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内部控制介绍20100717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68
中国石化公司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汇总(115个doc,4个xls)1.1原油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矩阵业务目标业务风险控制点适用单位不相容岗位控制点分值控制点相关资料相关制度索引会计报表认定会计报表项目1存在和发生/真实性;2完整性;3权利与义务;4估价或分摊;5表达和披露;6准确性1234561.衔接落实原油资源1.1 经营风险:原油资源衔接不落实影响生产经营。
1.1生产经营管理部与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和外贸代理公司的业务部门衔接落实可提供的国内陆上原油、海洋原油、进口原油资源的品种、数量、质量和运输方式、交货日期(船期),由生产经营管理部主任按照总裁的授权与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外贸代理公司的业务部门签订原油资源供应协议。
生产经营管理部 5 原油资源供应协议授权书进口原油长期合同1.5.72.编制资源配置计划1.12.1 经营风险:未按规定编制原油资源配置计划影响生产正常运行。
2.1生产经营管理部根据生产经营计划中原油资源安排,结合有关事业部的意见、分(子)公司的原油资源需求计划、生产需求和库存情况,以及外贸代理公司提交的计划建议,编制股份公司原油资源配置计划(月度计划中,一般贸易进口原油采购计划提前60天、海洋原油采购计划提前30天、陆上原油采购计划提前15天),按规定权限审批后报总裁签发下达给分(子)公司和各外贸代理公司执行。
生产经营管理部 5 股份公司生产经营计划股份公司原油资源配置计划(含月度原油采购计划)1.5.71.3 经营风险:未按规定编制进口原油采购计划,导致资源短缺或库存成本上升。
2.2生产经营管理部按照三个月滚动原则,分批分量下达进口原油采购计划;根据原油加工量、资源变化以及原油采购过程中资源优化、运输优化等情况,逐月滚动调整,确保月度资源总量与原油加工量趋于同步。
生产经营管理部 5 进口原油采购计划 1.5.71.1 1.2 1.3 经营风险:原油资源配置计划和进口原油采购计划调整不及时影响生产正常运行。
中国石化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第3章中国石化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3.1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简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1 7(简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或中国石化,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注册资本1306亿元,其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或股份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
目前,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境内公众股占4.8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石油炼制;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机电设备制造;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白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
宽广的业务范围决定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拥有大量的子公司,其现有油田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及科研、外贸等全资子公司、控股和参股子公司、分公司等共90余家,经营资产和主要市场集中在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东部、南部和中部地区。
3.2组织架构中国石化按照精简和高效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设置内部组织架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并致力于内部结构紧密化,完善上、中、下游一体化产业链,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目前,中国石化的内部组织架构总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总部、事业(管理)部和企业。
总部在发展战略、综合计划、重大投资、重大资源配置、资金管理、重大科研开发和对外合作等方面承担决策、运行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
一、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金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公司简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是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306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
2007年底,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境内公众股占4.81%。
三、中石化内部控制框架内容介绍作为我国在境外三地上市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和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设计原则,通过建立以集中决策、分权管理为特征的组织规划控制,以网络化全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全面预算控制,以“授权指引”为核心的授权批准控制,以《内部控制手册》为载体的制度控制,以及风险防范控制和先进的ERP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在实施内部控制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为国有控股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中石化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中石化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仍存在着如下问题:(1)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中国石化公司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汇总(115个doc,4个xls)825.2货币资金管理业务流程一、业务目标1 经营目标1.1 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 财务目标2.1 保证货币资金核算真实、准确、完整。
3 合规目标3.1 符合国家货币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股份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二、业务风险1 经营风险1.1 资金被非法挪用。
1.2 资金存放分散,不能统一集中使用,资金冗余。
2 财务风险2.1 货币资金账实不符和存在账外货币资金风险。
3 合规风险3.1违反国家货币资金管理规定和股份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受到处罚。
本流程所称货币资金为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抵库,由财务部门负责人不定期抽查,并签字。
2.3 财务部门出纳人员做到现金日清月结,由管理(或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以外的不相容岗位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每月末必须进行),并将签字确认的盘点表报财务部门负责人。
每次盘点结果必须备案,作为会计档案保存。
盘点发现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报财务部门负责人作出处理。
2.4 【非ERP】各分(子)公司财务部门每月应核对银行账户,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实未达账项并说明原因,由不相容岗位人员稽核签字。
【ERP】各分(子)公司财务部门每日上载银行对账单,运行银行余额调节表,并分析和核实未达账项。
月末打印银行余额调节表,核实未达账项,并说明原因,由不相容岗位人员稽核签字。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必须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对未达账项应跟踪核实,发现1个月未对上的未达账项应查明原因,并追查责任。
对于加油站设置临时存折的,财务部门应视作银行账户管理。
每月将临时存折复印作为银行对账单存档,对未达项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经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
2.5 分(子)公司开通网上银行查询或收付款项的,须经总会计师审批后,与银行签订网上银行服务协议。
不同权限网银卡及密码分别指定专人保管。
通过网上银行收款的,每日核对网银明细,如有差异,查明原因,跟踪落实。
中石化内部控制本文由jtn022167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石化实施 COSO 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报告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内部控制是人类从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约束机制,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内部牵制) 、发展阶段(内部控制制度) 、形成阶段(内部控制结构)和成熟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发展阶段?。
特别是 1992 年美国 COSO 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给内部控制理论及实务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随着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目标由单元到多元、对象由局部到整体的演进,内部控制已成为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了涵盖范围广泛、运行严密有序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在实现公司效率经营、防止舞弊、规避风险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 2001 年美国安然、世通、施乐和默克等“突发”事件曝光以来,公司诚信受到普遍质疑,为根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以美国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为契机,无论是理论界、实务界,还是政府机构、监管部门和中介机构,都开始给予内部控制更多的关注,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强大的重塑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风暴。
据了解,截止2004 年底,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中,有 60,以上的公司已经完成了文档描述工作,处于评估和测试阶段;有 30,左右的公司正以说,内部控制制度已成在进行文档描述;只有极少部分公司正在准备内控有效性报告。
可为国际上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公司” )作为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一体化公司,按照《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 302、404 条款关于凡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必须于2005 年 12 月 31 日前建立并保持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客观要求,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管理行为、规避公司经营风险、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夯实公司长远发展基础的迫切需要,从 2003 年 5 月开始正式启动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程。
中国石化内部控制介绍
一、公司组织结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是国家垄断经济的重要落实者和国有投资利用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能源和石油化工企业的控股公司,由两部分组成:即十二家直接控股企业和三家下属公司。
1.企业及其子公司
中国石化由12家主要投资企业组成。
有国家发改委、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直接投资,还有公司子公司和行业合资企业,总的投资组合中还纳入了直接投资。
它的子公司有: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化工企业,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油田合资公司,中国石油设备有限公司,中石化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物流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国石油贸易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生产经营公司。
2.中国石化的内部控制系统
中国石化的内部控制系统是石化企业构建控制活动的基础,它是一个系统,其关键点在于:既要落实有力的内部控制,又能提高经济利益最大化,提高经营效率。
主要内部控制环节包括:投资的审核制度、市场运作的监督管理、财务报告的质量控制、现金流管理、资产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