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95.11 KB
- 文档页数: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摘要我国幅员辽阔,但是由于历史发展、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口、政策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得出综合排名,并对结果作出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旨在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水平;主成分分析法;对策AbstractChina area is very large,but because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 geographical location, natural conditions , population, policy and other factors,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 the use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ll regions composite score , ranking results , an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make recommendations measures to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Keywords :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引言地区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地区从贫困、落后的状态向经济及社会生活现代化发展的过程。
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与区域带动作用分析摘要:构建中的中原经济区是中部崛起和中原地区发展的关键,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大开发的连接纽带。
本文以中原经济区核心圈的郑州、开封、洛阳为视角,对三市的基础设施、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提出提升郑汴洛城市综合实力,发挥区域龙头引领作用,带动中原经济区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核心圈;郑汴洛;城市综合实力;区域带动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0-0308-01中原地区处于我国中心地带,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延伸的战略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连接纽带,处于东西交会、南北贯通的核心地区,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原经济区的区域资源禀赋条件较好,但要形成发展的合力必须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构建引领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圈层。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座谈会”上就指出,一个经济区总是有一些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把这个经济区组织起来。
因此,根据地理区位、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和辐射能力等分析,郑州、开封、洛阳三市具备了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圈层的条件,在未来经济区经济发展中将发挥带头作用。
中原经济区核心圈层中的郑汴洛三市所具备的优势如下: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信息、资源、科技上具有区内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
同时郑州也是陇海和京广经济带的交汇点、我国的交通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在经济发展上,2010年gdp位居全国城市第22位,在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中无论经济总量还是gdp均稳居第一,在中原经济区未来发展中将起到龙头作用。
洛阳是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较强,2010年gdp位居河南省第2位,中部六省第5位,中西部地区第7位,gdp增速全国第6位。
洛阳不仅因其古都地位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带来巨额的旅游收入,而且工业基础雄厚,大中型骨于工业企业集中,为中原经济区中的工业大市,在我国工业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南省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摘要】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指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在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方面综合体现出的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分析和比较城市综合竞争力,可以客观地衡量和评价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
本文拟通过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为各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城市综合竞争力主成分分析(PCA)评价河南省一、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的意义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迅速推进使中国各城市和地区的竞争日趋激烈,联系日益密切。
但是,国内许多城市并不了解其他城市,不了解自身竞争的地位和环境、优势和劣势。
城市竞争的无序和盲目性导致竞争城市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缺乏合作难以形成区域内各城市的优势互补。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有助于城市正确认识自身的处境,认识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优势和劣势,并制定正确的竞争与区域合作战略,从而有助于各城市实现有序合理的竞争,充分积极的合作。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和区域间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有助于正确评价各城市的现状和潜力,及时了解各城市发展动向及发展趋势,制定完善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战略;有助于各城市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助于实现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
城市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为企业提供载体和环境条件,国家竞争和产业竞争主要是通过国际城市竞争来实现的。
因此,研究城市竞争力有助于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有助于中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
二、主成分分析的定义和基本思想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
通常把转化生成的综合指标称之为主成分,其中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这就使得主成分比原始变量具有某些更优越的性能。
这样在研究复杂问题时就可以只考虑少数几个主成分而不至于损失太多信息,从而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揭示事物内部变量之间的规律性,同时使问题得到简化,提高分析效率。
河南省各城市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评价【摘要】本文参考城市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河南统计年鉴2011》《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1年》数据,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评价。
关键词:河南省;城市;主成分;经济实力;评价一、引言河南省地处我国中部,黄河下游地区,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GDP总量常年位列全国第五位。
近年来,为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
随后,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河南省正迎来社会经济发展得大好时机。
评价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对于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等级、构建城市产业链等具有重要的现实基础意义。
本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地级市进行综合经济评价,参考《我国主要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数量评价》一文中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数据处理与研究。
认识到城市之间的经济实力的差异。
二、相关理论2.1主成分分析法基本原理在统计学中,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是一种简化数据集的技术。
它是一个线性变换。
这个变换把数据变换到一个新的坐标系统中,使得任何数据投影的第一大方差在第一个坐标(称为第一主成分)上,第二大方差在第二个坐标(第二主成分)上,依次类推。
主成分分析经常用减少数据集的维数,同时保持数据集的对方差贡献最大的特征。
这是通过保留低阶主成分,忽略高阶主成分做到的。
这样低阶成分往往能够保留住数据的最重要方面。
在实证问题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众多影响因素。
这些涉及的因素一般称为指标,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也称为变量。
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所研究问题的某些信息,并且指标之间彼此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所得的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
在用统计方法研究多变量问题时,变量太多会增加计算量和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人们希望在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涉及的变量较少,得到的信息量较多。
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与思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期刊名称】《企业活力》【年(卷),期】2016(000)006【摘要】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of cities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CPER) locates in the geographic center of China,and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 and connects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gradient development.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PER could help grasping the status in quo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PER cities development,and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fun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of C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economy competitiveness of cities,we buil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omprehensive economy competitiveness of CPER cities on three aspectsof economic development,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supporting elements, and then make evaluation with quantitative models,analyze the evaluation results. Finally,we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on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economy competitiveness of CPER cites.%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直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原城市群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分析一、问题的提出中原城市群位于我国东西部的经济缓冲带,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域优势,面临经济腾飞的大好机遇,但由于不了解自身的竞争的地位和环境、优势和劣势,城市竞争的无序和盲目性导致竞争城市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缺乏合作难以形成区域内城市的优势互补。
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将具有重要意义,是进行科学决策、加快经济发展、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实现“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需要,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综合竞争力及其测度1.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涵关于城市竞争力的含义,有许多种解释,比较典型的说法是,城市竞争力是一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或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显示和潜在的能力。
2.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对城市竞争力进行测度,目的在于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定量地表现城市竞争力及所包括的各个方面,从而对不同城市竞争力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
为此,本文在对指标选取时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大系统,由众多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即构成要素构成。
(2)科学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应能够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城市竞争力的内涵。
城市竞争力体系还应该以一定的理论学说为基础,体系逻辑严谨,层次分明。
(3)可比性原则。
指标可以在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和评价。
应尽量选择那些具有相对意义的指标。
例如, 平均指标和比例指标, 便于反映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
(4)绝对指标分析和相对指标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依据上述原则,以《河南统计年鉴2007》的数据为基础,参照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我国一些学者所建立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考虑了指标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结合我国国情,从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文教科技水平、产业竞争力、基础设施等六个方面选择了20个原始指标或生成统计指标组成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收稿日期:2004-04-02; 修订日期:2004-08-05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034);浙江省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03-1-508)作者简介:冯利华(1955-),男,教授,从事自然地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170余篇。
主成分分析法在地区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冯利华,马未宇(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系,浙江金华321004)摘要:地区综合实力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
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维变量,使数据结构大为简化,并且客观地确定权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因而是地区综合实力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各个地区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及其差距。
关键词:地区综合实力;指标;变量;数据信息;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F2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4)06-0073-03地区综合实力是评价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1,2]。
自1991年以来,为了对全国2000多个县(市)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定量的检验和排序,已多次进行地区综合实力的评价工作,并由此产生了历届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评价所选用的方法主要有等份计分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所选用的指标涉及社会经济系统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并且指标数量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如从最初的12个,增加到22个,在全国社会发展总指数的计算中,指标数量则增加到130多个。
事实上,这些方法本身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等份计分法需要对每个指标人为地给定一个权数,并且由于指标数量多,无法突出主要指标的作用,同时增加了评价工作量。
除此以外,模糊综合评判法采用取小取大的运算法则,还会使大量的有用信息遗失,并且评价指标越多,遗失的有用信息也越多,误判的可能性越大。
近年来,随着多元统计方法的普及和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也成为一种较新的评估方法[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