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瞬态动力分析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832.00 KB
- 文档页数:60
完全法完全法采用完整的系统矩阵计算瞬态响应(没有矩阵缩减)。
它是三种方法中功能最强的,允许包括各类非线性特性(塑性、大变形、大应变等)。
注─如果并不想包括任何非线性,应当考虑使用另外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这是因为完全法是三种方法中开销最大的一种。
完全法的优点是:·容易使用,不必关心选择主自由度或振型。
·允许各种类型的非线性特性。
·采用完整矩阵,不涉及质量矩阵近似。
·在一次分析就能得到所有的位移和应力。
·允许施加所有类型的载荷:节点力、外加的(非零)位移(不建议采用)和单元载荷(压力和温度),还允许通过TABLE数组参数指定表边界条件。
·允许在实体模型上施加的载荷。
完全法的主要缺点是它比其它方法开销大。
§3.4 完全法瞬态动力学分析首先,讲述完全法瞬态动力学分析过程,然后分别介绍模态叠加法和缩减法与完全法不相同的计算步骤。
完全法瞬态动力分析(在ANSYS/Multiphsics、ANSYS/Mechauioal及ANSYS/Structural中可用)由以下步骤组成:1.建造模型2.建立初始条件3.设置求解控制4.设置其他求解选项5.施加载荷6.存储当前载荷步的载荷设置7.重复步骤3-6定义其他每个载荷步8.备份数据库9.开始瞬态分析10.退出求解器11.观察结果§ 型在这一步中,首先要指定文件名和分析标题,然后用PREP7定义单元类型,单元实常数,材料性质及几何模型。
这些工作在大多数分析中是相似的。
<<ANSYS 建模与网格指南>>详细地说明了如何进行这些工作。
对于完全法瞬态动力学分析,注意下面两点:·可以用线性和非线性单元;·必须指定杨氏模量EX(或某种形式的刚度)和密度DENS(或某种形式的质量)。
材料特性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各向同性的或各向异性的、恒定的或和温度有关的。
§3.1瞬态动力学分析的定义瞬态动力学分析(亦称时间历程分析)是用于确定承受任意的随时间变化载荷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的一种方法。
可以用瞬态动力学分析确定结构在稳态载荷、瞬态载荷和简谐载荷的随意组合作用下的随时间变化的位移、应变、应力及力。
载荷和时间的相关性使得惯性力和阻尼作用比较重要。
如果惯性力和阻尼作用不重要,就可以用静力学分析代替瞬态分析。
瞬态动力学的基本运动方程是:其中:[M] =质量矩阵[C] =阻尼矩阵[K] =刚度矩阵{}=节点加速度向量{}=节点速度向量{u} =节点位移向量在任意给定的时间,这些方程可看作是一系列考虑了惯性力([M]{})和阻尼力([C]{})的静力学平衡方程。
ANSYS程序使用Newmark时间积分方法在离散的时间点上求解这些方程。
两个连续时间点间的时间增量称为积分时间步长(integration time step)。
§3.2学习瞬态动力学的预备工作瞬态动力学分析比静力学分析更复杂,因为按“工程”时间计算,瞬态动力学分析通常要占用更多的计算机资源和更多的人力。
可以先做一些预备工作以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从而节省大量资源。
例如,可以做以下预备工作:1.首先分析一个较简单模型。
创建梁、质量体和弹簧组成的模型,以最小的代价深入的理解动力学认识,简单模型更有利于全面了解所有的动力学响应所需要的。
2.如果分析包括非线性特性,建议首先利用静力学分析掌握非线性特性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
在某些场合,动力学分析中是没必要包括非线性特性的。
3.掌握结构动力学特性。
通过做模态分析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了解这些模态被激活时结构的响应状态。
同时,固有频率对计算正确的积分时间步长十分有用。
4.对于非线性问题,考虑将模型的线性部分子结构化以降低分析代价。
<<高级技术分指南>>中将讲述子结构。
§3.3三种求解方法瞬态动力学分析可采用三种方法:完全(Full)法、缩减(Reduced)法及模态叠加法。
§3.1瞬态动力学分析的定义瞬态动力学分析(亦称时间历程分析)是用于确定承受任意的随时间变化载荷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的一种方法。
可以用瞬态动力学分析确定结构在稳态载荷、瞬态载荷和简谐载荷的随意组合作用下的随时间变化的位移、应变、应力及力。
载荷和时间的相关性使得惯性力和阻尼作用比较重要。
如果惯性力和阻尼作用不重要,就可以用静力学分析代替瞬态分析。
瞬态动力学的基本运动方程是:其中:[M] =质量矩阵[C] =阻尼矩阵[K] =刚度矩阵{}=节点加速度向量{}=节点速度向量{u} =节点位移向量在任意给定的时间,这些方程可看作是一系列考虑了惯性力([M]{})和阻尼力([C]{})的静力学平衡方程。
ANSYS程序使用Newmark时间积分方法在离散的时间点上求解这些方程。
两个连续时间点间的时间增量称为积分时间步长(integration time step)。
§3.2学习瞬态动力学的预备工作瞬态动力学分析比静力学分析更复杂,因为按“工程”时间计算,瞬态动力学分析通常要占用更多的计算机资源和更多的人力。
可以先做一些预备工作以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从而节省大量资源。
例如,可以做以下预备工作:1.首先分析一个较简单模型。
创建梁、质量体和弹簧组成的模型,以最小的代价深入的理解动力学认识,简单模型更有利于全面了解所有的动力学响应所需要的。
2.如果分析包括非线性特性,建议首先利用静力学分析掌握非线性特性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
在某些场合,动力学分析中是没必要包括非线性特性的。
3.掌握结构动力学特性。
通过做模态分析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了解这些模态被激活时结构的响应状态。
同时,固有频率对计算正确的积分时间步长十分有用。
4.对于非线性问题,考虑将模型的线性部分子结构化以降低分析代价。
<<高级技术分指南>>中将讲述子结构。
§3.3三种求解方法瞬态动力学分析可采用三种方法:完全(Full)法、缩减(Reduced)法及模态叠加法。
ANSYS稳态和瞬态分析步骤简述稳态和瞬态分析是工程领域中常用的计算分析方法,用于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响应进行评估和优化。
本文将简述ANSYS软件中稳态和瞬态分析的步骤。
稳态分析通常用于评估系统在稳定运行情况下的性能。
稳态分析步骤主要包括几何创建、材料定义、加载和边界条件设定、求解和结果分析。
1.几何创建:稳态分析的第一步是通过ANSYS中的CAD工具创建系统的几何模型。
可以使用ANSYS自带的几何建模工具或导入外部CAD文件。
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可以创建二维或三维模型。
2.材料定义:在稳态分析中,需要确定系统中各个组件的材料特性。
可以从ANSYS软件的材料库中选择标准材料,也可以自定义材料特性。
对于复杂材料特性的模拟,可以使用ANSYS中的材料建模工具进行进一步定义。
3.加载和边界条件设定:在进行稳态分析前,需要确定系统的加载和边界条件。
加载可以是体力加载(如重力、力、压力等)或表面力加载(如热通量、表面摩擦等)。
边界条件设定包括约束和支撑条件,如固定支座、滑动支座等。
4.求解:稳态分析中,需要对系统的方程进行求解,得到系统在稳态运行状态下的响应。
ANSYS中使用有限元法进行求解,将系统离散为有限个单元,并对每个单元进行数学建模,建立线性方程组。
然后采用迭代算法求解方程组,得到系统的稳态响应。
5.结果分析:稳态分析完成后,可以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ANSYS提供了丰富的结果展示和分析工具,可以对应力、位移、应变等进行可视化展示,也可以进行数据提取和报表输出。
瞬态分析通常用于评估系统在动态或瞬时加载下的响应。
瞬态分析步骤与稳态分析类似,但在加载和求解方面略有不同。
1.几何创建:瞬态分析的几何创建步骤与稳态分析相同。
2.材料定义:瞬态分析时,需要对系统的材料特性进行定义,与稳态分析相同。
3.加载和边界条件设定:在瞬态分析中,加载可以是冲击、脉冲或周期性加载等。
边界条件设定与稳态分析类似。
4.求解:瞬态分析中,需要对系统的动态方程进行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