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68.04 KB
- 文档页数:6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习目标】矫正、归纳1、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3、动物的受精过程【重点难点】1、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变化【问题情境】1、什么是减数分裂?2、简要叙述精子的形成过程?3、简要叙述卵细胞的形成过程?4、用曲线图的方式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我的疑问】第1页共4页【合作探究】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概念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特点结果场所有性生殖器官2、减数分裂的过程二、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项目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场所睾丸或精巢卵巢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细胞质的分裂方式均等分裂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第一极体分裂均等,其他分裂皆不均等结果1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在无交叉互换时形成2种精子,有交叉互换时形成4种精子1个卵原细胞形成4个子细胞,其中1个是卵细胞,3个是极体变形是否相同点(1)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相同,表现在:○1染色体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可发生交叉互换)、均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3减数第二次分裂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2)产生的子细胞数目都是4个,且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三、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实质:3、结果4、意义:和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5、精子与卵细胞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外表面的具有识别作用。
矫正、归纳【课堂检测】( )1、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判断该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应选用另一雌性动物与其测交B.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甲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可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D.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2、蛙的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在细胞内不能发生的是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DNA 的半保留复制C.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 )3、如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2N)在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a)、染色单体(b)、DNA(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高三综合复习“减数分裂”课堂教学设计综合教案高三综合复习“减数分裂”课堂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三系统复习)[设计思路]:(1)、从已知到未知、温故知新(2)、分散难点、分步处理减数分裂过程、图文并茂(3)、从进化角度,从存在的合理性角度分析染色体行为,不要强记。
(4)、变换角度及时归纳总结提升(5)、典型练习及时巩固[教学过程]:(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第一步]:1.先通过以下三个层次比较和区分体细胞与有性生殖细胞体细胞与有性生殖细胞(以二倍体为例)使学生形成以下的基本认识:2.PPt(或板书)分步完成下列内容:体细胞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细胞有丝分裂体细胞实现以下的教学目标:①重温:减数分裂概念(染色体复制次数、分裂次数、分裂结果——染色体、DNA数目均减半)②明确:细胞名称变化原因③总结:造成染色体、DNA数目增减的原因,归纳染色体、DNA数目变化规律3.PPT演示:明确同源染色体的概念4.减Ⅰ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没有了同源染色体的结果分析:减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行为的合理性。
即:从进化角度,从存在的合理性角度分析染色体行为,不要强记。
5.训练:减数分裂识图能力、推导各细胞中染色体、DNA数目能力6.典型练习:[例1]:右图表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不考虑细胞质)DNA分子数量的变化。
( A )据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识图、提取有效信息:1。
哪一段表示间期?理由?细胞名称?2。
哪一段初级精母?表示分裂的时期?染色体的主要行为?3。
次级精母哪一段表示?染色体的主要行为?表示分裂的时期?f点的含义?4。
F到g表示的是什么过程?判断选项正误及原因:A .a ~d表示精原细胞,f点表示减数分裂结束B.e点表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结束,g点表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结束C.a~e表示初级精母细胞,f ~g 表示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D.d ~e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e ~f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由本[例1] D选项“e ~f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正误分析进入:[第二步]:1.综合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减Ⅰ后,纵向观察染色体行为—→同源染色体分离;与此同时,减Ⅰ后,横向观察染色体行为—→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组合方式(或产生的配子种类)=2n (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2.明确:杂合体(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等位基因随之分离进入不同配子→F2性状分离——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非等位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F2性状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课题”教学设计
说明:教师通过视频课程教学设计,明确本节课所教授的知识体系或技能方法,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1.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1.说明减数分裂的概念;
2.说出同源染色体、妹染色单体的区别;说明联会与四分体的联系;
3.说明配子形成的过程;
4.说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区别2.学习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复习重点是: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同源染色体、妹染色单体的区别、联会与四分体的与联系;
3.配子形成的过程;
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区别。
复习难点是: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概念认知]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
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
胞分裂。
[名词解释]
复习以下概念: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联会、
引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的过程示意图。
重复叙述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
分三个时期和曲线图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综合复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的复习(一)减数分裂中的相关概念1同源染色体2 非同源染色体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4 等位基因和相同基因5分离定律是针对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针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我们来看下面的图)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二)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的比较结论:因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所以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针对,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进行的有性生殖的生物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
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为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奠定基础二、基本题型 例题:若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实验材料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选项.丁个体DdYyrr 自交子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A ,由于丁个体的DdYy 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所以它们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一般情况下,丁个体自交得到的子代也不会出现四种表现型,也不会出现9:3:3:1的比例B 选项,.甲、乙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的揭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 由于甲个体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Yy ,所以甲个体减数分裂时不能揭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只能揭示分离定律的实质,同理,乙个体只含有Rr 一对等位基因,也只能揭示分离定律的实质C 选项,孟德尔用丙YyRr 自交,其子代表现为9:3:3:1,此属于假说-演绎的提出假说阶段C.该过程属于假说-演绎的观察现象提出问题阶段D 选项.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D ,由于甲个体当中只含有等位基因Yy, 乙个体中只含有等位基因Rr,丙个体当中含有等位基因Rr 和Yy ,丁个体当中含有等位基因Yy 和Dd ,所以他们都符合分离定律, 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在掌握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减数分裂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的思想通过例题体会分离定律的基本计算方法,体会3:1比例变形的情况例题: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状)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回归课本形成体系】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比较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联会、交叉互换、四分体、受精作用【易错概念辨析】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图中的同源染色体是;图中的非同源染色体是该细胞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图中标出两对基因的位置;该细胞染色体组数目个2.联会和四分体(1)联会:。
(2)四分体:。
图中含有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 对同源染色体= 个染色体= 个染色单体= 个DNA。
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1)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姐妹染色单体。
(2)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
4.交叉互换(1)时期:。
(2)交换部位:。
(3)结果:导致基因重组,产生多种配子,若不交换只产生AB、ab两种配子,若交换则产生AB、ab(未换染色单体)和Ab、aB(交换的结果),产生可遗传变异。
【曲线问题】画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减数分裂相应数量的变化曲线画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每一个变化拐点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减数分裂检测题一、选择题:1.某高等动物的以下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有染色单体的是()①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②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④⑤⑥2.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形成该病的原因不可能是该病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 )A.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B.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C.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D.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3.A和B是属于同一生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细胞核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核中的DNA含量是B细胞核中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A.A细胞是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相互分离时的细胞,B细胞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的细胞B.A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C.A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D.A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4.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为同源染色体,下列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精子是( )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二、简答题:1、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形,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生物学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础回顾】一、减数分裂的概念1.适用范围:2.特点:3.结果:[判一判]1.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 )2.精原细胞的形成过程为减数分裂(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分别在两次分裂的间期进行( )二、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精子形成过程各期的对应特点(连一连)巧记细胞分裂方式的判断: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Ⅰ。
2.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的区别(1)卵细胞形成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配的( )(2)卵细胞一经形成,不需要变形( )(3)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能形成4个精细( )三、受精作用1.概念:和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实质:精子的与卵细胞的融合。
3.结果:受精卵中与体细胞相同,其中一半来自,另一半来自。
[判一判](1)受精作用过程涉及到细胞膜功能之一——信息传递,并体现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 )(2)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细胞融合,关键是精子核和卵细胞核的融合( )(3)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 )(5)人的精子、卵细胞中只有23个DNA分子,受精卵中只有46个( )(6)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课堂探究】考点一减数分裂过程图像的分析与比较填充下表,比较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以二倍体为例)项目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前是否复制起始细胞名称染色体数目变化核DNA数目变化染色体主要行为同源染色体子细胞名称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柱形图如下(以二倍体生物的精子形成过程为例):(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①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Ⅰ末期,原因是 ;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的变化为N→2N→N。
②减Ⅱ后期染色体数、DNA 数、染色单体数都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但不同的是没 。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知识回顾】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指进行的生物,在产生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分裂。
实际上是特殊方式的分裂。
⑴范围:进行的生物。
⑵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次,而细胞连续分裂次。
⑶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
仔细观察书本16页“问题探讨”中的图,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的区别:。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子的形成场所: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内。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中形成的。
在曲细精管中,有大量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称为,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分裂的方式产生的。
思考:精原细胞自身增殖的方式是分裂,它可以发生分裂。
2、过程⑴间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体积,进行了染色体,成为细胞。
复制的结果,每条染色体由构成。
此时相当于有丝分裂期。
⑵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的细胞,叫。
①前期的特殊行为联会是指两两配对的现象。
同源染色体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和一般相同,一条来自,一条来自。
(例外:同源染色体 X和Y 形态大小不同。
)四分体是指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条姐妹染色单体。
四分体中的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
强调: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四分体。
(有,无)②后期的特殊行为分离,自由组合,不分裂。
③结果: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减数第一次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或者间期,染色体不再。
⑶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基本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个精细胞,减数分裂完成。
总结: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1精原细胞——————→1初级精母细胞—————→2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着丝点分裂)()4精子细胞————→4精子强调:1、染色体复制在时期。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复习目标:1.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
2.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一、减数分裂及其相关概念1.减数分裂概念剖析2.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概念(1)同源染色体:大小和形状______________,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
(2)联会: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两两配对的现象。
联会发生在____________(时期)。
(3)四分体:________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________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4)互换①时期:________________(四分体时期)。
②范围:同源染色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交换片段。
③图示④交换对象:等位基因(B-b)交换。
⑤结果及意义:导致基因重组,产生多种配子,若不交换只产生AB、ab两种配子,若交换则可产生AB、ab(染色单体未交换)和Ab、aB(染色单体交换的结果)四种配子,产生可遗传变异。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细胞的形成过程时期图像主要特征细胞名称间期_____复制,合成,结果每条染色体上含有条染色单体,细胞体积略增大精原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形成,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______________细胞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两侧,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附着在纺锤丝上后期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细胞均等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____减数分裂Ⅱ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的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数目暂时,细胞均等分裂末期细胞向内凹陷,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2.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________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复杂的变形后形成精子。
新人教一轮复习教案第2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标要求] 1.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2.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 1.基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遗传变异的意义。
(生命观念)2.基于减数分裂的模型,采用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等方法,构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的曲线。
(科学思维)3.借助减数分裂的模型,采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以文字的形式说出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科学思维)考点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1)生物类型: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3)特点: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1)哺乳动物精子形成的过程(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哺乳动物)比较项目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场所睾丸卵巢细胞质分裂均等分裂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相同点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1)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
二、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2)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适应环境和进化。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提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2.高等动物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之间发生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高三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导学案
减数分裂导学案
【考纲要求】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2.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知识回顾】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概念:进行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的染色体的细胞分裂。
2、特点:细胞分裂次,而染色体只复制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4、实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
5:场所: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
二、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看书完成,注意细胞名称及数目的变化)
思考:原始生殖细胞和体细胞染色体数有何关系?说明二者有何关系?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概念辨析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
(1)同源染色体是指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
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如右图中的为一对同源染色体,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2)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且在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
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判断:(1)同源染色体一定形态、大小相同。
()
(2)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3)同源染色体一定要联会形成四分体。
()
2.联会和四分体
(1)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两两配对的现象。
(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含有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图中含有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对数。
思考:人的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进行分裂是能形成几个四分体?
小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染色单体、、脱氧核苷酸链数与四分体的关系:
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
(1)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
(2)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时期图像主要特征
减
数
第
一
次
分
裂
间期
和有关合成(即染色体复
制),精原细胞体积形成
初级精母细胞
2、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几次分裂?减半的原因是什么?
(2)交叉互换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染色体间?自由组合呢?
(3)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得到的4个子细胞,染色体组成如何?为什么?
(4)为何说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
3、请同学们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注意与有丝区分)
探究点三、比较精子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的异同:
比较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
发生场所
子细胞
细胞质分裂方式
生殖细胞是否变形
相同点
思维拓展:
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含n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个精子,种类型(不考虑交叉互换)。
若要考虑交叉互换呢?
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含n对等位基因)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个卵细胞,种类型(不考虑交叉互换)。
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种精子或卵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
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不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
同
点
细胞分裂的次数
是否有联会、四分体出现,同
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有无交叉
互换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的
时期
子细胞的名称和数目
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思考:
(1)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
(2)有丝分裂中有同源染色体吗?
训练:判断下图各分裂时期
小结判断方法:
巩固训练:
1.(2011·南京调研)如图是一个哺乳动物细胞的示意图,它属于( ) A.精巢中的细胞
B.受精卵
C.骨髓干细胞
D.卵巢中的细胞
2.(2011·无锡模拟)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
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
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染色体数、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C.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分子数
3.(2010·徐州模拟)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
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②与③ D.②与④
4.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5.豚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假使在一个繁殖期内,杂合的雌豚鼠的卵巢中,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共有20个黑色基因。
经减数分裂后,最多能形成几个含白色基因的卵细胞( ) A.10 B.20 C.40 D.80 6.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段形成的原因是,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的期。
段形成的原因是。
(2)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段,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段。
(3)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分子数之比为,该细胞处于分裂的
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7.如图为某一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和染色体、染色单体、分子数目关系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高三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导学案
(1)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可以表示的细胞是( )
A.体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2)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条。
假设该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分
子用15N进行全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3)图Ⅱ中有个染色单体,如果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
的原因可能有。
(4)图Ⅱ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数量关系可用图Ⅲ中的表示
课后反思:
受精作用
1.概念:和相互识别、融合成为的过程。
2.实质:精子的与卵细胞的相融合,使彼此的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另一半来自。
注意:受精卵核内的遗传物质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但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是由提供,因此后代很逗某些性状更像母亲。
4.意义:(1)有利于生物在中进化。
(2)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和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
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5.有性生殖后代多样性原因
(1)配子的多样性:减Ⅰ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
(2)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具有随机性。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
1.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在上。
2.假说依据:基因和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
(3)基因、染色体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相同。
3.方法:,得到结论正确与否,还必须进行。
(教材P28“类比推理”)
4、证明萨顿假说的科学家是,所用实验材料是。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明
1.实验(图解
)
2.实验结论:基因在上。
3、实验方法:,
4:发展:.基因和染色体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
(教材P32图2-11)
练一练
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2.下列有关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染色体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③受精时精
子全部进入卵细胞中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4N 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