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测量
- 格式:pptx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和效果预测来阐述。
首先是说说我对教材的分析:本节教材讲述了气温的概念与测定,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的空间分布三个内容。
气温的测定要求学生会估算日或年平均气温,气温的变化则需要通过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来分析气温日变化或年变化的规律以及气温日,年较差,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则需要通过观察世界等温线分布图来理解。
总而言之,本节教材,是属于世界地理总论部分,是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对气候特征描述的基础,本节是本章上节课内容《多变的天气》的自然延伸,也是学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接下来我为大家说说学生的情况:从七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好奇,好动,好表现,所以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在地理上学有所获。
但同时对初一孩子来说,地理是门新课程,学生知识储备少,读图,析图,抽象能力恰恰较差。
所以。
学困点是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差。
我校初一新生在开学前已经接受了导讲评教学模式的训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较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已经初步形成,对于探究本课的重难点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并会计算日、月、年均温和日、年较差的方法。
②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并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③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①搜集、整理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实例,体会气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②运用图文资料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参与教学,通过对比,读图分析,活动探究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知识点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是地球大气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对人类活动和生命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对特定天气和气候事件的评估所必需的。
气温知识点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气温的测量气温的测量通常是通过使用温度计来完成的。
温度计是一种能够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地球上通常使用的温度尺度是摄氏度(℃)和华氏度(℉)。
而在科学家之间交流时,还会使用开氏度(K)来表示气温。
二、气温的变化气温受到以太阳为中心的地球运动和地球自转的影响。
太阳能够输出大量的热能,经过大气层的屏障后,部分能量被大气层中的某些成分吸收,而剩余的部分则会反射回太空。
气温受到气压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气压是指空气压在物体上的压力,而湿度则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当气压高时,气温通常会下降。
当湿度低时,气温通常较高。
三、影响气温的因素气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1. 纬度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变小,导致高纬度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2. 海洋和陆地海洋和陆地在日光和热量吸收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海洋表面的水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量,因此沿海地区气温较为温和。
而陆地表面不能像海洋表面那样吸收和储存大量热量,因此在白天温度往往很高,而在夜晚却很低。
3. 气候气候是对一个地区长期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等要素的度量。
地球上不同的气候类型和区域会对气温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通常温暖潮湿,而沙漠地区则炎热干燥。
四、气温的应用气温对人类活动、地球表面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深刻的影响。
人们通过气温预测来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如台风和旱灾等。
气温也会对城市、农业和其他产业产生影响,对制定政策和决策也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五、结论本文对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知识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气温作为地球大气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深入理解气温知识点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总结一、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含义:气温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记作℃。
2、气温的观测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
气温的观测项目包括实时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观测仪器主要有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
这些观测仪器放置在百叶箱中。
(1)温度计的放置: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处的百叶箱中。
(2)观测时间:自动气象站对气温能够进行实时观测,并每逢整点记录一次。
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各进行一次。
3、气温的描述与计算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通常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一天中4次测得的气温相加,除以4。
(2)月平均气温:将一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该月天数。
(3)年平均气温:将一年中各月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12。
4、气温的变化(1)气温日变化:通常用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来描述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午后2时(即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越大,气温日变化越大;气温日较差越小,气温日变化越小(2)气温年变化:通常,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半球北半球南半球海陆位置陆地海洋陆地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值7月8月1月2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1月2月7月8月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①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判读:a. 判半球: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最热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前后为北半球;最热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前后为南半球;b. 找极值。
即最热、冷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C. 看弯曲,析变化。
看气温曲线弯曲程度的大小,分析气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