雪的冬天,雷鸟也换上了洁白的羽毛
5.下列两种生物属于共生关系的是()
A.大豆和根瘤菌
B.黄鼠狼和鸡
C.兔和草
D.牛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