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47.52 KB
- 文档页数:4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提出了柯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至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彰显生态价值,使生态道德意识、生态责任意识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品质,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及其演变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
到了经济迅速发展的2l世纪,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理论也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问题由潜到显,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环境教育,以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问题,目的在于使生态意识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对人们进行环境法规和生态伦理教育,使人们主动的树立生态意识,调控生态平衡。
思想政治教育的何种价值受到重视,是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发展表现为:第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要以政治运动为中心,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政治运动首当其冲的手段。
但由于过分关注政治,不恰当地分析政治形势,导致了“左”的思想,后又全面走向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
第二,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逐渐体现出来。
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在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同时为经济发展营造积极的人文社会环境。
邓小平指出:“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政治问题要从经济角度来解决。
”。
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经济业务工作一道去做。
由此,“两个文明”建设被提上日程。
第三,今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我国的社会发展表现出巨大潜能。
论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选择摘要:在研究生态观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链及在这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
通过对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选择的内涵和本质解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链分析,结合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分析了这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和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价值态度,以期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选择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298-02一、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选择的内涵与本质(一)内涵梳理价值选择,是指在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作用过程中,主体根据自己的内在尺度,对客体的属性、功能及其对主体可能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比较,以求用最小的代价取得对主体最大的价值的过程[1]。
教育价值选择,是指教育活动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活动的属性、特点、功能、效果所做出的价值取向,它表明教育活动主体的价值态度[2]。
现代哲学意义上的生态观,将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动态网络结构。
在这种生态观的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必须以生态价值为取向,全面认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系统与环境,运用整体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生态思维方式,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
这就是生态观视域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选择的内涵。
(二)本质透视理论要想说服人,就必须彻底抓住“人本身”[3],笔者认为要全面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环境,实现其最大价值应当从“人”这个最本质的个体出发来研究这一过程,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生命和尊严,倡导个体的自由和发展,“以人为本”。
生态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选择,强调的是人本价值,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一种解读。
但这并不是说完全排斥主客体二元化思维,而是树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思维,阐述生态的本质意义即对人的主体性的提倡和尊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
区域治理WISDOM EXCHANGE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肖月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增强国民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高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大学生素质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研究,是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中的现实状况及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来的。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系统、外部系统及相互作用的各个要素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开放系统,这样才能改变传统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观念与模式,将其放在更加宏观的视野中准确解读,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7-0197-0002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概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善于借鉴和吸收各个学科重要理论和思想观点的综合性学科。
从生态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为我们研究、理解和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比较新的视角,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也使其更加全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就是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去分析这个系统中存在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构成要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多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内部生态系统和外部生态系统。
其中,内部生态系统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外部生态系统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
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只要各个构成要素的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其他要素都会在这个要素的影响下发生改变,而且每一个要素的作用都要通过其他要素体现出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发展,就是在各个构成要素的相互影响和整合过程中不断推进的。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的进展与评析杨增崇【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中引入生态学特别是教育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整体、动态、制衡、协调、共生等生态所蕴含的理念和思维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结构及其实践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不少新视角。
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全社会思想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研究的日渐深入,学界也从不同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做了进一步推进。
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优化、“生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的融合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认知分析等问题。
从现阶段相关研究的总体情况来看,研究的学理性、系统性和问题意识明显增强,抽象推演与简单概念“叠拼”的现象有所改观,学科自觉意识更为凸显,但尚存在不少有待深化和拓展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述评【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应用研究”(批准号:17CKS035),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项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教育宣传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关注生态问题得益于教育生态、德育生态包括社会生态等边缘学科研究启发,近年来成为本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
党的十A 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了重大贡献,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原创性的新成果,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将生态的理念与思维融进社会治理、网络舆论和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中,就“政治生态、社会生态、舆论生态”等提出了不少新论断、新观点,对我们科学研究生态本身所蕴含的理念思维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奠定了重要认知基础,尤其是方法论层面的致思基础。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之所以用“相关”一词也是试图对尚处于学科交叉早期对本学科领域涉及“生态”问题的研究做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考察。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实现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经济的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接踵而来的生态危机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大问题。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重大挑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上,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功能,为生态危机的解决,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完成时代赋予的新任务,新挑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建设;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很广泛,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价值,而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的价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的表现实尤为突出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①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这样的新时期,新挑战,必须充分发挥进行思想及行为教育的优越性,从根本上帮助人们培养生态意识,树立生态观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
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所面临的最大的新挑战和任务。
一、加强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生态观念的培养列宁说过:“社会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可见,灌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的实现是有很大的作用的,生态文明观念的培养液需要由外到内的对人们进行灌输,最终内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科学意识。
(一)、进行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人生观的教育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都有偏颇之处,人的主体地位不应剥夺。
但也应建立现代“人类中心主义”②的生态世界观。
一方面认识到人在自然面前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要承认人对自然生态应担负的责任。
站在自然生态价值角度审视当代人生观,我们不难发现,当代人生观在自然生态意义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缺陷”,并在实践中表现为在自然生态意义上的个人主义人生观和利己主义人生观。
6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化发展价值傅晓华[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复合生态系统的思想动力机制范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满足价值主体生态化发展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决定其合规律性,人们对生态化发展规律的认识相对滞后与复合系统生态化发展客观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决定其合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化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要求,是高校发展生命力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发展价值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16)10-0064-03高等教育属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简称SCNCE)中的社会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属于SCNCE 的思想动力机制范畴,其生态化发展价值具有合规律性(合必然性)和合目的性两大基本特性。
决定其合规律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满足价值主体生态化发展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对立统一,是SCNEN 的生态化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
决定其合目的性是对生态化发展规律的主观认识相对滞后与SCNEN 的生态化发展客观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化发展价值是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呼唤,也是高校发展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有机统一、价值传递和价值创造的有机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才能满足主体生态化发展的需要,这是生态化发展价值实现的实践问题,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建设、价值主体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提升生态化发展价值实现的全面性,进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化功能1、社会实践生态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要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生态文明观念中的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为主线,以系统性要求为原则,以生态系统当平台。
该生态系统是人的社会行为生态系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方式,是人与人所处的人文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