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视触叩听
- 格式:ppt
- 大小:11.15 MB
- 文档页数:180
肺部体格检查肺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肺部疾病或症状。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肺部体格检查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
视诊视诊是用肉眼观察患者的胸部和肺部外形的方法,可以帮助确定一些扁平肺、肺内气胸和其他胸部异常。
这需要患者站立,并将上衣脱掉至腰部,然后检查以下几个部位:•胸廓。
观察胸廓的大小、形状和对称性,是否有鸟胸、漏斗胸或反常突出部位等异常。
•肺鼓包现象。
在患者胸部起伏时,观察是否有局部膨隆或萎缩。
•呼吸节律。
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是否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或断奏。
•颜色。
观察患者面色及末梢循环情况,是否有发绀、紫绀、青紫等异常。
触诊触诊是轻轻的用手掌去触摸患者的胸部,可以用来帮助确定一些肺部异常。
这种方法需要患者站立或坐立,并将上衣脱掉至腰部,然后检查以下几个部位:•胸廓。
用手触摸胸廓,检查是否有骨折、变形、肿块等异常。
•肺实质。
用手轻压胸壁,检查是否有异常的触觉反应,如凹陷或凸起等。
•呼吸力度。
检查患者呼吸的力度是否足够以维持正常呼吸。
叩诊叩诊是用手指敲击患者胸部来检查肺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最初确定肺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这种方法需要患者坐立或前倾,并让医生在患者背部敲击不同的胸部区域。
敲击将会产生一种不同的声音,医生可以用这些声音来判断以下几个因素:•肺容积。
不同的肺容积可以产生不同的声音,这可以帮助确定肺的容积是否正常。
•肺实质。
不同的肺实质可以产生不同的声音,这可以帮助确定胸腔内是否有积液或气体。
•膈肌位置。
膈肌位置可以影响不同位置的声音,这可以帮助确定膈肌是否正常。
听诊听诊是用听诊器去听患者呼吸和心跳声音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肺内的问题。
这种方法需要患者坐立或仰卧,然后医生将听诊器插入患者胸部以下几个区域:•前胸。
在患者胸骨两侧各找一个位置,听患者呼吸声音和心跳声音。
•侧胸。
在患者侧腹部找一个位置,听肺部呼吸声音。
•后背。
在患者背部找一个位置,听肺部呼吸声音和心跳声音。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肺脏视触叩听实训,掌握肺脏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的基本方法,了解肺部疾病的常见体征,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四、实训对象2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五、实训内容1. 肺脏视诊(1)观察胸廓形状: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饱满程度等。
(2)呼吸运动:观察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呼吸深度等。
(3)肺部体征:观察肺部皮肤颜色、有无皮疹、破溃、外伤等。
2. 肺脏触诊(1)胸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比较两侧胸廓扩张度。
(2)语音震颤: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比较两侧语音震颤的异同。
(3)胸膜摩擦感: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嘱被检查者深呼吸,观察有无摩擦感。
3. 肺脏叩诊(1)间接叩诊: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
(2)直接叩诊:以手指直接叩击胸壁,观察叩诊音的变化。
4. 肺脏听诊(1)呼吸音:听诊正常与异常呼吸音,如干湿啰音、哮鸣音等。
(2)语音共振:嘱被检查者发出“yi”长音,观察语音共振的变化。
(3)胸膜摩擦音:听诊胸膜摩擦音的存在与否。
六、实训过程1. 视诊:观察受试者的胸廓形状、呼吸运动、肺部皮肤等。
2. 触诊:双手触诊受试者的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等。
3. 叩诊:间接叩诊和直接叩诊,观察叩诊音的变化。
4. 听诊:听诊受试者的呼吸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等。
七、实训结果1. 视诊:受试者的胸廓形状、呼吸运动、肺部皮肤等均符合正常范围。
2. 触诊:受试者的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等均符合正常范围。
3. 叩诊:受试者的叩诊音符合正常范围。
4. 听诊:受试者的呼吸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等均符合正常范围。
八、实训总结本次肺脏视触叩听实训,使我们掌握了肺脏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的基本方法,提高了临床诊断能力。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学实践技能的培养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肺视触叩听是临床医学中一项基本技能,对于诊断肺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的临床实践能力,我参加了肺视触叩听实训。
二、实训目的1. 熟悉肺视触叩听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提高对肺部疾病的诊断能力。
3. 培养良好的临床实践习惯。
三、实训内容1. 肺部视诊(1)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2)检查胸廓外形、对称性、活动度及呼吸运动。
(3)观察肺部呼吸运动及呼吸音。
2. 肺部触诊(1)了解肺部触诊的部位、手法及注意事项。
(2)检查肺部触诊的异常感觉,如胸膜摩擦感、胸膜摩擦音等。
(3)掌握肺部触诊的异常体征,如胸壁压痛、胸膜摩擦感等。
3. 肺部叩诊(1)了解肺部叩诊的部位、手法及注意事项。
(2)检查肺部叩诊的异常叩诊音,如鼓音、过清音、浊音等。
(3)掌握肺部叩诊的异常体征,如肺实变、胸腔积液等。
4. 肺部听诊(1)了解肺部听诊的部位、手法及注意事项。
(2)检查肺部听诊的呼吸音,如干啰音、湿啰音、哮鸣音等。
(3)掌握肺部听诊的异常体征,如肺实变、胸腔积液等。
四、实训过程1. 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正常情况下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呼吸深度均匀,节律规则。
2. 观察胸廓外形、对称性、活动度及呼吸运动,正常情况下胸廓对称,活动度良好,呼吸运动均匀。
3. 观察肺部呼吸运动及呼吸音,正常情况下呼吸音清晰,无异常呼吸音。
4. 了解肺部触诊的部位、手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肺部触诊。
5. 了解肺部叩诊的部位、手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肺部叩诊。
6. 了解肺部听诊的部位、手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肺部听诊。
五、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肺视触叩听的基本技能,对肺部疾病的诊断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 能够正确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2. 能够准确检查胸廓外形、对称性、活动度及呼吸运动。
3. 能够熟练进行肺部触诊、叩诊和听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肺部视触叩听实训,使学员掌握肺部视触叩听的检查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学员对肺部疾病的诊断能力,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学校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四、实训内容1. 视诊(1)观察呼吸运动:正常呼吸运动呈腹式呼吸,观察被检查者胸廓起伏是否对称,呼吸运动是否平稳。
(2)观察呼吸频率: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观察被检查者呼吸频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3)观察呼吸节律:正常呼吸节律均匀,观察被检查者呼吸节律是否规律。
2. 触诊(1)检查胸廓扩张度:用两手掌分别置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观察两侧胸廓扩张度是否对称。
(2)检查语音震颤:嘱被检查者发出“音”字,观察两侧语音震颤是否对称,强弱是否一致。
(3)检查胸膜摩擦感:用右手掌平放在被检查者胸壁上,嘱其深呼吸,观察是否有摩擦感。
3. 叩诊(1)直接叩诊:用手指指端直接叩击被检查者胸壁,观察叩诊音的变化。
(2)间接叩诊:用左手中指指端作为叩诊板,置于被检查者胸壁上,右手中指指端作为叩诊锤,观察叩诊音的变化。
4. 听诊(1)听呼吸音:观察两侧呼吸音是否清晰,频率是否一致。
(2)听啰音:观察是否有湿啰音、干啰音等。
(3)听语音共振:嘱被检查者发出“音”字,观察语音共振是否均匀。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视诊本次实训中,学员对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和呼吸节律的观察较为准确,但部分学员在观察胸廓扩张度时,对两侧胸廓扩张度对称性的判断不够准确。
2. 触诊学员在检查胸廓扩张度时,手法较为规范,但部分学员在检查语音震颤和胸膜摩擦感时,手法不够熟练,导致判断结果不够准确。
3. 叩诊学员在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中,手法较为规范,但部分学员在判断叩诊音的变化时,对正常与异常叩诊音的区分不够明确。
4. 听诊学员在听呼吸音、啰音和语音共振时,能够准确判断呼吸音的清晰度、频率和均匀性,但对啰音和语音共振的判断还需进一步练习。
六、实训总结本次肺部视触叩听实训,使学员掌握了肺部视触叩听的检查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了学员对肺部疾病的诊断能力。
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摘要:1.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的重要性2.肺部视触叩听的具体步骤和内容3.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正文:一、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的重要性肺部视触叩听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对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肺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视触叩听病历书写是对这一检查过程的记录,有助于医生回顾检查结果,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因此,规范、详细的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二、肺部视触叩听的具体步骤和内容1.视诊:观察患者胸部的形态、对称性以及呼吸运动的幅度和规律。
注意有无胸廓畸形、呼吸运动减弱、胸壁静脉曲张等异常表现。
2.触诊:通过触摸患者胸部,了解肺部的质地、表面光滑度、有无压痛、肿块等。
触诊时需注意患者的反应,避免用力过猛造成患者不适。
3.叩诊:用叩诊锤或手指叩击患者胸部,根据声音的清浊、响亮程度判断肺部的含气量和有无实变、积液等情况。
叩诊时需注意部位、力度和节奏,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4.听诊:通过听诊器听取患者胸部呼吸音、哮鸣音、湿哆音等,了解肺部呼吸功能的状况。
听诊时需注意患者呼吸的深浅、频率以及呼吸音的强弱和性质,以便发现异常呼吸音。
三、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1.病历书写应遵循客观、真实、完整的原则,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不切实际的描述。
2.病历书写应注重条理和结构,按照视触叩听的顺序进行记录,以便医生快速了解检查过程和结果。
3.病历书写应详细描述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异常表现和阳性体征,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4.病历书写应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以免影响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总之,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是临床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保证医疗质量和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报告:肺部视听叩触实习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在呼吸内科进行肺部视听叩触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对肺部检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我在实际操作中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熟练掌握了肺部视听叩触的基本操作技巧,并对正常肺部音、异常肺部音的辨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总结。
首先,我了解到肺部视听叩触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肺部疾病的位置、性质和程度。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使用听诊器和叩诊锤,以及如何进行视诊和触诊。
通过这些检查,我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肺部状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辨识正常肺部音和异常肺部音。
正常肺部音包括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和血管杂音等。
异常肺部音有湿啰音、干啰音、哮鸣音等。
通过不断练习,我现在可以较为准确地分辨这些音,并判断它们可能对应的肺部疾病。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根据肺部视听叩触的结果,判断患者可能存在的肺部疾病。
例如,如果听到湿啰音,可能表明患者有肺部感染或肺部病变;如果听到哮鸣音,可能表明患者有哮喘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这些判断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在初期,我对正常肺部音和异常肺部音的辨识不够准确,有时会将湿啰音误认为是干啰音,或将哮鸣音误认为是支气管呼吸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请教老师和不断练习,逐渐提高了辨识能力。
同时,我还发现自己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例如,在进行视诊时,我可能会忘记观察患者的肺部状况;在进行触诊时,我可能会力度不够均匀,导致患者不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专注力和耐心,使操作更加规范和熟练。
总之,通过这次肺部视听叩触实习,我对肺部检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实习为契机,不断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而努力。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肺部视触叩听的检查方法,了解肺部疾病的常见体征,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院内科病房四、实训对象XX患者,男性,65岁,间断咳嗽、咯痰20余年,伴胸闷、气急5年,加重伴发热1周。
五、实训内容及方法1. 视诊观察患者胸廓、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等。
(1)胸廓:观察胸廓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或隆起,如桶状胸、扁平胸等。
(2)呼吸运动:观察呼吸运动是否平稳,有无异常呼吸运动,如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等。
(3)呼吸频率:观察呼吸频率是否正常,有无增快或减慢。
(4)呼吸节律:观察呼吸节律是否规整,有无不规则呼吸。
2. 触诊检查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和胸膜摩擦感。
(1)胸廓扩张度:观察胸廓在呼吸过程中的扩张程度,如有无限制。
(2)语音震颤:用手掌轻轻拍击患者胸壁,观察语音震颤的强度和性质。
(3)胸膜摩擦感:用手掌轻轻摩擦患者胸壁,观察有无摩擦感。
3. 叩诊检查肺部叩诊音和肺界的叩诊。
(1)肺部叩诊音:分别进行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观察肺部叩诊音的性质和强度。
(2)肺界的叩诊:观察肺尖、肺底、肺缘等部位的叩诊音。
4. 听诊检查肺部呼吸音、啰音、语音共振和胸膜摩擦音。
(1)肺部呼吸音:分别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呼吸音的性质、强度和分布。
(2)啰音:听诊双肺,观察有无干湿性啰音、哮鸣音等。
(3)语音共振:嘱患者发音,观察语音共振的情况。
(4)胸膜摩擦音:听诊双肺,观察有无胸膜摩擦音。
六、实训结果1. 视诊:患者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平稳,呼吸频率正常,呼吸节律规整。
2. 触诊:胸廓扩张度正常,语音震颤正常,未触及胸膜摩擦感。
3. 叩诊:肺部叩诊音呈清音,肺界叩诊正常。
4. 听诊: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哮鸣音,语音共振正常,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七、实训体会1. 肺部视触叩听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检查方法,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可以初步判断肺部疾病的存在和性质。
一、实训背景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诊断技术在疾病检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肺脏的视触叩听诊作为临床医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对于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肺脏的视触叩听诊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肺脏视触叩听诊的基本方法。
2. 学会根据视触叩听诊结果,初步判断肺脏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3. 提高临床诊断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
(一)视诊1. 观察患者胸廓的对称性、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和节律等。
2. 观察胸壁的皮肤颜色、有无水肿、皮疹、破溃、外伤等。
3. 观察胸部静脉是否充盈、胸壁是否有异常隆起或凹陷。
(二)触诊1. 触摸胸廓扩张度,了解呼吸运动是否受限。
2. 触摸语音震颤,判断肺部是否有炎症、积液等。
3. 触摸胸膜摩擦感,了解胸膜是否有炎症。
(三)叩诊1. 直接叩诊:用叩诊锤直接敲击胸壁,观察叩诊音的变化。
2. 间接叩诊:将叩诊锤放置在胸壁上,观察叩诊音的变化。
(四)听诊1. 听呼吸音:正常呼吸音为清音,异常呼吸音包括干啰音、湿啰音等。
2. 听语音共振:观察语音共振是否正常。
3. 听胸膜摩擦音:了解胸膜是否有炎症。
四、实训过程1. 观察患者胸廓,发现患者胸廓对称,呼吸运动正常,呼吸频率和节律正常。
2. 触摸胸廓,发现胸廓扩张度正常,语音震颤正常,胸膜摩擦感不明显。
3. 进行叩诊,发现叩诊音清亮,肺下界位于第十肋间。
4. 进行听诊,发现呼吸音清晰,语音共振正常,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五、实训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肺脏视触叩听诊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视触叩听诊结果,初步判断肺脏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例如,在本次实训中,我们发现患者胸廓对称,呼吸运动正常,呼吸频率和节律正常,叩诊音清亮,肺下界位于第十肋间,听诊呼吸音清晰,语音共振正常,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初步判断患者肺功能正常。
六、实训体会1. 视触叩听诊是临床医学的基本技能,对于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训背景肺部检查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通过对肺部进行视触叩听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肺部是否存在病变。
本次实训旨在提高学生对肺部检查技能的掌握,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
二、实训目的1. 掌握肺部检查的视触叩听方法;2. 学会分析肺部检查结果,提高临床诊断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临床操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视诊(1)观察呼吸运动:观察患者呼吸运动是否对称,有无三凹征等;(2)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记录患者呼吸频率和节律,判断是否存在异常;(3)观察胸廓形状:观察胸廓是否对称,有无桶状胸、扁平胸等;(4)观察肋间隙:观察肋间隙是否饱满,有无异常变窄或变宽;(5)观察乳房:观察乳房是否对称,有无异常。
2. 触诊(1)胸廓扩张度:检查者双手置于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2)语音震颤: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3)胸膜摩擦感: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
3. 叩诊(1)直接叩诊:检查者用手指直接叩击被检查者胸壁,观察叩诊音的变化;(2)间接叩诊:检查者用左手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
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
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3)肺界叩诊及下肺界移动度叩诊。
4. 听诊(1)正常呼吸音:观察正常呼吸音的特点,如清晰、均匀、有节奏;(2)异常呼吸音:观察异常呼吸音的特点,如啰音、语音共振等;(3)胸膜摩擦音:观察胸膜摩擦音的特点,如粗糙、连续、有节奏。
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
【原创版】
目录
1.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的重要性
2.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3.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的具体内容
4.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
正文
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是临床医生进行肺部体格检查的重要记录方式,对于病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做好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在进行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时,首先要遵循基本要求。
医生需要详细记录检查的时间、地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检查的目的和医生姓名。
此外,医生还应具备严谨的态度,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肺部视触叩听病历书写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视诊:记录患者肺部的形态、颜色、对称性等特征,如有异常,应详细描述。
2.触诊:包括胸壁的弹性、光滑度、有无压痛、肿块等。
对于肺部触诊,应描述双肺的呼吸运动是否对称,有无叩诊音的改变等。
3.叩诊:记录叩诊音的类型,如清音、浊音、实音等,以及叩诊音的强度、位置和范围。
4.听诊:听诊应记录呼吸音的性质、强弱、频率等,如有异常呼吸音,应详细描述。
在书写肺部视触叩听病历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病历的整洁、规范,避免涂改和错别字。
2.使用专业术语,确保表述准确。
3.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避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4.如有疑问或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向患者或同行请教,确保病历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