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护理查房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髋关节置换护理查房术前护理诊断与相关因素1疼痛:与骨折有关2焦虑:与陌生环境、担心疾病预后以及手术效果有关3躯体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限制卧床4有皮肤完整受损可能:与长期卧床限制性体位有关5潜在无效牵引的可能:与持续牵引有关1、护理诊断——疼痛:与骨折有关目标:一天后患者疼痛缓解,不影响休息。
措施1、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移动过程中,对损伤部位重点托扶保护避免拖拉,争取一次性完成。
2、优尼森口服止痛。
3、指导患者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
2、护理诊断——焦虑:与陌生环境、担心疾病预后以及手术效果有关目标—在住院期间患者情绪稳定,无明显焦虑现象。
措施:1、护士做好入院宣教,消除陌生感,尽量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经常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针对性地安慰2、医生向其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消除疑虑。
3、让其妻子女儿多陪伴,建立良好家庭支持系统,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
评价:患者情绪平稳3、护理诊断——躯体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限制卧床有关目标:满足患者日常生活舒适需要措施:1、教其抬臀方法,保持左下肢外展中立位。
2、卧床吃饭时头偏一侧进食,喝水使用吸管,教会床上大小便。
3、专人陪护,经常巡视关注其需要。
评价:能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要4、护理诊断——有皮肤完整受损可能:与长期卧床限制性体位有关。
目标:住院期间无压疮发生。
1、卧气垫床,建立翻身卡,尾骶部垫水垫Q2H更换,容易受压的部位如足踝部可凌空放置。
2、保持床单位整洁,尾骶部不潮湿,于六一散垫于臀下,勤按摩尾骶部,定时抬臀。
3、使用便盆时动作轻柔不强行拖拉,用完后及时撤除。
4、告知患者保护皮肤的重要性,使之和护士配合。
5、班班交接,监测局部受压皮肤情况。
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无压疮发生5、护理诊断——潜在无效牵引的可能:与持续牵引有关目标:患者牵引有效措施:1、抬高床尾,保持滑轮灵活,秤砣不拖地。
2、牵引绳与右下肢呈一轴线,右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3、绳子上不压衣服等重物。
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查房1.术后疼痛控制:术后疼痛是患者最主要的不适之一、护士应定期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疼痛程度给与适当的镇痛药物。
同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镇痛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
2.伤口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术区伤口是患者的切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确保伤口清洁干燥。
护士应注意伤口是否有渗液、红肿、感染等情况。
3.功能训练: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功能恢复训练,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运动,例如早期活动、肌肉力量锻炼和关节活动。
护士要观察患者的运动情况,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并掌握康复训练的要领。
4.卧床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适当的卧床休息,但长时间卧床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士应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并指导患者正确用力、坐立和站立,避免过度活动造成伤口愈合不良。
5.监测生命体征: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
观察患者是否有感染、困难呼吸或其他不适症状。
6.注意饮食和药物: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骼生长。
同时,护士应注意患者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凝剂等。
药物的用药时间、用量和不良反应都需要护士进行监测和指导。
7.心理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次重大的生活变化。
护士应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恐惧,增强他们对康复的信心。
8.出院指导:在患者即将出院之前,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伤口护理、功能锻炼、饮食和药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给予他们如何防止并发症和遵循医嘱的建议。
总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查房是保证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疼痛控制、伤口护理、功能训练、卧床护理、生命体征监测、饮食和药物管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髋关节置换护理查房
术前护理诊断与相关因素
1疼痛:与骨折有关
2焦虑:与陌生环境、担心疾病预后以及手术效果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限制卧床
4有皮肤完整受损可能:与长期卧床限制性体位有关
5潜在无效牵引的可能:与持续牵引有关
1、护理诊断——疼痛:与骨折有关
目标:一天后患者疼痛缓解,不影响休息。
措施
1、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移动过程中,对损伤部位重点托扶保护避免拖拉,争取一次性完成。
2、优尼森口服止痛。
3、指导患者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
2、护理诊断——焦虑:与陌生环境、担心疾病预后以及手术效果有关
目标—在住院期间患者情绪稳定,无明显焦虑现象。
措施:
1、护士做好入院宣教,消除陌生感,尽量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经常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针对性地安慰
2、医生向其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消除疑虑。
3、让其妻子女儿多陪伴,建立良好家庭支持系统,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
评价:患者情绪平稳
3、护理诊断——躯体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限制卧床有关
目标:满足患者日常生活舒适需要
措施:
1、教其抬臀方法,保持左下肢外展中立位。
2、卧床吃饭时头偏一侧进食,喝水使用吸管,教会床上大小便。
3、专人陪护,经常巡视关注其需要。
评价:能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要
4、护理诊断——有皮肤完整受损可能:与长期卧床限制性体位有关。
目标:住院期间无压疮发生。
1、卧气垫床,建立翻身卡,尾骶部垫水垫Q2H更换,容易受压的部位如足踝部可凌空放置。
2、保持床单位整洁,尾骶部不潮湿,于六一散垫于臀下,勤按摩尾骶部,定时抬臀。
3、使用便盆时动作轻柔不强行拖拉,用完后及时撤除。
4、告知患者保护皮肤的重要性,使之和护士配合。
5、班班交接,监测局部受压皮肤情况。
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无压疮发生
5、护理诊断——潜在无效牵引的可能:与持续牵引有关
目标:患者牵引有效
措施:
1、抬高床尾,保持滑轮灵活,秤砣不拖地。
2、牵引绳与右下肢呈一轴线,右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3、绳子上不压衣服等重物。
评价:患者牵引有效。
1、护理诊断——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目标:术后1天患者疼痛缓解,不影响休息。
1、耳穴压豆
2、优尼森口服止痛。
3、硬膜外镇痛泵使用
4、指导患者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
2、护理诊断---知识缺乏:不了解术后饮食及功能锻炼
预期目标:患者在术后一天复述并演示责任护士教给的知识。
1.向患者介绍术后饮食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鼓励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虾等。
每日饮水日达2500ml以利促进新陈代谢及防止泌尿感染。
2、一般康复护理术后当天在术侧肢体下垫适当厚度的软垫,使髋、膝关节稍屈曲,术后应保持患肢于外展30度中立位。
患侧足穿防外旋鞋,两大腿之间可放置软枕,以防患肢外旋内收,并减轻疼痛。
术后第一天,拆除软垫,尽量伸直术侧下肢,以防屈髋畸形。
继续穿防外旋鞋,主动练习踝关节的屈伸活动,股四头肌,臀大、臀中肌肉的等长收缩,保持肌肉张力,主动进行深呼吸练习。
给病人进行患肢的被动推拿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病员只能仰卧,避免侧卧,也不能翻身或交叉双腿。
可在腰后垫软枕,并把床头稍抬高,以便于进食及调整皮肤受压部位,避免发生褥疮。
术后1-2天,拔除引流管,X线片判断假体位置正常可开始
(1)练习髋膝关节小范围的屈曲锻炼,以及伸髋肌肉的练习,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
(2)髋关节旋转练习,包括伸直和屈髋位练习,屈髋位练习时,双手拉住床上支架,作上身左右摇摆,注意臀部不能离床。
(3)髋关节伸直练习,屈曲对侧髋、膝关节,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屈运动。
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的前部。
(4)股四头肌的等张练习。
(5)上肢机力练习。
目的是恢复上肢力量,以便术后较好的使用拐杖。
在术后早期体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外旋伸直位,为防止患者向对侧翻身,床头柜应放置手术侧。
②抬高对侧床脚或保持术侧肢体的外展。
或者双腿间置三角垫,但需防止下肢外旋。
③术后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以免出现关节僵硬。
④如有术侧髋关节中度屈曲位不稳定,在座位行髋关节旋转练习时,应避免上身向术侧倾斜。
3、特殊康复护理术后一周,患者体力多恢复,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的患者,已经可以进行下地功能康复练习。
康复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同时进一步提高肌力,需注意的是下面所有特殊康复练习必须在医生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结合术前髋关节病变程度,假体类型,手术过程和患者全身情况,有选择性的制定各自的康复计划。
床上练习适用于术后7天以上,可做髋关节半屈位的主动或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
但术后早期,不提倡主动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因不利于非骨水泥固定的髋臼假体的骨组织长入,并引起术侧腹股沟区疼痛,影响患者康复。
如无特殊情况,为防止长时间卧床产生并发症,可允许患者翻身,正确翻身姿势应是: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伸直同侧上肢,手掌垫在大粗隆后面,向术侧翻身,防止患肢外旋。
俯卧,有利于被动伸展髋关节。
①吊带辅助练习:通过床架上吊带的向上牵引力量,同时做主动辅助屈髋、抗阻力伸髋、主动伸膝和髋关节外展、内收练习。
②仰卧、俯卧位髋关节内外旋练习:锻炼时需保持双下肢外展。
如术中有髋关节伸直外旋位不稳定,则避免外旋髋关节练习。
坐位练习:适用于术后6天以后,座位的高低以不低于45厘米为适宜,除特殊需要,术后一般不宜久坐,否则容易使髋关节疲劳,髋关节屈曲畸形也不能得到很好矫正。
术后6-8周内,患者以躺、站、行走为主,坐的时候尽量缩短,每天可以坐4-6次,每次限半小时。
需注意的是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半脱位的体位,如果患者术中关节稳定性欠佳,应放弃坐位功能练习。
①伸髋练习。
坐于床边,双手后撑,主动伸直髋、膝关节。
②屈髋练习,注意髋关节适当外展,并置于旋转中立位。
③屈髋位旋转练习。
双足分开,双膝合拢,用于练习髋关节内旋,反之则为髋关节外旋练习。
立位练习适用术后6天以后。
开始下地活动的患者.内容包括:①髋关节伸展练习。
后伸术侧下肢,对侧髋、膝关节半屈,抬头挺胸,做骨盆前移动作,拉伸髋关节前关节囊和挛缩的屈髋肌群。
②骨盆左右摇摆练习。
伸直下肢,左右摇摆骨盆,使双侧髋关节交替外展内收。
如患者靠墙固定双肩、双足,则练习的效果更佳。
(一般情况下,除术中大粗隆截骨移位外。
)•护理评价:患者能按照责任护士传授的知识进行锻炼
3、护理诊断——便秘:与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有关
目标:患者保持大便通畅
1、嘱进食容易消化,富含纤维的水果蔬菜
2、多饮水,每天1500-1800ML。
3、腹部自我保健按摩,大黄粉敷脐
4、苁蓉通便口服,开塞露外用
5、鼓励床上功能锻炼,促进肠蠕动。
评价:患者无便秘发生
4、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髋关节脱位
预期目标: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潜在并发症。
1、患者平卧时使患肢处于外展位
2、翻身时要双手托起患肢,双腿之间垫软枕,使患肢保持外展位。
3、患者在床上移动躯体时患肢不负重,不内旋。
4、患者床上或床边坐起时屈髋<90°,双腿不交叉、不盘腿、不坐矮凳。
5、离床举拐行走时尽量用健肢负重,不弯腰或侧身拾物
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脱位
5、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
预期目标: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潜在并发症。
1、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血液渗出,及时报告医生换药
2、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每日更换引流袋,翻身时防止拔出引流管
3、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情况;
4、遵医嘱按时准确的应用抗生素益保世灵。
护理评价:患者到目前为止未出现潜在并发症。
6、潜在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与长期卧床血流缓慢有关
目标:住院期间不发生DVT.
1、讲解预防DVT的重要性,使更好地配合预防和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3000ml/天),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降低血液黏稠度。
2、每日测量腿围,如发现患肢肿胀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并让家属协助、督促。
4、每日气压治疗促进血液循环
5、速碧林皮下注射。
6、定期复查凝血全套。
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DVT。
7、护理诊断——有皮肤完整受损可能:与长期卧床限制性体位有关。
目标:住院期间无压疮发生。
1、卧气垫床,建立翻身卡,尾骶部垫水垫Q2H更换,容易受压的部位如足踝部可凌空放置。
2、保持床单位整洁,尾骶部不潮湿,于六一散垫于臀下,勤按摩尾骶部,定时抬臀。
3、使用便盆时动作轻柔不强行拖拉,用完后及时撤除。
4、告知患者保护皮肤的重要性,使之和护士配合。
5、班班交接,监测局部受压皮肤情况。
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无压疮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