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品质的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猪肉品质评定技术规程猪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之一,其品质与食用价值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为了确保猪肉的品质安全,猪肉品质评定技术规程应运而生。
该规程是在对猪肉的营养成分、外观、质地、气味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对猪肉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一、猪肉的营养成分评定猪肉是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其营养价值被广泛认可。
在猪肉品质评定技术规程中,对猪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详细的评定标准。
其中,蛋白质含量是评定猪肉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评定蛋白质含量时,可以采用乙二醇试剂法和Biuret法进行测定。
此外,猪肉中脂肪的含量也需要进行评定,可以通过重量法和溶剂提取法进行测定。
二、猪肉的外观评定猪肉的外观是指猪肉的颜色、纹理、肉眼可见的肉质和水分等特征。
在猪肉品质评定技术规程中,对猪肉的外观进行了详细的评定要求。
首先,猪肉的颜色应该鲜红、鲜亮,不应有暗褐色或发黑的现象。
其次,猪肉的纹理应该均匀,不应有血丝、筋膜等杂质。
此外,猪肉的水分含量也是评定外观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烘干法进行测定。
三、猪肉的质地评定猪肉的质地是指猪肉的柔软、嫩滑程度以及咀嚼性等特征。
在猪肉品质评定技术规程中,对猪肉的质地进行了详细的评定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触感来评定猪肉的柔软程度,柔软的猪肉通常质地更好。
其次,可以通过咀嚼性来评定猪肉的嫩滑程度,嫩滑的猪肉通常更受消费者的喜爱。
此外,猪肉的弹性也是评定质地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定猪肉的弹性模量来进行评定。
四、猪肉的气味评定猪肉的气味是指猪肉散发出的气味特征,通常是人们选择猪肉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猪肉品质评定技术规程中,对猪肉的气味进行了详细的评定要求。
首先,猪肉的气味应该清香、纯正,不应有异味或腥臭味。
其次,可以通过嗅闻法来评定猪肉的气味,专业评定员可以凭借丰富经验来判断猪肉的气味是否符合要求。
猪肉品质评定技术规程是对猪肉进行品质评价的重要标准。
猪肉考核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从肉质方面来看,优质的猪肉具有新鲜、紧实、有弹性的特点。
瘦肉颜色呈现较深的红色,肥肉部分则呈现淡黄色,且猪肉表面无黏液。
优质猪肉的肉香味具有层次感,香味浓郁且留香时间较长。
相反,如果猪肉闻起来有异味,甚至出现酸臭味,说明该猪肉已经变质,不能食用。
其次,从猪肉的外观来看,优质的猪肉肉质细嫩,具有光泽,并且脂肪分布均匀。
如果猪肉颜色偏深或偏浅,或者肥瘦分布不均匀,则说明猪肉的质量可能存在问题。
此外,价格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优质猪肉的价格通常会比劣质猪肉的价格高出一部分。
这是因为优质的猪肉养殖时间适宜,饲料健康,并且没有添加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劣质的猪肉可能经过长时间的饲养,或者添加了抗生素等有害添加剂。
在口感上,优质的猪肉煮出来的口感应该是肉质鲜嫩,入口即化,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对于那些有特殊口味的猪肉,比如梅头肉(猪的肩胛肉)等,应该充分烹饪以保留其原有的鲜美味道。
在考核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比如猪肉的来源是否合法、屠宰过程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猪肉的存储和运输条件是否达标等。
这些因素同样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我们食用的猪肉是否安全、健康。
最后,对于具体的考核标准进行量化评分,可以制定如下方案:满分100分,肉质评分80分(新鲜度30分,光泽度15分,弹力15分),外观评分20分(颜色分布均匀度10分,脂肪分布状况5分),口感评分15分(根据个人口味),价格评分5分(优质猪肉价格合理)。
考虑到实际情况,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标准(如来源、屠宰过程、存储和运输条件等)可采取评分人主观评价的方式进行评分。
总的来说,猪肉的考核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肉质、外观、口感、价格、来源、屠宰过程、存储和运输条件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选出最优质的猪肉,确保我们食用的猪肉是安全、健康、美味的。
生猪屠宰肉品品质检验内容
以下是 6 条生猪屠宰肉品品质检验内容:
1. 咱来聊聊这猪肉色泽检查呀!你想想看,那猪肉要是颜色不对劲,看着灰扑扑或者红彤彤的吓人,你敢买吗?就像选水果一样,咱们得挑色泽鲜亮的呀!比如说,如果猪肉发白得不正常,那可不行哦!这是检验猪肉品质的关键一步呢,咱可得瞪大眼睛看仔细咯!
2. 肉质弹性咋样也重要得很呐!你试着按一按新鲜的猪肉,是不是很快就回弹起来啦,要是按下去一个坑半天不起来,这能是好肉吗?这就好像是捏橡皮泥,好的橡皮泥按下去松手就恢复了,不好的就软塌塌的呀!所以弹性不好的肉可不能要哦!
3. 闻闻猪肉的气味也不能马虎呀!你要是闻到一股怪味,那可不对劲哟!正常的猪肉应该是有股淡淡的肉腥味的。
这不就跟闻花香一样嘛,好的花香让人陶醉,怪味的花谁会喜欢呀!要是有臭味或者异味的猪肉,那肯定不能要呀!
4. 有没有注水可得搞清楚哇!你想啊,如果猪肉注了水,那不是坑人嘛!可以拿张纸贴在肉上,要是纸湿得厉害,那可能就有问题咯!就好像我们买饮料,明明要纯果汁,结果给你兑了好多水,那能行嘛!检验注水这一关可是很重要的!
5. 看看猪肉上有没啥病变的地方,这可得细心呐!要是有那些斑斑点点或者奇怪的东西,这肉是不是让人心里发毛呀!这就好比脸上长了麻子,看着就不舒服啦!有病变的肉咱可坚决不能要哦!
6. 淋巴结检查也不能忘呀!要是看到那淋巴结肿大或者有异常,这肉的质量就大打折扣啦!这就像人的身体里有个小疙瘩,肯定得注意呀!咱可不能让这种不好的肉上了咱的餐桌呀!
我觉得呀,这些检验内容都特别重要,只有严格把好这些关,咱才能吃到放心的猪肉!。
猪肉品质的检测技术方法
当今,猪肉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来源,也是消费者们最重视的食品来源之一。
为了确保消费者们能吃到新鲜、健康的猪肉,需要有一种准确的猪肉品质检测技术,来提供相关的质量数据,助力食品安全。
一般来说,猪肉品质检测技术分为外观及数据检测技术、化学检测技术、微生物检测技术等。
外观与数据检测技术主要是对猪肉之外部特征进行检测,主要检测内容有外观颜色、肌腱结,以及产品细胞内积水率、水糖含量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进行味道、嗅觉和呼吸等感官检测,从而确定产品的新鲜程度。
化学检测技术是进行猪肉品质检测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检测内容有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胆固醇含量、脂肪酸串联指数、还原糖含量、PH值、灰分等。
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猪肉的营养成分,同时还可以发现猪肉中的不合格成分,为安全饮食做出提示。
微生物检测技术是检测猪肉中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手段。
它主要是对猪肉中的许多有害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进行检测,以确保食品安全。
总之,猪肉品质检测技术可以准确地反映和阐明猪肉的品质,保证消费者们能够获得新鲜、健康的猪肉。
外观数据检测技术、化学检测技术和微生物检测技术是猪肉品质检测的三大主要技术手段,结合这些检测技术可以提供准确可靠的质量数据,让消费者安心食用,同时也可以帮助食品安全工作者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猪肉质评定方法猪肉质量评定是指对猪肉的外观特征、质感、色泽、气味、口感等进行综合评定,以确定猪肉品质的好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猪肉质量评定方法和相关参考内容。
1. 外观特征评定:猪肉的外观特征可以从肉色、脂肪分布和肌肉纹理等方面进行评定。
参考内容包括:鲜猪肉应具有红色或浅红色,无任何明显的色斑;脂肪分布均匀、细腻;肌肉纹理细腻、致密等。
外观特征的好坏反映了猪肉的新鲜程度和脂肪含量。
2. 质感评定:通过手感评定猪肉的质地、湿润度和柔软度等特征。
参考内容包括:新鲜的猪肉应该有弹性,肌肉表面不能有粘液或粘性质感;用手指轻压能立即恢复;新鲜猪肉应该湿润而不干燥。
3. 色泽评定:猪肉的色泽是指熟猪肉的颜色,可以通过视觉进行评定。
参考内容包括:猪肉应该有明亮的红色或粉红色,不应该有任何暗黄色、灰色或绿色。
4. 气味评定:猪肉的气味是猪肉质量评定的重要标准之一,可以通过嗅觉进行评定。
参考内容包括:新鲜的猪肉应该没有任何异味,不应该有腥味、酸味或霉味。
一般而言,新鲜猪肉应该有轻微的肉香气味。
5. 口感评定:猪肉的口感是指猪肉在咀嚼过程中的质地、嫩度和鲜美度等特征。
参考内容包括:鲜猪肉肉质鲜嫩多汁、口感细腻,有弹性,不应该有任何粘涩感。
此外,在猪肉质量评定中还可以参考猪肉的脂肪含量、骨髓含量、水分含量等指标。
脂肪含量过高可能会影响猪肉的风味和嫩度,而骨髓含量和水分含量过高则可能降低猪肉的嫩度和口感。
综上所述,猪肉质量评定方法是多方面的,包括外观特征、质感、色泽、气味和口感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综合评定,我们可以判断猪肉的品质的好坏,选择适合的猪肉产品。
猪肉品质的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与熟悉猪肉品质测定的基本内容与方法,要求掌握肌肉纤维细度的测定方法与意义。
二、实验的设备与材料实验材料:猪的背最长肌及臀部肌肉各一块,20%的HNO3溶液,pH试纸,甘油,肉色评分标准图,大理石评分标准图等。
实验设备:显微镜,镊子,手术刀,探针,酸度计,色值仪,分析天平,肉质压缩仪,水浴炉及水浴锅、肉样剪切仪、冰箱等。
三、实验方法与手段实验采用演示、讲解及学生动手操作等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肉质测定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学会对肌肉纤维的细度检测步骤与方法。
四、实验内容(一)肉质评分猪的肉质优劣,对养猪生产与猪肉销售与食用的口感与风味影响很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提高猪的产肉性能,而忽视了猪的内在机能,加之高集约化的饲养管理,导致在提高瘦肉率的同时,伴随着肉质变劣的发生,目前人们对此已引起极大的关注,评判肉质的优劣主要依赖于肉质指标。
常用的肉质指标PH值、色值、系水力、肌肉脂肪、大理石纹、嫩度、滴水损失、品尝评定与风味等,此外还有许多活体早期评定肉质优劣的方法,如酯型、酶活性、氟烷测定、氟烷基因型PCR测定等。
氟烷阳性猪的劣质肉发生率为60-70%。
劣质肉主要表现形式有PSE肉与DFD肉两种。
PSE肉是指肌肉灰白(pale)、肌块质地松软(soft)、肌块切面汁液外渗(exudative);DFD肉是指肌肉暗黑(dark)、肌块质地坚硬(firm)、肌块切面干燥(dry);在研究肉质与比较肉质性状的差异时,必须考虑到品种特性、评定方法、判定标准、宰前处理与屠宰条件等因素。
1、肉色(meat color) 肌红蛋白(Mb)与血红蛋白(Hb)是构成肉色的主要物质,起主要作用的是Mb,它与氧的结合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肉色,且与肌肉的PH值有关,其遗传力约为0.30。
肉色的评定方法很多,目前使用的主要有两大类:主观评定与客观评定。
主观评定是依据标准的图板进行5分制的比色评定:在猪宰后1-2小时,取胸腰椎接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放在4℃左右的冰箱里存放24小时,1分为灰白色(PSE 肉色),2分为轻度灰白色(倾向PSE肉色),3分为鲜红色(正常肉色),4分为灰白色(正常肉色倾向DFD肉色),5分为按褐色(DFD肉色)。
简述新鲜猪肉的品质鉴定标准
新鲜猪肉的品质鉴定标准,也叫考核标准,用以衡量指定猪肉品质的影响因素,以及评价猪肉品质和性能的参考标准标准。
新鲜猪肉品质鉴定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观品质:新鲜猪肉应有洁白的肉质,无异味,无明显分开的脂肪层,油脂均匀分布。
同时,猪肉质地柔软滑嫩,肌肉收缩率低,新鲜度高,无腐烂的现象。
二、质量性状:新鲜猪肉的质量受猪肉质量、脂肪品质和蛋白质水平等影响。
猪肉质量通常用重量来衡量,脂肪品质应选择清澈、白而均匀的猪油,而蛋白质水平是指猪肉中的蛋白元素的含量。
三、安全性:新鲜猪肉的安全性基本上指的是猪肉中化学污染物含量,包括有毒重金属、药物、农药、农膜和病毒等。
它们都可能从畜牧场以及处理猪肉的工厂中进入猪肉,从而影响人们的健康。
四、口感性:猪肉口感性可以通过味觉和触觉来衡量,新鲜猪肉应当呈现柔软、细腻特有口感,同时有新鲜及鲜美的香味。
另外,新鲜猪肉的收货应注意检验猪肉的形态、质地、表面、柔韧度、气味特征等,以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总的来说,新鲜猪肉的品质鉴定标准包括外观品质、质量性状、安全性和口感性等四个方面,是保证猪肉品质的依据,也是评估猪肉品质的参考依据。
该标准能够有效检测猪肉的品质,确保猪肉品质符合要求,保证食用安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几种猪肉品质鉴定的简易方法
一、新鲜猪肉巧鉴别:
鉴别肉的新鲜与否需要“望、闻、问、切”。
外观鉴别新鲜猪肉表面
有一层微干的外膜,呈淡红色,有光泽,切断面稍湿,不粘手,肉汁透明;次鲜肉表面呈暗灰色,无光泽,切断面色泽稍逊于新鲜猪肉,有粘性,肉
汁混浊;变质猪肉表面外膜极度干燥或粘手,呈灰色或淡绿色,很粘,肉
汁严重混浊。
气味鉴别新鲜猪肉气味正常,次鲜猪肉表面能嗅到轻微氨味、酸味或
酸霉味,但在肉的深层没有这些气味;而变质猪肉无论是表面还是深层均
有腐臭气味。
弹性鉴别新鲜猪肉用手指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肉面无粘液感;变质
猪肉指压凹陷后不能复原,有时手指还能把肉刺穿,手摸有明显粘液感。
二、注水肉鉴别
观察:正常的新鲜猪肉,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脂肪洁白,表面微干;注水后的猪肉,肌肉缺乏光泽,表面有水淋淋的亮光。
手触:注水后的猪肉,手触后弹性差,无粘性。
刀切:正常的新鲜猪肉,用刀切后,切面无水流出,肌肉无冰块残留;注水后的切面,有水顺刀流出,如果是冻肉,肌肉还有冰块残留,严重时
瘦肉的肌纤维被冻结冰胀裂,营养流失。
纸试:第一种方法是用普通薄纸贴在肉面上,正常的新鲜猪肉有一定
粘性,贴上的纸不易揭下:注了水的猪肉,没有粘性,贴上的纸容易揭下;第二种方法是用卫生纸贴在刚切开的切面上,新鲜的猪肉,纸上没有明显
的浸润;注水的猪肉则有明显的湿润;第三种方法是用卷烟纸贴有肌肉的切面上数分钟,揭下后用火柴点燃,如有明火的,说明纸上有油,是没有注水的肉,反之,点不着的则是注水的肉。
猪肉的鉴别方法范文
1.视觉检查
通过观察猪肉的外观可以初步判断其质量。
新鲜的猪肉通常有光泽和鲜艳的颜色,而变质的猪肉则会失去光泽,颜色变暗。
此外,还需要观察肉质是否均匀,有无肉眼可见的异物或病变。
2.嗅觉检查
通过嗅闻猪肉可以辨别出它的新鲜度和是否存在异味。
新鲜的猪肉应该有一种轻微的血腥味,而氨味或其他异味往往是猪肉变质的迹象。
3.触感检查
用手触摸猪肉可以感受到其肉质的硬度和弹性。
新鲜的猪肉一般会有一定的弹性,而软绵绵或过硬的猪肉往往是质量不佳的迹象。
4.化学检测
化学检测可以通过分析猪肉中的化学成分来确定其真实性和新鲜度。
常用的化学检测方法包括pH值测定、硝酸盐含量测定和谷氨酸盐含量测定等。
新鲜的猪肉通常具有较低的pH值,并且硝酸盐和谷氨酸盐的含量相对较低。
5.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检测主要用于判断猪肉是否存在细菌污染或其他微生物污染。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总菌落计数、大肠杆菌群测定和沙门氏菌检测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帮助生产者确保其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6.DNA分析
DNA分析是一种高科技手段,可以通过检测猪肉中的DNA来确定其种类和品种。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别出可能存在的猪肉混入或替代品。
DNA分析通常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因此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实用。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猪肉鉴别方法。
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判断是否购买到了真正的猪肉产品。
对于生产者来说,需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自己的产品的质量和正宗性。
沈阳猪肉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
【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猪肉作为人民群众日常饮食中的主要肉类食品,其品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沈阳猪肉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应运而生,这不仅是对猪肉品质的严格把关,更是对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一份承诺。
【肉品品质检验标准】
肉品品质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肉质颜色、气味、水分、脂肪含量、肌肉纹理等。
这些指标不仅关乎猪肉的外观和口感,更是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例如,肉质颜色可以反映猪肉的新鲜程度,气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水分和脂肪含量则关系到肉质口感等。
【检验过程】
猪肉肉品品质检验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猪肉样本进行取样,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实验室检测。
检测结果会经过专业人员分析,判断猪肉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品质标准。
一旦合格,便会颁发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
【合格证明的含义】
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是对猪肉品质的一种权威认证。
它意味着猪肉样本在各项指标检测中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具备安全、健康的特点。
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可放心选择带有合格证明的产品。
【对猪肉消费者的建议】
在购买猪肉时,消费者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查看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确保猪肉安全;二是观察猪肉的颜色、气味等,判断其新鲜程度;三是注意储存和烹饪方法,保证猪肉的口感和营养。
【结论】
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严格把控猪肉品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肉类食品,有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生猪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试行)1 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生猪屠宰过程中肉品品质检验的内容、程序、方法及处理。
本规程适用于生猪屠宰的肉品品质检验。
2 引用标准GB/T 17236 畜禽屠宰操作规程生猪GB 18394 畜禽肉水分限量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术语和定义3.1 生猪产品生猪屠宰后未经加工的胴体、肉、脂、内脏、血液、骨、头、蹄、皮等。
3.2 批次以来源于同一养殖场且同一时段屠宰的生猪为一批次。
3.3 同步检验与屠宰操作相对应,将猪的头、蹄、内脏与胴体生产线同步运行,由检验人员对照检验和综合判断的一种检验方法。
4 肉品品质检验内容4.1 生猪健康状况的检查。
4.2 动物疫病以外的疾病的检验及处理。
4.3 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淋巴结、病变组织的摘除、修割及处理。
4.4 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检验及处理。
4.5 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检验及处理。
4.6 白肌肉、黑干肉、黄脂、种猪及晚阉猪等的检验及处理。
4.7 肉品卫生状况的检查及处理。
4.8 国家规定的其他检验内容。
5 检验岗位设置及职责5.1 人员要求5.1.1 应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兽医卫生检验人员,兽医卫生检验人员应经考核合格。
5.1.2 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不得从事肉品品质检验工作。
5.1.3 兽医卫生检验人员应协助官方兽医开展屠宰检疫工作。
5.2 检验岗位5.2.1 基本要求应在生猪接收区、待宰区、屠宰车间和实验室的显著位置标识岗位名称和责任人员。
5.2.2 宰前检验岗设置在生猪接收区和待宰区;负责接收检验、待宰检验、送宰检验和信息登记等。
5.2.3 宰后检验岗5.2.3.1 头蹄检验岗:设置在放血之后、烫毛之前;负责屠体的头、蹄检验。
5.2.3.2 内脏检验岗:设置在屠体挑胸剖腹之后;负责检验心脏、肺脏、肝脏、胃肠、脾脏、膀胱、生殖器等。
5.2.3.3 胴体检验岗:设置在胴体劈半之前或之后;负责检验体表、胴体肌肉、脂肪、体腔、肾脏、骨与关节。
猪肉品质检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猪肉品质检验流程1. 感官检查外观:肉色、脂肪颜色、肌肉纹理、骨骼完整性气味:新鲜、无异味触感:结实、有弹性、无粘液2. 理化检验pH值:反映肉的酸碱度,影响保质期水分含量:影响肉的嫩度、多汁性脂肪含量:影响肉的口感、风味蛋白质含量:反映肉的营养价值3. 微生物检验总菌数:评估肉的卫生状况大肠杆菌:指示肉的粪便污染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4. 感官评价嫩度:肉的咀嚼难度多汁性:肉中水分的释放程度风味:肉的独特味道和香气5. 安全性检验兽药残留:检测肉中是否含有兽药残留,确保食品安全重金属含量:评估肉中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防止重金属中毒6. 其他检验寄生虫检验:检查肉中是否有寄生虫,如猪囊虫肌纤维类型:影响肉的口感和嫩度7. 品质分级根据检验结果,将猪肉分为不同等级,如特级、一级、二级等分级标准包括肉色、脂肪含量、嫩度、多汁性等指标8. 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判定猪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品质要求不合格的猪肉将被销毁或用于其他用途。
猪肉品质检测及其评估研究第一章猪肉品质概述猪肉是人们餐桌上十分常见的肉类食品之一,其味道鲜美、易于消化、营养全面,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而猪肉品质的优劣对于消费者的健康和口感影响巨大,因此猪肉品质的检测和评估也显得尤为重要。
猪肉品质的主要因素包括肉质、营养成分、色泽、气味和口感等多方面因素。
其中,肉质是决定猪肉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包括肉色、肉质细腻度、肉纤维粗细、肉的弹性及滋味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研究猪肉品质的检测和评估方法对于改善猪肉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猪肉品质的检测方法猪肉品质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通常可分为生理性能检测、生化分析检测及传感器检测等三类。
以下介绍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2.1 生理性能检测生理性能检测是通过观察肌肉组织的生理性能指标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包括肌肉弹性、肌肉面积、肌肉pH值及肌肉水分含量等多项指标。
肌肉弹性是指肌肉受到压力后自然回弹的程度,这一指标可以直接反映肉质的韧性和弹性。
肌肉面积是指猪肉在割后的断面积,该指标可以直接反映肉质软硬度。
而肌肉pH值和肌肉水分含量是直接影响肌肉的色泽和口感的两个重要因素。
因此,生理性能检测是评估猪肉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2.2 生化分析检测生化分析检测是通过测定猪肉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产物来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其中,主要包括肉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氨基酸以及猪肉中的各种代谢产物等多项指标。
研究表明,肉中的糖和氨基酸含量越高,其肉质细腻度和口感越佳。
而脂肪含量则是影响猪肉口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通过对猪肉中的营养成分和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可以有效评估猪肉品质的好坏。
2.3 传感器检测传感器检测是近年来新兴发展的一种猪肉品质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使用高精度传感器对猪肉色泽、气味、肌肉弹性等多项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评估猪肉品质。
重要的是,传感器检测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无损检测等优点。
因此,该方法在猪肉品质检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猪肉品质检验规程
生猪肉品质检验规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外观检查:检查猪肉的外观是否正常,包括颜色、气味、表面是否有血迹、瘀斑、伤痕等。
2. 感官检查:通过观察、触摸、嗅觉等方式,检查猪肉的质地、弹性、气味等。
3. 化学检验:使用化学试剂对猪肉进行检验,例如检测猪肉中的瘦肉精、抗生素等有害物质。
4. 微生物检验:对猪肉进行微生物检验,例如检测猪肉中的细菌、病毒等。
5. 质量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对猪肉的质量进行评定,确定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生猪肉品质检验需要由专业的检验人员进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检验过程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猪肉的质量和安全。
猪肉品质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和熟悉猪肉品质测定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要求掌握肌肉纤维细度的测定方法和意义。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
实验材料:猪的背最长肌及臀部肌肉各一块, 20%的HNO3溶液,pH试
纸,甘油,肉色评分标准图,大理石评分标准图等。
实验设备:显微镜,镊子,手术刀,探针,酸度计,色值仪,分析天平,
肉质压缩仪,水浴炉及水浴锅、肉样剪切仪、冰箱等。
三、实验方法和手段
实验采用演示、讲解及学生动手操作等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肉质测定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学会对肌肉纤维的细度检测步骤和方法。
四、实验内容
(一)肉质评分
猪的肉质优劣,对养猪生产和猪肉销售和食用的口感和风味影响很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提高猪的产肉性能,而忽视了猪的内在机能,加之高集约化的饲养管理,导致在提高瘦肉率的同时,伴随着肉质变劣的发生,目前人们对此已引起极大的关注,评判肉质的优劣主要依赖于肉质指标。
常用的肉质指标PH值、色值、系水力、肌肉脂肪、大理石纹、嫩度、滴水损失、品尝评定和风味等,此外还有许多活体早期评定肉质优劣的方法,如酯型、酶活性、氟烷测定、氟烷基因型PCR测定等。
氟烷阳性猪的劣质肉发生率为60-70%。
劣质肉主要表现形式有PSE肉和DFD肉两种。
PSE肉是指肌肉灰白(pale)、肌块质地松软(soft)、肌块切面汁液外渗(exudative);DFD肉是指肌肉暗黑(dark)、肌块质地坚硬(firm)、肌块切面干燥(dry);在研究肉质和比较肉质性状的差异时,必须考虑到品种特性、评定方法、判定标准、宰前处理和屠宰条件等因素。
1、肉色(meat color) 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是构成肉色的主要物质,起主要作用的是Mb,它与氧的结合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肉色,且与肌肉的PH值有关,其遗传力约为0.30。
肉色的评定方法很多,目前使用的主要有两大类:
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
主观评定是依据标准的图板进行5分制的比色评定:在猪宰后1-2小时,取胸腰椎接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放在4℃左右的冰箱里存放24小时,1分为灰白色(PSE肉色),2分为轻度灰白色(倾向PSE肉色),3分为鲜红色(正常肉色),4
分为灰白色(正常肉色倾向DFD肉色),5分为按褐色(DFD肉色)。
客观评定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测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色值测定、色素测定和总色素测定等,评定时间和部位与主观评定一致,将肉样切成约1cm厚的肉片,放置在仪器的测定台上,按读数键即可读出响应的色值。
一般认为色值越高,肌肉的颜色越苍白;色值越底,肌肉的颜色越暗,正常的色值一般在15-25,色值与评分的关系是:2分:25-35,3分:15-24, 4分:10-16。
2、系水力(Weter hoiding capacity)研究表明肌肉中水分约占70%,其遗传力为0.65,测定方法如下:
重量加压法:在宰后2小时内,取第一、二腰椎处背最长肌,切成1cm厚的薄片,用天平称压前肉样重,然后把肉样放在加压器上加压去水,并保持5分钟,撤除压力后立即称量压后肉样重。
结果计算:
失水率=(压前肉样重—压后肉样重)÷压前肉样重×100
系水力=1-(失水率÷该肉样水分含量)
滴水损失法:在宰后2-3小时,取第二、三腰椎处背最长肌,顺肉样肌纤维方向切成2cm厚的肉片,修成长5cm、宽3cm的长条称重,用细铁丝钩住肉条的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悬吊于塑料袋中(肉样不得于戴壁接触),扎好袋口后吊挂于4℃左右的冰箱条件下保持24小时,取出肉样称重计算。
滴水损失(%)=(吊挂前肉条重—吊挂后肉条重)÷吊挂前肉条重×100
无论是失水率还是滴水损失,其值越高,则系水力越差。
熟肉率:宰后2小时内取腰大肌中段约100g肉样,称蒸前重,然后置于锅蒸屉上用沸水蒸30分钟。
蒸后取出吊挂于室内阴凉处冷却15-20分钟后称重,并按下式计算熟肉率:熟肉率(%)=(蒸后重÷蒸前重)×100%
3、PH值(PH值-Value)宰后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糖元和磷酸肌酸的分解,二者的产物分别是乳酸和磷酸及肌酸,这些酸性物质在肌肉内储积,导致肌肉PH值从活体时7.3左右开始下降,肌肉酸度的测定最简单快速的方法仍是PH值测定法。
一般采用酸度计测定法:在猪宰后褪毛前,于最后肋骨处距离背中线6cm处开口取背最长肌肉样,肉样置于玻璃皿中,将酸度计的电极直接插入肉样中测定,每个肉样连续测定3次,用平均值表示。
正常背最长肌的PH值多
在6.0-6.5之间,PH值〈5.9,并伴有肉色暗黑,质地坚硬和肌肉表面干燥等现象,可判为DFD肉。
4、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肌内脂肪主要以甘油脂、游离脂肪酸及游离甘油等形式存在于肌纤维、肌原纤维内或它们之间,其含量及分布因品种、年龄及肌群部位等因素而异。
其遗传力约为0.40。
主观评定-大理石纹评定:取最末胸椎与第一腰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在0-4℃的冰箱中存放24小时,与肉色评分同时进行。
对照大理石纹标准评分图进行评定:1分脂肪呈痕迹量分布,2分脂肪呈微量分布,3分脂肪呈少量分布,4分脂肪呈适量分布(理想分布),5分脂肪呈过量分布。
两分之间允许评0.5分,结果用平均值表示。
客观评定-索氏测定脂肪含量。
5、肌肉嫩度(tenderness)肌肉中的蛋白质大致可分为肌浆蛋白质、结缔组织蛋白质和肌原纤维蛋白质等的三大类。
其中结缔组织蛋白质和肌原纤蛋白质对肌肉嫩度后较大的影响,嫩度的评定方法主要有客观评定和主观评定,影响肌肉嫩度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和年龄等,其遗传力约为0.4。
肉样的制备:取宰后2小时内或熟化24小时以上,第6-10胸椎处的背最长肌,顺肌纤维走向切成厚2cm的肉片,并修成长5cm,宽2cm的长条,将肉条装入塑料袋中,隔水煮约45分钟(肉条中心的温度达80℃即可),迅速冷却至室温后编号。
主观评定就是人对评定的肉进、口感评定,客观评定-剪切值测定法将522的长条顺肌纤维走向修成511的长条后,置剪切仪的剪切台上按向下键剪切肉条,每个长条切4次,每个肉样切5个长条,用平均值表示,剪切值越小,嫩度越好。
(二)猪肉的肌纤维(细度)测定
1、标本切片的制作取猪臀部肌肉一块,切成1 Cm左右大小的肉样,在20%的HNO3溶液中浸泡24小时后取出肉样备用。
2、肌纤维细度测量把浸泡的黄色肉样用探针和镊子撕开,取一小撮内部肌肉纤维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甘油,然后用探针把肌肉纤维磨碎均匀。
盖上盖玻片,再把制作好的切片放在带有目测微尺的显微镜下,观察其肌肉纤维的直径,并通过目测微尺读出和记录部分肌肉纤维的直径数值,计算其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整理
每人在显微镜下观察100根肌肉纤维,并记录算出肌纤维的平均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