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基训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4
第 1 课时鸦片战争1-12 D C C A A D A B X X X ∨13 (1)林则徐(2)虎门销烟。
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
(3)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敢于挑战邪恶势力,具有远见卓识和胆略。
14 (1)鸦片流毒天下,导致中国银荒兵弱。
(2)虎门销烟沉重打击天了罪恶的鸦片贸易,在人类同毒品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3)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12 C D A C D C C C ∨X X X13 (1)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纵火烧毁了它。
(2)150 年(3)中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才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14(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
(3)美国。
(4)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
第 3 课时收复新疆1-9 D A D B B X X V X10 (1)以天下为己任;博览群书,向古人学习。
(2)新疆原因:新疆受到侵略,左宗棠前去收复。
(3)看法:高度称赞左宗棠的功绩。
称赞:率军收复新疆;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参与掀起洋务运动。
11(1)历史上是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通西域后,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3)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4)说明中央的西部大开发又有了一个重要的举措,进一步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建设,对疆独势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打击。
第 4 课时甲午中日战争1-12 A C B D D B D C X V X V13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共同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等。
(3)可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中国人民历来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等方面来谈.也可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加强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等。
第4课时 因式分解学案 基训题目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 的 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 .2、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 ).A 、2222)1(xy y x x xy -=-;B 、)3)(3(92-+=-x x x ;C 、222)1)(1(1y x x y x ++-=+-;D 、c b a x c bx ax ++=++)(.3、把代数式xy 2-9x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A 、)9(2-y x ;B 、2)3(+y x ;C 、)3)(3(-+y y x ;D 、)9)(9(-+y y x .4、一次课堂练习,小敏同学做了如下4道因式分解题,你认为小敏因式分解不彻底的一题是( )A 、x 3-x =x (x 2-1);B 、x 2-2xy +y 2=(x -y )2C 、x 2y -xy 2=xy (x -y ) ;D 、x 2-y 2=(x -y )(x +y ) . 5、 y x x 225-的公因式为 ; 24x x -= .6、下列多项式,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是( )A 、42+-mB 、22y x --C 、122-y xD 、()()22a m a m +--. 7、下列各式可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 、2242b ab a +- ;B 、4142+-m m ; C 、269y y +- ; D 、222y xy x --.8、分解因式:=-32a ab .x 2-2x +1 = . 9、下列各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 、4x 2+1B 、4x 2-4x -1C 、x 2+xy +y 2D 、x 2-4x +4 10、因式分解:x x 2172- = . =-92x .11、因式分解:1-+-b a ab = .=++442x x .12、因式分解:=--542x x .13、若正方形的面积是 )0,0(6922>>++y x y xy x ,则它的边长是 14、若分解因式))(3(152n x x mx x ++=-+ 则m 的值为( )A 、-5B 、5C 、-2D 、215、已知46==+xy y x ,,则22xy y x +的值为_____________16、分解因式:x 2 - 4x + 3 = .17、分解因式:x 2 - 2x y -32y = .18、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 、)1(222--=--m n n n nm nB 、)32(322---=-+-a ab b b ab abC 、2)()()(y x y x y y x x -=---D 、2)1(22--=--a a a a19、322236129xy y x y x -+的公因式为 . 20、分解因式:x xy 2-= .21、把多项式bx by ay ax -+-5102分解因式为 .22、把多项式m mn n m 552--+分解因式为 .23、把bc ac ab a -+-2分解因式.24、am + an + bm + bn 可以分解为 .2011.3.22。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四课检测题及答案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政治第四课的时候,应该通过政治试题牢记其中的重点内容。
以下是我们给你推荐的七年级政治上册第四课检测题及参考答案,期望对你有协助!七年级政治上册第四课检测题1、开学了,老师给你分了一个新同桌,你想如何和他相处A;①如探寻共同的喜好;②主动协助同学;③主动沟通,介绍自身;④记住同学的名字等。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 D③④2、___B___是一种机智和友善,可以容易地使人际关系润滑起来。
A微笑 B 幽默C交往D宽容3、大家注定要和他人生活在一起,这是自己的幸运。
大家与他人交往的起点是:A微笑 B沉默 C宽容 D 首次握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首次握手,是指交往的一个起点。
B新的中学生活,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大家没办法跨越陌生C微笑是交往的而一个起点D幽默乃人际交往的最大窍门。
5、人物的言行告诉自己的道理是A在乘车流程中,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事情,要掌握忍让和宽容B在人与人的交往流程中,自身肯定要尽可能占主动,这样才不会吃亏C在生活中,只有你有意无意地伤害了他人,只须说句客气话就好了D在与人交往的流程中,要做到谦和、礼貌、与人为善6、20XX年5月6日,北京年轻人报报道:当大家掌握用微笑对待他人的时候,大家也掌握了用微笑面对生活,其实,微笑很容易,就在自己的一念间,请不要吝惜你的微笑。
这告诉大家①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打开心灵的迷宫②只须你掌握了用微笑对待他人,一切事情就变得非常容易③在自己的人际交往中,微笑具有神奇的力量④用微笑面对生活,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7、哲学家基里尔瓦西列夫说:爱的微笑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
它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一切,给周围的气氛增添了温暖和同情、殷切的期望和奇妙的幻境。
他这句话告诉大家①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②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③微笑能话解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④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把万能钥匙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8、一位哲人说过:微笑是一个人最美的神态,长得再丑的人,只须一露出真诚的微笑,就会一下子漂亮起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基训部分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语文活动2.西湖庐山泰山淮河2《桂林山水》自学提示2.(1)②(2)③拓展阅读2.半江渡黄布倒影碧莲峰3.“只见两岸群山如千万株玉笋破土而出,青翠欲滴,碧波倒影,山水含情,宛若置身仙境。
碧莲峰玲珑、俊秀,很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莲花,生意盎然。
”语文活动1.长城2.九曲十八弯3.九寨沟4.黄山3《记金华的双龙洞》自学提示2.叶圣陶游记浙江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BACED拓展阅读2.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介绍了游览善卷洞的经过。
3.洞口、中洞、下洞,上洞。
4.写出了巨石的高大以及生长时间的漫长。
4*《七月的天山》自学提示2.写景移步换景山、水、花拓展阅读1.花和海2.B A语文活动CDABB第二单元5《中彩那天》拓展阅读3. 智慧是天生的,也就是说,人天生就很聪明,而道德却是靠后天培养的。
对智慧的使用会产生两种结果:造福人类或者危害人类;只要我们有道德底线,就不会用自己的智慧去干不道德的事。
而我们空有智慧,就无法抑制自己干坏事。
6《万年牢》拓展阅读1.一位小女孩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主动购买车票,其行为带动其他乘客纷纷补票。
2.(1)早上在公交车上帮小女孩交车票钱。
(2)在5路公交车上小女孩主动购买车票。
(3)一周后小女孩还我一元钱。
7《尊严》拓展阅读(1)光景教养惊奇(2)孩子们争抢面包,并且谁都没有说一声“谢谢”(4)因为小女孩有一颗感恩的心。
语文活动1.瓦全2.生死3.辱4.折腰8*《将心比心》拓展阅读1.(1)忧心忡忡(2)受宠若惊3.第一次紧张,第二次自如、自然。
4.“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对小学徒的同情和鼓励,给她带来了自信。
第二单元检测六、1.支吾: 指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2.易如反掌: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
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第三单元9《自然之道》拓展阅读21(1)支离破碎(2)不辞劳苦 2.虽然旧窝被毁,但是它们又衔来泥土,不辞劳苦去重建家园。
第4课练习题答案1解析材料考查的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普通手机的使用到3G时代的来临,体现了①③,故选B项。
②错误,消费量的增加可以带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但不能保证产品质量一定会提高。
相反,产品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促进消费量的增加。
④错误,社会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环节。
答案 B2解析题干是反映由于需求的增长即消费的增长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而不是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故选C。
答案 C3.解析本题容易错选③④。
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基础知识,准确把握关键词。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排除③④,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 A4.答案 A解析国企数量减少,但收入、资产总额、利润都在增长,表明国企的竞争力增强,国有经济结构改善,故选A。
B、D表述错误,C没有体现。
5.解析文件规定,允许民间资本(非公有资本)投资市政公共事业等领域,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主体的平等性,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各种资本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①②④符合以上内容;③中的“取消”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应该排除。
答案 C6.答案 B解析题干明确指出了吉利汽车是“民营”公司,故①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出管理方式的转变,故④不符合题意;通过收购重组,吉利汽车企业可以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故②③符合条件。
选B。
7【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故选D。
【答案】 D8【解析】“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表明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故选C。
【答案】 C9【解析】“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故选A。
【答案】 A10答案 A解析高速铁路的建设,为我们的旅途生活带来全新的改变,说明生产决定消费,故选A。
11答案 B解析现阶段,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历史九年级全一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课前预习①三四百万年前②非洲南方古猿③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④集体课堂练习一、1.D【解析】前三项是猿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选项D是晚期智人时期才掌握的生活技巧。
2.C【解析】猿在用前肢劳动的过程中,使前肢逐渐解放出来,开始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促进了语言和智力的发展,也学会并增强了使用和制造工具的能力,由此实现了从猿到人的转变。
3.A 4.D 【解析】D选项是父系氏族的特点。
5.B【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
C选项看似正确,实际只反映了材料的一个方面。
6.A【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7.B二、1.(1)A:古猿B:制造和使用工具(2)约三四百万年前。
南方古猿。
2.(1)母系氏族。
(2)采集渔猎阶段,女子处于主导地位。
因为女子从事采集,能更好地为氏族生活提供保障。
农耕阶段,男子地位高。
大面积种植,男子在劳动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3)生产力水平学习延伸一、1.A 2.B二、(1)原始社会。
(2)生产力的发展。
(3)科技的发展进步,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微波辐射、交通阻塞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努力: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注意环保、便捷、节能、高效。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课前预习①约公元前3500年②尼罗河流域③金字塔④约公元前3500年以后⑤两河流域⑥汉谟拉比法典⑦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⑧约公元前2500年⑨印度河、恒河流域⑩种姓制度课堂练习一、1.C 2.A 3.A 4.C 5.C 6.D7.C二、1.(1)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
(2)泰姬陵、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汉谟拉比法典等。
感受言之有理即可,如建筑宏伟雄壮、富丽堂皇,感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第一课时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目标点睛:1.自我尊重卑躬屈膝健康良好2.文雅后果3.知耻知耻4.虚荣心基础闯关:1.C2.D3.B4.B5.D6.A7.不正确。
因为,他这种“自尊心太强”或“过度自尊”的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虚荣心理。
虚荣心不是真正的自尊,是对自尊心的扭曲,使用所谓的“自尊心”来掩盖自己的弱点。
第二课时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目标点睛:1.自尊自我完善2.尊重他人3.尊重自己基础闯关:1.A2.A3.C4.A5.A6.不对。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我们在维护自己尊严的同时,也有责任与义务去维护他人的尊严)。
小明给小强起绰号并当同学的面随意的叫小强的绰号,这是对他人尊严的侮辱,所以小明的做法不对。
7.(1)晓畅对小丽的欣赏和鼓励,使小丽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体验到了自尊的快乐。
(2)晓畅做得对。
因为晓畅能从欣赏鼓励等角度来善待他人,懂得尊重他人,也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人同享自尊的快乐。
第三课时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目标点睛:1.人格豁达适度2.2.礼貌劳动人格3.3.欣赏接纳人格基础闯关:1.C2.D3.D4.C5.C6.D7.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8.尊重他人就是要意识到他认同自己一样需要自尊。
与人相处时,注意维护别人的自尊,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多为别人着想,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个尊重他人、又被别人尊重和喜爱的人。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课时“我能行!”目标点睛:1.确信实现2.相信表现体验3.自负自卑轻视过高地基础闯关:1.A2.B3.C4.A5.D6.B7.“我能行”就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表现为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8.(1)小明是真正的自信者,小刚是自负心理,小亮是自卑心理。
(2)小明会成功。
因为自信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基训(不含卷子)答案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化学九年级全一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下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共同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2.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分子原子分子原子分子原子分子原子论分子学说3.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4.绿色化学5.粮食发酵,自来水消毒杀菌等(合理即可)。
6.d7.b8.c【解析】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是生物学科研究的范畴。
9.b10.已有没有11.环境友好污染12.c13.c【解析】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4.b15.a16.青铜器制火药造纸17.(1)用钢铁做成的圆规(2)用塑料做成的文具盒(3)用橡胶做成的橡皮18.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不使用一次性饭盒等。
(合理即可)第一单元来到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1.有其他物质生成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生成气体2.物理形状新物质3.新物质化学4.物理物理化学5.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6.d7.d8.c【解析】石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能产生许多有害物质。
但石油是当今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所以不可能停止一切石油开采。
9.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析】物质熔化主要出现了物理变化,而糖熔化能够炭化,属化学变化。
10.c【解析】灯泡发光是能量转化。
11.b【解析】有些液态可以出现升华而逐渐消失,所以冷却液态时,液态逐渐消失不一定存有崭新物质分解成。
12.b13.c14.都属于物理变化,因为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变成其他物质。
第2课时1.化学变化不稳定性可燃性化学变化颜色状态2.abdce3.d【解析】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传热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4.c5.a6.c【解析】金属一般都具有导电性。
7.b8.c9.d10.用磁铁吸附,铁能被吸附用磁铁吸附,铁不能被吸附11.(1)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2)易燃烧(3)挥发成气体(4)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2.(1)分别嗅两种物质的气味,存有气味的就是汽油,没气味的就是水。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课时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C2.D.3. A4.D5.A6.B7.A .8.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而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在我国,公民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9.(1)还属于我国公民。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马森被判刑后并未被剥夺国籍,因此还属于我国公民。
(2)不属于我国人民,虽然他还具有我国国籍,但他已经被剥夺了政治权利。
不再属于我国人民的范围。
第二课时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1.C2.B3.A4.B5.C6.C7.B8.(1)“神人”的做法已经违法,他没有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
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
具体说来,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第一课时公民的义务1.B2.A3.C4.A5.D6.B7.A '8.(1)小肖不可以放弃受教育的权利,她所接受的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特点。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小肖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学生,也应该自觉履行这一义务。
9①在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②赡养扶助父母,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图中的儿子只享受权利,没有履行义务-其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