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姓人的繁衍与变迁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蒋姓的来历与起源作文说起蒋姓,那可真是有着一番有趣的历史渊源。
蒋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据古籍记载,蒋姓出自姬姓,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地,建立了蒋国。
伯龄也就成为了蒋姓的得姓始祖。
话说这蒋国,在当时那也是有着自己的一片天地。
虽然不像那些大国那样声名显赫,但也有着独特的风貌和故事。
蒋国的人民勤劳善良,靠着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他们种植庄稼,养殖家畜,日子过得平淡却充实。
在蒋国的土地上,有一位名叫蒋伯的农夫。
这蒋伯呀,可是个种地的好手。
他家的田地里,庄稼总是长得比别人家的茂盛。
每到春天,蒋伯就早早地扛起锄头,来到田边。
他先是仔细地观察着土地,看看哪里需要翻耕,哪里需要施肥。
那眼神,专注得就像在审视一件珍贵的宝物。
等到翻耕的时候,蒋伯那力气可大了。
他一锄头一锄头地挖下去,每一锄头都带着十足的劲头,仿佛要把自己对土地的热爱都深深地埋进土里。
翻耕完了,他又开始施肥。
那肥料都是他自己沤制的,纯天然无污染。
蒋伯一边施肥,一边嘴里还念叨着:“这庄稼呀,就跟孩子似的,得好好照顾,才能长得壮实。
”到了夏天,阳光火辣辣的。
别人都在家里躲阴凉,蒋伯却戴着个草帽,在田地里查看庄稼的长势。
他一会儿看看这株稻苗,一会儿摸摸那株麦穗,脸上满是关切。
要是发现有虫子咬了庄稼,他立刻就动手捉虫,一点儿也不含糊。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蒋伯家的田地里一片金黄。
那沉甸甸的稻穗,饱满的麦粒,都像是在向人们展示着蒋伯一年的辛勤成果。
蒋伯看着这丰收的景象,笑得合不拢嘴。
他叫来家人一起收割,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说笑,那场景,真是温馨又热闹。
随着时间的推移,蒋国虽然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蒋姓的后人却在各地繁衍生息。
他们带着蒋国人民勤劳、善良的品质,在新的土地上扎根、发展。
在后来的岁月里,蒋姓中也出现了不少名人志士。
比如说蒋琬,他可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重要大臣,以聪明才智和忠诚正直著称。
到了现代,蒋姓的人也是遍布各行各业。
湖湘蒋氏宗谱源流及字派
湖湘蒋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知名姓氏,始祖可追溯至唐代。
随着历史的变迁,蒋氏家族逐渐分散到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形成了多个分支。
本文将介绍湖湘蒋氏的宗谱源流及字派。
湖湘蒋氏的始祖为唐朝宰相蒋元极,他的后代分别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定居,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分支。
其中,湖南蒋氏分支最为广泛,主要分布在湘潭、岳阳、衡阳等地。
在湖南蒋氏中,又有不同的字派。
其中,以“道”字派最为常见,包括著名的湘潭蒋氏和岳阳蒋氏。
这些蒋氏后代多从事文化、教育、官场等领域,历史上有不少贤才名士。
除了“道”字派,湖南蒋氏还有“仁”、“齐”、“宸”等字派。
这些字派代表不同的家族传统和文化背景,反映出湖湘蒋氏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同时,这些字派也为蒋氏家族寻根问祖、传承家风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总之,湖湘蒋氏的宗谱源流及字派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反映了蒋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通过研究这些资料,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蒋氏家族的优秀传统,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1 -。
蒋姓和哪个姓是世仇
答案:
蒋姓没有和其他姓是世仇。
1.蒋姓来源说明:
蒋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统与来源与西周皇族有关。
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以国名命氏。
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
蒋国灭亡之后,姬伯龄的后裔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蒋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蒋氏正宗。
2.蒋姓分布:
在长江以南是比较常见的姓氏。
在四川大部、渝黔、湘桂、广东北部、江西西部、云南大部、苏浙大部、安徽东部、上海,蒋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以上,在中心地区可达2.2%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甘肃大部、新疆西北、黑龙江大部、吉林东部,蒋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2%—0.66%,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4.6%,居住了大约33.5%的蒋姓人群。
3.蒋姓名人:
蒋方震,字百里,浙江海宁人,著名军事家、军事教育家,早年与蔡锷一同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保定军校校长,陆军大学代校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蒋柏忠,男,1940年10月出生,江苏无锡人,大专学历,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国画家,自幼酷爱文学、书画早年就读于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受业于钱松岩、吴荣康、钱晴碧等名师。
延伸:
网上有说:蒋姓(蒋介石)和张姓(张学良)是死对头。
这纯粹是个例,不能叫世仇。
蒋姓的来源,姓蒋的名人本文是关于蒋姓的来源,姓蒋的名人,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蒋一、寻根溯祖出自姬姓,以国名命姓。
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
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
《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
"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楚灭蒋后所置,属于汝南郡,魏、晋时改属弋阳郡。
因此,蒋姓祖根在今河南淮滨。
二、迁徙分布先秦时期,蒋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发展繁衍。
自楚灭蒋后,蒋氏除部分仍留居河南外,大部分外迁。
其中,有一支首先于汉时已迁居陕西省境内,又一支于东汉迁往山东东莱郡。
另一支于南朝宋时迁往义阳羡县(今属江苏)。
西汉哀帝时,又杜陵人(今陕西长安县东南)蒋翊被封为兖州(今属山东)刺史,其子孙东汉初渡江散居江南各地,其中一支徙居阳羡(今江苏宜兴),一支徙居毗陵(今江苏常州)之滆湖,一支迁至今浙江奉化之三岭。
东汉建武年间,蒋横9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颖,会稽(今属浙江)侯郑,临江(今四川忠县)侯川、临湖侯曜、临苏侯浙、浦亭侯巡、九江(今属江西)侯稔、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侯默、函亭(今属江苏)侯澄。
可见,自蒋横以后,其子孙便多散居我国南方的浙江、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地。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有河南蒋姓将佐随从,后在福建安家落户。
宋代,蒋氏已有移居今广东者,如南宋理宗时进士蒋科为电白人(今广东高州县东北)。
元末,永嘉人(今浙江温州)蒋允文避乱移居闽中。
元、明时期,福建、广东的蒋氏已发展成为大族。
蒋氏入台最早者是明末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蒋毅庵,伺候福建泉州等地的蒋氏又有一些人徙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远播海外。
蒋姓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三、郡望堂号【堂号】 "钟山堂":后汉时有秣陵尉蒋子文在山中剿匪时牺牲了。
蒋氏大宗碑文唐天宝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昔者周公。
正天地之纪,立君臣之度。
朝诸侯于明堂,复宝命于元子。
于是,旌以车服,锡以山川。
虽名上公之位号,实用王者之礼乐。
然犹大录丰功,优命诸子,宅鲁候於曲阜,城蒋国于期思。
父拜于前,子拜于后,得姓之始,斯非盛欤!是以,再见春秋,永为藩辅。
受介圭而作瑞,分宝玉而展亲,备物典册,异姓为后,南面而享国者十有余世。
其后,天子微弱,下堂而见诸侯;大国憑凌,容车以窥王室。
汉阳宗国,楚实侵并,既食采于漆水,又转封于辽城。
爵土虽微,弗亲贤替,自是寖以吞削,又居于安乐。
汉徙贤豪,以强京辅,我蒋氏迁于杜陵,十叶扶疏,皆为岳牧。
有若父临上党,子守弘农。
初并命于帝庭,别增荣于王相。
欲知宠异,分赐黄金。
依汉室之仁恩,成我祖之光显。
兖州继美,高世而立。
拂衣灞上,不窥王莽之朝;卧病长安,犹载杜陵之水。
优闲三径,荆棘塞门,名先两龚,游止二仲,跡列於高士,行书于孝子。
岂云易哉!有若步广加冠,应生美其礼,乘舆奉辔,钟会重其才。
贤能继出,文牒交映。
及乎,汉室崩离,三分鼎立,俱有德位,并显当时。
大司马之匡蜀也,材非百里,运属三分,统武侯之后事,成刘主之鸿业;护军之捍吴也,举忘私讐,居用节俭。
存锡御府之帐,殁赐芜湖之田;太尉之衡魏也,军国大事,文武兼资,高论总于万机,嘉谋协于三主。
迨夫兖州之后三叶,至于大将军、逡遒侯,遭遇谗慝,功业夭枉,九子浮于广陵,两祖地于羡阳。
仰泰伯之克让,风延陵之高节。
跡其川泽平远,气象清和,君山盘礴经其前,滆湖泓澄界其里。
虽圣贤之后,宜有明德;亦形胜之地,必生达才。
不然,何其宗党雍熈,闺门郁穆,世传词学,家践德义。
大丘父子,羔雁成行。
平原兄弟,文章连价。
自过江以还,世数二十,年且六百,或书当代之史,或列先贤之传,礼乐名位,纷纶葳蕤;不可遍举也!余闻之:高必颠隮,卑则沦圯,霍、阳、韩、魏,既其剪灭,栾、郤、胥、原,降为皂隶。
而我蒋氏,永中和之气,守礼让之族,根叶深茂,源派灵长。
蒋姓的姓氏来源和迁徙分布蒋姓是百家姓之一,据《元和姓纂》中记载,蒋氏为姬姓,出自周王族,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龄之后,以国名为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蒋姓的姓氏来源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蒋姓姓氏来源蒋(Jiǎng )姓源汉比较纯正,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之后,以国名命氏。
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
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
《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
”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楚灭蒋后所置,属于汝南郡,魏、晋时改属弋阳郡。
因此,蒋姓祖根在今河南省淮滨。
2、出自其他少数民族中有蒋姓。
如满、蒙古、回、拉祜、保安、布朗、苗、瑶、傣、土家、壮、羌及苦聪人有此姓。
蒋姓得姓始祖蒋伯龄。
据《元和姓纂》中记载,将氏出自姬姓,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龄之后,以国名为氏。
周武王姬发灭掉荒淫无道的商纣王之后,建立周王朝,在位不久即撒手人寰,由周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便由周公旦摄政,周公旦助成王平息了商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的叛乱,确定宗法制,创立了典章制度,并不断分封同姓诸侯,其中将自己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地(今河南省固始东北蒋集,一说今河南省光山县西),世称蒋伯。
公元前617年,蒋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蒋氏,并尊蒋伯龄为蒋姓的得姓始祖。
蒋姓迁徙分布河南为蒋姓的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
秦汉之际,有蒋姓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博兴、寿光的蒋姓繁衍的最为旺盛,故蒋姓世代有以“乐安”为堂号的习俗。
蒋姓南迁较一般姓氏都早,始于汉代,东汉建武年间,逡道侯蒋横遭谗害,其九子避难四方,光武帝醒悟后,九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颍、会稽侯郑、临苏侯浙、临湖侯曜、浦亭侯巡、临江(今重庆忠县)侯川、九江(今属江西省)侯稔、云阳(今陕西省淳化)侯默、函亭(今江苏省宜兴)侯澄。
全州蒋氏溯源全州蒋氏溯源蒋咸喜(注:本文原载于2012年8月13日《桂林日报》第七版,转载《中国文明网》—魅力广西历史文化。
有修改。
)全州有“一唐二蒋”之说(注:1998年人口普查,唐、蒋两姓占全州人口的一半,蒋姓人口已略多于唐姓),蒋姓人口在全州占有非常大的数量,其分布于全州十八个乡镇大小村落八百余处,人口二十余万,为全州著姓之一。
但其始祖是谁,为何姓蒋,从何而来,文化积淀如何。
带着这些疑惑,笔者与几位族人前往河南的期思和全州的将军町、梅潭、石岗等地寻根溯祖,有幸记之。
分封蒋国,国名为姓蒋国故址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期思镇。
史料记载:“周室初兴,同姓封国五十有三,而文、武、周公之祚又三十有二。
左传载:‘凡、蒋、邢、茅、胙、祭,皆周公之胤。
’公之三子伯龄,为蒋氏封始祖。
”(宋.苏轼《蒋氏龙边宗史序》)。
“蒋在弋阳期思县”(《左传》杜预注)。
“( 淮水),又东北,过期思县北,县故蒋国,周公之后。
”(《水经注·淮水篇》)。
“期思城,县西北七十里,古蒋国。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光州固始县云)。
以上史料说明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中姬姓之国有53个,而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诸子及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后代占32国,其中周公姬旦之后封有6国。
蒋国在期思,是周文王之孙,周公旦第三子伯龄的封地。
伯龄公因功而受封。
成王年幼时周公旦辅政,时武庚串通管叔、蔡叔、霍叔以及淮夷诸国叛乱,周公旦攻灭东方l6 国,并对东方的领地重新进行了分封。
因伯龄公在平定武庚判乱时是第一功臣,于是成王封伯龄公于蒋,称为蒋男,建立了蒋国。
伯龄公配齐国姜文公女寿嫄,生本立、本道二子。
寿八十二,生于武王十三年已卯,殁于昭王十二年庚子。
谥曰正。
葬地赐万寿陵。
其传世器物为“将兑殷”和“将子爵”。
蒋氏始祖伯龄公陵墓——万寿陵春秋时期,伯龄公的第23代孙姬简为蒋国国君时,楚大夫复遂于公元前617年攻蒋,自此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公的后代子孙因避难而逃离家园。
关于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就我一个姓蒋的。
班中姓徐、胡、吴的人好像占了一半,姓蒋的却只有我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
于是,我对蒋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了解蒋氏的来源和蒋氏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蒋氏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蒋氏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与资料整理四、结论1.我国蒋氏源远流长,它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地,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
蒋国灭亡之后,姬伯龄的后裔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蒋氏。
蒋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十三位,人口约六百六十四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2%左右。
河南为蒋氏的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氏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
秦汉之际,有蒋氏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广饶的蒋氏繁衍的最为旺盛。
东汉末,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
自乐安迁义阳羡县,其子孙有迁浙江奉化之三岭。
据考证,天下无二蒋。
汉代以后的蒋氏,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
唐初,此期有蒋氏移居浙江奉化。
五代时,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如今,蒋氏已广布天下,尤以浙江上海、四川、江苏、湖南等省多此姓,四省蒋氏约占全国汉族蒋氏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2.在历史长河中蒋姓人才辈出。
有太极拳第一代宗师:蒋发。
有蒋氏鼻祖:蒋伯龄。
有中华民国总统,远东战区总司令:蒋介石。
有授平蛮将军衔,镇守两广,官至太子太保的蒋傅。
有前将军,赠龙骧将军、青州刺史:蒋少游。
有常州宜兴知开封阳武县县长:蒋兴祖……我为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蔣氏家谱大全,蔣家人必看!姓氏起源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姓都是女字旁或女字底。
中国著名的八姓: 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黄帝因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姬、酉、祁、己、腾、箴、任、荀、僖、姞、儇、衣。
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喾、尧以及夏禹、商族的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
后稷承继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
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候时,其中姬姓国53个,由姬姓演变出411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
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姜姓还是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催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
妘起源于帝喾高辛氏。
嬴起源于少昊金天氏。
姚、妫同源,起源于舜帝。
姒起源于大禹。
姞姓起源于姬轩辕。
后来用吉所取代。
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腾、任、荀、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过渡到父系氏族制。
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迈进阶级社会。
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古代传说中,姓与氏是伏羲氏确定的。
姓,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统,是源于同一女姓始祖的具有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合标志。
它最早是氏族图腾标志,有了文字之后,才形诸文字。
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标记,氏是源于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庶子)的开氏始祖的符合标志大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称呼。
氏,是部落、宗族的,是小宗(支系)的族号,子孙分支就以氏来区分。
他们的姓不变,而以分支的国、邑、地、官、谥、字、业等各自为氏以示区别。
在小宗(分支)的划分,有其基本原则,就是'别子为祖,自为小宗。
分支后繁衍后代,他就成了本宗的祖,他的子孙为更小的宗,并且各自为氏以示区别。
蒋姓人的繁衍与变迁/蒋晚月
蒋商音。
蒋姓在当代100家大姓中排在第43位,是中国人口最多的50大姓之一。
据有关资料统计,蒋姓人口约占中国当代总人口的0.48%,就全国来说,蒋姓总人口有620多万,分布在全国各地。
蒋姓源于姬姓,是周公姬旦第三子姬伯龄的后代,发祥于今河南淮滨县期思镇旁白露河与期思河所围成的一带地域。
它的繁衍、播迁与演变情况大致如下。
人口的繁衍
蒋姓虽然出现较早,历史悠久,但是一开始的人数并不是很多。
你想,仅一个期思乡,甚而是一个期思村,又能有多少人?多说三千人。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战乱纷纷,时间又短,人口不会有多少增加。
到两汉(公元前206—公元220),社会较为安定,且蒋姓辗转迁徙到山东、江浙、两湖,甚而两广等地定居,人口则开始有所繁衍增加,特别是江浙一带,增加更快。
据一些史料提示和一些蒋氏宗谱所载,全国蒋姓,大约已不下五万人了。
到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公元589)时,人口虽有增加,但也不多,大约已有七八万人。
到隋唐(公元581—公元907),特别是唐,由于社会较为安定,且那些迁徙外地的蒋姓人们已大多进入创业期,生存条件较好,人口则有较大幅度增加,已猛增到十五六万人了。
到宋元(公元960—公元1368),全国蒋姓主要分布在江苏、广西、湖南和浙江一带,其次分布于江西、陕西和广东,大约已有二十八九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34%。
此时蒋姓在全国的分布,已基本形成江浙、湘桂两大板块。
到明清(公元1368—公元1911)两代,江苏、浙江、广西和湖南,仍为全国蒋姓最集中的地区,但此时蒋姓的分布格局有所变化,范围更加广泛。
云贵川、陕甘等地的蒋姓人口也慢慢多了起来。
此时全国蒋姓人口几近2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53%。
民国(1911年)以来至今,蒋姓总人口已达620万,为全国第43大姓,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8%。
从明清至今600年中,蒋姓人口由200万增至620万,其增长速度不谓不快。
播迁与演变的大势
蒋姓人是蒋国首任国君、周公姬旦的第三子姬伯龄的后代子孙。
关于他们传承过程方面的史料不多,但浙江东阳《泰里蒋氏宗谱》和江苏镇江《丹徒蒋氏宗谱》、江西广丰《丰溪岩後蒋氏宗谱》、江苏江阴《刘庄蒋氏宗谱》、浙江浦阳《蒋氏宗谱》、湖南《湘潭瓦子坪十修谱》、重庆永川三径堂《梅溪蒋氏宗谱》等一些宗谱资料提供了一些可靠依据:姬伯龄的九世孙诞申,在周幽王八年时为太子太傅。
太子宜臼继位即周平王,平王命其子回蒋国为国君。
姬伯龄的第17代孙为蒋国国君时,南边的楚国是大国,楚穆王率兵攻伐北边的陈、郑两国时,取道蒋国捎带着灭掉了蒋国。
其后代子孙不堪受辱,四散逃难,有的逃到江苏无锡一带,有的跑到山东乐安一带。
为不忘故国,纷纷以蒋为姓。
以后,姬伯龄的第19代孙,
也即诞甫的第十代孙姬蟾,由期思迁徙到当时的弋阳江(今潢川、光山一带)居住。
自此蒋姓人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一支精锐,似星星之火,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繁衍子孙,播迁各地。
蒋氏子孙隐不仕秦。
刘邦灭秦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政权,“汉徙贤豪,以强京辅”,便有一淸公徙居关中杜陵而形成一个杜陵家族。
这杜陵蒋姓不久便出了个蒋球(原名允兴),字明瑾,他是圣训的第十六代孙,也即姬伯龄的第38代孙,汉惠帝时隐居于河南芒砀山下,成为一时的新闻人物。
到西汉时,有记载的蒋姓人共57支,徙居情况如下:
仲孝公居郑州荣阳,赠荣阳公;仲襄公居古汴封邱,赠邱公;
英曦公居嘉陵,赠嘉陵公;英昭公居维城,赠维城公;
季韬公居武阳,赠眉阳公;季元公居涪陵,赠涪公;
季贞公居益州华阳,赠华阳公;庆宗公居晋康,赠晋康公;
庆鸿公居扶风,赠秦郡公;庆祯公居延安,赠安定公;
庆元公居雍州武康,赠武康公;叔猷公居秦州天水,赠成纪公;
承文公居永兴,赠安西公;诞真公居平原,赠平原公;
殷肇公居濮阳,赠昆吾公;纪 公东平,赠阳榖公;
纪康公居广平,赠曲周公;纪皋公居滕州,赠滕公;
纪玉公居鲁郡,赠鲁公;德奎公居太原,赠太原公;
德轨公居汾州酉河,赠文湖公;肄勳公居武城,赠亘宁公;
明远公居上党,赠子国公;师凖公居明条,赠解县公;
静奫公居弋阳,赠弋阳公;静奁公居广陵,赠邗城公;
静 公居九江,赠光郡公;静奇公襄陵,赠襄陵公;
静奭公居洛阳,赠郏山公;静契公居镇平,赠平郡公;
静奕公居汝南,赠汝南公;静夷公居信阳,赠信阳公;
圣泽公居太宁,赠太宁公;圣褒公居安阳,赠安阳公;
祯世公居辽水,赠金昌公;祯国公居信都,赠益成公;
祯吉公居晋州平阳,赠武烈公;祯祥公居常山,赠常山公;
祯萃公居西安,赠安西公;绍 公居益津;纪庞公居辽城;
元魁公居上谷;元圉公居汝陶;元再公居襄阳榖城;庚寿公居汝阴;
乐詹公居益都乐安;鼎历公居淮阳宛丘;呈能公居维杨江都;祚禶公居汝州;
祚健公居房子湖;迁台公居南阳;一清公居杜陵;允恭公居滁阳;
允才公居临怀淮;亦云公居寿春;惠里公宜都;良錊公居古荆。
自静奫…祯世…绍庞…一清宗脉,到圣训的第二十代孙,也即姬伯龄的第42代孙蒋满,字怀概,“举孝廉,为汉淮南相”,及汉上党太尉、豫州刺史。
蒋满的儿子蒋万,字彦明,任当时刚设置不久的弘农郡太守,父子同日“剖符”(同一天被皇上计功、受封)。
蒋万生蒋诩,字元卿,任西汉哀帝时的兖州刺史。
蒋诩生二子:蒋助和蒋崇。
蒋助为会稽太守,蒋崇为北海太守。
蒋助生蒋晃,拜司徒,封杜陵郡。
蒋崇生蒋修,官至御史大夫。
蒋晃生蒋横,字承先,年十八,形体宏大,从东汉光武刘秀讨赤眉起义军有功,擢大将军、太尉,封九江逡遒侯。
但后遭司隶羌路所谮,于东汉刘秀光武二年(公元26年)八月被害。
蒋横娶妻戴氏、
丁氏,生九子,遭难离析,“一子奔楚、八子皆渡江南散处。
”当时有童谣云:“君用谗慝,忠烈是殛,鬼怨神怒,妖气充塞,”盖日昏翳三日。
不久,皇帝觉醒,杀羌路全家,为横昭雪,封其后代。
九子各以所居地封侯:长子颖,字伯达,封金华侯。
汉明帝时永平四年(公元61年),徙居东越(今浙江省东部、南部及福建省东南部)。
历任司徒、长史、事中郎,后又徙居会稽东郡。
娶王氏、羊氏,生九子,子孙因居东阳之兰溪建德,即为东阳支,系浙江金华蒋姓始祖;次子蒋郑,字澄康,封会稽侯。
拜会稽太守,子孙散居信安、义乌、暨阳,是为暨阳支,系浙江会稽始祖,可惜人丁不旺;第三子蒋川,字慈明,封临江亭侯。
拜酒泉太守,后徙居丹阳,是为丹阳支,系江苏丹徒蒋姓始祖;第四子蒋耀,字正理,辟为司徒,封镇湖侯。
历任上党太守,娶司马氏,生十二子,徙居零陵营道,为零陵支,系湖南零陵蒋姓始祖;第五子蒋渐,字兴嗣,封临苏侯。
拜中昌太守,是为吴江支,系江苏苏州吴县始祖;第六子蒋巡,字叔明,东汉浦亭侯。
子孙徙居钱塘,是为钱塘支,系为浙江杭州余杭始祖;第七子蒋稔,字孝芳,袭父爵九江侯。
是为九江支,为江西九江蒋姓始祖;第八子蒋默,字秀芳,东汉云阳(今陕西淳化)侯。
后居阳羡县(今江苏宜兴)滆湖东竹山,为湖东支,系江苏阳羡湖东蒋姓始祖;第九子蒋澄,字少明,居阳羡县滆湖之西津,东汉婺州(金华)刺史,封 亭(今属江苏)侯。
年71岁,薨于位,与夫人司马氏合葬于封内之都山,属湖西支,为江苏阳羡 亭蒋姓始祖,等等。
蒋横死后,“汉追其功,侯其九子”,谓九侯世家。
蒋横好像一棵大树,九子有如九条根,茁肥粗壮,扎向各地,发苗生长,使蒋氏子孙蔓延江浙,乃至赣湘一带,最终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以上是蒋姓繁衍、播迁与演变的大势。
那么,蒋姓在全国各地的繁衍、播迁与演变的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据某些姓氏学家统计,在宋代,全国蒋姓大约有27万人。
“江苏为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蒋姓总人口的22.6%,占江苏总人口的1.4%。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21.8%)、湖南(15.5%),这三省占蒋姓总人口的59.9%。
在明代,全国蒋姓大约有50万人。
“江苏仍为蒋姓第一大省,约占蒋姓总人口的23.2%。
”分布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18.7%)、湖南(14.l%),这三省约占蒋姓总人口的56%。
事实上,蒋姓在广西、广东、江西、陕西、山东、四川、安徽、山西、河南等省都有,但都繁衍缓慢,人口不很集中,人口数量都较少,至于其他各省,分布就更零散,人口数量就更少了。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蒋姓在我国历史上,是个典型的南方姓氏。
(有关江苏,浙江,湖南等地变迁的历史由于篇幅关系就不一一举例。
)
遗憾的是安徽地区蒋姓人对族史的资料保存方面并不完善,定远蒋氏祠堂奠基仪式直至2011年2月20日才在定远蒋集完成,所以对有关历史了解的渠道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希望随着自己能力的加强逐渐完善这篇家族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