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氧化苯甲酰及偶氮二异丁腈不同温度下的半衰期

过氧化苯甲酰及偶氮二异丁腈不同温度下的半衰期

过氧化苯甲酰及偶氮二异丁腈不同温度下的半衰期

过氧化苯甲酰及偶氮二异丁腈不同温度下的半衰期

温度/摄氏度偶氮二异丁腈(AIBN)半衰期/h过氧化苯甲酰(BPO)半衰期/h 6115.1937.09

6311.4928.54

6410——

658.7222.03

67 6.6417.06

69 5.0813.25

71 3.8910.32

72——10.00

73 2.998.06

82 1.00——

1010.1——

空气密度表(含不同温度下含湿量)

空气温度干空气密度 饱和空气密 度 饱和空气 饱和空气含 湿量 饱和空气焓 水蒸气分压 力 t ρρb pq.b db ib ℃kg/m3 kg/m3 ×102Pa g/kg干空 气 kJ/kg干空 气 -20 1.396 1.395 1.02 0.63 -18.55 -19 1.394 1.393 1.13 0.7 -17.39 -18 1.385 1.384 1.25 0.77 -16.2 -17 1.379 1.378 1.37 0.85 -14.99 -16 1.374 1.373 1.5 0.93 -13.77 -15 1.368 1.367 1.65 1.01 -12.6 -14 1.363 1.362 1.81 1.11 -11.35 -13 1.358 1.357 1.98 1.22 -10.05 -12 1.353 1.352 2.17 1.34 -8.75 -11 1.348 1.347 2.37 1.46 -7.45 -10 1.342 1.341 2.59 1.6 -6.07 -9 1.337 1.336 2.83 1.75 -4.73 -8 1.332 1.331 3.09 1.91 -3.31 -7 1.327 1.325 3.36 2.08 -1.88 -6 1.322 1.32 3.67 2.27 -0.42 -5 1.317 1.315 4 2.47 1.09 -4 1.312 1.31 4.36 2.69 2.68 -3 1.308 1.306 4.75 2.94 4.31 -2 1.303 1.301 5.16 3.19 5.9 -1 1.298 1.295 5.61 3.47 7.62 0 1.293 1.29 6.09 3.78 9.42 1 1.288 1.285 6.56 4.07 11.14 2 1.284 1.281 7.04 4.37 12.89 3 1.279 1.275 7.57 4.7 14.74 4 1.27 5 1.271 8.11 5.03 16.58 5 1.27 1.26 6 8. 7 5.4 18.51 6 1.265 1.261 9.32 5.79 20.51 7 1.261 1.256 9.99 6.21 22.61 8 1.256 1.251 10.7 6.65 24.7 9 1.252 1.247 11.46 7.13 26.92 10 1.248 1.242 12.25 7.63 29.18 11 1.243 1.237 13.09 8.15 31.52 12 1.239 1.232 13.99 8.75 34.08 13 1.235 1.228 14.94 9.35 36.59 14 1.23 1.223 15.95 9.97 39.19 15 1.226 1.218 17.01 10.6 41.78 16 1.222 1.214 18.13 11.4 44.8

气体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三、气体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夏天给旧的自行车车胎打气,不宜打得很足,不然,在太阳下骑行,车胎容易爆裂;卡车在运输汽水等饮料时,由于太阳曝晒,一些质地较差的汽水瓶往往会爆裂。这些现象都表明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温度的高低有关。 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查理定律 通过实验探索,我们初步得出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结论。从实验数据描绘出的p -t 图象,基本上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2-7),但是这样还没有反映出压强和温度间确切的关系。 最早定量研究气体压强跟温度的关系的是法国物理学家查理(1746-1823)。我们为了精确测量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时,不同温度下的压强,采用了图2-8所示的实验装置。容器A 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空气的温度可由温度计读出,空气的压强可由跟容器A 连在一起的水银压强计读出。但温度升高后,容器A 中的空气会膨胀,由于压强计两臂间是用橡皮管相连的,它的右臂可以上下移动。移上时,受热膨胀后的空气就能被压缩到原来的体积。 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例如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温度升高多少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跟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以及组成物体的物质性质有关。在研究时,可以先使一些因素保持不变,如在物质 相同、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物体温度升高跟所吸收热量的关系;接着再研究同种物质, 图2-8 图2-7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饱和蒸气压(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在密闭条件中,在一定温度下,与液体或固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蒸气压,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液体饱和蒸汽压不同,溶剂的饱和蒸汽压大于溶液的饱和蒸汽压;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的饱和蒸汽压小于液态的饱和蒸汽压。例如,在3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4132.982Pa,乙醇为10532.438Pa。而在10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增大到101324.72Pa,乙醇为222647.74Pa。饱和蒸气压是液体的一项重要物理性质,如液体的沸点、液体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等都与之有关。 饱和蒸气压曲线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Saturated Water Vapor Pressur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编辑本段饱和蒸汽压公式 (1)Clausius-Claperon方程:dlnp/d(1/T)=-H(v)/(R*Z(v)) 式中p为蒸汽压;H(v)为蒸发潜热;Z(v)为饱和蒸汽压缩因子与饱和液体压缩因子之差。 该方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程,大部分蒸汽压方程是从此式积分得出的。 (2)Clapeyron方程: 若上式中H(v)/(R*Z(v))为与温度无关的常数,积分式,并令积分常数为A,则得Clapeyron 方程:ln p=A-B/T 式中B=H(v)/(R*Z(v))。 (3)Antoine方程:ln p=A-B/(T+C) 式中,A,B,C为Antoine常数,可查数据表。Antoine方程是对Clausius-Clapeyron方

CO2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体积

????不同温度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压力计算 比如:我把空气装到一个瓶子里,气压为一个大气压,然后加热这个瓶子,从25度加热到1000度,可以认为体积不变化。但这时候的高温空气应该已经不是理想气体,不能用PV=nRT 来计算了。那么我现在如何计算这个时候的压强? 另外。如果不是空气,是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二者各半呢? 人们把假想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遵守气体三定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所以根本不存在理想气体!常温下的空气,no 只有在温度较高,压强不大时,偏离才不显著。一般可认为温度不低于0℃,压强不高于101000Pa时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从微观角度来看是指:“分子本身的体积和分子间的作用力都可以忽略不计的气体,称为是理想气体。 当实际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与理想气体比较接近时,在计算中常把它看成是理想气体。这样,可使问题大为简化而不会发生大的偏差。 要精确值的话,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就无能为力了。 从25度加热到1000度,PV=nRT,其中T为热力学温度,所以压强也就增加3倍多,误差应该也不大。定性分析一下没问题的。 ????请问我想计算:维持温度稳定30摄氏度,将二氧化碳通入45ml的容器中至6MPa,一共通入气体多少升(标准状态下)?或者通入了多少克?我该用什么公式或者什么软件?感谢感谢! 不知道范德瓦尔斯方程可不可行? 温度不变,PV=常数 45ml*6MPa=V*0.1MPa V=2700ml=2.7L 一样都满足的啊,只有在一些极限的情况下才不算是理想气体。 凡是本身不易被液化的气体,它们的性质很近似理想气体,其中最接近理想气体的是氢气和氦气。一般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它们的性质也非常接近理想气体。因此常常把实际气体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的关系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的关系 工作中经常用到大气资料,总结如下 这里所说的标准大气指国际民航组织采用的“1964,ICAO标准大气”。在海拔32公里以下,它与“1976,U.S.标准大气”相同。近地面(32公里以下)大气气温的变化为: ---地面:气温的15.0℃,气压P=1013.25mb ---地面至海拔11公里的气温变化率:–6.5℃/公里 在11公里的界面上: 气温为–56.5℃气压P=226.32mb 海拔11—20公里的气温变化率:0.0℃/公里 海拔20—32公里的气温变化率:+1.0/公里 更详细的数据可以参考GJB365.1-87 《北半球标准大气(-2~80公里)》给出的大气参数。 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泛指是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引力,即为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在一般气象学中人们用千帕斯卡(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测量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表。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银柱(或称厘米汞柱)。在海平面的平均气压约为101.325千帕斯卡(76厘米水银柱),这个值也被称为标准大气压。另外,在化学计算中,气压的国际单位是“atm”。一个标准大气压即是1atm。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帕,1.01325巴,或者76厘米水银柱。 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提升而下降,其关系为每提高12米,大气压下降1mm-Hg(1毫米水银柱),或者每上升9米,大气压降低100Pa。 下图给出了-0.5-20kM的大气温度、密度、压力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在0-11km成线性关系,压力和温度在0-3km(甚至5km)都成线性关系。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饱和蒸气压(s a t u r a t e d v a p o r p r e s s u r e) 在密闭条件中,在一定温度下,与液体或固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蒸气压,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液体饱和蒸汽压不同,溶剂的饱和蒸汽压大于溶液的饱和蒸汽压;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的饱和蒸汽压小于液态的饱和蒸汽压。例如,在3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4132.982Pa,乙醇为10532.438Pa。而在10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增大到101324.72Pa,乙醇为222647.74Pa。饱和蒸气压是液体的一项重要物理性质,如液体的沸点、液体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等都与之有关。 饱和蒸气压曲线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SaturatedWaterVaporPressuresatDifferentTemperatures

编辑本段饱和蒸汽压公式 (1)Clausius-Claperon方程:dlnp/d(1/T)=-H(v)/(R*Z(v)) 式中p为蒸汽压;H(v)为蒸发潜热;Z(v)为饱和蒸汽压缩因子与饱和液体压缩因子之差。 该方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程,大部分蒸汽压方程是从此式积分得出的。 (2)Clapeyron方程: 若上式中H(v)/(R*Z(v))为与温度无关的常数,积分式,并令积分常数为A,则得Clapeyron 方程:lnp=A-B/T 式中B=H(v)/(R*Z(v))。 (3)Antoine方程:lnp=A-B/(T+C)

式中,A,B,C为Antoine常数,可查数据表。Antoine方程是对Clausius-Clapeyron方程最简单的改进,在1.333~199.98kPa范围内误差小。 编辑本段附录 在表1中给出了采用Antoine公式计算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蒸气压的常数A、B、C。其公式如下 lgP=A-B/(t+C)(1) 式中:P—物质的蒸气压,毫米汞柱; t—温度,℃ 公式(1)适用于大多数化合物;而对于另外一些只需常数B与C值的物质,则可采用(2)公式进行计算 lgP=-52.23B/T+C(2) 式中:P—物质的蒸气压,毫米汞柱; 表1不同物质的蒸气压 名称分子式范围(℃)ABC 银Ag1650~1950公式(2)2508.76 氯化银AgCl1255~1442公式(2)185.58.179 三氯化铝AlCl370~190公式(2)11516.24 氧化铝Al2O31840~2200公式(2)54014.22 砷As440~815公式(2)13310.800 砷As800~860公式(2)47.16.692 三氧化二砷As2O3100~310公式(2)111.3512.127 三氧化二砷As2O3315~490公式(2)52.126.513 氩Ar-207.62~-189.19公式(2)7.81457.5741 金Au2315~2500公式(2)3859.853 三氯化硼BCl3……6.18811756.89214.0 钡Ba930~1130公式(2)35015.765 铋Bi1210~1420公式(2)2008.876 溴Br2……6.83298113.0228.0 碳C3880~4430公式(2)5409.596 二氧化碳CO2……9.641771284.07268.432 二硫化碳CS2-10~+1606.851451122.50236.46 一氧化碳CO-210~-1606.24020230.274260.0 四氯化碳CCl4……6.933901242.43230.0 钙Ca500~700公式(2)1959.697 钙960~1100公式(2)37016.240 镉Cd150~320.9公式(2)1098.564 镉500~840公式(2)99.97.897 氯Cl2……6.86773821.107240 二氧化氯ClO2-59~+11公式(2)27.267.893 钴Co2374公式(2)3097.571 铯Cs200~230公式(2)73.46.949 铜Cu2100~2310公式(2)46812.344 氯化亚铜Cu2Cl2878~1369公式(2)80.705.454 铁Fe2220~2450公式(2)3097.482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 详细说明如下: 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 温度越高--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机会,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 有关常识如下: 定义: 1.亦称“大气压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2.压强的一种单位。“标准大气压”的简称。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 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简称大气压。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臵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

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105Pa。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那个时期,奥托格里克还做了很多验证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实验,也正是在这一时候他第一次听到托里拆利早在11年前已测出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10的5次方帕斯卡=10.336米水柱。 标准大气压值及其变迁 标准大气压值的规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几次变化的。 最初规定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厘米汞柱高。后来发现,在这个条件下的大气压强值并不稳定,它受风力、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于是就规定76厘米汞柱高为标准大气压值。但是后来又发现76厘米汞柱高的压强值也是不稳定的,汞的密度大小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g值也随纬度而变化。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为了确保标准大气压是一个定值,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声明,规定标准大气压值为 1标准大气压=101325牛顿/米2,即为101325帕斯卡(Pa)大气压的变化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大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

热学(李椿+章立源+钱尚武)习题解答_第1章 温度

第一章温度 1-1在什么温度下,下列一对温标给出相同的读数:(1)华氏温标和摄氏温标;(2)华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3)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解:(1) 当时,即可由,解得 故在时 (2)又 当时则即 解得: 故在时, (3) 若则有 显而易见此方程无解,因此不存在的情况。 1-2 定容气体温度计的测温泡浸在水的三相点槽内时,其中气体的压强为50mmHg。 (1)用温度计测量300K的温度时,气体的压强是多少? (2)当气体的压强为68mmHg时,待测温度是多少? 解:对于定容气体温度计可知: (1)

(2) 1-3 用定容气体温度计测得冰点的理想气体温度为273.15K,试求温度计内的气体在冰点时的压强与水的三相点时压强之比的极限值。 解:根据 已知冰点 。 1-4用定容气体温度计测量某种物质的沸点。原来测温泡在水的三相点时,其中气体的压 强;当测温泡浸入待测物质中时,测得的压强值为,当从 测温泡中抽出一些气体,使减为200mmHg时,重新测得,当再抽出一些 气体使减为100mmHg时,测得.试确定待测沸点的理想气体温度. 解:根据 从理想气体温标的定义:依以上两次所测数据,作T-P图看趋势得出 时,T约为400.5K亦即沸点为400.5K.

题1-4图 1-5铂电阻温度计的测量泡浸在水的三相点槽内时,铂电阻的阻值为90.35欧姆。当温度计的测温泡与待测物体接触时,铂电阻的阻值为90.28欧姆。试求待测物体的温度,假设温度与铂电阻的阻值成正比,并规定水的三相点为273.16K。 解:依题给条件可得 则 故 1-6在历史上,对摄氏温标是这样规定的:假设测温属性X随温度t做线性变化, 即,并规定冰点为,汽化点为。 设和分别表示在冰点和汽化点时X的值,试求上式中的常数a和b。 解: 由题给条件可知 由(2)-(1)得 将(3)代入(1)式得

气体单元测试题

第八章《气体》单元测试题2 1.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气体的温度由-13 ℃升高到50 ℃,则保持不变的是( ) A.压强B.分子的平均速率 C.分子的平均动能D.气体的密度 2.关于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中等速率的分子所占的比例最大 B.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多数分子的速率都在某个数值附近,表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C.当温度升高时、“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不再成立 D.当温度升高时,“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不变,但多数分子的速率增大3.在一个上下温度相同的水池中,一个小空气泡缓慢向上浮起时,下列对空气泡内气体分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不变 B.气体分子数密度增大 C.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撞击气泡与液体界面单位面积的分子数增多 D.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 4.对于地面所受到的大气压强,甲说:“这个压强就是地面上每平方米面积的上方整个大气柱对地面的压力,它等于地面上方的这一大气柱的重力。”乙说:“这个压强是由地面附近那些做无规则运动的空气分子对每平方米地面的碰撞造成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说得对B.乙说得对 C.甲、乙说得都对 D.甲、乙说得都不对 5.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三种升温过程,那么以下四种解释中,哪些是正确的( ) A.a→d的过程气体体积增大 B.b→d的过程气体体积不变 C.c→d的过程气体体积增大 D.a→d的过程气体体积减小

6.汽缸内封入一定质量的气体,若使其减小体积,降低温度,关于压强变化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增大B.一定减小 C.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可能不变 7.在室内,将装有5 atm的6 L气体的容器的阀门打开后,从容器中逸出气体相当于(设室内大气压强p0=1 atm)( ) A.5 atm,3 L B.1 atm,24 L C.5 atm,4.8 L D.1 atm,30 L 8.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压强为p,热力学温度为T,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为n,则( ) A.p增大,n一定增大 B.T减小,n一定增大 C.p/T增大时,n一定增大 D.p/T增大时,n一定减小 9.(6分)如图所示是某种一定量理想气体的pt图,图中A、B、C三点表示了这些气体的三个不同的状态,我们用V A、V B、V C表示在这三种状态下气体的体积,那么它们的大小顺序应是____ __。 10.(6分)如图所示,T形汽缸内有一T形活塞,将汽缸分为A、B两部分,且两部分中都封闭有气体,活塞可沿汽缸壁无摩擦地滑动,其左端活塞面积为右端活塞面积的3倍,汽缸C孔与大气相通。当大气压强为1 atm、A中气体压强为 atm时,活塞保持静止不动,则此时B中气体压强为____ __。 11.单元自测(12分)有一组同学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个温度计,其结构为:一细玻璃管,一端与一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温度。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同学们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研究:

气体 习题及答案

气体习题及答案 01、气体一、判断题:1.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不相等。 2.某气体 A 的压力为101 kPa,300 K 时体积为L。气体 B 的压力为202 kPa,300 K 时体积为L。将两者充入L 真空容器中,保持T 不变,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404 kPa。............................................. 3. 系统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4. 在恒温恒压下,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Qp =△H =H2 -H1,因为H 是状态函数,故Qp 也是状态函数。................................................... 5. 冰在室温下自发地融化成水,是熵增起了主要作用。.......

二、选择题:1、300 K、101 kPa 的O2恰好和、400K、的NO反应生成NO2,则O2的体积为.。(A) L;(B) L;(C) L;(D) L。 2. 在23℃时,一金属捕集器中充有N2 和CF3COOF 的气体混合物,压力为kPa,CF3COOF 经放电分解为CF4 和CO2,此时压力为kPa,则CF3COOF 的起始分压为................................................................. ........。(A) kPa;(B) kPa; (C) kPa;(D) kPa。 3. 一混合理想气体,其压力、体积、温度和物质的量分别用p、V、T、n 表示,如果用i 表示某一组分的气体,则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A) p V = n R T;(B) pi V = ni R T; (C) p Vi = ni R T;(D) pi Vi = ni R T。 4. 将25 mL 含有NO 和

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 表2.4.1 水的密度3) 压力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001 999.80 00 --------- 0.005 999.80 00 999.700 998.3 028 ------- 0.01 999.80 00 999.800 998.3 029 995. 7184 992 .26 04 ----- 0.05 999.80 00 999.800 998.3 029 995. 7184 962 .26 04 988 .04 47 983.1 875 977.7 083 971.6 284 - 0.1 999.80 00 999.800 998.3 029 995. 7184 992 .26 04 988 .04 47 983.1 875 977.7 083 971.6 284 965.1 578 0.15 999.90 00 999.800 998.3 029 995. 8176 992 .35 88 988 .04 47 983.1 875 977.7 083 971.7 229 965.1 578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与季节天气的关系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空气流动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雨天)大气压高 首先我们来分析:空气密度对大气压的影响。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而水汽的分子量是,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在晴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属于“干空气”,密度大,所以大气压比较高。阴天(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多,属于“湿空气”,密度反而小,所以大气压比较低。 此外,引起晴天大气压比较高另一个原因是:气流运动对大气压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层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阴天时,云层覆盖在大气层上方,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水平)向外扩散,使得阴天地区的空气向外流动,当然阴天地区的密度也就会减小,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大气压和天气的关系 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这里所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相对的,不是指大气压的绝对值。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地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地区。 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气压分布不均匀,空气就要从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流动。因此某地区的气压高,该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周围地区流出。高气压地区上方的空气就要下降。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所以高处空气下降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增大,它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凝结物就蒸发消散。所以,高气压中心地区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常常是晴天。如果某地区的气压低,周围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该地区流入,结果使该地区的空气上升,上升的空气因所受的压强减小而膨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以,低气压中心地区常常是阴雨天。 由于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各气象哨所每天都按统一规定的时刻观测当地的大气压,报告给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的依据之一。 2.大气压与季节的关系: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 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低。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空气的密度是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小的,所以,通常讲气压的高低,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层面上来做比较的,—般用的最多的是海平面气压。

气体 习题及答案

01、气体 一、判断题: 1.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不相等。() 2.某气体A 的压力为101 kPa,300 K 时体积为2.0 L。气体B 的压力为202 kPa,300 K 时体积为1.0 L。将两者充入 1.0 L 真空容器中,保持T不变,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404 kPa。.............................................() 3. 系统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4. 在恒温恒压下,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Q p =△H =H2-H1,因为H是状态函数,故Q p也是状态函数。...................................................() 5. 冰在室温下自发地融化成水,是熵增起了主要作用。.......() 二、选择题: 1、300 K、101 kPa的O2恰好和4.0L、400K、50.5kPa的NO反应生成NO2,则O2的体积为.()。 (A) 1.5 L;(B) 3.0 L;(C) 0.75 L;(D) 0.20 L。 2. 在23℃时,一金属捕集器中充有N2和CF3COOF 的气体混合物,压力为5.80 kPa,CF3COOF 经放电分解为CF4和CO2,此时压力为7.76 kPa,则CF3COOF 的起始分压为.........................................................................()。 (A) 3.92 kPa;(B) 0.99 kPa;(C) 1.96 kPa;(D) 6.78 kPa。 3. 一混合理想气体,其压力、体积、温度和物质的量分别用p、V、T、n 表示,如果用i 表示某一组分的气体,则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A) p V = n R T;(B) p i V = n i R T;(C) p V i = n i R T;(D) p i V i = n i R T。 4. 将25 mL 含有NO 和NO2 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压力,发现气体体积缩小为15 mL (不考虑水蒸气),则原混合气体中NO 和NO2的体积比为()。 (A) 4:1;(B) 1:4;(C) 2:3;(D) 3:2。 5. 某煤气柜内的压力为104 kPa,温度为298 K、体积为1.6 ×103m3,298 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3.17 kPa,则气柜中煤气的物质的量和水蒸气的质量分别为...........................................................................................()。 (A) 6.5 ×104 mol 和37 kg;(B) 6.5 ×107 mol 和3.7 ×103 kg; (C) 6.5 ×106 mol 和0.13 kg;(D) 6.5 ×104 mol 和1.3 ×102 kg。 6. 在一定温度下,某容器中充有质量相同的下列气体,其中分压最小的气体是....() (A)N2(g); (B)CO2(g) (C)O2; (D)He(g) 7. 在某温度下,某容器中充有2.0molO2(g)、3.0molN2(g)和1.0molAr(g)。如果混合气体的总压为akPa,则O2(g)的分压为............................................................ ...............() (A) a 3kPa; (B) 6 a kPa; (C)akPa; (D) a 2kPa。 8.将C2H4充入温度为T、压力为p的有弹性的密闭容器中。设容器原来的体积为V,然后使C2H4恰好与足量的O2混合,并按 C2H4(g)+3O2(g)→2CO2(g)+2H2O(g) 完全反应。再让容器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力。则容器的体积为...............................() (A) V; (B) 4 3V; (C) 4V; (D)2V。 9. 27℃、101.0kPa的O2(g)恰好和4.0L、127℃、50.5kPa的NO(g)反应生成NO2(g),则O2(g)的体积为.................................. .................................. ..................................() (A)H; (B)3.0L; (C)0.75L; (D)0.20L。

第2章 2.1 气体的状态+2.2 玻意耳定律

学业分层测评(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其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发生变化时,体积和压强可以不变 B .温度发生变化时,体积和压强至少有一个发生变化 C .如果温度、体积和压强三个量都不变化,我们就说气体状态不变 D .只有温度、体积和压强三个量都发生变化,我们才说气体状态变化了 E .温度、体积、压强三个量中,有两个量发生了变化,则气体的状态就变化了 【解析】 p 、V 、T 三个量中,可以两个量发生变化,一个量恒定,也可以三个量同时发生变化,而一个量变化,另外两个量不变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气体状态的变化就是p 、V 、T 的变化.故B 、C 、E 说法正确. 【答案】 BCE 2.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其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则 ( ) A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B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C .气体的密度变为原来的2倍 D .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 E .气体的分子总数变为原来的2倍 【解析】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由于温度不变,故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据玻意耳定律得 p 1V 1=2p 1V 2,解得:V 2=12V 1,ρ1=m V 1,ρ2=m V 2

可得:ρ1=1 2 ρ 2 ,即ρ2=2ρ1,故B、C、D正确. 【答案】BCD 3.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中对实验的准确性影响较大的是( ) A.针筒封口处漏气 B.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针筒 C.针筒壁与活塞之间存在摩擦 D.实验过程中用手去握针筒 E.实验过程中缓慢推动活塞 【解析】“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实验前提是气体的质量和温度不变,针筒封口处漏气,则质量变小,用手握针筒,则温度升高,所以A、D符合题意;针筒的横截面积大,会使封闭的气体的体积大,结果更精确,B不符合;活塞与筒壁的摩擦影响活塞对气体的压强,影响实验的准确性,C符合;缓慢推动活塞,以保持温度不变,E不符合. 【答案】ACD 4.在室内,将装有5 atm的6 L气体的容器的阀门打开后,与从容器中逸出的气体相当(设室内大气压强p0=1 at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5 atm,3 L B.1 atm,24 L C.5 atm,4.8 L D.1 atm,30 L E.5 atm,1.2 L 【解析】当气体从阀门跑出时,温度不变,所以p1V1=p2V2,当p2=1 atm 时,得V2=30 L,逸出气体30 L-6 L=24 L,B正确.据p2(V2-V1)=p1V1′得V 1 ′=4.8 L,所以逸出的气体相当于5 atm下的4.8 L气体,C正确. 【答案】ADE 5.各种卡通形状的氢气球,受到孩子们的喜欢,特别是年幼的小孩,若小孩一不小心松手,氢气球会飞向天空,上升到一定高度会胀破,其原因的下列说

大学物理热学习题附答案11

一、选择题 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根据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平方的平均值 (A) m kT x 32=v (B) m kT x 3312=v (C) m kT x /32=v (D) m kT x /2=v 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根据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的平均值 (A) m kT π8=x v (B) m kT π831=x v (C) m kT π38=x v (D) =x v 0 [ ] 3.4014: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ε和平均平动动能w 有如下关系: (A) ε和w 都相等 (B) ε相等,而w 不相等 (C) w 相等,而ε不相等 (D) ε和w 都不相等 4.4022:在标准状态下,若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和氦气的体积比V 1 / V 2=1 / 2 ,则其内能之比E 1 / E 2为: (A) 3 / 10 (B) 1 / 2 (C) 5 / 6 (D) 5 / 3 5.4023:水蒸气分解成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内能增加了百分之几(不计振动自由度和化学能)? (A) 66.7% (B) 50% (C) 25% (D) 0 6.4058: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但体积不同,则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n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E K /V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ρ,分别有如下关系: (A) n 不同,(E K /V )不同,ρ不同 (B) n 不同,(E K /V )不同,ρ相同 (C) n 相同,(E K /V )相同,ρ不同 (D) n 相同,(E K /V )相同,ρ相同 7.4013: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 (A) 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 温度、压强都不相同 (C)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D)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8.4012: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1) 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2) 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3) 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4) 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2)、(4);(B) (1)、(2)、(3);(C) (2)、(3)、(4);(D) (1)、(3) 、(4); [ ] 9.4039:设声波通过理想气体的速率正比于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平均速率,则声波通过具有相同温度的氧气和氢气的速率之比22H O /v v 为 (A) 1 (B) 1/2 (C) 1/3 (D) 1/4 10.4041:设图示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令()2 O p v 和()2H p v 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则: (A) 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2O p v /()2H p v =4

水在不同压力下的汽化潜热

水在一个大气压(0.1MPa)100℃时的汽化潜热为2257.2kJ/kg 饱和水和饱和水蒸气热力性质表(按压力排列) 压力/MPa 温度/℃汽化潜热kJ/kg 0.001 6.9491 2484.1 0.002 17.5403 2459.1 0.003 24.1142 2443.6 0.004 28.9533 2432.2 0.005 32.8793 2422.8 0.006 36.1663 2415 0.007 38.9967 2408.3 0.008 41.5075 2402.3 0.009 43.7901 2396.8 0.01 45.7988 2392 0.015 53.9705 2372.3 0.02 60.065 2357.5 0.025 64.9726 2345.5 0.03 69.1041 2335.3 0.04 75.872 2318.5 0.05 81.3388 2304.8 0.06 85.9496 2293.1 0.07 89.9556 2282.8 0.08 93.5107 2273.6 0.09 96.7121 2265.3 0.1 99.634 2257.6 0.12 104.81 2243.9 0.14 109.318 2231.8 0.16 113.326 2220.9 0.18 116.941 2210.9 0.2 120.24 2201.7 0.25 127.444 2181.4 0.3 133.556 2163.7 0.35 138.891 2147.9 0.4 143.642 2133.6 0.5 151.867 2108.2 0.6 158.863 2086 0.7 164.983 2066 0.8 170.444 2047.7 0.9 175.389 2030.7 1 179.916 2014.8 1.1 184.1 1999.9 1.2 187.995 1985.7 1.3 191.644 197 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