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近距离格斗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546.50 KB
- 文档页数:19
热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角色在历史的长河中,两次世界大战是充满血与火的时代。
热武器,在这两场战争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从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热武器的种类以及其在战争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背景描绘两次世界大战分别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以及1939年至1945年。
全球卷入战火,各国为争夺资源和地盘而奋力厮杀,形成了一系列复杂而残酷的战场。
这些战争不仅改变了国际格局,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热武器的种类热武器是指那些使用燃烧或爆炸原理产生火力杀伤的武器。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热武器可以分为火炮、机关枪、火箭筒等多种类型。
火炮是一种以炮弹为主要推进物的武器,包括迫击炮、大炮等。
它们具备长射程、高威力的特点,能够对敌方目标进行有效打击。
在战争中,火炮成为了重要的火力支援手段,起到了摧毁敌方阵地、压制对方士气的作用。
机关枪则是一种通过自动连续射击方式快速发射子弹的武器。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机关枪被广泛应用于战斗中。
它们以稳定的射击性能和高弹道密度,有效地控制了战场上的射击制空权,为己方部队提供了火力保障。
火箭筒是一种通过火箭推进器发射的武器,具备弹道高、射程远的特点。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火箭筒成为了步兵的重要辅助武器。
它们能够对敌方坦克、阵地等目标进行精准打击,提高了步兵的火力突击能力。
作用和影响热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战争的胜负起到了决定性影响。
首先,热武器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
火炮的长射程和高杀伤力,使其成为战场上的主力火力。
通过火炮的轰击,可以有效地摧毁敌方的阵地和设施,扰乱对方部队的部署和士气。
机关枪则能够实现密集的火力覆盖,有效地压制敌方的反击。
火箭筒则提供了步兵近距离打击坦克等装甲目标的能力,使得步兵能够对装甲部队构成更大威胁。
其次,热武器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大规模的战争主要依靠步兵和骑兵等传统兵种进行作战。
但是随着热武器的出现,战争的规模和火力密度大大增加。
项目:第四代战斗机设计组员:班级:日期:目录第1章前言 (4)第2章设计任务书 (5)2.1 设计要求 (5)2.2概念草图 (6)第3章初步设计 (7)3.1初始参数: (7)3.1.1起飞重量W0的估算 (7)3.1.2飞机升阻特性估算 (21)3.1.3推重比的确定 (23)3.1.4翼载荷的确定 (25)第4章:气动布局 (27)4.1 总体气动布局 (27)4.2 翼型的选择 (28)4.3机翼参数 (28)4.4机身参数 (29)4.5垂尾参数 (30)4.6平尾参数 (32)4.7鸭翼参数 (34)4.8操纵面参数 (36)4.9隐身设计考虑 (37)第5章:机舱及装载布置 (39)5.1驾驶舱布置 (39)5.2武器装载布置 (40)5.2.1炮舱 (40)第6章:动力装置 (41)6.1 发动机选择 (41)6.2尾喷管设计 (41)6.3 进气道设计 (42)第7章:起落装置 (44)7.1起落架设计 (44)第8章:重量特性估算 (46)8.1 飞机重量分配 (46)8.2 重量估算 (48)第9章:飞机性能分析 (50)9.1气动数据的估算 (50)9.2飞机的升阻特性 (51)9.2.1 最大升力系数 (51)9.3平飞阻力特性 (52)9.3.1平飞需用推力 (52)9.4 机动性能计算 (53)9.4.1盘旋性能: (53)9.5 起飞着陆性能: (54)9.5.1起飞性能 (54)9.5.2着陆性能 (54)第10章成本分析 (57)第11章结束语 (59)第1章前言在现代战争中,随着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空中力量的作用日益突出,其中战斗机已成为构成空中力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战争开始阶段,战斗机首先用于压制和摧毁地方航空系统、通信指挥系统、军事政治机构和其他重要目标;在战争过程中,战斗机承担夺取制空权、精确打击地面目标、有效实施对地面战场的火力支援等作战任务。
因此,战斗机在现代战争中肩负着重要作战任务,是赢得现代战争的前提和保障。
剪刀做兵器用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使用剪刀做兵器的例子:
1. 著名的剪刀手拳击:剪刀手拳击是一种击打对手身体敏感部位的技巧,类似于剪刀剪断纸张的动作。
2. 齐柏林飞艇的钠光剪刀:齐柏林飞艇是二战期间德国制造的一种大型飞艇,在其下方有一个钠光剪刀结构,用于阻碍敌机的进攻,并减弱敌机的结构。
3. 剪子手格斗技术:剪子手格斗技术是一种近身格斗技巧,利用剪刀手的形态和力量快速攻击对手的脖颈和敏感部位。
4. 剪刀剑术:剪刀剑术是一种流派特殊的剑术技巧,使用两把剪刀进行切割和擒拿对手的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剪刀本身并不是设计用来做兵器的,这些例子只是以剪刀为基础进行衍生或发展的特殊技能或装备。
在正常情况下,剪刀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如剪纸、剪布等。
国军与八路军不如日军-- 抗日战争中的白刃战随着自动武器的广泛出现及战场火力的不断增强,在二战中的大多数战场,刺刀已经没有什么发言权了;但是中国战场却是一个例外,这是由交战双方的装备水平、战术思想和军队传统等决定的。
到“七七事变”爆发前,尽管日本陆军常备军只有17个师团共45万人,但他们大多是经过长期训练的精兵,在拼刺技术和士气方面占据优势。
拼刺训练是日军新兵的基本训练之一,通常每个中队都会配备拼刺训练教官,而陆军部队的联队长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白刃战训练计划。
据说在抗战爆发初期,在白刃战中我方需要三到五名战士才能对付一名日军士兵,日军拼刺技术之强可见一斑。
说到日军拼刺技术的渊源,尽管有中古时期开始发展的被称为“剑道”的独具特色的器械搏击术,但它与刺枪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与中国不同的是,战国时期“足轻”们所使用的竹枪是被武士阶级所不齿的,因此枪术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实际上,对于日本而言,大规模的刺刀技战术训练仍然始于19世纪末期。
在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陆军中,受法国陆军重视白刃战传统的影响(1873年颁布的第一版《步兵操典》就是译自法文),刺刀训练被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特别是在1877年的西南战争期间,精于近战格斗、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西乡军在白刃战中曾给予政府军以重大杀伤,战后,日本陆军开始进一步加强对普通士兵的白刃战训练,同时,针对日军士兵特点的“銃剑术”技战术动作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904年在上海,日本军事剑术队与英国皇家海军刺枪团的对抗性表演中,日本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无懈可击的单兵刺枪术曾给予在场的各国观察员以深刻的印象。
与西方列强相比,日军将所谓的“精神力”和意志的作用被提高到了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强调进攻精神,把精神力作为战斗力的主体;认为以刺刀突击才能取得最后的决胜,因此“以肉搏战制胜”的观点在当时的日军高层中大行其道。
这固然是因为日本与当时的西方列强相比,工业和经济实力仍然相对落后;但军部高层对陆军火力的进步对作战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军用格斗术20招名称
(原创版)
目录
1.军用格斗术概述
2.军用格斗术的 20 个招式名称
3.军用格斗术的实际应用
正文
【军用格斗术概述】
军用格斗术,又称军事格斗术或军事搏击术,是一种针对实战需要而设计的特殊搏击技能。
它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为培养我国特种部队、武警官兵等在战场上克敌制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实用搏击技术。
军用格斗术旨在迅速提高学员在面临真实威胁时的自卫能力,以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制服对手。
【军用格斗术的 20 个招式名称】
1.踢裆脚
2.锁喉手
3.肘击
4.抱摔
5.踩脚踝
6.抓发
7.插眼
8.撩阴腿
9.破腹拳
10.抱颈摔
11.咬肩
12.撩牙
13.踢膝盖
14.砸肘
15.抱腰摔
16.脚跟砸
17.手臂锁
18.膝盖撞
19.肘击腋下
20.腿绊摔
【军用格斗术的实际应用】
军用格斗术的招式名称或许听起来有些残酷,但这些招式的设计都是为了在战场上迅速制敌。
例如,踢裆脚、撩阴腿等招式可以迅速使对手失去战斗力;肘击、破腹拳等招式则可以在近距离对敌人造成重创。
此外,军用格斗术还包括一些擒拿和摔法,如抱摔、抱颈摔、抱腰摔等,可以迅速将敌人制服。
总的来说,军用格斗术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搏击技能,旨在为我国的特种部队、武警官兵等提供在战场上的自卫能力。
美国海军陆战队格斗教程第1章:近身格斗所有示范与右格斗式为例,所有动作都可以左右格斗式互换近身格斗的内容包括:近身格斗的类型、身体武器、人体要害、人体穴位等等。
这些都是近身格斗所需掌握的基本原则。
如果能在不同情况下的近身格斗中遵循和正确应用这些基本原则能有效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同伴。
1、近身格斗的距离:近身格斗包括3种类型:远距离格斗、中距离格斗、近距离格斗。
在实战过程中各种距离相互不断转化直到一方被打败。
远距离格斗:指利用步枪,刺刀,棍棒,或工具进行搏斗。
中距离格斗:指用匕首、拳击或腿击进行的格斗。
近距离格斗:打斗双方缠抱在一起时用肘膝进行的格斗。
2、身体武器手臂:手、前臂、肘是手臂部分能够使用的武器。
这些部位作为攻击武器的形式有:拳击、手刀、掌击、指击、格挡、肘击等等。
拳:用于击打脆弱的组织如咽喉等区域。
用拳攻击时的接触面为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的根部或小指外侧。
手掌外沿:俗称手刀攻击对手要害或软组织。
掌:由于手掌的原因多用于托击对方下巴,格挡等。
指:常用于刺击或扣挖敌人的眼睛,抓拿对方咽喉、裆部等要害部位。
手臂:用前臂进行防御性格挡,或抡击对手。
肘:近距离中具有强大杀伤力的武器。
腿:用脚掌、脚趾、脚跟、脚背踢击或踩跺对手。
脚趾攻击时不要赤脚。
膝:和肘一样是近距离打斗中最具杀伤力的利器。
在近距离格斗中由于距离太短用腿踢击不大可能,膝则可以发挥威力。
当第一次用膝攻击使对手低下头时,可用膝做第二次攻击对手头部,如被击中对手必败。
3、人体要害在近身格斗中应做到用自己最大力量攻击对手最薄弱的身体要害,力求速战速决。
对手要害部位随着移动的变化不断暴露出来的,人的要害部位分布在人体的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和裆部。
头部:头部的人体要害有眼睛、鼻子、下颌、耳朵、太阳穴等,重击头部可以令对手休克或死亡。
双眼:身体最柔软最脆弱的部位,是人体要害的最佳攻击目标。
佯攻对手双眼可以诱惑其使用上肢进行防御,这样可以使其将其他要害暴露利于自己的二次攻击。
伊米大师以色列格斗术简介伊米大师以色列格斗术(Imi Lichtenfeld’s Krav Maga)简称伊米大师,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自卫术和近战战术。
它起源于以色列的犹太人社区,并在二战时期由伊米·利希坦费尔德(Imi Lichtenfeld)创立。
伊米大师以色列格斗术以其简单、直接、实用的特点而闻名,深受军事和执法机构的青睐。
核心原则伊米大师以色列格斗术以几个核心原则为基础,使学习者能够迅速掌握和应用这种自卫术。
1.自卫优先:伊米大师以色列格斗术注重快速有效的自卫反击技巧,帮助学习者在面对危险时能够迅速保护自己。
2.肢体防御:此格斗术着重教授学习者如何使用肢体来保护自己,同时学习者也会了解到在攻击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造成伤害。
3.实战性强:伊米大师以色列格斗术的技巧和训练方法都是经过实战检验的,确保在现实威胁下能够有效应对并保护自己。
4.快速反应:学习者将会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练习来提高反应速度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5.自信心提高:通过学习伊米大师以色列格斗术,学习者可以建立自信心,增强意志力,使自己能够在危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和应对准确。
技术要点伊米大师以色列格斗术包括了多种技术和技巧,以下为其中的一些重要要点:1.基本拳法和肢体技巧:学习者将会学习到基本的拳法、踢腿、膝击和肘击等技术,使其能够有效地打击敌人。
2.防守和回击技巧:学习者将会学习到如何防守和回击,包括闪躲、躲避、拆解攻击、对准敌人弱点等。
3.场地意识:伊米大师以色列格斗术强调学习者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利用,并在实战中灵活运用。
4.推力和摔技:学习者将会学到如何使用推力和摔技来制服敌人,使其无法继续攻击。
5.不同武器的应对:此格斗术也包括了对不同武器的应对,学习者将会学习到如何安全地解除、防御武器攻击以及有效地使用武器进行自卫。
训练方法伊米大师以色列格斗术采用了一系列严格的训练方法来确保学习者能够掌握这种自卫术。
1.基础技术训练:学习者会进行基本的拳法、踢腿和肢体技巧的训练,以提高技能和灵活性。
简单实用的打架招式打架是一种常见的冲突解决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必须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招式来保护自己并有效地击败对手。
本文将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打架招式,帮助读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保护自己。
第一招:直拳直拳是最基本的拳击技术之一,也是最简单实用的招式之一。
站立时,将拳头紧握,直接向前伸出,力求击中对手的面部或上半身。
需要注意的是,直拳的力量来自于腰部和臀部的转动,而不仅仅是手臂的力量。
在使用直拳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以免被对手轻易地制服。
第二招:侧踢侧踢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踢击技术,特别适用于近距离战斗。
当对手靠近时,可以迅速抬起一条腿,用脚尖或脚跟对对方进行踢击。
踢击时要注意保持平衡,避免被对手抓住脚踝而倒地。
侧踢可以给对手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在使用时要小心控制力度,避免过度伤害对手。
第三招:下肘击下肘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近战技术,特别适用于对手靠近身体时的防御和反击。
当对手贴近时,可以迅速向下方挥动肘部,力求击中对方的头部、肩膀或背部。
下肘击的力量主要来自于身体的重心转移和肘部的瞬间爆发力,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被对手借力反击。
第四招:后踢后踢是一种常见的踢击技术,特别适用于对手后方的攻击和反击。
当对手从背后袭击时,可以迅速转身,用脚后跟踢击对方的下体或腹部。
后踢的力量主要来自于腰部和臀部的转动,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力求一击制敌。
第五招:掌劈掌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近战技术,特别适用于对付对手的攻击和控制。
当对手近身时,可以迅速用手掌劈向对方的头部、颈部或肩膀。
掌劈的力量主要来自于手臂和身体的协调配合,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力求快速准确地击中对手的要害部位。
总结以上介绍的几种简单实用的打架招式是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
然而,我们应该明确,打架只是解决冲突的一种方式,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暴力行为,通过理智和沟通来解决问题。
当我们不得不使用打架技巧时,务必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过度伤害对方。
浅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特种作战通过特种手段获胜的作战行动自古就有,但现代意义上的特种作战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生、发展和逐步完善起来的全新作战样式。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精彩和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特种作战不仅在二战中发挥了独得而巨大的作用,也为战后特种部队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借鉴作用。
一、二战中特种作战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种作战行动异常活跃,其表现为一是普遍组建,无论是轴心国还是同盟国主要成员都组建了自己的特种部队或组织了特种作战行动,而且频繁使用以实现统帅部的意志;二是运用广泛,特种部队参加了二战中几乎所有类型的军事行动,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即使在诺曼底登陆、莱特湾大海战这样战略行动中都活跃着特种队员的身影;三是战果显著,二战中的各个主要交战国的特种作战行动都取得的辉煌的战果,其中以英国的“哥德曼”部队和被称为“西线绿魔”的德国伞兵特种部队最为著名,此外,意大利的蛙人部队、就连最残酷的日本“神风特攻队”所取得的战果都超乎常人想象。
苏联和美国的特种作战部队尽管不如其他主要参战国家名声显赫,但也成功的组织了几次著名的特种作战行动,如美国搜捕纳粹德国科学家的“阿尔发”特别行动,被称之为完美营救的美军伞兵部队在日军重兵下成功解救菲律宾马尼拉洛斯巴诺斯战俘营的盟军战俘,苏联特工人员成功炸毁纳粹德国秘密生化工厂的“极点行动”。
二战中的特种部队创造了一场又一场人类军事史上奇迹,为战后特种兵的教科书留下永恒的经典。
二战中的特种作战样式极为丰富,按照执行的任务大概分为这么几类。
第一类是破坏敌方的重要军事、经济目标。
如在英国特种兵炸毁德军雷达站、奇袭被德军占领的法国波尔多港和炸毁德军在挪威的重水工厂和苏军特别小组破坏德国秘密细菌工厂。
第二类是夺取重要战略目标,打击对方作战单元,辅助作战行动,影响战役胜负。
如德军奇袭埃本埃马尔要塞,日本的“神风特攻队”等。
第三类是绑架、刺杀对方重要军政人物,瓦解敌方民心士气。
“影响深远的二战近距离格斗技术”真正有效的近距离格斗技术必须简单、直截了当、凶狠无情。
它必须能够在各种严酷的条件下,包括战场上有效运用,这时候你往往疲劳而恐惧,肌肉不再像平时那样有力,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全身整体的力量可能是你唯一的选择。
在任何环境下,它都必须易学、易用。
英国人威廉.费尔班是一位对近距离格斗观念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二战之前,他从上海租界警察局的一个普通警员逐渐升为助理局长。
在这期间,他发展出一套使用武器或徒手的格斗技术,使他手下的警官们能够在世界上最危险的街道中生存下来。
* 回溯历史:20世纪初,上海即使不能说是整个世界,也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最暴力的城市。
袭击、武装抢劫和绑架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黑帮杀气腾腾地横冲直撞,鸦片贩子为他们的生意无所不为。
1908年的一个晚上,费尔班在红灯区巡逻时被一帮暴徒袭击,几乎丧命。
费尔班从医院醒来,无意间注意到床前的一张广告,上面写着,“冈田教授,传授柔术和接骨术。
”这促使费尔班决定系统地学习格斗技术。
出院后,他开始学习柔术、柔道和几种中国武术。
有资料表明,费尔班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学习尹氏八卦掌。
因此,他后来建立的格斗技术体系带有相当明显的中国武术的特征。
费尔班1910年升为中士,训练射击和操练,这实际上意味着他负责传授新警员赖以保命的技术。
费尔班决定从各种格斗体系中筛选出更有效的技术,尤其是那些可以应用于警员们在街头遭遇突发情况的技术。
在30多年的上海租界警察生涯中,费尔班卷入了超过两百起使用武器的暴力冲突,以及数量更多的徒手格斗。
基于他所学的格斗技术,以及街斗经验,费尔班发展出一套自卫、逮捕和控制技术,将其命名为“防卫道(Defendu)”。
它包含来自各种武术的技术动作,并加以简化,使得普通人能够很容易地学会它们。
费尔班在匕首格斗和枪战方面也有着强烈的兴趣,他随后发展出一套非常实用的枪械训练体系,被上海租界警察局采用。
1940年,费尔班55岁时退休。
他随后返回英国,训练英国突击队(Commando,世界上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和英国地方志愿军(Home Guard,二战期间,面对纳粹德国可能的入侵,英国征召志愿军,用于德国入侵后在敌后游击抵抗)的精英成员。
他所传授的课程旨在使士兵和特工们拥有足够的技术和信心,在近距离格斗中击败敌手。
他同时也训练美国及其它盟国的特种部队,包括中央情报局的前身——美国战略情报局(OSS)。
尽管费尔班原先在警界传授的格斗体系包括大量的擒拿控制技术,他向军界传授的技术则着重于中国式的打击技术。
他解释说,警察的目标在于逮捕嫌疑犯,而军人和特工则需要迅速解决敌手,越快越好,越冷酷无情越好。
徒手格斗技术对于美国战略情报局的特工来说极端重要,因为他们经常化装成其它国家的人在纳粹占领区执行任务。
由于他们常碰到德国检查站,经常无法携带枪械,因此必须依靠费尔班及其训练员提供的徒手格斗训练。
二战期间,无数盟军特种兵及特工的生死格斗表明,费尔班的近距离格斗技术简单、凶狠、非常有效。
这套格斗技术是如此成功,以至二战后至今,美国各个版本的军用格斗教材无不带有费尔班格斗技术的印迹。
* 技术传承:今天,基本上已经不太可能找到一个曾经直接在费尔班手下受训的格斗教练了。
不过有一个人的技术体系可以直接回溯到费尔班,这个人就是二战老兵、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格斗教官查尔斯.纳尔逊(Charles Nelson)。
纳尔逊曾在凯利中士(Sgt. Kelly)手下接受训练,后者属美国海军陆战队,30年代驻上海,是费尔班的追随者之一。
凯利也在上海租界警察局的侦探德莫特.“帕特”.奥尼尔(Dermot "Pat" O'Neil)手下训练过,奥尼尔是费尔班的另一个顶尖学生,后来成为二战期间著名的“魔鬼旅”的近距离格斗教练。
纳尔逊也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徒手格斗教练安东尼.比德尔(Col. Anthony Biddle)手下受训,比德尔曾受过费尔班的指导。
纳尔逊与约翰.斯塔尔斯(John Styers)是上下铺的关系,斯塔尔斯也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徒手格斗的权威之一,比德尔的学生,著有经典的格斗教材《冷钢》。
二战结束后,纳尔逊回到纽约,传授自卫术达45年之久。
纳尔逊退休之后,他的学生卡尔.色斯塔瑞(Car l Cestari)对二战期间的近距离格斗技术作了大量的研究,现在他已成为费尔班和纳尔逊技术体系的首要传播者。
因其在保存和传播这些观念和技术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色斯塔瑞可以算是当今二战格斗术领域最重要的人物。
他曾帮助训练著名的刀具专家和徒手格斗专家鲍勃.卡斯帕(Bob Kasper),并将“美国格斗术”训练中心的创始人约翰.卡瑞(John Kary)引入二战近距离格斗术领域。
在纳尔逊手下训练了几年之后,色斯塔瑞开始寻找并访问受过费尔班体系训练、当时仍然健在的二战特种兵成员,包括来自游骑兵(Rangers)、战略情报局(OSS)、第一特种部队(也称“魔鬼旅”)的老兵。
此外,他开始了与雷克斯.艾普盖特上校(Col. Rex Applegate,美国军用格斗术大师)的长期交往,艾普盖特是著名的军用格斗教材《杀戮或被杀》的作者,曾在费尔班手下学习过很长时间,他被认为是二战期间美国最有影响的格斗教官。
色斯塔瑞研究了大量其它资料,包括20世纪初格斗专家们的书籍,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里近距离格斗训练的旧录像。
他的目的有两个:追寻这些格斗体系的根源,并有助于访问那些二战老兵时更好地提问。
经过近20年的研究,色斯塔瑞利用他所获得的知识,以及他早期接受过的柔道、柔术和空手道训练,成功地重现了这一世界上最可怕的格斗技术的原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二战近距离格斗技术的主要传授者及其技术传承关系表,仅供参考: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最佳技术:尽管费尔班有着柔术和柔道的背景,但他在二战期间传授的近距离格斗体系非常强调打击技术,因为这类技术更容易运用,比摔投和擒拿更加致命。
这些打击技术与传统的武术非常相似,但色斯塔瑞说,其中还是有一些微妙的不同之处。
二战近距离格斗打击技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其中包含着高度简化的、运用整体力量的动作。
在色斯塔瑞的技术体系中,出手前没有任何征兆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
攻击就从用于进攻的肢体当前所在位置开始,沿最直接的路线直攻目标!不要有任何的蓄势作态。
“任何时候当你把手往回一缩,你就在提醒对手你要进攻了。
”色斯塔瑞非常强调在面临真正的危险时抢先进攻。
第一击应该是一种猛烈的攻击动作,用全身整体的力量加强攻击力度,如果你迫使对手后退并失去平衡,他将无法有效还击。
这种近距离的突然袭击是很难防守的,即使对手挡住了你的第一击,也很难抵挡你连续快速的后续进攻。
连续进攻是另一条重要原则。
虽然在进攻威力上强调“一招制敌”,但在实战中不应该过度自信,指望一击就使对手彻底丧失抵抗力,必须连续地进攻、进攻、再进攻,不给对手任何喘息之机。
从防守者的角度来说,需要时时保持警惕,以减少被偷袭的机会。
当可疑的人试图接近你时,向后退开,尽量与潜在的危险保持距离,这样对手进攻时有相对充足的反应时间。
保持身体平衡非常重要,因为在不平衡状态下你无法有效发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进攻对手头部、颈部和腿部能够有效破坏对手的平衡。
破坏对手平衡的最佳进攻路线是沿着垂直于对手双脚连线的方向。
正因为如此,格斗的预备姿势都是双脚一前一后,身体45度角斜向对手,以保持平衡并保护自己的要害部位。
色斯塔瑞不鼓励进攻对手躯干部位,因为对手穿着的衣服有可能使攻击效果大打折扣。
近距离格斗应该永远假设最不利的情况。
因此,攻击目标应集中在:头部、颈部、裆部和双腿。
手掌外侧打击(Edge-of-hand blow):色斯塔瑞的体系中,用拳的技术比例较小。
因为拳术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形成战斗力,此外,有拳击经验的人在全力猛击对手头部等“硬目标”时,仍有可能损伤自己的手指或手腕。
因此,普通人用拳应对准胃部、裆部、肾部等“软目标”。
用掌的技术则没有上述问题,手掌外侧打击技术是其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用手掌外侧攻击时接触面积仅有2-3平方英寸,而用拳打击时接触面积通常有8平方英寸左右,因此这是一种非常有穿透力的攻击技术。
手掌外侧可以很方便地重击一些用拳不易攻击的人体要害部位,比如颈部。
经过适当的训练,全力一击甚至可能打断对手的脖子。
它可以在处于各种身体姿势,包括站着、坐着、甚至躺着时劈出,也可以向360度全方向进行打击。
“这一招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
”使用该技术时,以一种“痉挛”的方式猛然劈出手掌。
拇指垂直于其它手指伸出,其它手指并拢挺直,这种拇指的位置使手掌外侧坚硬,有助于力量的集中,是费尔班技术体系的特色之一。
肘部应始终弯曲,这是保证攻击速度和力量的要点之一。
为加强攻击力度,应将全身整体的力量加在这一击上。
发挥全身整体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步法。
在预备姿势时将身体重量放在前脚,前劈出的同时前脚进步,这一击将带着身体的重量,在前脚落地前一瞬间重重击中目标。
前脚的进步是一种踩踏式的步法,色斯塔瑞称之为“落步(Drop Step)”。
色斯塔瑞坚持认为,在近距离格斗中滑步没有用武之地,而踩踏式的步法除了发力上的好处外,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或是冰雪泥泞的条件下更加稳定。
预备姿势最好是看上去没有威胁的姿势,以减低对方的警惕,利于突然袭击。
比如双手折叠抱在胸前,身体斜向对手,手的位置应该比对方的双手高些。
从这种姿势可以随时用手掌外侧向对手的咽喉或胃部发出一记强有力的横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手掌外侧打击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下劈(包括斜下劈)和横劈。
有力的横劈都是掌心向下,利用向前进步,并可以有效利用转体的力量,反手劈出。
掌心向上的横劈没有威力。
手掌外侧打击的目标包括:(1)头颈部的正面,从鼻梁到咽喉(喉结稍下处)(2)头颈部的侧面,从太阳穴到颈侧(3)后脑和后颈(4)从前臂到锁骨(5)肾部和尾椎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掌根打击下颌(Chin Jab):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这个技术简单而凶狠,是色斯塔瑞格斗体系的核心技术之一。
该技术需要近身实施。
手指弯曲张开,手掌后仰,肘部弯曲,近身全力从下往上猛击。
最佳目标之一是对手的下颌。
为加强攻击效果,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加在这一击上。
这一击的作用距离很长,一直到对手脑袋向后翻仰过去。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将对手扑倒在地,将其后脑猛烈撞向地面。
弯曲的手指可以顺势挖对方的眼睛。
这个招数从对手正常的视线之外发动,攻击发出前手掌不要后缩,而应从当前的位置出其不意地直击目标,不要有任何征兆。
对手身体越前倾越容易施展这个技术。
对手被重击后脖子急剧后仰,猛烈的打击可使对手颈椎或颅底受损而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