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阅读课件老马识途
- 格式:pptx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5
五年级文言文+非连续性文本收集一、文言文阅读(一)老马识途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⑤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齐桓公的大臣,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②孤竹:古代国家的名字。
③山之阳:山的南面。
④山之阴:山的北面。
⑤仞:长度单位,古代八尺为一仞。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迷惑失道:(2)遂得道:(3)乃掘地: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1处)蚁壤一寸而仞有水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4.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二)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③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④归取之。
及反,市罢⑤,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lǚ):鞋。
②度:测量。
③至:等到。
④反:同“返”,返回。
⑤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散了。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人有欲买履.者(想要)B.而置.之其坐(搁,放)C.而忘操.之(操作)D.遂不得履.(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2.郑人买鞋不试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坐等其成,安于现状,终将一事无成。
B.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C.做事粗心,大大咧咧,终将一事无成。
D.不信度而自信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三)翠鸟①移巢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
②避患:避免灾祸。
1.文中出现了三个“之”字,都是指代作用,指代的是。
2.结合注释,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幼儿成语知识老马识途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
遂得道。
成语繁体:老馬識途
成语简拼:LMST
成语注音:ㄌㄠˇ ㄇㄚˇ ㄕˊ ㄊㄨ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老马识途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识,不能读作 zh 。
成语辨形:途,不能写作涂。
成语辨析:老马识途与识途老马有别:老马识途是原来的马认得路;用来比喻一种情况;可作谓语;可用作分句;识途老马是比喻人;一般不能作谓语或分句。
近义词: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老马识途》阅读答案《老马识途》阅读答案1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老蚁。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2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4分)从桓公伐孤竹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遂得道不亦过乎22、翻译下列句子(2分)春往冬反,迷惑失道23、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参考答案:21、遂:于是伐:攻打师:学习,以…为师,向…学习过:过错22、春天去,冬天回,迷失了道路。
23、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
或平常的经验,要加以应用等。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老蚁。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①从桓公伐孤竹______________②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______③遂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亦过乎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春往冬反,迷惑失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遂:于是②伐:攻打③师:学习,以…为师,向…学习④过:过错2、春天去,冬天回,迷失了道路。
(意对即可)3、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
或平常的经验,要加以应用等。
(意对即可)《老马识途》阅读答案3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识途作者:来源:《小学阅读指南(3-6年级版)》2014年第03期【解释】:途:路,道路。
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在公元前663年的春天,齐桓公应燕庄公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随同前往。
齐军赶到燕国时,山戎的军队已经掠夺了许多财物,逃到东面孤竹国了。
齐桓公本想就此回国,但管仲建议跟踪追击,巷灭孤竹国以保证北方的安全。
齐桓公接受了他的建议,下令向东紧追。
追到那里时,山戎国和孤竹国的大王都吓得逃跑了。
齐桓公率领大军继续追击,最终取得胜利。
齐军是在春天的时候出征的,到凯旋时已经到了冬天,草木变了样。
原来百花争艳的景象现在已经是枯树满山。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不到返回的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怎样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领大军走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终于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为什么老马认得路呢?背后的道理古人是这样解释的:因为马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马通人性,人在危难之际,马能解除主人的忧患。
这种解释虽然听起来很动人。
却不符合实际情况。
正确的解释应是:马的身体结构特殊。
这使它具备识别方向的特殊本领。
所以它可以千里返回故土。
讲到识别方向,便会令人联想到眼睛。
其实,马的眼睛并不好。
有人测量过人和马两眼间的分散角,人两眼间的分散角为5度,两眼两侧大部分视野互相重叠,有良好的视差效果和立体视觉功能。
而马的分散角为50度,是人的10倍,使它无法形成良好的视觉差,所以立体感差。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7篇《老马识途》阅读答案7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马识途》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1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一、解释加点的词1。
春往而冬反() 2。
迷惑失道() 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译文: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
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
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二、1。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一10题。
(9分)飞鸽传书,老马识途。
人类很早就已经意识到,很多动物具有出类拔萃的导向能力,纵使万水千山,无论阴晴雨雪,这些神奇的动物总能知道路在何方。
老马识途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途:路,道路。
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
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
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
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
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
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
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
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近义: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 不知所以
例句: 他虽然年高;但~;还是可以做个顾问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龙源期刊网
老马识途
作者:赵凯宁
来源:《七彩语文·低年级》2017年第10期
世界上有许多动物会认路,小朋友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吗?
我叫“撒粉蛇”,生活在非洲。
我走到哪儿都会从身上脱下些皮,皮干了之后变成白色粉末,作为我回家的記号。
我们蚂蚁出行时会沿路留下自己的气味,大家能够通过触角识别。
有个成语叫“老马识途”。
小朋友,读完成语故事猜一猜,我是靠什么认路的?
1.春秋时期,齐桓公率领大军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赢得了胜利,准备撤军。
2.齐军出征时还是春天,现在大雪像棉被一样覆盖了大地,来时的路完全看不见了。
3.大军迷了路,虽然齐桓公多次派出士兵去探路,但仍不知该从哪里回去。
4.这可怎么办?齐桓公急坏了。
再这样下去,恐怕所有人都会冻死在野外。
5.管仲想:狗能找到回家的路,或许老马也有认路的本领。
6.于是,他让士兵牵来几匹老马,松开缰绳,不再限制它们的去向。
7.老马在风雪中吃力地辨认着道路。
大军紧跟在后,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老马识途”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小朋友,你猜到了吗?马也是靠气味来认路的。
老马识途文言文阅读
老马识途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老蚁。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从桓公伐孤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过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伐:攻打师:学习,以…为师,向…学习遂:于是过:过错2.春天去,冬天回,迷失了道路。
3.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
或平常的经验,要加以应用等。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