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3.93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本身对近代历史,尤其抗日战争的历史比较感兴趣。开学不久在图书馆淘书,翻开这本《四世同堂》,发现它一开始就讲到了卢沟桥事变。于是耐心往下看,发现它很耐看,而且和我曾经看过的一个电视剧《战长沙》比较像,都是在讲述抗战时期背景下的一家子的故事。我对这种以一个家族的生活来侧面反应战争年代百姓生态的故事兴趣更大。因为战争可以用“战争”两个字一笔带过,但处在那个时代的普通的人民,他们的生活却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历史应该留有他们浓厚的一笔。老舍以当时沦陷下北平城内祁家四世同堂和“小羊圈”(胡同谓称)为主线,写他们的幸福冷暖,荣辱沉浮,透过一个个爱憎分明分人物的视角来反应当时他们身处的沦陷下的社会。这样的切入点首先就决定了这部小说的伟大,就相当于《平凡的世界》给那段历史中的陕北立传的意义一样,老舍这部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可以说是给抗战时期的北平城立传。

本书一共三部。其中最后13章的中文版因为历史原因丢失,所以最后13

章节采用的是英文版的译文。总体来说,内容翔实,人物鲜明,故事完整,情节丰富紧凑。首先得佩服的,是老舍先生卓越的文字功底和巧妙的构思,老舍的文字真的是很平易近人,不愧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从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者浮夸的修饰,但是却字字珠玑,文笔的流程程度就更不用多说。这本书里经常有这样的情景,某节开始的大把段落,老舍在回忆性的叙述未沦陷之前的北平,比如某个季节,某个节日,之前的北平是那样的祥和、安逸、富态,老舍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北平人,再加上通俗流畅的文笔,写这些场景和画面真是信手拈来。然后大把的段落引出让人想入非非美好场景之后,突然一个转折,转折到此时沦陷了的北平,颓唐、落寞、黯淡。这就给人产生很大的反差,并真切的感受到了亡国的切肤之痛。

其次要敬佩的便是老舍先生那颗高贵的善恶分明,爱国忧民之心。爱国是整个小说的主题。北平已经沦陷,但敌人能侵占我们的国土,却侵占不了国人的爱国之心。在那样愤懑、忧郁的北平城里,纵然有恶贯满盈的汉奸走狗,但多数的老百姓还是爱国、痛恨日本鬼子的。小说里那个铮铮铁骨的钱诗人、载着一车日本鬼子开下悬崖的钱二少爷、出城抗战的瑞丰等等,都透漏出那个时代中国人不做亡国奴的决心。书中的那些汉奸走狗,老舍先生也是不惜笔墨的描写,虽然是脸谱化的描写,但也是栩栩如生,最后也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我记忆深刻的是那场中小学生在天安门被迫参加日军胜利庆典的描写,透过那些低着头,低垂着胳膊的拿着太阳旗的学生们,透过那高大严肃的天安门,我似乎都能嗅到书中弥漫出来当时空气里的耻辱味道。小说里还有一个头脑清楚,善良随和的日本老妇人值得一提,老舍本着高尚的人道主义把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人民通过这个日本老妇人旗帜鲜明的分离开来。老舍笔下还翔实的写出了当时知识分子以及怀揣爱国心的百姓面对日本人刺刀时的矛盾心态,这就深掘到了中国人的人性;善良纯良,安分守己。比如书中的祁天佑,经商一辈子,兢兢业业本本分分,但是最后被日本人羞辱,于是为了尊严投湖自尽。特别要提一下的是老舍对祁天佑投湖的描写:

“很快的,他想起一辈子的事情;很快的,他忘记了一切。漂,漂,漂,他将漂到大海里去,自由,清凉,干净,快乐,而且洗净了他胸前的红字(日本人逼他穿上的,写着奸商两个字坎肩)。”

看到这里,我不禁眼眶湿润的想到,1966年文革中,老舍喊冤自沉太平湖。被授予第一个“人民的艺术节家”的老舍,最后竟然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但不同的是,祁天佑的死是因为日本人,而老舍之死,是因为那个扭曲岁月里的中国

人。

总之,这本书肯定会是摆在我未来书架上的一本,它的周围最好再摆上几本“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战书籍,因为,透过战火烽烟,国破家亡的时代,更能够看到这部小说的伟大,以及老舍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