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 格式:ppt
- 大小:5.38 MB
- 文档页数:46
第7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内容分为相对独立又有关联的两部分,地形类型及其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绘制。
地形是指地表起伏的情况,地球表面是由各种各种各样的地形组合而成的,常见的由五类,即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教材对地形类型的内容作了简化处理,要求学习能够通过图片来判断五类地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地球的表面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既受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也受外力作用的影响。
总的来说,内力作用常常使地表的起伏加大,这种作用往往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比较而言,外力作用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其结果是使地表趋于平坦。
教材中介绍了常见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特点和结果。
等高线地形图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地图类型之一,由于在前面已经学过一般地图的判读方法,所以教材主要从用图的角度帮助学生建立地表形态特征与等高线分布特点的关系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考虑到部分学生在实际应用等高线图时会感到困难,教师在最后还应该准备几幅等高线图供学生做判读地形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并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2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3.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4.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某种地形模型,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状况,探究地形对经济生活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状况,初步感悟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思想。
2.使学生深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生产生活实际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从中领悟到等高线地形图的用途。
3.通过对各种地形的描述,感受我国大好河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一至两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3.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4.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能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解读1:五种陆地地形的形态特征,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解读2:等高线的特点,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常以选择题、解答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解读3: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
知识点01 地形的类型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雄伟高大、错落有致;有的广阔平坦起伏和缓;还有的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形态各异。
(一)地形的类型人们根据海拔和形态特征的差别,将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二)各种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主要特征 海拔 地面起伏 平原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较高(一般在 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顶面平坦宽广 山地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 ,沟谷较深,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丘陵较低(一般在200~ 500米)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平【即学即练1】有关高原和盆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高,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小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不大,盆地外围与内部相对高度大目标导航知识精讲C.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围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大D.高原和盆地外围的海拔很高,高原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外缘大【答案】B【解析】A C、盆地的海拔有的比高原高;故A C错误;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地势相对平缓,而盆地是内部相对外部要低;故B正确;D、高原的外围海拔没有内部海拔高;故D错误;【即学即练2】读图,完成(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