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晕厥动态心电图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5.84 KB
- 文档页数:2
可疑心源性晕厥病例的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发表时间:2016-06-20T09:08:35.187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3期作者:翟晓萍[导读] 其在中老年人中发病最高[1],导致晕厥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房室传导受到了阻碍,窦房结功能出现异常,室性心律失常。
翟晓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 730030)【摘要】目的:分析可疑心源性晕厥病例的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
方法:把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疑似心源性晕厥病史的患者100例进行了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
把两组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两组都采用12导动态心电分析仪,对其24h内的心电图进行记录,对其晕厥发生的时间进行观察。
结果:老年组缓慢性心率失常的概率较多,显著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以快速性心率失常为主,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对发作性晕厥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有必要进行动态心电图并对其病因进行检查,给予及时的治疗。
【关键词】可疑心源性;晕厥病例;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中图分类号】R5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036-02晕厥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后果严重,得到了医院的重视。
其在中老年人中发病最高[1],导致晕厥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房室传导受到了阻碍,窦房结功能出现异常,室性心律失常。
可疑心源性晕厥病例的检查工作主要要对动态心电图进行应用[2],这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对100例疑似心源性晕厥病史的患者进行了全天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把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疑似心源性晕厥病史的患者100例进行了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
对这100例患者进行了病情询问、对患者做了体检,对患者的脑电图、血压、超声心动图等做了检测,没有发现导致患者昏迷的主要原因。
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摘要】目的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以便明确病因。
方法对85例晕厥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嘱其尽量以诱因促使晕厥发作,并记录发作时间。
结果85例患者中,晕厥发作时间与检测心律失常相一致18例(占21.2%),且晕厥的发生与心室停搏3.0秒有关。
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源性晕厥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临床运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恰当的治疗方案,尤其中老年患者。
【关键词】晕厥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晕厥系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伴有晕倒、面色苍白、恶心、眼黑及出汗等一系列症状[1]。
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由不同病因所致。
包括血管舒缩障碍、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和血液成分异常性4大类[2]。
其中心源性晕厥约占8-39%[3],且最为凶险,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晕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中老年人,多见于窦房结功能低下,房室阻滞,偶见室性心律失常。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2年5月就诊的晕厥患者85例,男性47例,女性38例;年龄4-88岁,平均(40.2±7.8)岁;呈1次或多次晕厥,检查前1周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1.2研究方法使用美国Mortara公司生产的十二通道全信息动态心电图仪,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期间嘱患者尽量诱发晕厥的发生,将24小时活动及临床症状进行认真记录,特别要记录晕厥发生的时间。
经计算机自动分析加人工分析判读,剔除伪差,分析和计算出24小时内发生晕厥例数及与心律失常和年龄的关系。
1.3诊断标准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发生晕厥例数,每20岁分一个年龄段,共分4个年龄段。
24小时内出现晕厥≥1均纳入其中。
2.结果85例患者中,发生晕厥25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18例(占21.2%),另外7例与心律失常无明显关系。
其年龄构成比及与心律失常关系见下表。
表1 DCG检出晕厥与年龄的关系3.讨论晕厥以血管迷走性晕厥最为多见,以心源性晕厥最为严重。
56例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王丽华;谭咏梅;辛国爱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05(021)010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晕厥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56例疑为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的 1次或多次晕厥的患者观察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瞩其尽量以诱因促使晕厥发作,并记录发作时间.结果:(1) 56例经动态心电图均检出有严重心律失常, 13例(23.21%)晕厥发作与心律失常有关,其中尤其是与缓慢心律失常关系密切.心源性晕厥的发生系停搏或心动过速时间过长,有效心搏出量减少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2)能够引起心源性晕厥的心律失常多见于 40岁以上的患者,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为心源性晕厥患者获得可靠的病因诊断.临床对发作性晕厥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有必要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明确病因,并给予及时治疗.
【总页数】2页(P1219-1220)
【作者】王丽华;谭咏梅;辛国爱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心电图室,广东,珠海,519015;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心电图室,广东,珠海,519015;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心电图室,广东,珠
海,519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心源性晕厥患者120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J], 马国辉
2.29例心源性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J], 王丽
3.心源性晕厥患者44例24h动态心电图分析 [J], 董宁;崔海玲;孙玉敏
4.不明原因晕厥患者40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J], 谭华丹
5.118例晕厥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J], 万春霞;刘秀云;曲晓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源性晕厥24例动态心电图观察与分析作者:程秋梅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27期晕厥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上常有一些晕厥或反复晕厥的患者病因诊断较为困难,1998年5月至2006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为心源性晕厥的患者69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其中17例确诊为心源性晕厥,明确了诊断。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69例患者均有一过性1次或多次晕厥发作的病史,经脑电图、CT、体格检查均未查到确切的病因,而临床上有较严重的心律失常。
男41例,女28例,年龄19~71岁,平均(50±14.4)岁。
病程2周~8年,平均(8.15±3.16 )个月,检查前1周停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采用美国康泰公司四导联动态心电系统,记录每一位患者24 h心电活动。
嘱患者记录当天活动日志,尽量做促使晕厥发作的活动,准确记录晕厥发生的时间。
1.1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本组共发生晕厥17例(24.6%),52例无晕厥发生,17例晕厥患者发作时均为心室停搏时间(长R-R间期)>3.0 s。
见表1。
17例晕厥患者心室停搏时间>3.0 s,共发生49次,其中29次发生晕厥;其他52例患者无晕厥发生,其心室停搏时间均<3.0 s,共发生225次,差异有显著意义,见表2。
3 讨论晕厥的病因较为复杂,可分为脑源性、心源性、血管性、血液病等,临床病因诊断较为困难,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为心源性晕厥患者的诊断提供了确切的诊断医据。
Tnomas等[1]报道了1 512例晕厥患者中20.5%经动态心电图查明了病因。
本文对69例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17例发现了晕厥的病因(24.6%),与上述报道基本相符。
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窦性静止、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快速型心房颤动等均可以引起心源性晕厥。
其中2例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R-R间期长达4.47~5.12 s,其阻滞部位多在房室束的近端可能为连续性、隐匿性房室传导所致。
中老年心原性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分析标签:动态心电图;晕厥;中老年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许多病例由心律失常引起。
尤其在中老年人,多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异常或者室性心律失常引起。
因此用动态心电图对可疑心原性晕厥病例进行检查是明确晕厥原因的可靠方法之一。
本文对178例疑为心原性晕厥病史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并分析其特点。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0月有1次或多次晕厥发作史患者,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脑电图、体位性低血压试验、超声心动图等均未发现晕厥的直接原因,但临床上疑为严重心律失常所致晕厥的患者178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54例;年龄40~85岁。
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55~85岁)共94例,中年组(40~54岁)共84例。
所有病例检查前均停服一切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律失常性质分为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心律失常。
1.2方法采用12导动态心电分析仪,全信息连续记录24 h心电图,详细记录日常生活起居,准确记录晕厥发生的时间,记录结果采用计算机和人工分析结合的判断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满足方差齐性条件)。
2结果2.1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律情况对比(表1)表1 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情况(例)*心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计算t值2.2 发生晕厥情况见表2。
3讨论晕厥是指清醒和自主体位状态下突然短暂性意识丧失伴不能维持自主体位。
晕厥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血管性、脑源性、心原性、血液成分异常性等几类。
其中心原性晕厥较为常见,也是预后最为凶险的一类[1]。
其发生系心脏流出道严重阻塞,停搏或心動过速时间过长,有效心搏出量减少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
流出道的严重阻塞多能通过心脏的超声多普勒、心室造影等检查发现,心律失常引起晕厥的患者,其病因诊断较为困难,由于发作短暂,用常规心电图很难发现,而动态心电图能长时间不间断地描记动静状态下心电改变,能准确地提供病变信息,是诊断心原性晕厥较好方法。
心电图ST-T改变56例临床分析李国境;才江平【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因致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心电图ST-T改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ST-T改变住院患者最后确诊的疾病分类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4例,冠心病12例,肺心病10例,急性肺栓塞和心肌病各5例.结论心电图ST-T改变不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特异性改变,临床上应综合考虑引起ST-T改变的疾病或病因,从而为早期防治和临床制定诊治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8)006【总页数】3页(P720-722)【关键词】心电图;冠心病;ST-T改变;临床分析【作者】李国境;才江平【作者单位】宁夏第四人民医院综合内科,银川750021;武警宁夏总队医院内科,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1ST-T改变是临床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临床上分析心电图时容易对ST-T改变做出错误的解释和诊断 [1]。
本文对56例心电图ST-T改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不同病因致ST-T改变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为早期防治和临床制定诊治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9月-2015年6月在宁夏第四人民医院综合内科以心电图ST-T改变住院治疗的患者56例。
其中男 26例,女30例,年龄40~80岁,平均(62±14)岁。
1.2 诊断标准及方法心电图ST-T改变诊断标准:P-R间期正常,QRS形态、时间正常,以T-P段为基线,J点后80ms处为测量点,ST段呈上斜型、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5mV,T波低平、双向、倒置等[2]。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2个以上导联出现ST段压低≥0.1mV,或在ST段原压低的基础上进一步压低≥0.1mV,伴有T波低平或倒置,心绞痛发作过后,ST-T改变恢复至心绞痛发作前水平。
入院当天描记18导联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