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父母多爱我》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无私深厚的,并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付出。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感恩之情,懂得尊重父母、关心家庭。
3.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懂得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学会珍惜和回报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深厚的,并学会感激、回报父母的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学会尊重父母、关心家庭。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课件:课件包含图片和视频,用于呈现相关故事和情境。
3.课堂活动:制作家庭树模板、亲子关系图模板。
4.教具:黑板、彩笔、纸张、学生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家长的照片,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是谁?我们为什么感激他们?”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人就是他们的父母,是对他们最无条件的爱。
3.教师出示幸福家庭的图片,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家庭的一件幸福事情。
步骤二:情景教学(15分钟)1.教师播放相关视频或呈现相关故事,引导学生观察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和爱。
2.学生观看视频或听故事后,回答问题:“你认为父母对你的关心是什么样的?你平时是怎样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的?”3.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会。
步骤三:情感体验(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家庭树模板,帮助学生绘制自己的家庭树,标明每个家庭成员。
2.学生在家庭树上选择一个家人,并列举这个家人对自己的好处和付出。
3.学生将自己的家庭树与同桌分享,并广播式分享自己感激这个家人的心情。
4.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亲子关系图模板,帮助学生观察和思考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现。
步骤四:思考讨论(2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什么样的?我们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2.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制定回报父母的爱的计划,并在班级分享。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0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2. 学会关心、尊重和回报父母,培养感恩之心。
3. 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促进家庭和谐。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父母多爱我”为主题,通过讲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付出,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我们应该珍惜并回报这份爱。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对于家庭观念和感恩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父母的付出和关爱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感受,需要引导他们更加关注和珍惜父母的关爱。
四、重难点:重点: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无私的,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难点:引导学生将感恩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和行为习惯。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忆生活,分享父母的爱师:孩子们,我们都有父母,你们还记得那些父母为你做的、令你感动的事情吗?生自由分享,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父母为自己辅导作业,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父母为自己过生日等。
师:是的,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总是为我们付出,希望我们能健康成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父母多爱我》。
(二)新课学习1. 了解父母的爱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父母是怎么爱我们的吗?让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播放短片《父母的爱》。
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自由发言,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父爱的伟大,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母爱的细腻等。
师:是的,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他们总是为我们付出,希望我们能健康成长。
2. 感受父母的爱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那些父母为你做的、令你感动的事情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父母的爱。
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师:是的,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他们总是为我们付出,希望我们能健康成长。
3. 回报父母的爱师:孩子们,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回报他们呢?生自由发言,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为父母做家务,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好好学习等。
《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2.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关爱和付出。
2.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2.引导学生将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付诸实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全家福,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述家庭成员。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P1-2,了解父母关爱自己的具体表现。
2.学生思考: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自己是如何回应父母的关爱的?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父母关爱自己的方式。
2.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四、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案例:小明经常顶撞父母,觉得父母管的太多,不理解自己的苦衷。
2.学生分组讨论:小明应该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五、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活动。
2.各组分享活动方案,全班投票选出最佳活动方案。
3.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最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示要将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付诸实践。
七、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2.家长签字确认,并将照片或视频发送给教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付出。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悟,表示要将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付诸实践。
课后作业的设置,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不尊重父母的现象,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和引导。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天最早起床是为了什么吗?”“他们是不是为了叫醒你们,准备早餐,确保你们精神饱满地去学校?”“当你们放学回家,家里整洁温馨,是谁在默默付出?”“你们有没有想过,当父母累了的时候,你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比如,给他们揉揉肩膀,或者帮他们分担一些家务,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让他们感到温暖。
10父母多爱我(说课稿)一、背景介绍本文内容为第十单元,标题为“父母多爱我”,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课本的内容。
本篇说课将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展开,介绍教材的组织结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结构本单元共分为四个部分:•摘自《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小故事,告诉孩子要学会适应变化。
•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了解父母悉心呵护的爱。
•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多种呵护和尊重的方法,让孩子深刻体会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
•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的源泉——父母的爱。
2. 教学目标本单元旨在通过课堂教学,达到以下目标:•理解学会适应变化是必要的。
•了解并感受父母的关爱是无价的。
•掌握尊重和呵护父母的方法和要领。
•体会父母的爱是幸福的源泉。
3.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以情感教育为主要手段,比较适合采用多媒体讲授、个案教学以及学生角色扮演等形式,旨在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和乐观情绪,以及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流程设计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他们的兴趣,创设课堂氛围,带点调侃性质的问题或故事,如下:•谁愿意跟我交换衣服床单枕头啊?•你们会喜欢新朋友,还是嫌烦呢?•有人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个小故事么?2. 学习第一部分:•通过小故事《谁动了我的奶酪》,引导学生认识和正确认识变化,学会适应变化是必要的。
•激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猜测故事背后的寓意,并让他们感悟这个寓言故事对自己的启示和指引。
第二部分:•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了解父母悉心呵护的爱。
•学生观摩整个故事,感受其中的感情元素,了解父母的辛苦和心情。
第三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多种呵护和尊重的方法,让孩子深刻体会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
•让学生表述他们想象中的“完美”的父母是什么姿态、行为等。
第四部分:•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的源泉——父母的爱。
•让学生表达父母关爱使他们深感幸福的情感,从而感悟父母对他们的爱的不可替代性及重要性。
3. 练习分别进行以下练习:•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父母和孩子,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心情,以便更好地珍惜和尊重父母的爱。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父母多爱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应该多向父母表达爱意,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2.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私的,应该珍惜父母所给予的一切;3.体会到假如父母不在身边,自己该如何度过日常生活,思考父母辛苦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呵护、培养孝顺敬爱之情;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工作和当父母的辛苦,进而产生对父母无私爱的认知。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情境模拟法。
四、教学准备1.PPT;2.活动道具:父母亲卡片;3.板书。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想和妈妈西安之旅和去春游的回顾。
Step 2 进入主题1.教师展示图片,在引导学生画面中,向学生引出:小朋友们,你们最亲近的人是谁?2.在确认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教师简述“父母多爱我”的故事内容。
3.学生感情模拟,体验父母给他们带来的呵护与爱,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长的好。
Step 3 理解实际1.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一日之内父母为了孩子的努力,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长的工作和生活,从而使学生了解孝顺和爱的意义。
2.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模拟爸爸妈妈离家时饮食起居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提醒学生,如果没有父母,我们该如何度过。
Step 4 情感回应1.学生与同桌分享自己的认真体会,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2.学生设计“多谢父母”卡片,表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六、板书设计“父母多爱我”孝敬爱家庭其乐融融七、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走进自己家庭、了解父母辛苦工作,鼓励学生体验父母给予自己的呵护与爱,引导学生珍惜来自父母无私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反应。
同时通过卡片制作纵情体验学生给予家人关爱的快乐,拉近亲子间的距离,培养亲情。
此次教学方案能够在情感方面得到提升。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并理解故事传递的道德教育主题。
2. 能够通过故事体会父母的爱与付出,感悟孝顺的重要性。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
4.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学会感恩和尊敬父母,关心家人。
5.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的内容和道德教育主题,感悟孝顺的重要性。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
三、教学准备1. 课本、教案、黑板、粉笔、挂图等教学工具。
2. 故事《父母多爱我》的PPT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观看一段视频或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父母的爱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的体验。
3.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的故事,我们要体会父母的爱与付出,并学会感恩和尊敬父母。
Step 2 故事阅读与讨论1. 教师朗读故事《父母多爱我》,引导学生阅读,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小明在故事中为什么动了偷糖的念头?动了偷糖的念头是对父母的爱吗?b. 小明父母是怎样关爱小明的?他们为小明做了哪些事情?c. 通过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和启发?3. 教师总结道德教育主题:“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孩子应该懂得感恩和尊敬父母。
”Step 3 感恩父母活动1. 教师给学生分发一张表格,表格上列有一些问题,让学生填写关于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和付出。
2. 学生阅读问题并回答,然后与同桌分享,并彼此交流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 教师引导学生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
4. 学生自由书写,教师鼓励学生写下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不必拘泥于形式。
Step 4 展示与反思1. 鼓励学生将自己写的感恩父母的信展示给全班同学,并选择一篇进行朗读。
2.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2.了解孝顺的含义,懂得尊敬父母、尊重长辈3.意识到孝顺是品德修养中基本的方面教学重难点1.学习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爱和关心的事例,理解亲情内涵。
2.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孝顺的含义。
3.强化学生尊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意识。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学生回想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情况,分享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
2.理解孝顺的含义,并通过课文和影片进一步了解和引导学生。
3.独立完成课文和影片后的思考题,强化学生尊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意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前置知识的检查(5min)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出“亲情”这个概念,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
第二步:自我体验和情感交流(10min)学生回想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情况,分享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的事例,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让家长的爱学生体现出来。
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内涵。
第三步:示范教学(20min)通过讲解课文和影片,引导学生对孝顺的含义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尊敬父母、尊重长辈。
每一段讲解停一下让学生思考一下,加强学生的注意力。
第四步:思考与交流(10min)独立完成课文和影片后的思考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问题的解答中反复强调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思想,引导学生深刻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去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合理引导学生的情感,让孩子在思考中形成缘起缘落的体验。
教学后续1.强化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对于教育时间的计划,应关注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
2.继续加强孝敬父母的思想,通过其他材料或场合的引导帮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深入了解孝敬父母的内涵,形成良好的情感。
总结这节课的教学方案是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因此学生能够感受到孝顺、尊敬和尊重是很容易的。
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感交流让孩子在内心深处明白家庭的重要性,强化了对家庭关系的感受。
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案《父母多爱我》一、课程引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主题是《父母多爱我》。
在开始本堂课之前,让我们先思考一下:你们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么爱你们吗?从我们的成长经历中,一定有许多温馨的瞬间和感人的故事,这些都是父母对我们的爱的体现。
本课程旨在引导大家深入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并学会珍惜和感恩这份来之不易的情感。
首先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入手,比如你们是否有过生病的时候,父母不辞辛劳地照顾你们,一夜未眠?是否有过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给予你们鼓励和支持,让你们重新找回自信?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实则蕴含着父母深深的关爱和期望。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讨论,一起回顾和感受这些瞬间,并深入理解父母的爱是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的。
1. 导入课程内容,阐述本次课程的重要性及教学目的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是《父母多爱我》。
这一章节的课程内容旨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父母的爱,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并培养我们对家庭的责任感与感恩之心。
在开始正式的课程内容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谈谈为什么这门课程如此重要,以及我们这次课程的具体目标。
首先家庭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爱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份情感教育。
《父母多爱我》这一课程旨在引导我们深入感受父母无私的爱,理解家庭责任与亲情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将会更加珍视家庭的温暖,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这对于我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次本次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并理解父母爱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识和记住日常生活中父母对他们的爱的表现,进而能表达出对父母真挚的爱和感激之情。
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交流,处理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这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处理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我们也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表达爱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付诸实践,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父母多爱我-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小社会,明白家庭的重要性。
2.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进而珍惜家庭和谐。
3.培养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你会明白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小社会,明白家庭的重要性;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珍惜家庭和谐;教育学生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2.教学难点:在教育学生理解父母辛苦和付出的时候,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孝顺之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家庭中发生的有关父母的亲情故事,让学生明白家庭的重要性,了解父母的辛苦和爱。
2. 讲解(25分钟)1.家庭介绍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小社会,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单位。
家庭不仅是一个人的根基,更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
在家庭中,人们相互扶持,相互关怀,相互爱护。
2.父母的辛苦和付出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牺牲的很多,像是时间、精力、金钱等等。
我们要感恩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3.孝顺父母对于每个人来说,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家庭中,孝亲是最基本的道德意识。
孝敬父母不仅是我们应有的行为和情感,更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3. 情景教学演示(15分钟)请父母到校,学生表演与父母相处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孝顺父母的具体表现。
例如:给父母端茶倒水、主动帮忙家务、关心父母身体健康等。
并并指导学生如何吐露自己孝敬家人的心声。
4. Group工作(20分钟)根据生活经历,以小组形式或班级形式,让学生分享孝敬父母的体会和感悟,并在组内讨论孝敬父母具体行动计划,形成行动计划。
5. 总结(5分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对自己的辛苦和付出,了解如何体现自己的孝心。
并表彰班级/小组中一些较为出色的案例,进一步鼓励学生学习成长。
四、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的家长、同学、老师等创建评估渠道,收集孝敬父母的具体行动计划及执行情况,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精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体会父母默默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激、感恩之情。
2.培养初步的整理收集资料的能力,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
3.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一些做法,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在实践中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一些做法,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难点:体会父母默默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激、感恩之情。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爱需要理解 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红猫蓝兔前几天收到一封小朋友的来信,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一件很心烦的事,想请红猫蓝兔帮帮他!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心事?(播放视频,红猫蓝兔)2.孩子们你们一定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吧!生活中父母还有哪些做法让我们不能理解?学生充分回答。
3. 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4.小组代表展示交流结果。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交流,我们发现爸爸妈妈的做法其实都包涵着他们对我们浓浓的爱,因此我们遇事要多处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多一分理解。
(板书:爱需要理解)活动二:爱需要沟通过渡: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委屈、伤心。
你有没有想过父母也有不开心和心痛的时候呢?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1.播放东东爸爸读信的录音。
如果你是东东,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 2.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位妈妈,看她的内心有多纠结,多痛苦。
(播放短片:无奈的母亲)3.在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今后我们该怎样做?教师小结: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想让你变的坚强,却又心疼你受苦。
他们怕你做错事,走错路,却又不敢多说。
爸爸妈妈就是这么纠结和无奈。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要敞开心扉,遇事要多和爸爸妈妈沟通。
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好多话想对爸爸妈妈说吧!请在爱心卡上写下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吧!活动三:爱需要表达 1.制作亲情卡,在卡上写下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知道父母爱他们,但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习惯了长辈的呵护,一切都觉得理所当然,他们很容易忽视日常生活中父母给予的爱,这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
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形式是多样的,三年级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父母深层的爱或者其他隐藏形式的爱。
因此,要引导他们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辨析爱,从而形成积极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爱的亲子关系。
教学目标:1.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培养理解父母的感情,懂得倾听父母的心声。
2.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爱,滲透爱父母的教育。
3.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4.在讲述父母爱我们的故事中,理解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想生活细节,感受父母默默的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
教学准备:1.调查长辈为自己取名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名字的来历----发现爱谈话导入: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师生交流、汇报。
听了这么多名字的故事,你有什么发现吗?生回答。
小结:名字里蕴含着爸爸妈妈美好的期望和祝福,他们这么用心地为我们起名字,爸爸妈妈多爱我们啊!【板书:父母多爱我】活动二:“小小记录员----寻找爱”1.师:同学们,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的事情,请用心想一想,他们每天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把他们做的事记录在“爱心树”的叶子上。
如果叶子不够,大家可以自己添加。
如果有重复的事情,请大家在叶子上做上标记,不同的事情做不同的标记。
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拿出自己的爱心树,讨论完成以下题目:(1)父母为我们做的事你都记下来了吗?(2)父母重复做的事多吗?分别重复了几次?(3)父母为你做的哪些事是你平时没有注意到的?(4)听完同学们的统计结果,你想说什么?2.生交流谈体会,并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体会父母默默的爱,理解父母爱的方式,唤起对父母由衷的爱并学习恰当的方式以孝敬父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活动,切身理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及养育之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对父母由衷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难点:
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并能和自己的父母正确沟通。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信封、信纸、心愿卡片。
学生准备:认真观察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并写在爱心树叶子上。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命中,最爱你的两个人是谁?
生:是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
师:为什么呢?
生:父母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
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父母多爱我》(板书课题)首先一起欣赏歌曲视频《让爱住我家》,感受这种爱。
(二)发现爱
上周我布置大家认真观察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并写在爱心树上。
学生交流
师:父母为我们做的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里面都藏着对我们的爱。
我们发现了这默默的爱。
他们的爱不华丽,也不张扬,甚至微小到让人忽略,但他们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三)感受爱
1、唐代大诗人孟郊有一首千古名诗,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让我们一起来吟诵一遍。
2、妈妈的爱无私而伟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现代诗歌。
《妈妈的爱》(出示两句,学生创作诗歌。
)
3、在你的眼中爸爸的爱像什么呢?(播放视频)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4、父母关爱你的感人故事也一定不少,讲给大家听听吧。
(学生交流)
小结:父母默默的爱无处不在,蕴含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之中。
我们要学会发现和体会父母这无声的爱,好好珍惜它。
(四)理解爱
1、父母爱孩子的方式不尽相同。
2019年,盲童高雅的上学路,以及他的妈妈在上学路上对他的无声陪伴,感动了无数人,同学们观看视频,并谈一谈自己的感触。
2、父母是爱我们的,但他们也有一些行为和做法让我们不能理解,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那就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五)表达爱
上周家访,我请每位家长为你们写了一封信,好,拿出来,让我们读一读父母的心声吧。
(学生分享信的感人片段)
此时此刻,你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父母说吧,拿出心形卡片把想说的做的写下来。
放学后,把父母为你写的信和写着你心里话的卡片珍藏在你的百宝箱里,并和父母进行一次长谈,一定要把你想说的做的表达出来哟。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眼睛发现了父母的爱,用心感受了父母的爱,用智慧的头脑理解了父母的爱,更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让我们在感恩父母的沙画中结束今天的新课吧。
板书设计:
10、父母多爱我
爱发现体会理解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