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73.90 KB
- 文档页数:4
2002年第2期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No 2 2002 (总第62期)学 报General No 62我国开展股票指数期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刘 威(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摘 要:股指期货作为规避股市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在国外已推出多年。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到今天,是否应适时推出股指期货,这是本文着重解决的问题。
作者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在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为了适应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推出股指期货。
关键词:股指期货;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945(2002)02-034-04股指期货,即股票价格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是以股价指数为 商品 的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进行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
股指期货是股票交易和期货交易结合的产物,具备以下特点:(1)与其他期货交易品种一样,股指期货具备两大功能: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2)股指期货交易的对象是经过统计处理的股价指数,而不是股票,交割时采用的是现金,也不是股票;(3)股指期货交易与股票交易的最大区别是引入了做空机制,即预测股市的未来总体趋势将呈下跌态势时可以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使得投资者在下跌的行情中也能有所作为。
自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市期货交易所(KCB T)推出第一张股指期货合约以来,短短十几年时间里,股指期货交易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据统计,全球股指期货的未平仓名义余额从1991年的760亿美元增长到1998年的3210亿美元,交易金额也从1991年的78000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208000亿美元。
此外,从整体上看,股指期货交易额远远超过了股票现货市场交易额,前者是后者的2 2倍。
目前,股指期货无疑已成为国际金融期货市场上交易最活跃的期货品种之一,全球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百余种股指期货交易,其中多集中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地区。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股指期货的全称是股票指数期货,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
它是一种有法律约束力的合约,签约双方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依据预先决定的指数大小(即成交价格),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
股指期货是证券与期货两大市场相结合的创新型产物,与传统的金融产品相比其特征具体表现为:(1)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虚拟标的物,到期进行现金交割结算;(2)杠杆比率高。
突破了传统交易的“本金限制”,使交易额和收益量都得以成倍扩张;(3)交易成本低。
股指期货是一种标准化合约。
从而消除了非价格条款的讨价还价费用,加之股指期货市场的高度流动性减少了交易过程中的搜寻成本与相关的信息费用,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4)提供较方便的卖空交易条件,有利于规避系统性风险。
对于系统性风险的规避主要利用“做多”与“做空”进行套期保值或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
对投资者而言,股指期货主要表现为套期保值、投机和套利功能。
一、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
我国股市的一个特点是,由于信息披露不够规范、各类信息对市场的冲击与影响颇大、股价和大盘走势震荡激烈、股指波动幅度较大,系统性风险在我国股票市场投资风险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投资组合的方式来规避,系统风险则不能,而人们从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一种新型金融投资工具——股指期货,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经济的总体影响。
海外成熟资本市场和成功市场经济发展经验已经证明,股指期货推出有助于全面提高经济体的运行弹性。
1、将会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已经同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伴随而生的对金融衍生品的强烈需求形成巨大反差。
股指期货实行后,将给后续建设的中国金融期货市场提供参考经验,促进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通过金融期货中介实现相互连通,有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2、将会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强经济弹性。
论股指期货在我国的发展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我国期货市场步入了一个金融创新的新时代。
沪深300指数期货作为我国首个金融期货产品,它的问世对我国金融体系特别是对资本市场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股市从6124点高位快速回落到3000点附近, 政策变化莫测, 广大投资者面临的股市系统性风险骤然加大。
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意义非同小可。
标签:金融期货;股指期货;证券市场1 股指期货及其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1.1 规避股市系统风险,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需要推出股指期货根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股票投资者通过投资组合,可以规避非系统性风险, 但系统性风险却无法通过选择股票种类或对其进行投资组合来加以回避。
目前,我国沪深两市的股票数量已经达到1500 余只,市场规模正在日益增大,对其进行优化选择组合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而股指期货却能够适应投资者管理系统风险的要求, 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交易的价格风险转移、套期保值等功能可以防止或减少系统性风险。
1.2 提升我国证券市场国际竞争力,需要推出股指期货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按照加入WTO的承诺逐步全面开放中,与国际金融市场越来越紧密的接轨,竞争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加大。
然而,国内金融机构在金融衍生工具的运作方面非常缺乏经验,很难与国外金融机构相竞争。
股指期货的推出,金融机构通过业务创新增强了自身实力,锻炼了投资者队伍,这会增强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很多国家为了提升本国或本地区证券期货市场的吸引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纷纷开拓金融衍生品市场。
股指期货正是特别值得关注和推出的。
他们不但开设以自己国家的股票指数为标的期货,而且也开设以别国股票指数为标的期货。
如果我国不开发自己的股指期货,当国外率先推出以我国股指为标的期货交易时,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1.3 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促进金融市场的融合,需要推出股指期货我国金融市场还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市场,相关制度不健全,金融衍生产品缺乏,各种类市场之间的融合性不强。
股指期权在中国推行的可行性分析【摘要】发展股指期权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和体系的内在需求,其推出将是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具体体现。
本文从股指期权在中国推行外部条件和内部优势方面阐述其股指期权在中国推行的可行性。
【关键词】股指期权;规避风险;理性投资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股市结束了大牛市的市场行情,进入持续盘整阶段。
股价的整体大跌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让投资者认识到,即使采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分散投资,构建有效的投资组合防范非系统性风险,也难以规避这种整体股市下挫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为此有必要对股指期权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在中国推行股指期权的外部条件(一)股指期权积累大量国外成功经验在期权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中,最先出现的是股票期权,而后才是股指期权。
于1982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e)推出了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
随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1983年推出了另一只股指期权—s&p500股指期货期权。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交易所如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香港期货交易所,韩国股票交易所及新加坡交易所都相继推出了股指期权合约。
据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球已有34个国家的35家交易所推出了股指期权交易,并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运行体系和监管机制。
所以国际上丰富的经验使得中国在推行股指期权时有了可借鉴的对象。
(二)股指期权已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自布莱克-斯科尔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问世后,便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同时以此为基础又陆续地衍生出许多不同的期权模型来确定市场条件不同时的期权理论价格。
如多级双向渐进模型和crr模型等。
此外,在股指期权交易中也产生了许多较为复杂的投资组合策略,如“同类价距”,“蝶世价距”,“同类期距”和“异类同步”等。
该理论体系还包括二项期权定价模型,联合确定基数法,管理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以及现代地方收入分配理论等。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以及政策建议(一)摘要]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推出股指期货呼声越来越高,研究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股指期货推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然后,对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关键词]股指期货股票市场期货市场股票指数期货(stockindex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一种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金融衍生产品。
目前世界上有37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股指期货。
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挂牌成立,并在成立后迅速于2006年10月30日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
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及我国资本市场现状,股指期货交易的正式推出近在咫尺。
一、在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1.规避股票市场系统风险,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我国股票市场是新兴的不成熟的市场,股指波动剧烈,系统风险较大。
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既可为一级市场股票承销商包销股票提供风险回避的工具,又可为二级市场广大投资者对冲风险,确保投资收益。
同时,股指期货的开设有利于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投资机会。
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往往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发达的社会关系和信息资源、高超的专业技术,充当了股票的“价格制造者”和庄家;而广大的中小投资者由于在自有资金规模、融资渠道、信息资源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多种限制,自然充当了股票的“价格接受者”,在与机构投资者的股市博弈中,中小投资者明显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股指期货的推出将能够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局面,因为股票价格指数本身就是大量有代表性的股票的组合,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市场操纵的行为。
2.丰富投资工具与避险工具,创造性地培育机构投资者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单边做多市场,投资者只有通过先行买入股票,然后等待股票价格上涨才能够获取收益,投资收益的多少取决于所持有股票价格的上涨幅度。
一旦股票价格不涨反跌,投资者要么割肉离场要么被套,其市场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减弱。
F I N ANC E&ECONOM Y 金融经济我国推出股票指数期货的意义和风险分析□王金安 一、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意义分析股指期货作为基础性风险管理工具,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的功能,它的推出填补了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缺乏卖空和融券功能,市场缺乏针对系统性风险的管理手段这一空白,将改变证券市场缺乏规避系统性风险工具的现状,为机构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全新选择;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则丰富了投资手段,使价值投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针对我国股票市场目前情况,推出股票指数期货除传统意义上的作用外,还具有特殊意义:(一)丰富了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股指期货推出的直接意义就是丰富了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给投资者增加了新的投资品种和风险管理工具。
对券商而言,股指期货的推出既可以增加自营品种,也可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增加了新的利润来源;对基金而言,股指期货的推出既增加了投资品种,也能提高其资产配置的效率;对保险公司而言,股指期货的推出更为其资金管理提供了极为有力的风险管理工具。
总之,股指期货的推出,促进了不同投资者投资模式的多元化。
(二)规避股市风险保护一级批发商和投资者的利益我国股市的一个特点是股市系统风险大,这种风险无法通过分散投资加以回避。
股指期货的推出将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连接在了一起,改变了两个市场割裂的状态。
同时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只能做多的股市运作模式,一方面股票承销商在包销股票的同时,为规避股市总体下跌的风险,可通过预先卖出相应数量的期指合约以对冲风险、锁定利润,有利于促进股票一级市场的股票发行及发行方式向上网竞价发行的转变;另一方面二级市场广大投资者可以为现有与未来的股票头寸对冲风险、确保投资收益。
总体而言,股指期货的推出给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价格发现、资产配置以及套期保值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短期内,期货和证券双方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可以优势互补,而从长远来说,基本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使国内资本市场向本源意义上的国际发达的资本市场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