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式面部按摩手法
- 格式:ppt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6
二十四式国际按摩手法(面部按摩)1、两手上下来回安抚,最部四周上下来回安抚,上唇至鼻翼以中指为主上下来回安抚,于鼻翼向下打圈,眉头`鼻翼及嘴角三点上下来回拉推,按攒竹;2、用第3及第4指于印堂向上交替揉捏,再交替以x型于眉头间揉捏;3、合并两手用第3`4指于额上向上拉,放松推落;4、第3`4指交替额上打圈,至太阳穴打“8”字,按太阳穴;5、第3`4指于额部中央开始,分三行向上打圈至太阳穴按;6、左右手交替向横向安抚,再向上安抚;7、双手于眼部向下安抚,至太阳穴打“8”字按;8、用中指于眼袋位置打小圈至鼻旁,拉上至眉头后,用第2及3指交替向上拉,按攒竹,用拇指及中指捏着眉骨,至丝竹空穴按;9、双手向上打圈,于攒竹`睛明及鼻通穴,每穴位向下原位转小圈;大拇指落至眼眶按内眼角`承泣`球后及瞳子僚,转手上太阳穴“8”字按;10、双手向上打圈安抚,用第2`3及4手指托上眼眶穴位攒竹及鱼腰;11、双手向下安抚再交替向外安抚眼袋及眼尾位置,向安抚一边,再另一边,十指交叉按眼部,稍微停顿后,往外拉出;12、双手交替于额上向下压,分开双手向下伸至下巴;13、大拇指于鼻翼向下打圈,再来回推动眉头`鼻翼及嘴角,双手转变方向,用中指来回推动眉头`鼻翼及嘴角,再于鼻翼向下打圈,按迎香穴,用2`3及4指于颧骨位向下打圈;14、第2`3及4指托巨僚及颧僚穴,再托圈僚及下关穴,再托下巴及颚骨位置;15、面部叩抚法,第2`3`4及5指于两边脸旁同时向外依次弹动,再用双手2`3`4及5指交替于每边脸向外依次弹动;16、双手于脸来回往返面部做按抚法;17、用3至4只手指在面部分三行向上打圈,由下巴中央位置至翳风穴按,嘴角至听宫穴按,鼻翼旁至太阳穴按;18、在面部及额头做捏按法;19、在上额`下巴及两脸旁做震动法;20、大拇指交替向下揉捏下巴;21、拇指及食指弯位夹着下巴及颚骨位置往后拉,轻力带回,22、再用拇指于嘴四周来回往返推动揉捏,按承浆穴,再推动拇指至人中穴按,分开拇指推至承浆拉回地仓穴按;23、双手交替向外横扫安抚嘴部至脸旁及下巴位置;24、、双手向下打圈安抚颈部,胸锁乳突肌位,顺延至风池穴按。
面部按摩基本手法
面部按摩是一种常见的美容方法,基本手法包括:
1. 用双手轻轻地托住脸部,从下巴开始,沿着脸部轮廓向耳垂方向按摩。
2. 从鼻翼两侧开始,以画圈的方式向外按摩至耳垂。
3. 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眉心,向两侧轻轻拉伸。
4. 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沿着下眼睑轻轻按摩,直至太阳穴。
5. 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颧骨,向两侧轻轻拉伸。
6. 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下巴,向上轻轻拉伸。
这些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面部肌肉,有助于减少皱纹、改善肤色、缓解疲劳等。
在进行面部按摩时,应该注意手法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同时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按摩霜或按摩油,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十四式国际按摩手法 (面部按摩)1、两手上下来回安抚,最部四周上下来回安抚,上唇至鼻翼以中指为主上下来回安抚,于鼻翼向下打圈,眉头`鼻翼及嘴角三点上下来回拉推,按攒竹;2、用第3及第4指于印堂向上交替揉捏,再交替以x型于眉头间揉捏;3、合并两手用第3`4指于额上向上拉,放松推落;4、第3`4指交替额上打圈,至太阳穴打“8”字,按太阳穴;5、第3`4指于额部中央开始,分三行向上打圈至太阳穴按;6、左右手交替向横向安抚,再向上安抚;7、双手于眼部向下安抚,至太阳穴打“8”字按;8、用中指于眼袋位置打小圈至鼻旁,拉上至眉头后,用第2及3指交替向上拉,按攒竹,用拇指及中指捏着眉骨,至丝竹空穴按;9、双手向上打圈,于攒竹`睛明及鼻通穴,每穴位向下原位转小圈;大拇指落至眼眶按内眼角`承泣`球后及瞳子僚,转手上太阳穴“8”字按;10、双手向上打圈安抚,用第2`3及4手指托上眼眶穴位攒竹及鱼腰;11、双手向下安抚再交替向外安抚眼袋及眼尾位置,向安抚一边,再另一边,十指交叉按眼部,稍微停顿后,往外拉出;12、双手交替于额上向下压,分开双手向下伸至下巴;13、大拇指于鼻翼向下打圈,再来回推动眉头`鼻翼及嘴角,双手转变方向,用中指来回推动眉头`鼻翼及嘴角,再于鼻翼向下打圈,按迎香穴,用2`3及4指于颧骨位向下打圈;14、第2`3及4指托巨僚及颧僚穴,再托圈僚及下关穴,再托下巴及颚骨位置;15、面部叩抚法,第2`3`4及5指于两边脸旁同时向外依次弹动,再用双手2`3`4及5指交替于每边脸向外依次弹动;16、双手于脸来回往返面部做按抚法;17、用3至4只手指在面部分三行向上打圈,由下巴中央位置至翳风穴按,嘴角至听宫穴按,鼻翼旁至太阳穴按;18、在面部及额头做捏按法;19、在上额`下巴及两脸旁做震动法;20、大拇指交替向下揉捏下巴;21、拇指及食指弯位夹着下巴及颚骨位置往后拉,轻力带回,22、再用拇指于嘴四周来回往返推动揉捏,按承浆穴,再推动拇指至人中穴按,分开拇指推至承浆拉回地仓穴按;23、双手交替向外横扫安抚嘴部至脸旁及下巴位置;24、、双手向下打圈安抚颈部,胸锁乳突肌位,顺延至风池穴按。
中式按摩手法目录
一、技师上钟,进入指定房间二、按摩开始
1、头部、面部
(1)印堂穴(2)分推神庭穴(3)分推前额(4)按太阳穴(5)按迎香穴(6)按下关穴(7)按揉颊车穴(8)指擦侧头(9)头部梳理(10)按百会穴(11)揉捏耳廓(12)扣击头部(13)点安眠穴
2、手部按摩
(1)放松手部(2)揉捏手部(3)按肩髃穴(4)按曲池穴(5)按内、外关穴(6)推抹手背(7)按合谷穴(8)捻手指(7)拔伸手指(8)反向压指(9)摇腕关节(10)抖手臂(11)敲打手臂
3、按摩胸腹部
(1)推擦胸腹(2)分推胸腹(3)揉摩胸腹(4)揉按檀中穴(5)揉按中脘穴(6)按天枢穴(7)按气海穴(8)按关元穴(9)放松腹部
4、腿部按摩
(1)揉拿腿部(2)掌压腿部(3)按阳陵泉(4)按足三里(5)揉捏足掌(6)揉捏脚趾、屈脚趾、拔伸脚趾(7)敲打放松腿部
5、颈肩部按摩
(1)揉按颈项背(2)揉捏颈部肌肉(3)按风池穴(4)揉按大椎(5)分推肩臂(6)揉拿肩井穴
6、腰背部按摩
(1)掌压腰背(2)掌揉腰背(3)掌推腰背(4)指压腰背(5)揉按天中穴(6)揉按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7)揉按命门穴(8)按八髎(9)双掌叠压脊柱(10)抓拿腰背肌(11)拿捏脊柱(12)放松背部
7、臀部及腿部的按摩
(1)掌揉臀肌(2)肘按环跳(3)掌揉腿部(4)掌推腿部(5)按承扶穴(6)按殷门穴(7)按委中穴(8)按程三穴(9)按三阴交穴(10)揉捏小腿(11)按涌泉穴(12)敲打腿部
8、坐位放松,揉拿肩部9、服务结束,退出房间
本资料未经本公司允许不得复印外传,一经查实将按泄露商业机密罪进行控告。
按摩的十大手法
按摩的十大手法包括叩齿法、闭口调息法、咽津法、搓面法、梳发、运目法、凝耳法、提气法、摩腹法、足心按摩法等。
这些按摩手法在中医中非常常见,有助于调理身体,促进健康。
不同的按摩手法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治疗,例如:
1.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2.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3.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
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4.搓面法: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
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微发热为度。
可以使面色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5.梳发: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
50-100次。
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6.运目法: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
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
可以清肝明目。
7.凝耳法: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
可使头脑清净,驱除杂念。
8.提气法:在吸气时,稍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每日可做5-7次。
有利于气的运行。
9.摩腹法:每次饭后,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0次左
右。
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10.足心按摩法: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
有
强腰固肾的作用。
面部美容手法一、面部洗面奶的手法:1、打五点(额、鼻、下巴、左颊、右颊)均匀抹开2、双手抚带整个额头3、双手压掌不轻不重4、双手手指上重下轻,走“之”字形按太阳穴5、额头打圈到太阳穴6、眼睛单侧打圈横8字7、过渡完至额头按太阳穴二、中式按摩手法:1、四指并拢,双手稍用力抚带整个额头2、双手用各用中指和无名指从印堂至神庭交替按穴位3、双手用各中指和无名指走“s”字按太阳穴4、双手各用中指和无名指在额头分三部分打圈:眉中线—太阳穴额中线—太阳穴发际线—太阳穴5、揉按眼部穴位: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童子缪—球后—承泣—睛明6、眼部单侧打圈,双眼横“8”字7、一手单侧打圈,一手抚抬眼部皱纹8、一手轻撑外眼帘,一手拍打眼皱9、排毒,压眼火10、面部打圈,按上迎香、迎香|、巨戮、颧髎 11、打圈到嘴角,接人中、承浆、地仓、提升嘴角 12、面部分三部分打圈下巴—听会嘴角—听宫—鼻翼—耳门13、双手握拳、抚按面部、路线同上 14、双手四指并拢、并用力扯拉下巴及翳风 15、拍打下巴、大拇指、食指、中指抓脸 16、顺弹、反弹、侧面弹17、双手重叠用力按压额头后,一手不动,另一只手拉扯下巴18、搓耳、揉耳、折耳19、一手心贴额头,另一只手空捶手背 20、双手合并,手掌按压太阳穴三、洗面过程1、洗面(洗面奶)2、去死皮(隔星期做一次)3、按摩膏按摩面部(带喷雾)4、上面膜,并按摩穴部及其他部位5、下面膜后(拍爽肤水、眼霜、营养霜)四、颈部护理的按摩手法1、一手压另一只手,下轻上重抚摸颈部侧筋2、双手打圈轻揉全部颈部3、双手交替抚摸颈部4、侧脸打圈及额头5、绕开眼睛上下拉至下额头(垂直)6、双手打圈到面部按听宫、听会7、过渡打圈至眼部打圈(内圈)8、双手两指抚摸眼角纹9、一手食指、中指分开,另一只手在两指中间内揉按太阳穴 10、一手四指合拢,另一只轻敲11、双手交替半边脸敲打12、一手绕脸走圈,另一手依次抚摸下巴、嘴角、脸颊、额头。
面部穴位按摩瘦脸法
[导语]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的“颜面针灸”及点穴按摩,同样可以达到脸部“减肥”的目的。
只需每天1次,每次1个小时,2个星期后,就会看到效果。
但要注意,一开始做时需要慢慢来。
攒竹穴——缓和眼睛的疲劳和浮肿。
眉头下方凹陷之处即是。
眼睛疲劳以及头痛,都会引起眼部四周的浮肿。
此穴位可以缓和不适。
承泣穴——眼袋松弛。
位于眼球正下方,约在眼廓骨附近。
由于有胃下垂的人眼袋容易松弛,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机能,从而防止眼袋松弛。
百会穴——预防过量饮食、便秘。
左右两耳洞向上升,在头部连结后的那条线的顶点,即是百会穴。
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预防饮食过量。
迎香穴——减轻肩膀酸痛及鼻塞。
眼球正下方,鼻翼的旁边即是。
此穴位不仅可以消除眼部浮肿、预防肌肤松弛,还能减轻肩膀酸痛。
颊车穴——消除脸颊的浮肿。
沿脸部下颚轮廓向上滑,就可发现一凹陷处,即为此穴位。
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摄取过多的糖分所造成的肥胖。
太阳穴——消除眼睛疲劳、浮肿。
眼睛与眉毛间的侧面,向后约1横指处,快接近发际处。
此穴位可促进新陈代谢。
中医按摩养生脸部按摩提亮肌肤中医养生按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按压、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经络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而脸部按摩作为养生保健的一个分支,在中医养生学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脸部按摩手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您提亮肌肤,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实现健康养生的目标。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脸部按摩手法。
其中,推拿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法。
通过轻捏、推压面部肌肤,可以有效刺激面部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面部肌肤的弹性和紧致度,达到提亮肌肤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用揉捏、拍打、轻轻拍打等手法,刺激面部肌肤,帮助淋巴循环,促进面部废物排出,加速新陈代谢。
在进行脸部按摩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保持手法温和轻柔。
脸部肌肤较为脆弱,如果按摩力度过大,容易引起面部皮肤的过度拉伸和损伤,反而适得其反。
因此,在按摩时要注意控制力度,以保证按摩的效果同时又不会对面部肌肤造成伤害。
其次,按摩的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导致面部肌肤松弛,影响肌肤的紧致度。
一般来说,每次按摩约10-15分钟即可。
另外,按摩时可以搭配使用一些护肤产品,如按摩霜、按摩油等,以增加按摩效果和让皮肤更好地吸收养分。
除了手法和注意事项,中医养生脸部按摩还可依据面部穴位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按摩。
例如,太阳穴是全身经络的重要穴位之一,按摩太阳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痛、失眠等问题。
按摩时,可以用双手的拇指指腹轻揉太阳穴部位,每次揉捏约1-2分钟。
另外,额头上的印堂穴也是经常用来按摩的穴位,按摩可以缓解眼疲劳、提神醒脑。
按摩时,可以用中指指腹轻轻揉动印堂穴,每次揉捏约1-2分钟。
此外,面颊部位的迎香穴、涌泉穴等,以及下巴和嘴角附近的地仓穴、三阴交穴等也都是常按摩的穴位,按摩时可以用食指、中指指腹轻揉或点按,每次揉捏约1-2分钟。
综上所述,中医按摩养生脸部按摩可以通过刺激面部经络和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提亮肌肤,实现健康养生的目标。
中式全身保健按摩程序与步骤中式保健按摩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经络、气血、精髓、津液、皮肉、筋腱、骨骼、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为物质基础,采用按摩手法施于受术者体表之上,以刺激人体,进而促使其内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头部保健按摩头面是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会的部位,又居于人体的最高处,故称“诸阳之会”;属于奇恒之腑的“脑”居于其中,人之九窍有七窍——五官,在头面部开通,是接受外界事物和刺激、引起人体反应、表达人之情感、调节人体机能的枢纽;面部又是人类心灵外露之窗,代表着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它又是美貌的象征;体现着机体精气神的盛衰。
因此对头面部进行按摩保健的主要目的是振奋人体阳气、保持人的青春长驻。
施术时,手法应非常的轻柔缓和,手法的走形方向应充分注意面部肌肉的结构,原则上在眼和口唇周围多座圆形或半圆形的运行轨迹;垂直于皱纹施手法;顺行于眉毛定方向。
再配以适合的介质,起到美容保健的双重作用。
受术者取仰卧位,并可随施术者手法的进行变换为侧卧位、俯卧位。
术者取坐位,于受术者的头侧,面对受术者的颠顶部。
1、面部保健按摩在面部行保健按摩,其目的在于保护并保持受术者的容貌、调节人的精神、维护五官的功能。
1.1前额部的施术1.1.1开天门:术者以两手拇指腹着力,轻柔缓和的交替从印堂穴向上推至上星穴,共12次。
1.1.2分推眉弓:术者用双手拇指指腹着力,轻柔的从眉头之攒竹穴开始,沿眉弓向两侧分推至眉梢的丝竹空穴,共12次。
1.1.3 分推前额:术者用两手拇指的桡侧(自指根至指端)着力,同时至于任脉两侧,然后分别向两侧颞部分推,共六次。
注意,两拇指的桡侧着力要均匀1.1.4按揉鱼腰穴:术者用两手拇指腹置于鱼腰穴,按揉6次。
注意按揉要轻柔。
1.1.5揉太阳穴:术者以两拇指指腹置于受术者两太阳穴上,轻柔的向耳后方向揉12次1.2 眼部的施术:1.1.1揉睛明穴:术者以两手中指指端置于受术者两睛明穴处,做轻柔和缓的揉动6次。
中式全身保健按摩程序与步骤中式全身保健按摩程序与步骤中式保健按摩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已经络、气血、精髓、津液、皮肉、筋腱、骨骼、五官、九窍、四肢、百胲等为物质基础,采用按摩手法施于受术者提标之上,以刺激人体进而促使其内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头部保健按摩头面是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教会的部位,又居于人体的最高处,故称“诸阳之会”;属于奇恒之腑的“脑”居于其中,人之九窍有七窍——五官,在头面部开通,是接受外界事物和刺激、引起人体反应、表达人之情感、调节人体机能的枢纽;面部又是人类心灵外露之窗,代表着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它又是美貌的象征;体现着机体精气神的盛衰。
因此对头面部进行按摩保健的主要的是振奋人体阳气、保持人的青春长驻。
施术时,手法应非常的轻柔缓和,手法的走形方向应充分注意面部肌肉的结构,原则上在眼和口唇周围多座圆形或半圆形的运行轨迹;垂直于皱纹施手法;顺行于眉毛定方向。
再配以适合的介质,起到美容保健的双重作用。
受术者取仰卧位,并可随施术者手法的进行变换为侧卧位、俯卧位。
术者取坐位,于受术者的头侧,面对受术者的颠顶部。
1、面部保健按摩在面部行保健按摩,其目的在于保护并保持受术者的容貌、调节人的精神、维护五官的功能。
1.1前额部的施术1.1.1开天门:术者以两手拇指腹着力,轻柔缓和的交替从印堂穴向上推至上星穴,共12次。
1.1.2分推眉弓:术者用双手拇指指腹着力,轻柔的从眉头之攒竹穴开始,沿眉弓向两侧分推至眉梢的丝竹空穴,共12次。
1.1.3 分推前额:术者用两手拇指的桡侧(自指根至指端)着力,同时至于任脉两侧,然后分别向两侧颞部分推,共六次。
注意,两拇指的桡侧着力要均匀1.1.4 按揉鱼腰穴:术者用两手拇指腹至于鱼腰穴,按揉6次。
注意按揉要轻柔。
1.1.5 揉太阳穴:术者以两拇指指腹置于受术者两太阳穴上,轻柔的向耳后果方向揉12次1.2 眼部的施术:1.1.1揉睛明穴:术者以两手中指指端置受术者两睛明穴处,做轻柔和缓的揉动6次。
面部经络按摩指压手法欧式经络按摩:特点:将欧式掌面服贴、中式穴点指压、日式力道三者融会贯通,作用:促进营养的吸收,加快角子代谢,疏解脸部疲劳。
1、展油(按摩膏在手中打开):双掌合实交替包下巴3下至耳下——双掌交替侧包右脸颊3下——包额头过渡——侧包左脸颊3下——双掌服帖交替横向拉抹额头3下——双手四指服贴向外平抚眼部3圈至太阳穴点按。
2、左手固定于左太阳,右手横向拉抹额头,四指顺势从额中滑至右太阳:换另侧,手法同。
重复一遍手法作用:改善“川”字纹,放松头部神经。
3、右手拇指指腹轻滑鼻头、鼻梁至印堂顺左侧眉头、眉尾方向滑出,掌跟顺势服贴拉滑印堂至发际,三指顺势弓起施力加强两攒竹、印堂后拉滑至发际。
(换左手做,动作同)重复一遍手法作用:舒展抬头纹,缓解头部压力4、单边眼部打圈(双手交替做)左手固定于左太阳,右手中指由外眼角向内绕眼部打3圈(注:下眼眶稍带力,上眼皮轻抚),第3圈时点按睛明至攒竹滑至眉上,然后三指压滑眉头、眉骨至太阳穴(另侧同)。
手法作用:疏通眼部经络,改善黑眼圈5、眼部同时打圈双手中指同时在眼部由外向内打3圈,第3圈时中指点按睛明至攒竹滑至眉上,然后三指压滑眉头、眉骨至太阳穴。
手法作用:舒缓眼部疲劳6、眼部打小∞(双手交替做)右手中指从右眼角经下眼脸滑至左侧眉上,经左侧眼下,加强左侧睛明到攒竹,双手三指同时加强眉头滑至太阳穴(另侧相同);重复一遍手法作用:改善眼部皱纹及眼袋7、过渡动作:同动作5。
8、鼻子打圈,点迎香:双手从太阳穴滑额头至鼻翼向外打3圈后,中指点弹迎香3下;过渡:从鼻侧滑至额头、太阳穴至脸颊。
9、脸颊打大圈:四指腹以打圈的方式向上提拉脸颊颧骨处(下轻上重)。
6圈手法作用:提升、紧致脸颊肌肉10、爬拉咬肌(手法动作:提升嘴角)双手四指指腹微弓起来交替爬拉右嘴角至耳下,交替6下(换另侧手法同)。
11、握拳打圈(手法作用:深度疏通面部经络,增强肌肉弹性)(过渡动作:双手拉抹下颌)双手轻握拳以第二指关节面从下巴打圈至耳下——脸颊——眼下——太阳穴,左手固定,右手在额头打圈往返1遍后换左手在额部握拳打圈,手法同一双手握拳太阳穴同时加压。
中式全身保健按摩程序与步骤中式全身保健按摩程序与步骤中式保健按摩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已经络、气血、精髓、津液、皮肉、筋腱、骨骼、五官、九窍、四肢、百胲等为物质基础,采用按摩手法施于受术者提标之上,以刺激人体进而促使其内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头部保健按摩头面是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教会的部位,又居于人体的最高处,故称“ 诸阳之会” ;属于奇恒之腑的“ 脑” 居于其中,人之九窍有七窍——五官,在头面部开通,是接受外界事物和刺激、引起人体反应、表达人之情感、调节人体机能的枢纽;面部又是人类心灵外露之窗,代表着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它又是美貌的象征;体现着机体精气神的盛衰。
因此对头面部进行按摩保健的主要的是振奋人体阳气、保持人的青春长驻。
施术时,手法应非常的轻柔缓和,手法的走形方向应充分注意面部肌肉的结构,原则上在眼和口唇周围多座圆形或半圆形的运行轨迹;垂直于皱纹施手法;顺行于眉毛定方向。
再配以适合的介质,起到美容保健的双重作用。
受术者取仰卧位,并可随施术者手法的进行变换为侧卧位、俯卧位。
术者取坐位,于受术者的头侧,面对受术者的颠顶部。
1、面部保健按摩在面部行保健按摩,其目的在于保护并保持受术者的容貌、调节人的精神、维护五官的功能。
1.1 前额部的施术1.1.1 开天门:术者以两手拇指腹着力,轻柔缓和的交替从印堂穴向上推至上星穴,共 12 次。
1.1.2 分推眉弓:术者用双手拇指指腹着力,轻柔的从眉头之攒竹穴开始,沿眉弓向两侧分推至眉梢的丝竹空穴,共 12 次。
1.1.3 分推前额: 术者用两手拇指的桡侧 (自指根至指端)次。
注意,两拇指的桡侧着力要均匀着力,同时至于任脉两侧,然后分别向两侧颞部分推, 共六1.1.4 按揉鱼腰穴:术者用两手拇指腹至于鱼腰穴,按揉6 次。
注意按揉要轻柔。
1.1.5 揉太阳穴:术者以两拇指指腹置于受术者两太阳穴上,轻柔的向耳后果方向揉12 次1.2 眼部的施术:1.1. 1 揉睛明穴:术者以两手中指指端置受术者两睛明穴处,做轻柔和缓的揉动6 次。
面部美容各个穴位按摩的12个手法面部穴位按摩知识:如何美容面部?面部按摩不仅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扩张,使局部发热,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加皮肤光泽和弹性,使皮肤柔软润滑,而且使血流加快,局部营养得到改善,反射性的改善局部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延缓皮肤衰老,治疗某些面部皮肤病。
面部穴位按摩美容手法四大定律,脸部美容护理知识一、额头按摩手法:1、印堂处打圈;2、印堂处分别打圈至太阳穴轻轻按压,然后从眼底绕回;3、双手中指、食指、无名指竖起来,向上提拉的动作从右至左,然后从左至右;4、双手拇指、食指交叉,中指、无名指同时向上提拉,从右至左,然后从左至右;5、左手中指、无名指分开,右手中指、无名指打圈从右至左,然后从左至右。
二、鼻根部按摩手法:1、双手中指、食指交替向上提拉鼻根部的皱纹;2、双手绕眼睛一圈回到鼻根部,分别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向上提拉鼻根部的皱纹。
三、眼部按摩手法:1、双手中指、无名指分开,从内眼角拉至外眼角,按压太阳穴,然后从眼底绕回;2、双手中指、无名指交替提拉外眼角,左手中指、无名指顺眼底绕一圈;3、右手中指、无名指分开,从内眼角拉至外眼角,左手中指、无名指顺眼滑至外眼角,右手展开拉至发际线;4、按压穴位:印堂、赞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穴、瞳子髎、球后、承泣、睛明、阳白;5、如单做眼部护理,上述1—3动作再做三遍即可。
四、鼻部按摩手法:1、双手拇指、食指交叉在一起,中指在鼻翼处打圈;2、左手拇指顺鼻翼下滑至嘴角,右手中指紧跟,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向上提拉;3、按压穴位:迎香、素髎。
五、面颊部按摩手法:1、双手分别在面部向里打圈,整个面部都要做到;2、双手半握,用手背跑步式打圈;3、双手拇指按淋巴腺推至耳垂部,其余四指展开向上弹;4、按压穴位:四白、巨髎、颧髎、颊车、下关;5、双手弹面;6、双手交替单侧弹,从下巴至外眼角拉至发际线。
六、嘴部按摩手法:1、双手中指、无名指在承浆处打圈;2、双手中指、无名指分开交替从人中拉至嘴角;3、双手中指分别按嘴周画圈;4、按压穴位:地仓、人中、承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