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大班教案《爱心树》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关爱意识2.通过手工制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增强团队协作精神4.了解并理解爱心富有的内涵和价值二、教学准备1.材料:彩纸、颜料、毛笔、画板、橡皮泥、剪刀、胶水、麻绳2.环境:教室、课桌、板凳、黑板3.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幼儿故事书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老师播放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一些关于爱心的图片和视频,并与幼儿们进行简单的互动交流,让他们初步了解爱心的含义。
2.教学(30分钟)(1)讲故事老师讲述《树的秘密》的故事,并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帮助幼儿们理解爱心的含义。
(2)手工制作让幼儿们用橡皮泥制作一棵半成品的树干,并在树干上用彩纸和麻绳装饰成一个树枝和爱心形状的叶子,让他们感受到爱心丰裕的力量。
3.总结(10分钟)老师引导幼儿们回想制作爱心树的过程,并分享制作时的感想和经历。
然后引导孩子们回答“什么是爱心?爱心有哪些含义?”等问题,加深对爱心的理解。
4.反思(10分钟)老师引导孩子们自省,反思自己是否从今天的课堂中获得了什么。
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老师再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提问,让孩子们进一步思考。
四、教学意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了预期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与了制作,大家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了爱心树。
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对爱心的理解得到充分的提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通过互动交流、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爱心的内涵和价值并加以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关爱意识。
在反思过程中,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表达了对爱心教育的认同与感悟。
五、教学后记《爱心树》的课程设计是从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出发,让孩子们不仅是了解到良好的品德与素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具体的操作体验,充分体味到爱心培育的重要性。
在整个课程中,我们既注重放手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受益于此,孩子们自信心有所提高。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爱心树》含反思一、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1.1 教学背景本节课为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中的一节课,本课时主要以《爱心树》为主题,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友爱、团结、互助等线索,激发幼儿感恩之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使幼儿们沉浸在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氛围中。
1.2 教学目标1.能听懂故事《爱心树》,理解故事中传递的友爱、团结、互助等意义;2.能够发表个人情感和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3.能够模仿故事中的语言表达,复述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4.能够尝试与同学合作,完成一项活动;5.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意识,爱护自然界上的生命。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1.教师向幼儿们介绍《爱心树》这个故事的主题和内容,让幼儿对于“友爱、团结、互助”的概念有初步了解,并告知幼儿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家长在幼儿园供应租机前接来接孩子的时间可以在教室的角落看到一个小动物装进了笼子中,这时教师就向幼儿们引入这个故事的题材。
2.2 正式学习环节2.2.1 故事讲解1.教师讲述《爱心树》故事的情节,重点强调故事中的爱心、友爱、团结、互助等内容,让幼儿们明确故事中所传递的信息。
2.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跟读故事,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增强幼儿们的理解和记忆。
2.2.2 情感表达1.教师引导幼儿们 expression自己对于故事的感受和体会,并鼓励幼儿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2.教师让幼儿围绕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表达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情感,以进一步加深幼儿们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2.2.3 语言模仿1.教师朗读故事中的经典语句,并通过不同的语调、节奏进行模仿,让幼儿们尝试跟读;2.教师让幼儿们进行对话练习,模拟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从而提高幼儿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2.4 合作游戏1.教师组织幼儿们分组,进行合作游戏,要求小组之间相互协调,完成某项任务;2.游戏任务设置为:在组里选出一名代表,完成教师分发的任务,如在花园里摘一朵花、拾起一只小石子等,并让小代表们通知自己组内的其他成员,一起来完成任务。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爱心树》含反思.docx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中树对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 培养幼儿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口语交际水平。
3. 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爱心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体会爱心树无私奉献的情感。
2.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故事《爱心树》的课件或图书。
2. 准备与故事相关的手工材料。
3. 准备与故事相关的歌曲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故事《爱心树》,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爱心树》,引导幼儿关注树对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理解爱心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是如何关爱他人的。
4. 手工制作:教师带领幼儿制作与故事相关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爱心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让幼儿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爱心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2. 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活动,如帮助同伴、关爱动植物等。
七、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爱心树》的内容,并向家长讲述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 请幼儿回家后,家长协助幼儿记录一周内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事迹,并在下周课堂上分享。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爱心树》的理解和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是否能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幼儿园《爱心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男孩的自私行为。
2.引导幼儿懂得感恩,学会关爱他人。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大树与男孩之间的情感变化。
2.难点: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懂得感恩和关爱他人。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绘画法。
四、教学准备1.《爱心树》绘本。
2.多媒体课件。
3.爱心树和男孩的头饰若干。
4.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树的视频或图片,引出故事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树可以为我们做什么呢?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树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2.讲述故事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生动地讲述绘本《爱心树》。
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提问:小男孩和大树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大树为小男孩付出了什么?小男孩是怎么对待大树的?3.讨论交流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情节。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树还是小男孩呢?为什么?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么做呢?请幼儿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4.角色扮演请幼儿分别扮演大树和小男孩,进行故事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表演,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情节发展。
5.绘画创作让幼儿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爱心树和自己想为爱心树做的事情。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总结升华教师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听了《爱心树》的故事,看到了大树对小男孩无私的爱。
我们也要像大树一样,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
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伸出援手,献出自己的爱心。
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教学感悟在这次《爱心树》公开课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绘本故事的教育力量。
这个故事以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大树与男孩之间深厚的情感,引发了幼儿对关爱他人和感恩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被故事深深吸引,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
通过这些活动,他们不仅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体会到了大树的无私奉献和男孩的成长变化。
《爱心树》教案(精选16篇)《爱心树》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感受亲人赐予的爱,理解"互爱"的重要性。
2、萌发爱的情感,体验关爱他人的欢乐。
3、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学习掌握自己的心情,难受或痛苦时不哭。
重点:感受亲人赐予的爱,理解爱的相互性。
难点:学习如何关爱他人二、活动预备:课件,调查表三、活动过程:(一)观看多媒体故事《爱心树》,了解施与受的道理1、听了故事,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2、你觉得大树爱这个男小伴侣吗?,你是怎么知道大树特别爱这个男孩?3、那个男小伴侣爱大树吗?又为大树做了什么?4、大树和男小伴侣之间,你喜爱谁?为什么?(二)回忆生活阅历,感受生活中的爱与被爱1、你身边有像大树一样爱着你的人吗?都有谁?2、他们为你做了什么?3、你爱过谁?你为他们做了什么呢?(三)爱心调查,体验付出与获得的比例1、集体调查:记得家长生日的小伴侣有多少?2、分组调查:为家长做过小事的小伴侣有谁?(四组)(四)爱心行动,表达对亲人的爱分组商议一下,我们的能把爱给谁?我们在平常能做些什么?语言上,行动上,看看其它的感恩方法。
《爱心树》教案篇2活动目标:1、感受亲人赐予的爱,理解"互爱"的重要性2、萌发爱的情感,体验关爱他人的欢乐。
3、乐观的参加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
重难点重点:感受亲人赐予的爱,理解爱的相互性。
难点:学习如何关爱他人活动预备:课件,调查表活动过程:(一)观看多媒体故事《爱心树》,了解施与受的道理1、听了故事,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2、你觉得大树爱这个男小伴侣吗?是怎么知道大树特别爱这个男孩?3、那个男小伴侣爱大树吗?又为大树做了什么?、4、大树和男小伴侣之间,你喜爱谁?为什么?(二)回忆生活阅历,感受生活中的爱与被爱1、你身边有像大树一样爱着你的人吗?都有谁?2、他们为你做了什么?3、你爱过谁?你为他们做了什么呢?(三)爱心调查,体验付出与获得的比例1、集体调查:记得家长生日的小伴侣有多少?2、分组调查:为家长做过小事的小伴侣有谁?(四组)(四)爱心行动,表达对亲人的爱分组商议一下,我们的能把爱给谁?我们在平常能做些什么?语言上,行动上,看看其它的感恩方法。
《爱心树》绘本教案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
(这条怎么修改?)3、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了解故事主人公1、今天的这节课,穆老师要和给大家一起来读一本图画书,它的名字叫《爱心树》,指名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去看看里面的人和事吧!(播放整本故事)2、老师看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那谁能告诉大家故事的主人公有几个?分别是谁?生:大树和小男孩二、感受故事(一)感受快乐1、师:从前有一棵大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
看,小男孩来了。
他同大树玩些什么游戏呢?快打开你的图画书,在书中找一找,记得要边看图,边读文字。
谁找到了,来说说、生:采集树叶,做成皇冠,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师:如果你现在就是这棵大树,你现在觉得怎么样?(快乐)师:你知道大树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吗?生:因为它喜欢小男孩,小男孩也爱他,还天天陪它玩耍,所以它很快乐。
2、师:我们仔细看看图,你一定能体会到大树此时此刻心情的快乐。
(出示大树的形态图)孩子跑到了树下,大树那柔嫩的枝条,就像?小男孩采集树叶做成王冠,大树的枝条?小男孩爬上了树干,大树的枝条?小男孩和大树玩起了捉迷藏,大树的枝条?小男孩累了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条?小结: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着在它心底流淌着的快乐。
(板书:快乐)(二)品味“给予”师: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画面上只有这孤零零的大树了,大树的树枝交叉着下垂,那么落寞,枝条底下的树干上,分明是男孩小时候与大树最亲密时刻画的爱心,然而爱心仍在,却惟独不见男孩的踪影。
1、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他没有再和大树一起玩耍,他来干什么了呢?(从故事中找一找画下来读一读)生:孩子爬上大树,摘下了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板书苹果)生:男孩就把大树的树枝砍下来,把他们拿走,盖了一栋房子了(板书树枝)生: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爱心树》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爱心树》,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故事并理解故事中的情节。
2.能够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外貌、性格、行为)。
3.能够使用简单的句型来表达故事内容。
4.能够表达自己对爱心的理解和看法。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教材:《幼儿园语言教材》第一册故事:《爱心树》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材首先,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们了解一个概念:爱心。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引入主题,让孩子们理解爱心是一种情感,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孩子们愉快地感受到爱的力量。
第二步:播放故事视频接下来,播放《爱心树》的故事视频,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听故事。
老师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孩子们理解故事内容,如: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2.故事里的小动物有哪些?3.故事中谁展现了爱心?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为后续的活动做好铺垫。
第三步:角色扮演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爱心的理解,我们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可以邀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对话和互动。
第四步:绘画活动最后,我们可以进行绘画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画图来表达对爱心的理解和看法。
可以提供一些画纸、颜料、笔等,引导孩子们自由表达。
三、教学反思1. 教学收获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发现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能力非常强,他们可以很顺利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其次,我们的教学目标达成了预期效果,孩子们能够听懂故事并理解故事中的情节,能够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外貌、性格、行为),能够使用简单的句型来表达故事内容,也能够表达自己对爱心的理解和看法。
2. 教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因此,我认为我们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多样性,增加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兴趣度,让他们更加爱上语言学习。
3. 教学改进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加精心地准备每一课的内容和教材,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爱心树》含反思《爱心树》社会教案1. 教学目标1.1 学问目标1)认得爱心的紧要,了解是什么是爱心,并能简单叙述爱心的意义;2)了解慈善捐赠的概念,明确慈善捐赠的紧要性和意义;3)通过制作“爱心树”,让幼儿能够认得到爱的气力和正面价值。
1.2 本领目标1)通过还原、听说、察看、体验等方法,让幼儿感受到爱心的气力,并能够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2)通过参加制作“爱心树”活动,培育幼儿的动手本领和创意思维本领;3)通过察看和实践,让幼儿能够发觉并分析四周慈善活动的情况,提高他们的现实认得本领。
1.3 情感目标1)培育幼儿的爱心,促进他们从小培育挂念他人、珍惜他人和帮忙他人的良好品质和行为;2)在活动中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和成功感,加强幼儿的自信念和集体荣誉感;3)让幼儿明白,公益事业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更多人的参加、支持和努力。
2. 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向幼儿介绍今日的主题——“爱心树”。
让幼儿认真察看一张图片,是一棵绿树,树的四周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卡片,而卡片上写着一些动人的话语。
请幼儿简单谈一谈这张图片给他们的感受。
老师在幼儿的发言基础上,引导幼儿认得到爱的紧要性,并通过讲解及举例的方式,向幼儿叙述“爱心”的定义和意义。
2.2 主体环节(30分钟)1)让幼儿通过手足协调的动作制作“爱心树”。
2)把做好的树枝贴在画纸上,描绘树干的形态,这就是一棵白树。
3)在树旁边绑上红色的线,用棉签蘸红色的颜料在红线上面盖上印记,做成樱花的花瓣。
4)用纸张制作五彩缤纷的卡片,把幼儿画得美丽的头像贴在卡片上,写上幼儿挂念父母,挂念社会,关爱动物等方面的话语。
这些话语体现了幼儿的爱心和关爱之情。
5)在树下面制作一个草坪,在草坪上面铺上一小条道路,道路两旁种上小小的花草,给“爱心树”一个美好的家。
6)幼儿在老师的帮忙下,把缤纷的卡片挂在树枝上面。
2.3 总结环节(10分钟)老师询问幼儿“爱心树”中的细节,以检查幼儿是否听课、做事认真。
《爱心树》教案七篇《爱心树》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爱心树》,感受大树对男孩无私的爱与奉献;并能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美好感;2、结合行为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应当用感恩的言行,表达对父母的爱意。
3、培育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能学会用轮番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沟通、商量的乐趣。
活动预备:大树分解的组合教具、爱心卡每人一份,爱心树音乐、背景音乐神奇园,爱心树的PPT。
活动过程:一、引题:看大书1、今日老师带来了一本特别的书,大家一起先来看一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2、大树和孩子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本《爱心树》吧!二、理解故事内容:背景音乐1、第一段:(老师先来讲解并描述故事的开头)大树和小男孩都很欢乐A、大树为什么会喜爱上这个男孩子?B、大树是怎么关怀小男孩的?C、小伴侣,当你累的时候,有没有依偎在妈妈的环绕里?你感觉怎么样?D、请个别小伴侣依在老师的怀里,感受暖和与美好。
3、讲解并描述其次段:大树情愿为小男孩付出自己的一切。
A、小男孩长大了,他有没有每天跑到大树那里去玩?B、大树觉得自己怎么样?(很孤独)C、当小男孩子需要买东西问大树要钱的时候,大树是怎么做的?小男孩很欢乐,你觉得大树还欢乐吗?D、当小男孩需要树枝做房子时,大树是怎么做的?大树没有了树枝,他还欢乐吗?E、当小男孩需要树干做木船的时候,大树又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大树还欢乐吗?G:如今大树只剩下了什么?H:对,大树没有了果子、树枝、树干,只剩下了树桩,它为什么还欢乐呢?小结:由于大树深深地爱着小男孩,她虽然失去了许多,但只要男孩欢乐,大树就是欢乐的。
三、让孩子理解爱与被爱--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美好感1、大树深深的爱这个男孩子,那大树像我们身边的谁呢?2、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人像大树一样爱着我们,我们多美好呀!3、那今日我们就来说说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怎么样?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爱我们的呢,让我们很欢乐!4、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师生共享美好感。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爱心树》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爱心树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2. 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爱心树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爱心树的手工材料、画纸、彩笔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简单的社会交往经验,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爱心树,引导幼儿说出爱心树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讲述故事:结合课件,讲述《爱心树》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3. 讨论交流:引导幼儿谈谈对故事的理解,讨论爱心树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4. 情景体验:分组进行情景体验,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会关爱他人的快乐。
5. 手工制作:指导幼儿制作爱心树的手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6. 绘画表达:邀请幼儿用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爱心树,引导幼儿表达关爱他人的愿望。
五、教学评价1. 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观察其在讨论和情景体验中的表现。
2. 幼儿在手工制作和绘画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3.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行为的体现。
反思:六、教学延伸活动1.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爱心树的手工制作,共同完成一幅爱心树的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2. 社区实践:组织幼儿走进社区,关爱社区中的老人和环卫工人,将爱心传递给身边的人。
3. 爱心树主题班会:定期开展爱心树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爱心故事,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七、教学反思八、教学评价1. 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观察其在讨论和情景体验中的表现。
2. 幼儿在手工制作和绘画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3.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行为的体现。
九、教学内容拓展1.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关爱他人的故事,让幼儿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快乐。
一、激趣导入,超前悬思。
1、你喜欢看书吗?说说你在课外,都读过哪些书?
看来,同学们读的书可真不少啊,都称得上是一个小书迷了!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照亮你世界!一本好书就是一种力量,引领你成长!书,是我们成长道路中最好的伙伴。
与书为友,天长地久啊!
2、出示ppt,介绍书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一本书,一本会让人会记住一辈子的书。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
这本书非常令人感动,你们想读吗?
3、出示ppt 这本书的名字就是——《爱心树》,读课题。
用你的眼睛去观察封面,你猜猜这本书写的是谁的故事?再猜猜这本书大概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4、读书,就得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想着想着,你能从文字中,画面上读出更多的东西。
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思,走进这个故事。
(板书: 边读边思)二、讲述故事,边读边思。
(一)感受快乐
1、播放ppt :从前,有一棵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
看,小男孩来了。
想一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呢?
过渡:小男孩来了,他会同大树玩些什么游戏呢?学生想象回答。
2、播放ppt :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采集树叶,做成皇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
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
同大树捉迷藏。
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睡觉。
小男孩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他。
大树很快乐。
(1)孩子们,这是一本绘本书,阅读的时候,咱们就得边看图,边读文字。
仔细看看图,大树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呢?
小结: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着在它心底流淌着的快乐。
边读边思,就得这样借助画面插上想象的翅膀。
(板书:想象)
(二)品味“给予”
1、播放ppt :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画面上只有这孤零零的大树了,小朋友们,看看图画,说说你怎么看出大树的孤寂?
(生交流)大树的树枝交叉着下垂,那么落寞,枝条底下的树干上,分明是男孩小时候与大树最亲密时刻画的爱心,然而爱心仍在,却不见了男孩的踪影。
2、播放ppt :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
”孩子说:“我想买好玩的东西,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些钱吗?”“很抱歉。
”大树说,“我没有钱。
我只有树叶和苹果。
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他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
”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摘下了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大树很快乐。
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
后来有一天,孩子又来了,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有时间爬树了。
我需要一栋房子保暖。
我要娶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栋房子,你能给我一栋房子吗?”“我没有房子,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你就会快活了。
”于是,男孩就把大树的树枝砍下来,把他们拿走,盖了一栋房子了。
大树很快乐。
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
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高兴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来吧,孩子,”它声音喑哑地说,“来和我玩玩吧!”“我年纪已经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儿了。
”孩子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离开这个地方。
你能给我一条船吗?”“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
”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航行到远处去,你就会快活了。
”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
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
(1)男孩来了,他没有再和大树一起玩耍,他来干什么了呢?大树给予了他什么?(练习概括)
(2)可它还是很快乐,这又是为什么?
可此时,大树的心坎里还有些什么呢?(难过、失落、苦涩)
3、又过了很久,孩子又来了,在他与大树的对话中,有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抱歉。
”你猜,这句话会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
播放ppt :又过了很久,那孩子又来了。
“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
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
我没有苹果了。
”“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
”孩子说。
“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
”孩子说。
“我也没有树干,”大树说,“不能让你爬上去玩了——”“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
”孩子说。
“真是抱歉,”大树叹了口气,“我希望还能给你点儿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
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真是抱歉……”“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
我太累了。
”“那好吧。
”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
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
”于是孩子坐下了。
大树很快乐。
完成思考题目。
(1)交流:在故事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动?或许说你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哪句话?评点:读书就得像你这样擦亮智慧的眼睛边读边思。
(2)故事结束了,画面定格在了这儿。
男孩已经是白发苍苍,一身疲惫;他就坐在这棵原本挺拔的老树墩上。
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在倾诉----,在----
在我们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及时地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这就是给作品“补白”。
这是我们在课外阅读中进行作文的一种方法。
拿起笔来,用一两段话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
格式:
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追问:他会回忆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向大树倾诉……追问:他会在倾诉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追问,但不提问。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三、掩卷深思,把书读薄。
1、不过,会读书的孩子不但能把书读厚,还能把书读薄。
从这本书中,你读出了什么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说一说吗?(感恩、爱心、奉献---)
2、小结:读着,想着,你看,这本书薄了,变成了一个词,一句句子,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里。
老师更希望这棵满载着我们大家思想智慧的爱心树能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的思维活起来。
四、笔录所思,把书读活。
1、在书的封底,有这样一句话,(出示)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
现在,
你理解这句话了吗?
小结:或许,我们的妈妈真的就像这一棵大树,默默无闻地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温暖、快乐!
2、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的吗?
3、听着大家的交流,老师也很感动,我也做了首小诗,跟大家分享一下“有这么一棵大树,春天倚着她幻想;夏天倚着她繁茂;秋天倚着她成熟;冬天倚着她沉思;这棵树就是我们亲爱的——妈妈!(师配乐朗读)
4、让我们一起来祝福天下的妈妈,用我们心底最最真诚的心声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都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5、请问你身边还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像大树一样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东西,我们却还没有回报过一点点呢?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双手精心制作一份礼物,写上自己的心里话,送给你最想感谢的人。
播放《感恩的心》。
(爱心树,张贴心形图片)
五、总结读书方法——边读边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收获了一个故事,获得了一种启迪,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那就是边读边思,读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也就是了解故事的内容,最后还要读懂故事的内涵,明白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什么。
课下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学习的读书方法多读些书,相信你们能从这些动人的故事中感受到更多、更美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