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011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题热学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138.50 KB
- 文档页数:4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5、将闭合多匝线圈置于仅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关于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B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C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D 、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始终相同 答案:C解析: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S BE n n ttϕ∆∆==∆∆,选项A 错误。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并不代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大,选项B 错误,C 正确。
由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产生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选项D 错误。
16、如图5所示,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 在F 1、F 2和F 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 1>F 2>F 3 B 、F 3>F 1>F 2 C 、F 2>F 1>F 3 D 、F 3>F 2>F 1 答案:B图5解析:由于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合力为零,现力F1与F2垂直,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由角度及几何关系可得:F3>F1>F2,B正确。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答案:C D解析: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相关,A错误。
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或等于被照射材料的极限频率。
入射光的频率达不到极限频率,增加照射光的强度是不能产生光电流的,所以B错误,C、D正确。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精校)热学1.(2011年高考·四川理综卷)气体可以充溢密闭容器,说明气体分子除互相碰撞的短短暂间外A.气体分子可以做布朗运动B.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一样大C.互相作用力非常微弱,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D.互相作用力非常微弱,气体分子间的间隔都一样大1.C 解析: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A错误;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表示气体分子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与温度的关系是统计规律,B错误;气体分子的互相作用力非常微弱,但是由于频繁撞击使得气体分子间的间隔不是一样大,D错误;气体分子的互相作用力非常微弱,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造成气体没有形态。
答案C。
2.(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对于肯定质量的志向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其内能也肯定不变B.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其状态也肯定不变C.若气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断上升,其压强也肯定不断增大D.气体温度每上升1K所汲取的热量与气体经验的过程有关E.当气体温度上升时,气体的内能肯定增大2.ADE 解析:志向气体的内能只由温度确定,由志向气体状态方程PVCT=可知,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温度T也不变,所以内能也肯定不变,A、E选项正确。
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则温度T不变,但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可以变更,B项错误。
若气体的温度上升,体积增大,其压强可以不变, C项错误。
由热力学第肯定律U Q W∆=+知,D选项正确。
3.(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版理综卷)关于肯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体汲取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 B.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内能肯定削减C.气体从外界汲取热量,其内能肯定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削减3.AD 解析: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行能从单一热源汲取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更。
即气体汲取热量在引起了其他变更的状况下,可以完全转化为功,A对;内能的影响因素有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故气体体积增大时,由于温度变更状况未知,故内能不肯定削减,B错;内能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变更,气体从外界汲取热量,由于对外做功状况未知,故内能不肯定增加,C错;同理外界对气体做功,由于热传递状况未知,故气体内能有可能削减,D对。
2002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广东、广西)一、本大题共4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1.(3分)如图为一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由此可知( )A .在t 1时刻,振子的动能最大,所受的弹性力最大B .在t 2时刻,振子的动能最大,所受的弹性力最小C .在t 3时刻,振子的动能最大,所受的弹性力最小D .在t 4时刻,振子的动能最大,所受的弹性力最大2.(3分)已知一束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43,则( ) A .这束光在水中传播时的波长为真空中的43 B .这束光在水中传播时的频率为真空中的43 C .对于这束光,水的折射率为43 D .从水中射向水面的光线,一定可以进入空气中3.(3分)如图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U 形导线框abcd ,线框处于水平面内,磁场与线框平面垂直,R 为一电阻.ef 为垂直于ab 、cd 的一根导体杆,可以在ab 、cd 上无摩擦地滑动.杆ef 及线框的电阻均不计.开始时,给ef 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 0,则( )A .ef 将减速向右运动,但不是匀减速B .ef 将匀减速向右运动,最终停止C .ef 将匀速向右运动D .ef 将往返运动4.(3分)将甲、乙两物体自地面同时上抛,甲的质量为m ,初速为v ,乙的质量为2m ,初速为2v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甲比乙先到最高点B .甲和乙在最高点的重力势能相等C .落回地面时,甲的动量的大小比乙的大D .落回地面时,甲的动能比乙的大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9分)5.(9分)在其他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地区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1)核反应方程式U 23592+n 10→Ba 14156+Kr 9236+aX 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n 为中子,X 为待求粒子,a 为X 的个数,则X 为 ,a = .以m U 、m Ba 、m Kr 分别表示U 23592、Ba 14156、Kr 9236核的质量,m n 、m p 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 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E = .(2)有一座发电能力为P =1.00×106kW 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40%.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1)中的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放出的核能△E =2.78×10﹣11J ,U 23592核的质量m U =390×10-27kg .求每年(1年=3.15×107s )消耗的U23592的质量.2002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广东、广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大题共4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1.【解答】解:A、在t1时刻,振子的位移最大,振子处于最大位移处,动能最小,所受的弹性力最大。
2002年-2011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题热学部分1、(2002年第5题)分子间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C A 、固体分子的吸引力总是大于排斥力B 、气体能充满任何容器是因为分子间的排斥力大于吸引力C 、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 、分子间的吸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排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2、(2003年第3题).相距很远的两个分子,以一定的初速度相向运动,直到距离最小。
在这个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答案]:D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 3、(2003年第6题).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答案]:CD A .先等压膨胀,再等容降温,其温度必低于起始温度 B .先等温膨胀,再等压压缩,其体积必小于起始体积 C .先等容升温,再等压压缩,其温度有可能等于起始温度 D .先等容加热,再绝热压缩,其内能必大于起始内能 4、(2004年第2题)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答案]:AD A. 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B. 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C. 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D. 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 5、(2004年第4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D A. 机械能全部变成内能是不可能的B.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C.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 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变成功是可能的6、(2004年第8题).如图所示,密闭绝热的具有一定质量的活塞,活塞的上部封闭着气体,下部为真空,活塞与器壁的摩擦忽略不计,置于真空中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容器为P E (弹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活塞上,弹簧被压缩后用绳扎紧,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的弹性势能为零),现绳突然断开,弹簧推动活塞向上运动,经过多次往复运动后活塞静止,气体达到平衡态,经过此过程[答案]:D A 、P E 全部转换为气体的内能B 、P E 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其余部分仍为弹簧的弹性势能C 、P E 全部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和气体的内能D 、PE 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换为气体的内能,其余部分仍为弹簧的弹性势能7、(2005年第4题).封闭在气缸内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保持气体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BDA.气体的密度增大 B.气体的压强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数增多8、(2006年第4题)4.关于永动机和热力学定律的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D A .第二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B .如果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C .外界对物体做功,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观点来看这两种改变方式 是有区别的9、(2006年第8题).图 3 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2011广东省高考物理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2.下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3.将闭合多匝线圈置于仅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关于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D.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始终相同4.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1 >F2>F3 B.F3>F1>F2C.F2>F3>F1 D.F3>F2>F1二、双选择题5.如图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处,将球以速度v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取g,将球的运动视作平抛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球的速度v等于L 2H gB.球从击出至落地所用时间为2H gC.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LD.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有关6.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B .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C .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D .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7.图(a )左侧的调压装置可视为理想变压器,负载电路中R=55Ω,○A 、○V 为理想电流表和电压表,若原线圈接入如图(b )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为110V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的示数为2AB .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2C .电压表的示数为电压的有效值D .原线圈中交变电压的频率为100HZ8.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自转周期为T ,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324GMTB .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 .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2MmGRD .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9.下图为静电除尘器除尘机理的示意图.尘埃在电场中通过某种机制带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到达集尘极的尘埃带正电荷B .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C .带电尘埃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D .同一位置带电荷量越多的尘埃所受电场力越大 三、实验题10.(18分)(1)下图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 、A 、B 、C 、D 和E 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 表示①OD 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cm .②下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 —t 2图线(s 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__,其大小为____________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小电珠(2.5V ,0.6W ),滑动变阻器,多用电表,电流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若干.①粗测小电珠的电阻,应选择多用电表_____倍率的电阻挡(选填“1⨯”、“10⨯”或“100⨯”);调零后,将表笔分别与小电珠的两极连接,示数如图所示,结果为_____Ω.②实验中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请根据实验原理图(左)完成实物图(右)的连线.③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____端.为使小电珠亮度增加,P 应由中点向_____端滑动.④下表为电压等间隔变化测得的数据,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实验图象,必须在相邻数据点_________(选填 “ab” “bc” “cd” “de”或“ef”)间多测几组数据.四、解答题11.(18分)如图(a )所示,在以O 为圆心,内外半径分别为1R 和2R 的圆环区域内,存在辐射状电场和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内外圆间的电势差U 为常量,1020,3R R R R ==,一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粒子从内圆上的A 点进入该区域,不计重力.(1)已知粒子从外圆上以速度1v 射出,求粒子在A 点的初速度0v 的大小(2)若撤去电场,如图(b ),已知粒子从OA 延长线与外圆的交点C 以速度2v 射出,方向与OA 延长线成45°角,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3)在图(b )中,若粒子从A 点进入磁场,速度大小为3v ,方向不确定,要使粒子一定能够从外圆射出,磁感应强度应小于多少?12.(18分)如图所示,以A、B和C、D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C.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点,运动到A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6.5R,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 <L<5R范围内取值=.E距A为S=5R,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素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取g.(1)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与L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参考答案1.D 2. A 3. C 4.B5. AB 6. CD 7.AC 8. BD 9. BD 10. (1)①1.20; ②a/2;0.933; (2)①1⨯;7.5; ②如下图;③左端;右端; ④ab11. (1)v0=m Uq v 221-;(2)B1= 0222qR mv ;t =0222R v π;(3)B2<032qR mv12. (1)Rg v B 3=;(2)①R <L <2R 时,)5.6(21)(L R mg L l mg W f +=+=μ;②R L R 52≤≤时,mgRmgR x L mg mgx w f 5.425.4)(2<=∆-+=μμ,即滑块速度不为0,滑上右侧轨道.滑块不能滑到CD 轨道中点.。
2002年-2011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题万有引力定律部分怀集县第一中学 王春雷(2002年第14题).有人利用安装在气球载人舱内的单摆来测定气球的高度。
已知该单摆在海平面处的周期是T 0。
当气球停在某一高度时,测得单摆周期为T 。
求该气球此时离海平面的高度h 。
把地球看着质量均匀分布的半径为R 的球体。
[答案]:h = (T T - 1)R [简析]:本题需用到关系式 g = G2RM(2003年第14题)据美联社2002年10月7日报道,天文学家在太阳系的9大行星之外,又发现了一颗比地球小得多的新行星,而且还测得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约为288年. 若把它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都看作圆,问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多少倍。
(最后结果可用根式表示)解:设太阳的质量为M ;地球的质量为0m 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 0,太阳的距离为R 0,公转角速度为0ω;新行星的质量为m ,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 ,与太阳的距离为R ,公转角速度为ω,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得0020022222ωπωπωω====T T R m RMm GRm RMm G由以上各式得32)(T T R R = 已知 T =288年,T 0=1年 得32288(44或=R R )(2004年第16题)某颗地球同步卫星正下方的地球表面上有一观察者,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试问,春分那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在日落12小时内有多长时间该观察者看不见此卫星?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 ,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
(2005年第15题)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 ,地球半径R ,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r ,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h ,月球绕地球的运转周期T 1,地球的自转周期T 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
某同学根据以上条件,提出一种估算地球质量M 的方法: 同步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h T m hMm G222⎪⎭⎫ ⎝⎛=π得2324GT h M π=⑴请判断上面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试卷(第I 卷—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子射到金属表面时,可能有电子发出(B) 光子射到金属表面时,一定有电子发光(C) 电子轰击金属表面时,可能有光子发出(D) 电子轰击金属表面时,一定没有光子发出2.图中a 、b 、c 为三个物块,M 、N 为两个轻质弹簧,R 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平衡状态。
( )(A)有可能N 处于拉伸状态而M 处于压缩状态(B)有可能N 处于压缩状态而M 处于拉伸状态(C)有可能N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 处于拉伸状态(D)有可能N 处于拉伸状态而M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3.处于基态的一群氢原子受某种单色光的照射时,只发射波长为λ1、λ2、λ3的三种单色光,且λ1>λ2>λ3,则照射光的波长为( )(A)λ1 (B)λ1+λ2+λ3 (c)3232λλλλ+ (D) 2121λλλλ+ 4.如图所示,在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细杆ab 附近P 处,放置一个正点电荷。
达到静电平衡后( )(A)a 端的电势比b 端的高 (B)b 端的电势比d 点的低(C)a 端的电势不一定比d 点的低 (D)杆内c 处场强的方向由a 指向b5.分子间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分子间的吸引力总是大于排斥力(B)气体能充满任何容器是因为分子间的排斥力大于吸引力(C)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分子间吸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排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6.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所示。
已知人的质量为70kg、吊板的质量为10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
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当人以440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 )(A)a=1.0m/s2,F=260N (B)a=l.0m/s2,F=330N(C)a=3.0m/s2,F=110N (D)a=3.0m/s2,F=50N7.竖直上抛一球,球又落回原处,巳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球的速度。
专题十四热学1.(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B.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减少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2.(2011年高考广东卷)如图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3.(2011年高考广东卷)如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 向下滑动的过程中()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4.(2011年高考重庆卷)某汽车后备箱内安装有撑起箱盖的装置,它主要由汽缸和活塞组成.开箱时,密闭于汽缸内的压缩气体膨胀,将箱盖顶起,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若缸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忽略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缸内气体()A.对外做正功,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B.对外做正功,内能增大C.对外做负功,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D.对外做负功,内能减小5.(2011年高考福建卷)(1)如图所示,曲线M、N分别表示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压强下的熔化过程,图中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温度T.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晶体和非晶体均存在固定的熔点T0B.曲线M的bc段表示固液共存状态C.曲线M的ab段、曲线N的ef段均表示固态D.曲线M的cd段、曲线N的fg段均表示液态(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 2.5×104J,气体对外界做功1.0×104 J,则该理想气体的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温度降低,密度增大B.温度降低,密度减小C.温度升高,密度增大D.温度升高,密度减小6.(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B.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其状态也一定不变C.若气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断升高,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D.气体温度每升高1 K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E.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2)如图所示,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长l1=66 cm的水银柱,中间封有长l2=6.6 cm的空气柱,上部有长l3=44 cm的水银柱,此时水银面恰好与管口平齐.已知大气压强为p0=76 cmHg.如果使玻璃管绕底端在竖直平面内缓慢地转动一周,求在开口向下和转回到原来位置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封入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转动过程中没有发生漏气.7.(2011年高考山东卷)(1)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液体的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b.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c.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d.露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2)气体温度计结构如图所示.玻璃测温泡A内充有理想气体,通过细玻璃管B和水银压强计相连.开始时A处于冰水混合物中,左管C中水银面在O点处,右管D中水银面高出O点h1=14 cm,后将A放入待测恒温槽中,上下移动D,使C中水银面仍在O点处,测得D中水银面高出O点h2=44 cm.(已知外界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 cmHg)①求恒温槽的温度.②此过程A内气体内能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气体不对外做功,气体将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8.(2011年高考浙江自选模块)吸盘是由橡胶制成的一种生活用品,其上固定有挂钩用于悬挂物体.如图所示,现有一吸盘,其圆形盘面的半径为2.0×10-2m,当其与天花板轻轻接触时,吸盘与天花板所围容积为1.0×10-5 m3;按下吸盘时,吸盘与天花板所围容积为2.0×10-6 m3,盘内气体可看作与大气相通,大气压强为p0=1.0×105Pa.设在吸盘恢复原状过程中,盘面与天花板之间紧密接触,吸盘内气体初态温度与末态温度相同.不计吸盘的厚度及吸盘与挂钩的重量.(1)吸盘恢复原状时,盘内气体压强为________;(2)在挂钩上最多能悬挂重为________的物体;(3)请判断在吸盘恢复原状过程中盘内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并简述理由.专题十四热学1.【解析】选AD.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但要引起其他变化,A选项对.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B项只说明气体对外做功,没有考虑热传递;C项只说明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没有考虑做功情况,故B、C选项均错,D选项对.2.【解析】选D.当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时.接触面上的分子与分子间的距离非常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使铅柱不脱落.3.【解析】选A.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气体被压缩,外界对气体做功,又因为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所以气体内能增大.4.【解析】选A.气体膨胀,气体对外做正功,又因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内能减小,因忽略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没有分子势能,所以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选项A正确.5.【解析】(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无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的,故B正确.(2)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得:ΔU=-1.0×104J+2.5×104J=1.5×104J,因此气体的内能增大,故温度升高,又因气体对外做功,体积增大,故密度减小.【答案】(1)B(2)D6.【解析】(1)A选项,p、V不变,则T不变,气体的内能不变,故选项A正确.B选项,内能不变,温度不变,p、V可能变,选项B错误.C选项,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不一定增大,故选项C 错误.D 选项,气体温度每升高1 K 吸收的热量与气体对外做功多少有关,即与经历的过程有关,故选项D 正确.E 选项,温度升高,理想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故选项E 正确.(2)设玻璃管开口向上时,空气柱的压强为p 1=p 0+ρgl 3①式中,ρ和g 分别表示水银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玻璃管开口向下时,原来上部的水银有一部分会流出,封闭端会有部分真空.设此时开口端剩下的水银柱长度为x ,则p 2=ρgl 1,p 2+ρgx =p 0②式中,p 2为管内空气柱的压强.由玻意耳定律得p 1(Sl 2)=p 2(Sh )③式中,h 是此时空气柱的长度,S 为玻璃管的横截面积,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h =12 cm ④从开始转动一周后,设空气柱的压强为p 3,则p 3=p 0+ρgx ⑤由玻意耳定律得p 1(Sl 2)=p 3(Sh ′)⑥式中,h ′是此时空气柱的长度.由①②③⑤⑥式得h ′≈9.2 cm.【答案】(1)ADE(2)12 cm 9.2 cm7.【解析】(1)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有关,选项a 正确;晶体分子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的某个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选项b 错误;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但每个分子的动能不一定增大,选项c 错误;露珠呈球状就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选项d 正确.(2)①设恒温槽的温度为T 2,由题意知T 1=273 KA 内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得ρ1T 1=ρ2T 2① ρ1=ρ0+=ρh 1②ρ2=ρ0+ρh 2③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T 2=364 K(或91℃)④②增大;吸热【答案】(1)ad (2)①91℃ ②增大 吸热8.【解析】(1)由玻意耳定律p 1V 1=p 2V 2有p 0V 0=p 气V 气,得p 气=p 0V 0V 气=1×105×2.0×10-61.0×10-5Pa =2.0×104 Pa.(2)对吸盘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G=p0S-p气S=1.0×105×(2.0×10-2)2π N-2.0×104×(2.0×10-2)2π N≈100 N.(3)吸盘恢复原状过程中,盘内气体体积增大,对外做功,而温度不变,内能不变,由ΔU =W+Q知,气体吸热.【答案】(1)2.0×104 Pa(2)100 N(3)吸热理由见解析。
2002年-2011年广东省高考物理力学实验部分(生)近几年广东省高考试题力学实验部分(2003年第12题).(7分)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拴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木块右侧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图2给出了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试根据给出的数据,求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 。
要求写出主要的运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不计纸带与木块间的拉力。
取重力加速度g=10m/s2)(2004年没考力学实验题)(2005年第11题第(2)小题)⑵如图7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2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06年第11题)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 5 所示,A 是一块平面木板,在其上等间隔地开凿出一组平行的插槽(图 5 中……),槽间距离均为d 。
把覆盖复写纸的白纸铺贴在硬板 B 上。
实验时依次将 B 板插入A板的各插槽中,每次让小球从斜轨的一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每打完一点后,把B S1 S2 S3 S4 S5 S6A图734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1)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打a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 m/s2。
2002年-2011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题热学部分
1、(2002年第5题)分子间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C
A、固体分子的吸引力总是大于排斥力
B、气体能充满任何容器是因为分子间的排斥力大于吸引力
C、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D、分子间的吸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排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2、(2003年第3题).相距很远的两个分子,以一定的初速度相向运动,直到距离最小。
在这个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答案]:D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3、(2003年第6题).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答案]:CD
A.先等压膨胀,再等容降温,其温度必低于起始温度
B.先等温膨胀,再等压压缩,其体积必小于起始体积
C.先等容升温,再等压压缩,其温度有可能等于起始温度
D.先等容加热,再绝热压缩,其内能必大于起始内能
4、(2004年第2题)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答案]:AD
A.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B.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C.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
D.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
5、(2004年第4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D
A.机械能全部变成内能是不可能的
B.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C.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D.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变成功是可能的
6、(2004年第8题).如图所示,密闭绝热的具有一定质量的活塞,活塞的上
部封闭着气体,下部为真空,活塞与器壁的摩擦忽略不计,置于真空中的轻弹
簧的一端固定于容器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活塞上,弹簧被压缩后用绳扎紧,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P
E(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的弹性势能为零),现绳突然断开,弹簧推动活塞向上运动,经过多次往复运动后活塞静止,气体达到平衡态,经过此过程[答案]:D
A、
P
E全部转换为气体的内能
B、
P
E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其余部分仍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C、
P
E全部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和气体的内能
D、
P
E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换为气体的内能,其余部分仍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7、(2005年第4题).封闭在气缸内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保持气体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BD
A.气体的密度增大
B.气体的压强增大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数增多
8、(2006年第4题)4.关于永动机和热力学定律的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D
A.第二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B.如果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C.外界对物体做功,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观点来看这两种改变方式是有区别的
9、(2006年第8题).图 3 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压缩机工作时,强迫致冷剂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
在蒸发器中致冷剂汽化吸收箱体内的热量,经过冷凝器时致冷剂液化,放出热量到箱体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BC
A.热量可以自发地从冰箱内传到冰箱外
B.电冰箱的致冷系统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到外界,
是因为其消
耗了电能
C .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D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10、(2007年第9题).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1、V 1、T 1,在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2、V 2、T 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答案]:C
A .p 1=p 2,V 1=2V 2,T 1=2
1T 2
B .p 1=p 2,V 1=21V 2,T 1=2T 2
C .p 1=2p 2,V 1=V 2,T 1=2T 2
D .p 1=2p 2,V 1=V 2,T 1=T 2
11、(2007年第10题).图7为焦耳实验装置图,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将容器包好,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
器里的水,引起水温升高。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AD
A .这个装置可测定热功当量
B .做功增加了水的热量
C .做功增加了水的内能
D .功和热量是完全等价的,无区别
12、(2008年第13题)(1)如图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
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 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 作用。
(2)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 现象,是由于分子的 而产生的,这一过程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 的方向进行的。
13、(2009年第13题)(1)远古时代,取火是一件困难的事,火一般产生于雷击或磷的自燃。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钻木取火”等方法。
“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把_____________转变成
内能。
(2)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迅速
把一个气球紧密地套在瓶颈上,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
如图10,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吸收了水的__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体
积___________.
14、(2010年第14题)14. 图3是密闭的气缸,外力推动活塞P 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J ,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J ,缸内气体的[答案]:A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J
B. 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J
C. 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J
D. 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J
15、(2010年第15题)15. 如图4所示,某种自动洗衣机进水时,与洗衣缸相连的细管中会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管中的空气压力,从而控制进水量。
设温度不变,洗衣缸内水位升高,则细管中被封闭的空气[答案]:B
A.体积不变,压强变小
B.体积变小,压强变大
C.体积不变,压强变大
D.体积变小,压强变小
16、(2011年第13题)如图3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
不脱落,主要原因是【答案】D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17、(2011年第14题)图4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答案】A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