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学习动机(新)
- 格式:ppt
- 大小:414.00 KB
- 文档页数:43
心理学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原因和动力。
学习动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还与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学习动机对于教育实践和人类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解决问题的挑战而进行学习。
而外部动机则是指学生为了获得外部奖励(如分数、赞扬、证书等)而进行学习。
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对于学生的长期学习和未来发展更为重要。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目标设置和自我效能感。
目标设置是指学生为自己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这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它影响学生对任务的投入程度和面对困难时的坚持程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育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压力和焦虑,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给予他们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可以增强他们的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3、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教学素材、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4、给予适当的奖励:适当的奖励可以增强学生的外部动机,但要注意奖励的方式和频率,避免滥用奖励导致学生对奖励失去兴趣。
5、引导学生设定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鼓励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之,学习动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自主权、培养学生的兴趣、给予适当的奖励以及引导学生设定目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章学习动机一、选择题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而展开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3、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一般的学习来说,最佳动机水平是中等偏高的强度)4、学习动机分类:(1)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广泛性、狭隘性动机;(2)动机内容的性质:正确的、错误的动机;(3)意识到的、没有意识到的动机;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意识到的动机。
(4)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近景性、远景性动机;(5)动机来源:内部、外部动机;5、在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动机时,须分清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6、外部动机:由外在力量(如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竞争的奖励等)激发而产生的动机。
外部动机起作用的时间比较短,学生的学习也比较被动。
7、学习动机理论有:强化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
8、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提出的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
他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
“学生之所以进行学习,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优秀的成绩等报偿”。
(1)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2)从强化物的性质上分:物质强化和精神强化两种。
(3)美国班杜拉强化三种方式: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A、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惩罚与奖励就是常见的两种形式。
B、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C、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9、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10、成就动机理论:(1)麦克里兰德:从宏观、自上而下研究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代表人物。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第四节笔记好啦,今天咱们来聊聊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学习动机”。
首先呢,咱们得先搞清楚,啥是学习动机?说简单点,就是那种你一听到就有点兴奋,或者不愿意放弃的感觉。
比方说,你早上起床本来懒得去学校,但一想到能跟朋友一起讨论那个好玩儿的课题,哎呀,你就不自觉地从床上跳起来了。
对吧,那个时候你就有了学习的动机。
而这个动机的背后,其实是你对学习的兴趣、渴望和目标的追求。
咱们得明白,学习动机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对不是每次都能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没错吧?有时候你也会想:“今天我就不想学了,玩会儿手机多好?”但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或者看到学习的意义,你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你学习英语的时候,脑袋里闪过一个念头:“我将来能说流利的英语,去旅行不求人,这多酷呀!”这时候你就能感受到,那种想要学习的力量,别提有多强烈了。
不过,学习动机也不是谁都能随便调动的。
想想看,大家小时候不都得过考试吗?当时是不是很多人觉得考试就是个大难题,甚至都开始怀疑人生了?这种时候,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有的人考试压力山大,根本提不起劲;但有的人就不一样,拿到考试卷子,眼睛闪闪发光,觉得“这就是我展现自己的机会”。
这就是动机的力量。
有的人天生就有一种“我必须拿到好成绩”的劲头,哪怕前一天熬夜复习,第二天也能打起精神,拼尽全力;而有些人呢,做个“佛系”考试,想着“反正努力了也没用,随便吧”。
同样是考前复习,结果却天差地别,真是看动机。
学习动机跟我们内心的需求也息息相关。
很多人可能就明白了。
就拿咱们吃饭来说吧,饿的时候,你可能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着快点吃饭;但是如果你已经吃饱了,看到别人桌上的美食,就算再好吃,你也没什么兴趣了,对吧?学习也是一样,动机和你内心的需求紧紧联系。
你要是觉得这门课对你来说毫无意义,根本不会激发你去认真学习它。
可是如果你看到它和你未来的职业、梦想息息相关,那动力就来了。
所以啊,内心需求的满足感,才是推动学习最强大的力量。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