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瞬态动力学特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4
碟式太阳能聚光器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且无限的能源,因此被广泛认可为未来能源的首选。
然而,太阳能的利用率仍有提升空间,尤其对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而言,提高太阳能的收集效率至关重要。
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是一种可实现高效聚光的太阳能收集设备,其集中光线能使所聚集的太阳能产生高密度的热能,可以用来发电或制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高效聚光需要实现对太阳光线的精准跟踪,此过程对于太阳能收集系统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因此,设计和研究一种优秀的碟式太阳能聚光器跟踪控制系统对于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设计并研究一种高效、稳定、精准的碟式太阳能聚光器跟踪控制系统,以实现对太阳光线的精准跟踪,提高太阳能的收集效率,并探讨该系统的优化方法,为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商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了解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原理和特点,分析其对太阳光线的跟踪要求和局限性。
2. 分析影响太阳光线跟踪的因素,确定跟踪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点。
3. 设计基于Arduino或其他微控制器的碟式太阳能聚光器跟踪控制系统,包括硬件部分设计和控制算法实现。
4. 对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其收集效率和跟踪精度,探讨可能的优化方法。
四、研究意义本文设计的碟式太阳能聚光器跟踪控制系统可以提高太阳能的收集效率,增强了太阳能在商业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此外,该系统的研究对于太阳能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五、预期成果本文预期的成果包括:1. 碟式太阳能聚光器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控制算法。
2. 碟式太阳能聚光器跟踪控制系统的实验结果和分析,评估其性能和优化潜力。
3. 有关碟式太阳能聚光器跟踪控制系统的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
六、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 对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原理和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分析其跟踪控制系统设计的难点和问题。
碟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器镜面组件设计及分析元振毅;王永军;吴建中;魏生民【摘要】结合我国自主研发的20kW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聚光器镜面组件,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镜面组件排布方式,提出了3层多碟式排布方案.针对面积较大的中间层镜面组件,采用面向制造的设计方法,优化背板结构.在满足背板可成形性的基础上,通过在背板背面增加矩形空心型钢,提高了镜面组件的整体刚度.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背板的可成形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整合适的加强筋截面尺寸和摩擦系数,解决了背板成形时的破裂问题.模拟和试验表明背板在一套模具下可顺利成形.【期刊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太阳能;聚光器;镜面组件;设计;成形性【作者】元振毅;王永军;吴建中;魏生民【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数字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数字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72;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数字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工业技术52机械设:计。
与制造Machinery Design & Mantlfac,turc第 8 期2014年 8 月碟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器镜面组件设计及分析元振毅1 ,王永军.,吴建中 2 ,魏生民 1( 1.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数气二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两交 710072 ;2 . I{ .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2 )摘要:结合我国自主研发的 20kW 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聚光器镜面组件,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镜面组件排布方式,提出了3 层多碟式排布方案。
针对面积较大的中间层镜面组件,采用面向制造的设计方法,优化背板结构。
在满足背板可成形性的基础上,通过在背板背面增加矩形空心型钢,提高了镜面组件的整体刚度.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背板的可成形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整合适的加强筋截面尺寸和摩擦系数,解决了背板成形时的破裂问题,模拟和试验表明背板在一套模具下可顺利成形、关键词:太阳能;聚光器;镜面组件;设计;成形性中图分类号:TH16 ; TK5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9q7(2014)08-0052-03 and Analysisof MirrorComponentsof ParaboloidalDishSolarConcentrator YUAN Zhen-yi'.WANGYong-jun',WUian-zhong2,WEISheng-rnin'(l.ShaanxiErip;ineeringResearchCcnlerf,,,DigitalMa"ufzu'iuringTechnology.N orrhwesternl'olytechnic'al University, Shaanxi Xi'an710072,China;2.AVICXi'anA,-ro-enl;ine(Crc)up)JJtd.,Co.,Shaaiixi Xi'an710072,China)Abstract:Combined withtheconcentrator mirrorcomponerztsofourcount.ry's.self-developed20kW.stirlingsolar power system, threc-layerrn.tdti-dishaligning.schemeofmirrorcoml>on.em.sispropusedbyct>in:paring with severtd dl/ferentcdigningschemes.Byrnuh:ing useofthe memodqfdesiLm/ormcuzufiu:Liuing.accordingt ‘ )ihclurgerwcaofmirrorcomponcrUs,thestructure of bacA.planei.solmrimi~cd.Onthe bf “i ,f jormabilityt 矿 buckplalu',l.heslLf/ne.s.sofmirrorcompon.entsis improz;ed byaLtachingreciangulurhollowseclLonprojdc.:4ppr"priaLesliflen.er.sect.ionsizes and frictinn.coefficiemarechoosentoavoid Lhe fract.ureproblem( ,,’ brn'kplcmetHringthe Jorm£ ngpn)cc.ssbyFF.M.ThrresultiofsimnIoLionandl.est.protiethar.the backplan.ecanbe formed.succe.ssfullyin oncsetmnl正 Key Words:Solar Energy;Concentrator;Mirror Components;Design;Formability 1 引言近年来,太阳能已被广泛应用到航大、军事、交通、民用没施等诸多领域,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
分类号学号M201070981学校代码10487密级硕士学位论文碟式聚光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分析及试验装置设计学位申请人:宋佳学科专业:动力工程指导教师:高伟教授张燕平副教授答辩日期:2012年5月24日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Analysis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llector of Dish concentrator System and Design on Testing EquipmentsCandidate:Song JiaMajor:Power EngineeringSupervisor:Prof.Gao WeiAssoc.Prof.Zhang YanPing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Wuhan430074,P.R.ChinaMay,2012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太阳能热发电中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与槽式和塔式系统相比有很多优势,可以达到较高的热电转换效率和热效率,因此成为较可行且效率较高的热发电装置。
碟式斯特林光热发电
碟式斯特林光热发电
太阳能碟式斯特林光热发电技术发展一直在缓慢中前行,在碟式斯特林技术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中,斯特林发动机的造价昂贵,使得整个发电系统的成本居高不下,成本过高迟滞了该技术的成熟化发展和商业性应用。
一、斯特林碟式聚光太阳能技术特点:
(1)发电效率高、发电(并网)质量好、发电量无衰减;
(2)斯特林聚光碟使用干式冷却,无需大型冷却系统或冷凝塔,无需消耗大量水资源;
(3)既可以应用于建设大面积的光热发电站,也可采取风光互补的发电方式,应用于现有的风电场;同时还可以采用光热、燃气综合加热的混合发电方式,可以实现电热冷“三联产”;
(4)标准组具有高度规模扩展性和灵活性特点,即可规模化部署,也适用于分布式发电;
(5)对地形要求低,占地面积小,可充分利用荒地,特别适合在沙漠、山丘等缺水地区以及适合于在缺水、缺电的偏远海岛、农村、牧区、海洋钻井平台等地区建立分布式电站。
二、产业发展情况:
从国内外来看,太阳能碟式光热发电项目总体上处于示范阶段,主要是用来记录运行数据,监控其运行性能,兆瓦级的示范项目还没有,还不具备大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从示范推向商业化规模的应用还需要技术进步和政策扶持。
三、存在的关键问题:
1、由于没有规模化的量产拉动,斯特林光热发电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加工工艺、加工质量和加工成本还不成熟稳定。
需要在规模化量产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改进工艺,降低加工成本,从而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使设备发电效率达到最优。
2、国内政府的相关鼓励和扶持政策迟迟未出台,特别是光热发电
标杆电价政策还没有明晰,导致太阳能碟式光热发电产品与技术在国内进入市场化与商业化运作的进程缓慢。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器空气动力载荷特性研究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发展新能源技术是当今刻不容缓所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是未来新能源的主要发展对象之一。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以其高效、使用灵活等优点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
但外部气候条件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安全性影响巨大,尤其是尺寸较大呈碟状的聚光器对外部气候条件最为敏感。
研究风对聚光器的扰动作用是聚光器可靠性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如何探究聚光器在不同风荷载下的气动载荷特性,以及如何获得聚光器最佳避风姿势,保证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安全运转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因此,研究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器的空气动力载荷特性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本论文以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项目―大功率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器的空气动力载荷分析与优化‖为依托,采用理论计算标准算法、数值仿真方法、空气动力载荷理论等相结合的方法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器不同风速条件和不同方位角与高度角下的空气动力载荷特性进行相应研究,论文主要创新点和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恒风速虚拟风洞实验方法对不同姿态和不同风速下的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流场进行了仿真解析,揭示了恒风速下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在不同方位角和高度角流场变化规律,为不同恒风速下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安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采用恒风速虚拟风洞实验方法对不同姿态和不同风速下的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气动载荷进行了仿真分析,揭示了不同恒风速下不同方位角和高度角时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受力和力矩的变化规律,为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最佳避风姿势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3)对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流体域进行渐变风条件设置,并对渐变风条件下聚光器方位角α=0°和高度角β=0°时流体域流速变化和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反射面压强变化进行了虚拟风洞仿真实验研究,获得了渐变风下聚光器流体域流速及其反射面压强、力以及力矩的变化规律,对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安全设计与稳定工作的姿势设计具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㊀㊀收稿日期:2017-12-06㊀㊀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KYLX16_0704)㊀㊀作者简介:刘婷婷(1993)ꎬ女ꎬ江苏盐城人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机械冲击与振动测量ꎮ㊀㊀通讯作者:刘巍(1963)ꎬ男ꎬ江苏常州人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太阳能的热利用ꎮ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瞬态动力学特性分析刘婷婷ꎬ谢德强ꎬ张志翔ꎬ赵楠楠ꎬ刘㊀巍∗(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ꎬ江苏常州213022)㊀㊀摘要:该文结合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实际受风载荷的状况ꎬ运用ANSYS模拟受八级自然风时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瞬态动力学特性ꎮ研究发现ꎬ工作角在0ʎ~15ʎ时ꎬ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最大位移位置在聚光镜上边缘处ꎬ工作角在30ʎ~90ʎ时ꎬ最大位移位置在接收器支撑板处ꎬ最大应力位置始终为骨架与跟踪系统连接板处ꎮ并以0ʎ工作角为例具体分析了其瞬态动力学响应ꎮ关键词:碟式太阳能聚光器ꎻ八级自然风ꎻ工作角ꎻ位移ꎻ应力中图分类号:TH113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0-0682(2018)02-0040-04TransientkinematicanalysisofdishsolarcondenserLIUTingtingꎬXIEDeqiangꎬZHANGZhixiangꎬZHAONannanꎬLIUWei∗(SchoolofMechanicalandElectricalEngineeringꎬHohaiUniversityꎬJiangsuChangzhou213022ꎬChina)㊀㊀Abstract:InthispaperꎬthetransientkinematicofadishsolarcondensersubjectedtoeightwindloadsissimulatedbyANSYSincombinationwiththeactualwindloadconditionoftheit.Itisfoundthatwhentheworkingangleisat0degreeto15degreeꎬthemaximumdisplacementofthedishsolarcondens ̄erisattheupperedgeofthecondenser.Whentheworkingangleisat30degreeto90degreeꎬthemaxi ̄mumdisplacementisatthesupportplateofthereceiver.Themaximumstresspositionisalwaysattheconnectionpointbetweentheskeletonandtrackingsystem.Thetransientdynamicresponseofthe0de ̄greeangleisanalyzedindetail.㊀㊀Keywords:dishsolarcondenserꎻeightlevelnaturalwindꎻworkingangleꎻdeformationꎻstress0㊀引言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是目前着重研究的发电结构ꎬ主要由聚光镜㊁接收器装置㊁太阳能斯特林发动机㊁支柱和跟踪驱动装置组成ꎮ聚光镜将照射到其表面的太阳能反射聚集到接收器装置ꎬ形成光点ꎬ聚光比可以达到数百甚至数千倍ꎬ接收器装置内的工作介质被加热至很高的温度ꎬ热能转化为机械能ꎬ从而带动斯特林发动机运转ꎬ斯特林机组带动发电机发电[1]ꎮ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普遍在室外工作ꎬ且聚光镜面积较大ꎬ所以风荷载对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影响比较大ꎮ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工作效率取决于聚光镜抛物面的精度ꎮ聚光镜及骨架支撑结构的位移和振动ꎬ不但会使碟式太阳能聚光器产生附加应力ꎬ结构强度降低ꎬ还会引起结构的位移和振动ꎬ导致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工作效率降低[2]ꎮ因此研究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力学特性尤为重要ꎮ瞬态动力学分析主要用于确定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受随时间任意变化的载荷的动力学响应ꎬ目前对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力学特性的研究ꎬ大部分集中在静力分析ꎬ总是把自然风看作是速度㊁方向㊁大小等物理量不变的平均风[3]ꎮ但自然风是平均风和脉动风叠加而成ꎬ脉动风变化快ꎬ应该按动力而非静力来分析太阳能聚光碟所受风荷载的力学特性[4]ꎮ该文取聚光镜中心的八级自然风模拟风速时程为研究对象ꎬ把脉动风速时程加载到碟式太阳能聚光器上ꎬ更符合实际ꎬ以便在不生产样机的情况下ꎬ更加精确地改善结构中的不合理之处ꎬ节省人力㊁物力和时间ꎬ使工程分析更快㊁更准确[5]ꎮ1 不同工作角下的瞬态动力学特性该文运用Matlab模拟当地八级自然风的风速时程ꎬ对前60s的八级自然风进行采样ꎬ采样周期为0.5sꎬ得出120个采样点的风速ꎬ求得风压[6]ꎮ用ANSYS中命令流的加载方式ꎬ将采样风荷载加载到聚光镜面上ꎬ研究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瞬态动力学特性[7-8]ꎮ通过ANSYS对4.5m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在0ʎꎬ15ʎꎬ30ʎꎬ45ʎꎬ60ʎꎬ75ʎꎬ90ʎ七种不同工作角下受八级自然风时的受力位移进行模拟分析[9]ꎮ由于接收器㊁太阳能斯特林机和跟踪驱动装置体积小㊁密度集中ꎬ受风荷载影响可以忽略ꎬ所以该文建模时将其简化成质量集中的质量块[10]ꎮ图1是用Proe建模的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三维模型示意图ꎮ图2是碟式太阳能聚光器不同工作角下的位移云图ꎮ图1㊀碟式太阳能聚光器三维模型示意图a㊀0ʎ工作角下的位移云图b㊀15ʎ工作角下的位移云图c㊀30ʎ工作角下的位移云图d㊀45ʎ工作角下的位移云图e㊀60ʎ工作角下的位移云图75ʎ工作角下的位移云图90ʎ工作角下的位移云图图2㊀碟式太阳能聚光器不同工作角下的位移云图1.1㊀不同工作角下的位移分析如图2所示ꎬ工作角在0ʎ~15ʎ时ꎬ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最大位移位置在聚光镜上边缘处ꎬ并且随着工作角的增加ꎬ聚光镜最大位移位置沿着聚光镜边缘向Z轴正方向边缘位置转移(以工作角0ʎ时的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有限元模型为参考基准)ꎬ同时该部分聚光镜所对应的镜面框架位移较大ꎮ在30ʎ~90ʎ时ꎬ最大位移位置在接收器支撑板处ꎬ同时连接接收器支撑板的前端骨架位移较大ꎬ随着工作角度增加ꎬ聚光镜整体位移减小ꎮ因此实际工作时ꎬ为保证结构最优化设计ꎬ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节约成本ꎬ可以局部加强聚光镜上边缘处的材料强度及与镜面框架的连接强度ꎬ同时加强接收器连接板及与其连接的骨架的强度ꎮ图3㊀不同工作角下加载八级自然风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最大位移曲线图图3是不同工作角下加载八级自然风后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最大位移曲线图ꎮ发现随着工作角从0ʎ~90ʎ的增加ꎬ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最大位移减小ꎮ1.2㊀不同工作角下的应力分析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最大应力位于骨架与跟踪系统连接板处ꎬ不随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工作角的变化而改变ꎮ图4是不同工作角下加载八级自然风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最大应力曲线图ꎮ可以看出ꎬ随着工作角的增加ꎬ结构最大应力总体上呈变小趋势ꎮ在工作角为0ʎ和15ʎ时ꎬ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结构受到八级自然风作用下最大应力值达到260MPa和211MPaꎬ长期在该角度下工作ꎬ易减小使用寿命ꎮ在受到八级自然风作用时ꎬ工作人员应该将工作角度调整到30ʎ以上ꎬ以保证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受到八级自然风作用时安全可靠地工作ꎮ在工作角为90ʎ时ꎬ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所受最大应力值最小ꎬ为39.4MPaꎮ因此受八级自然风时把工作角调到图4㊀不同工作角下加载八级自然风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最大应力曲线图2㊀0ʎ工作角下的瞬态动力学分析由于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在0ʎ工作角下受风荷载影响最大ꎬ该文以0ʎ工作角下的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受八级自然风的瞬态动力学特性为例进行说明ꎮ2.1㊀0ʎ工作角下的位移分析选取太阳能聚光器0ʎ工作角下最大位移位置内(聚光镜上边缘处)的4200号节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ꎮ图5~图7分别是4200号节点在XꎬYꎬZ三个方向的位移时程曲线ꎮ由于风荷载的随机性ꎬ位移也表现出随机性ꎬ位移变化响应周期在2s左右ꎬ波动剧烈ꎬ易引起结构刚度降低ꎮ4200节点在X轴方向上ꎬ沿X轴正负方向上下剧烈波动ꎬ沿X轴负方向的位移量大于沿正方向的位移量ꎬX轴方向最大位移为2.40649mmꎮ在Y轴方向上ꎬ位移量沿Y轴正方向波动ꎬY轴正方向最大位移达到24.7752mmꎮ在Z轴方向上ꎬ位移沿Z轴负方向波动ꎬ在31.5s时ꎬ达到最大位移14.4308mmꎮ图5㊀第4200号节点X位移时程曲线图6㊀第4200号节点Y位移时程曲线图7㊀第4200号节点Z位移时程曲线2.2㊀0ʎ工作角下的应力分析选取太阳能聚光器0ʎ工作角下最大应力区域内(跟踪系统连接板处)的一个节点12640进行分析ꎬ图8是12640节点应力时程曲线ꎬ发现其瞬时应力响应周期与加载的风荷载一致ꎬ在240MPa左右剧烈波动ꎬ稳定后的波形最大应力达到260MPaꎬ易降低整体结构的刚度ꎬ引起疲劳失效ꎮ为了增加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精度及使用寿命ꎬ设计生产时应该着重加强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应力最大位置连接强度ꎬ优化改善该部分的结构ꎮ例如提高跟踪器连接板强度ꎬ加大骨架截面尺寸ꎬ提高聚光镜边缘与镜面框架之间的连接刚度ꎬ利用筋板等来减小应力集中的影响等ꎮ图8㊀12640节点的应力时程曲线3㊀结束语该文结合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实际受载荷的状况ꎬ模拟了八级自然风下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瞬态动力学特性ꎮ研究发现ꎬ工作角在0ʎ~15ʎ时ꎬ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最大位移位置在聚光镜上边缘处ꎬ工作角在30ʎ~90ʎ时ꎬ最大位移位置在接收器支撑板处ꎬ最大应力位置始终为骨架与跟踪系统连接板处ꎮ系统位移及应力波动剧烈ꎬ易降低系统刚度ꎮ该文计算了单个碟式太阳能聚光器受到风荷载作用时结构的力学性质ꎬ而在空旷场地上成片分布的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所受的风荷载会受到周围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影响ꎬ这个方面还有待研究ꎮ参考文献:[1]㊀宿建峰ꎬ李和平ꎬ贠小银ꎬ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J].华电技术ꎬ2009ꎬ31(4):78-82.[2]㊀汤延令.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现状及发展[J].福建电力与电工ꎬ2008ꎬ28(4):12-16.[3]㊀HanJS.Calculationofdesignsensitivityforlarge-sizetransientdynamicproblemsusingKrylovsubspace-basedmodelorderreduction[J].JournalofMechanicalScience&Technologyꎬ2013ꎬ27(9):2789-2800.[4]㊀何轶ꎬ彭佑多ꎬ龙东平ꎬ等.大型碟式光热太阳能聚光器结构风荷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ꎬ2014(03):259-261.[5]㊀苏秀超.碟式太阳能聚光器恒风速下流场分析与风载特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ꎬ2014.[6]㊀闵慧芹ꎬ孔庆杰ꎬ周嵘ꎬ等.太阳能聚光碟结构脉动风速时程模拟的可行性分析[J].机械与电子ꎬ2016(04):32-35.[7]㊀尹喜.大功率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网架静载特性有限元分析[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ꎬ2013.[8]㊀尹喜ꎬ何轶ꎬ彭佑多ꎬ等.基于ANSYS的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网架有限元建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ꎬ2012(6):16-17.[9]㊀BurlayenkoVNꎬSadowskiT.Transientdynamicre ̄sponseofdebondedsandwichplatespredictedwithfiniteelementanalysis[J].Meccanicaꎬ2014ꎬ49:2617-2633.[10]㊀吴乐平.基于ANSYS的某雷达天线结构有限元分析[J].电子机械工程ꎬ2010ꎬ26(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