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语文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148.00 KB
- 文档页数:8
《学记》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学记》作为汉文记载最古老的教育著作,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教育思想发展道路,更被认为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开端。
该书拥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强调礼仪、节制、修身、学习,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原则,并赋予了人们“慎始敬终”的智慧。
此外,“学记”还强调了“反复耕耘,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重新定义了语文学习的涵义,把它从技术性的口语和书写指导变成了文化性的语文思想教育。
现代汉语教学受《学记》教育思想启发,不仅重视语言系统,更强调学习者从文本中领悟文学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注重教学者通过充分了解学生,利用相关文本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及思考学习等能力。
首先,现代汉语教学重视语言系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系统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如词汇、句法、修辞等,使学生得以深入理解文本,并熟练运用汉语表达出来。
此外,学生也会学习如何阅读有意义的文本,发展语言交流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其次,现代语文教学强调文学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学记》中,语文教育思想被视为“耳濡目染”,以促进学生接受传统文化价值观。
今天,现代语文教学也培养学生学习价值观以及美学思想,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纳和认知,形成更为完整的文化视野,进而提高孩子们的文化修养与思维能力。
最后,现代语文教学受《学记》教育思想的启示,注重教学者通过充分了解学生,利用相关文本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及思考学习等能力。
教育工作者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教师课程设计和辅导思想实践中,应当加强结合传统文化价值观,注重实践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发展出健全的语文教育思想。
综上所述,《学记》教育思想对现代汉语教学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条汉语文学思想教育的全新道路。
《学记》作于战国晚期,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学记》全文共22章,1229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完整的关于教育的文献。
据郭沫若考证,《学记》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写,是思孟学派在二千多年前总结私人讲学实践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而写成的教育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
《学记》讲述了属于教育范畴的礼仪与典章制度,内容涉及很广,介绍了“学”理、“学”规、“教”型(法)、“师”道、“学”道,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它提出的许多教学原则,如教学相长、藏修息游、预时孙摩、启发式教学、长善救失等,在当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学记》在第三章中就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双边活动过程.通过“学",就可以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不足;通过“教”的实践,可以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欠缺.教、学的这个过程,一方面它是学习者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教学者由顺利到“知困”,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借鉴、领会、学习,达到“自强”的发展过程。
正是这样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使教、学双方得到不断提高.《学记》中所提出的“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基本原则,深刻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意义,强调了教学活动的重要性,确定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
学生通过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一定的逻辑思维,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能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效果。
而老师给学生讲解的过程,正是学生从不懂到接触,再到理解的过程.与此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老师当初没有思考过,正所谓“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所以老师给学生解答的过程,也是能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的过程。
《学记》对语文教师内在素质的要求作者:那朝霞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04期摘要:《学记》是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本文从语文教师须有启发引导的意识和能力、因材施教的理念和“长善救失”的能力和掌握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三个层面探讨《学记》给语文教师职责及其内在素质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学记》;教育原则;语文学科《学记》是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它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儒家教育理论的总结性著作。
《学记》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的今天,翻阅这一经典教学专著,不仅有助于我们感悟古人的教育思想真谛,对于继承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试就《学记》中的教育理念对语文教师职责及其内在素质的要求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教师须有启发引导的意识和能力“君子之教,喻也”,“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这里的“喻”是启发诱导的意思,就是说只有具备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能力的人才能够有资格当教师。
这是《学记》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学记》进一步解释“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牵强、不压制、不替代。
不要牵着学生走,要给予学生自由思考和发挥的空间;不能压制学生活跃的思维,要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代替学生做出结论而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教和学之间的矛盾就会得到缓和,学生对学习感到轻松愉快,畏难情绪得到缓解。
简单来说也就是,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从而使学习活动得到良好的效果。
启发的教学方法,是我国古代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经验,他们很早就发现并应用了这个有普遍意义的方法。
作为教师,要启发诱导,更要抓住启发诱导的时机。
《学记》教学原则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很多,比如,教学相长、学不躐等、启发诱导、长善救失、豫时孙摩、尊师重道,等等。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应用的合理性,可以推动语文教学深层次改革。
教师应该打破“学在课堂”的主流,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原则。
关键词:学记教学原则中学语文《学记》全文虽仅仅一千二百来字,却言简意赅、容括颇多,不仅吸收了西周以来官学体制和春秋时期私学教学的精髓,而且以《中庸》作为思想的哲学方法论基础。
它不仅在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而且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中,《学记》中的许多思想依旧值得语文教学借鉴。
将《学记》的教学原则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推动语文教学深层次改革。
一、《学记》及其教学原则(一)《学记》简介《学记》收录于《礼记》中,包含了“化民为学”“教学为先”的教育目的、“古之教者”的教育制度、“教学相长”“学不躐等”的教学原则、“小成”“大成”的教育任务、“有志于学”的教学方法……几千年来,《学记》不仅对中国教育史具有深远影响,更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教育学理论的论述,而且在教育内容上也是博大精深。
《学记》在论述统治者教化人民的重要性的同时,阐发了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
这不仅影响着古代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依然有深远的启迪。
(二)《学记》中的教学原则1.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发现新的教学困难,或是新知识的变化,或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困难接受。
通过这些问题的处理,教师能够检测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进而不断改进。
2.学不躐等“时观而弗语,存起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观察学生的实时学习状况,为学生多留出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究的创新意识。
《学记》教学原则解读|学记的教学原则[摘要]《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体系里十分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是先秦儒家学派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
本书揭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如教学相长原则、及时施教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藏息相辅原则、启发性原则等。
本文将对这些教学原则进行解读,以期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关键词]《学记》教学原则《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后期,据历史学家郭沫若考证,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
它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体系十分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比之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公元一世纪写成,被认为“在教育史上,这是密切联系学校实践的最早的著作之一”(1)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要早300多年,比所谓“为教育开辟端绪的教育学著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1800年。
《学记》作为世界第一部教育理论专著,它的教育思想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历代教育都“奉为法戒”,(2)“后世教士当以此为法”,(3)或奉为“三代圣教科之书”,(4)与今之教育理论多所相合,体现了它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不朽贡献。
下面我就《学记》一文所涉及到的几个主要的教学原则作一下分析解读。
所谓原则,就是说话或做事所遵循的根本法则或标准。
教学原则,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标准,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5)《学记》一文所涉及到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一、教学相长的原则《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6)《学记》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及原则,这是它对教学理论的杰出贡献。
教学相长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
本义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通过教发现自己的困惑。
学记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学记》的基本内容,了解其作者、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学记》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记》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学记》中的一些古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以及其中儒家思想的具体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学记》的封面和作者,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学记》的基本内容,并对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进行查阅和理解。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分析《学记》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和思想,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合作探讨的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深入解读《学记》中的儒家思想,如忠诚、诚信、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等。
5. 实践运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如何运用《学记》中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记》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学记》,理解其中的基本内容和儒家思想。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如何运用《学记》中的思想来指导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学记》中的儒家思想。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和易以思——《学记》对“以学为主”理念下语文教学实践的启示内容摘要:《学记》作为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其中“和易以思”的观点与当下教育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以学为主”的理念是相契合的。
本文从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层面,如何体现“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的观点出发,探讨如何实现教学中的“以学为主”。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学为主教学实践在书法临习中有“取法乎上”之说,其实在教学中亦是如此。
作为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言简意赅,内涵丰富,至今读来,其中不乏对当今语文教学改革富有深刻见地的见解。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
”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指导学生学习门径,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
引而弗牵,师生关系才能融洽、亲切;强而弗抑,学生学习才会感到容易;开而弗达,学生才会真正开动脑筋思考,做到这些就可以说得上是循循善诱了。
其中的观点和思想,对于“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和实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思考。
的速度;第四学段要求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可见,默读能力的训练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
而一味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样的教学方式,则偏离了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因而不同文体的阅读训练,更应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或选定问题深入探究,或快速默读提取信息,或反复吟诵体会感受。
课堂教学中,在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定位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教师在学生的需要之处,或巧妙点拨,或提供资源,或引发讨论……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二、强而弗抑则易——在激励表扬中保持学习的欲望“强而弗抑”,讲的就是对学生要多加鼓励而不要指责打击。
教育家主张,教师要通过激励来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抑制或消除其不良行为。
仙桃市“学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小组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试行)
一、指导思想
小组是“学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载体,要通过建设,形成富有“学记语文”特色的小组文化。
二、建设原则
1.小组文化建设要体现良好的学习关系,要把小组建设成为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2.小组文化建设要体现深厚的情感关系,要把小组建设成为亲密友爱的情感共同体。
3.小组文化建设要体现融洽的工作关系,要把小组建设成为团结协作的班级共同体。
三、建设内容
(一)组建小组
小组构建要求“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
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呢?
1.主要依据学习成绩,初建学习小组,在学生相互并不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成绩采取一条龙的形式分组,每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B层-C层。
示例如下:
2.每组人数以6-8人为宜,一般为:AA-BB-CC。
每个班级一般分为6个学习小组。
3.除成绩外班主任老师还要考虑男女生的搭配以及学生的特长和性格等,实现“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
4.根据组员的配置情况,确定小组长,小组长要有组织能力,有责任感,有指挥能力。
(二)构建文化
1.创设组标。
在老师的引领下,每小组的同学尝试着建设他们各小组的组标:它一般要包括组名、口号、各个小组成员在上面的签名。
比如坚持组、奋进组,雏鹰组、永不言败组等都可成为小组的组名。
2.制定组训。
每小组的同学集体制定本组的组训,组训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创造。
比如“永不言弃;同甘共苦;携手共进;坚持到底;再坚持一小会儿;为理想而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3.完善制度。
每小组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学习常规》,制定本组的学习以及活动制度,制度一旦形成,必须人人遵守。
比如《小组长职责及轮流任职制度》,在刚进行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时,我们分的小组是异质同构,并且把表现最突出的学生定为小组长,目的是为了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其他小组成员的发展。
为此,我们可采用小组长轮流制度,这样锻炼每一位成员的组织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再如《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对每一个小组在课上和课下的说、做、行提出明确的要求,这对小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4.重视评价。
制定小学学习评价标准和评价表格,进行一课一评、一周一评、一月一评和一学期一评,并定出相应的奖惩办法。
四、注意事项
为方便小组的书面展示,在教室不能形成四面黑板的情况下,学校给每个小组配备一块校黑板,以方便学生展示使用。
仙桃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4年3月12日
附件:
一、学校班合作学习小组组建方案(表);
二、学校班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情况表;
三、学校班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座位图;
四、小组学习评价标准;
五、班级合作学习小组评分登记表(周、月);
六、班级合作学习小组评比周(月)小结表。
小组学习评价标准
1. 组员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整齐,安静等待上课。
2. 自主预习:主动、认真、投入地完成预习提纲要求的内容,并保持组内的安静。
3.交流讨论:组内分工明确,讨论积极主动、热烈有序,发言面广,有礼有节;达到了解决问题或产生新问题的目的;无乱扯捣蛋、高声喊叫等不良现象发生。
4. 对学、群学以及展示:参与积极主动,一周内各成员至少应有一次展示;板演规范清楚,讲述或发言响亮、清晰,条理清楚,见解或方法独特、有新意。
5. 组内各成员尊重他人发言,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6. 善于思考,能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
7. 组内“兵教兵”结对明确,成员间互相帮助,主动为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解惑答疑,达到共同进步。
8. 每次课堂检测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评改,并及时做好记载。
9. 组长认真组织安排组内学习活动,组内成员服从组长和教师的指导,听从组长和教师的指挥。
10. 做到入室即静;进入教室后,不管上课还是下课,学习风气浓厚,无追打、乱扯、闲聊等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