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文化传媒产业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228.82 KB
- 文档页数:2
文化产业的历史演变与创新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市场化的发展逐渐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那么,文化产业的历史演变是如何发生的呢?一、文化产业的起源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在那个时代,由于大量的工业化生产,许多失去传统文化特色的国家感到文化危机的威胁。
因此,各国政府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文化来推动经济发展,并开发出文化产业。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文化产业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文化产业从开始的单一产业向广泛多元化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体系。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热潮涌动,娱乐、传媒、文艺等多种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起来。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初期阶段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主要是政府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政策,政府补贴也被用来扶持一些文化产业项目。
此时,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其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就是出版业和电影业。
2.发展阶段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此时,政府不是单纯的提供支持,而是通过开放市场,引导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如今,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发展在不断壮大,在音乐、影视等方面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个有层次、多元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
3.多元化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多元化不断进行,文化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此时,文化产业已经不再只是电影、音乐、出版、媒体等少数领域的产业,而是逐渐融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中。
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是民俗文化等也被纳入到了文化产业的范畴内。
三、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伴随着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呈现出了多元、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将文化传播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网络传播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107“互联网+”时代中国传媒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郭杰摘要:互联网产业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使传统传媒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作为一项新的科技,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传媒业的发展,借助互联网的发展,传媒业对内部实施了改革和转型,同时优化了行业的一些影响因素,保证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本文分析并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传媒业发展需要应对的挑战和抓住的机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中国传媒业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传媒业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在很多方面,传媒业的发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在使用新技术、运作新资本方式等方面,传媒业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成效。
作为一种兼具经济和文化的产业,传媒业在社会结构中扮演着上层建筑的角色,我国对于传媒业的发展也是投入了大量关注,传媒产业的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共同进步意义重大。
基于此,“互联网+”时代下,对于传媒业如何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传媒业发展现状和当前的竞争状况研究《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状态呈现出整体良好,部分下滑的情况。
传媒产业近几年发展最好的是2012年,在2012年达到最高点21.2%的增长率。
当前传媒产业的主要组成包括PC 互联网、广电媒体、移动互联网以及印刷媒体这四个部分。
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占据着主要位置,发展迅速。
基于细分行业收入视角来看,电视广告已经到了发展尽头,呈现衰退趋势。
综艺娱乐节目,比如《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等综艺节目收获了一大批观众,综艺节目的层出不穷表现出广电媒体的不断革新和发展。
在电影方面,我国2015年的电影票房在2月份超出美国,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捉妖记》等高电影票房不断的创造纪录,电影产业的发展要归功于“淘宝看电影”、“猫眼电影”等第三方平台的推广,这不仅方便了人们购买电影票,同时推动了电影市场的发展。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2002012年3月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文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许亚群摘 要:从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文化产业的认可,到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以文化体制改革为主题,体现了我党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文化贸易是文化产业运作的根本手段。
本文就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国际文化贸易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 国际文化贸易 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3(b)-200-021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时至今日,全球金融危机的风暴似乎已经渐渐平息,但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一系列遗留问题似乎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国际方面,欧债危机和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中国输入性通胀加剧,原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本币升值压力加大。
而国内方面又由于2009年的40000亿刺激经济计划导致了投资过度、产能过剩、外汇占款增加、CPI 高企等一系列联动性问题,进一步使得宏观经济有陷入滞涨的风险。
我们称这一时代为“后金融危机时代”。
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之后,越来越多的观点意识到中国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当年我国依靠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以轻工制造业等位主导的产业拉动,用廉价劳动力、高污染、高产能过剩换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是这种增长模式虽然能解决一时只需,绝不是长久之计。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与产业链全球化的分工,必然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而这种分工不但使得我们无法拥有强大的民族品牌企业,更会用高速增长的经济数据来增加我们的惰性,使得我们安于现状。
因此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们来说既是灾难,又是机遇。
使得我们真地能潜心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振兴第三产业。
2 发展文化产业,开展文化贸易在当前的必要性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所述,文化产业同仓储物流、金融地产、科研教育并称为第三产业的四大支柱。
2023传媒行业的七大事件2023年,传统媒体并没有先前所被预测的那般“死”掉,而是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奋力的在市场中制造声量,当然,效果也被众人知晓,传统媒体的竞争力仍在,且有扩张发展趋势。
从年初开始,诸多强势卫视仍有计划凭借综艺获得市场,但由于同质化真人秀综艺季播的瓶颈、版权引进的限制等原因,难免会有些磕绊。
虽然市场反馈总会有些出其不意,但在2023年,传媒市场也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叹、能够影响未来传媒发展走向的现象级事件……政策管控广电政策收紧,电视剧、综艺传播遇“冬”2023年,广电政策的“大年”。
一年间,电视内容面临市场规范化,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纪录片、少儿节目从内容扶持资助到黄金时段排播,抓导向、讲文化,促精品、现高峰;网生内容迎来严格监管,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节目开始从过去的亚文化灰色地带走进主流空间。
九月开始,广电政策持续收紧,主管部门对于综艺审查的标准也愈发严格,力度也越来越强,不少卫视和网络节目面临停播、下架危机,给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
从今年广电管理重点和创作方向政策来看,总局出台了3个网络视听节目管理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2023)这一文件明确了网络视听节目应由获得政府许可资质播出的网站先审后播、自审自播;《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2023)这一文件明确了网站不能播出没有资质的机构制作的网络视听节目,细化了对“问题节目”的处理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原创视听节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通知》(2023)这一文件明确了网络视听内容与电视播出内容标准一致,通过事前备案登记将监管前置。
综上所述,网络视听传播业务加强了网络监管力度,管控电视内容的同时也将关注网络内容规范化,杜绝钻政策空子的事情发生,也向所有从事宣发、制作、创作的从业人员发出了警示性通告。
由此可见,未来广电势必要将传播内容进行360度无死角管控,以捍行业健康发展。
传媒产业发展历程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历程中国报业的多元化经营走到今天,前后累计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真正进入发展时期,就在近十来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
而2003、2004年则是大见成效之年,从多种经营到集团化,再到跨媒体经营,构成传媒产业近期发展脉络。
而此后,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传媒经营势必更成潮流。
多种经营阶段:集体呛水1978年,《人民日报》等多家首都新闻单位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针,希望通过适度自主经营而获得一些经济收入,媒介市场化再次提出。
财政部批准了他们的报告。
根据当时的政策,报社属于事业单位的限制不变,但可以从事一定的经营活动,经营所得一部分可以用于增加职工收入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可以用于改善报社的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
恢复报纸广告经营活动,是这次市场化进程一个重要标志。
1979年1月28日,上海的《解放日报》率先刊登了“文革”后中国大陆第一则广告。
广告重回报纸版面,报业获得了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利器。
80年代后,市场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80年代初期,出现了报业的第一次办报高潮和广播电视业的建台热。
1985年,首次提出报刊的自办发行。
如果将发行视为报纸这种特殊商业的流通过程,自办发行可以看作是报社对报纸这种商品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进行的变革。
这是媒介向产业经营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
而自此后越来越多的报纸对自办发行的积极尝试则是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景观。
1988年,中华全国报纸行业经营管理协会成立。
1987年,国家科委编制的我国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将“新闻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纳入了“中国信息商业化产业”中,从而使报业产业特性得以初步建立。
1988年3月,《关于报纸、期刊、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出台,有力推动了报业改革的进程。
同时,1991年的报业扩版热持续到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