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名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的现状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280.81 KB
- 文档页数:4
护理本科生核心素养的现况调查及对策马俊卿(济宁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济宁272067)摘要:*+了解和分析护理本科生核心素养的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方-以某医学院校统招全日 制某年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被试,采用自制《护理本科生核心 素养的现况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对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
问卷围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 18个基本要点而设定,主要由一般情况调查和核心素养现况调查组成,共有26道题。
结/护理本科生 的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较差,学生虽然有学习人文知识的意识(1.08%),但真正有认真学习行动的较少(31. 63%)。
81. 09%的护理本科生的理性思维较强,91. 62%的护理本科生的批判意识较弱(也就是创 新意识较弱),少有学生具备探索精神(科幻,21. 35C)。
在学习习惯上,79.19C的护理本科生认为自己 的表现一般或不好,只有34. 32%的学生会经常反省。
在信息能力方面,68. 10C的护理本科生认为自 己一般或不好。
学生在珍爱生命方面(认为自己的生命重要或非常重要的达到95. 94%)和拥有健全人 格方面(认为自己的人格是健全或非常健全的达到90. 27%)的表现显著,但在健康生活方面不能较好 地进行自我管理。
社会参与和实践创新的表现一般。
结0从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就核心素养的基本 要点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护理;本科生'周查'于策DOI:10.13555/ki.c.m.e.2018. 02. 035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181(2018)02-0309-05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Core Literacy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MA Jun-qing(College of Nursing,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Jining 272067, China)A bstract-.O bj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status of core competence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收稿日期%017-12-05基金项目:济宁医学院教师科研扶持基金项目(JY2017RW006) ;2017年济宁医学院党建研究专项课题资助重点项目(3)作者简介:马俊卿(1977 —"男(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医学心理,人文教育。
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与提升对策摘要:为调查护理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高校2013级92名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情况少、创新意识较弱、对科学研究的了解不深入、自我能力评价低。
因此,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较差,学校应提供政策保障,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学校和老师有培养护生的创新意识,并引导积极参与各种创新活动。
关键词:护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有较强的创新兴趣,在对新知识、新领域的学习探究,对新学科、新技术的引用借鉴,对新方法、新手段的大胆实践等方面[1]。
护理学专业已成为一级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术地位的不断提升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
故本课题调查了解护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为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教育及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某高校三本护理专业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学制四年,从2013级6个班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为调查对象。
1.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调查5个方面,包括创新理解、开展创新活动情况、参与创新活动情况、创新意识、对科学研究的了解、自我能力评价。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表条目:创新理解2条、学校(或学院或本级)开展创新活动情况5条、参与创新活动情况11条、创新意识8条、对科学研究的了解11条、自我能力的评价3条。
1.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护理专业学生创新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发放问卷92份,实际回收问卷92份,回收率为100%。
其中在正式统计前,剔除不符合要求(问卷中有缺项者视为不合格)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份,问卷的有效率97.8%。
为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调查实施时要求学生当场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并回收。
问卷统一收回后,将所有问卷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作统计学处理分析数据。
2.结果2.1护生对创新的理解护生对创新的理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哈尔滨市三甲综合医院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一、引言哈尔滨市作为我国的重要城市,其三甲综合医院承担着为市民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任务。
而护士作为医院的重要力量,其核心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对哈尔滨市三甲综合医院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哈尔滨市三甲综合医院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护士的基本情况、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实地访谈则是对部分护士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工作体验和遇到的问题;观察法则是对护士的工作状态进行实地观察,以便更准确地掌握其核心能力的实际情况。
(二)调查结果1. 专业技能方面:大部分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仍有部分护士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
2. 沟通能力方面:多数护士能够与患者和同事进行有效沟通,但仍有部分护士在沟通中存在障碍。
3. 应急处理能力方面: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大部分护士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处理,但仍有部分护士存在处理不当的情况。
4. 工作压力与心理状态:多数护士工作压力较大,部分护士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存在问题1. 部分护士在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2. 护士工作压力大,部分护士存在心理问题。
(二)原因分析1. 培训体系不完善:部分医院对护士的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导致护士在某些方面存在知识和技能缺陷。
2. 沟通机制不健全:医院内部的沟通机制不健全,导致护士在沟通中存在障碍。
3. 工作压力大: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导致护士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四、对策研究(一)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针对护士的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完善沟通机制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加强护士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护理本科生现状分析及对策近年来,大学生护理本科生教育在国内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实验教学的缺乏。
由于国内护理本科生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本科生在上课时往往只会讲授书本知识,而没有足够的实验训练,从而很难把知识从理论上实践到实践上,从而影响了本科生护理专业的实践能力提高。
此外,缺乏专业服务和护理研究开发能力。
国内护理环境不断发展,病人的护理需求日益增加,护理服务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大多数本科生在学有关的理论知识,就很难提供准确的护理服务,因此需要合理的教学细节,培养本科生的专业服务能力,以及通过护理实践进行护理研究开发。
最后,对国外护理教育模式研究不够深入。
由于国外护理教育环境较为成熟完善,护理专业科研水平更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国外的护理教育模式,调整现行的本科护理生教育模式。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来提高本科护理生教育质量。
首先,要加强理论教学,加强实验教学。
本科生护理教育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重视实验教育,不仅要提供理论知识,也要加强实践训练,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次,设立专业服务实践培训考核制度。
要求本科生护理实践培训和考核,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熟悉临床实践以及重要的护理流程,提高本科生的护理专业服务和科研能力。
最后,要加强本科护理专业在国外和国内的学习研究。
让本科护理生能够学习、研究国外的护理教育模式,由此丰富自身的学习经历,进而提升本科生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本科护理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想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在国内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实验教学、培养本科生护理专业护理服务能力、护理研发能力,以及通过研究国外护理教育模式,提高国内护理专业服务和研究能力。
从而推动本科护理教育发展,不断完善护理专业教育,促进护理职业的发展,从而满足我国基层护理需求。
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护理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职业,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本科护生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他们正在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认同感。
本文将对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名本科护生参与。
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职业认同感、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问卷采用匿名方式,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二、调查结果1.个人基本信息参与调查的100名本科护生中,女性占比为85%,男性占比为15%。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24岁(60%),其次是25-29岁(30%),其余10%的人年龄在30岁以上。
学历方面,本科生占比为100%。
2.职业认同感在职业认同感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护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一定的认同感,但整体水平较低。
具体表现为:(1)对护理职业的理解:有80%的本科护生认为护理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职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但也有20%的本科护生认为护理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没有太多的特殊性。
(2)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60%的本科护生认为自己是一名正在接受培训的护理专业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30%的本科护生认为自己是一名未来的护士,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还有10%的本科护生认为自己只是在护理专业中度过一段时间,未来可能会从事其他职业。
(3)对职业发展的规划:有50%的本科护生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计划在毕业后进入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有30%的本科护生还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探索;还有20%的本科护生计划在毕业后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三、分析与建议1.分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护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一定的认同感,但整体水平较低。
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通过我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调查,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我院的245名临床护士进行核心能力的问卷调查。
结果我院临床护士的核心能力得分均分为(2.24±0.94)分。
护士的年龄、婚姻、护龄、学历、编制和技术职称均对核心能力评分存在影响,年龄是影响护士核心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但护龄、学历、编制各组之间对专业发展维度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我院临床护士的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尤其需要重视年轻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标签:护理人员;核心能力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是个人职业及专业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能力,是护士从事临床工作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是核心竞争力[1],它不仅影响着护理质量,更关联着医疗安全。
重视和发展护士核心能力将会优化护理人员结构,增强护理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以及自我成就感,从而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的个人发展,促进护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2]。
通过对我院临床注册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结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为提高护理人员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提供依据,从而提升临床护理管理和护士核心能力,把好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关,增加护理安全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调查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45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通过执业注册临床护士;②在临床从事护理工作至少1年;③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1.2方法标准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由2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护龄、婚姻状况、科室、学历、编制、技术职称、常上班次。
第二部分为刘明[3]等研制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包括7个维度58个条目,以Likert 5级计分法(0=完全没有能力,4=很有能力)计量,评分越高能力越强。
该量表中文版经检验其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9,7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9~0.86。
护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调查与思考———基于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调查邹引飞(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1609)理论◆研究◆思考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通过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护士核心能力是护理教育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1]。
重视护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素质以及自我成就感,增强护理专业的竞争力,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如何准确评价护理人才核心能力水平并制定合理的培养对策,使高职护理人才具备符合社会需求的核心能力,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基本情况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3月1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专科层次,学制三年。
护理专业自2005年开设以来,以培养既具有生命尊重、人文关怀与社会服务热情,又具有独立思考判断的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与敬业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护理专业人才为目标,已为社会培养、输送近3400名护理专业人才。
二、核心能力的内涵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职业核心能力具体划分为以下8种能力:(1)交流表达能力;(2)数字运用能力;(3)自我学习能力;(4)沟通合作能力;(5)创新能力;(6)信息处理能力;(7)解决问题能力;(8)外语应用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意义,是提高职业竞争力、体现教育目标和特色的关键。
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对护士核心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和描述。
1998年,美国护理学院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简称AACN)对护士核心能力描述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
对于高职护理教育,我国教育部、卫生部于2003年12月联合发文《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第一次提出中国护士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