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 格式:docx
- 大小:27.22 KB
- 文档页数:2
小儿咳嗽偏方大汇总
1、风寒咳嗽:特点:咳嗽,咽痒,咳痰清稀,鼻塞疏清涕等,且舌苔是白的,治疗宜宣肺散寒止咳。
2、风热咳嗽:特点:咳嗽,痰黄黏稠,鼻流浊涕,咽红口干等,且舌苔是黄、红。
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3、气虚咳嗽:特点:咳嗽日久不愈,咳声无力,痰液清稀,面白多汗等。
治宜健脾益气,补肺止咳。
4、阴虚咳嗽:特点:咳嗽,痰黄黏稠,鼻流浊涕,咽红口干等,且舌苔是黄、红。
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5、痰温咳嗽:特点:咳嗽痰多,痰液清稀,早晚咳重,常伴有食欲不振、口水较多等症。
治宜燥湿化痰。
6、痰热咳嗽:特点:咳嗽,吐黄痰,伴口渴、唇红、尿黄、便干等症。
治宜清热化痰。
中医治疗小儿积食咳嗽的基本原则在中医理论中,小儿积食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消化功能不良、脾胃功能失调等引起。
中医在治疗小儿积食咳嗽时,通常会根据病情的不同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本文中,将就中医治疗小儿积食咳嗽的基本原则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1. 深度探究小儿积食咳嗽的病因小儿积食咳嗽是指小儿因饮食不洁或不当、消化不良或脾胃功能失常而引起的咳嗽。
中医认为,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较差,所以更容易引起积食咳嗽。
饮食过于油腻、不洁、不卫生也会引起小儿积食咳嗽的发生。
在治疗小儿积食咳嗽时,首先要全面了解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 中医治疗小儿积食咳嗽的基本原则在中医治疗小儿积食咳嗽时,首先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于油腻或刺激性的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 通过中药治疗,帮助小儿消化吸收,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 采用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促进小儿体内的气血流通,改善身体状况。
3. 从简到繁的治疗方式针对小儿积食咳嗽的病情不同,中医会采取不同简单至复杂的治疗方式。
在病情不严重时,可以通过饮食调理、适量运动等简单方式来治疗;而在病情比较严重时,则需要采用中药治疗、针灸等复杂方式来进行治疗。
这种由简到繁的治疗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促进病情的康复。
4. 持续跟踪与总结在治疗小儿积食咳嗽时,中医强调持续跟踪和总结的重要性。
通过持续跟踪,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总结,可以不断总结经验,为日后的治疗提供指导。
只有通过持续跟踪和总结,才能更好地了解病情的发展规律,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治疗方案。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观点来看,中医治疗小儿积食咳嗽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小儿积食咳嗽时,中医注重从根源上调理小儿的脾胃功能、改善饮食结构等,而不是简单地掩盖症状。
林钦甫辨证论治小儿支原体肺炎后期咳嗽的经验关键词林钦甫小儿支原体肺炎咳嗽临床经验吾师林钦甫主住中医师师从我省儿科名医龚香圃,现为衙州市名中医。
林师从医五十余载,对中医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及儿科诸家均有研究,深得其旨,并灵活运用于临床。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改变,是我国5岁以上儿童常见的肺炎之一。
近几年有小流行趋势,本病病程较长,特别是后期,经阿奇霉素治疗2个疗程后,常出现咳嗽缠绵难愈。
林师采用辨证论治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辨证论治林师将支原体肺炎后期咳嗽分成以下几型。
1.1肺热夹表型:小儿为纯阳之体,平素多食香燥厚味,内有积热。
每当外邪侵犯,易从热化,或治疗中解表不当,清热之力不足,表邪不解而入里化热,致使肺之清肃失司,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症见:鼻塞流涕,低热,咳嗽频频,其声不扬,痰少或无痰,声嘶咽痛,口干,唇红。
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宜宣肺清热,方选桑菊饮加减:荆芥、防风、杏仁、桔梗、前胡、连翘、黄芩、桑白皮、甘草、川贝、白英、忍冬藤。
肺热甚加鱼腥草,夜间发热加地骨皮,口渴加芦根、天花粉,咽痛加牛蒡子、胖大海。
1.2肺阴虚型:小儿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此病后期表证已解,但由于发汗过多,邪热入肺,热灼肺阴。
症见:午后低热,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口干不欲饮,咽痛唇干。
舌红、苔花剥,甚则无苔,脉细数。
治宜清肺养阴,方选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沙参、麦冬、百合、黄芩、桑白皮、知母、连翘、甘草、川贝。
夜间发热加地骨皮、青蒿,痰中带血加仙鹤草、生地,纳差加扁豆、神曲、麦芽。
1.3痰湿阻肺型:小儿肺脾常虚,肺气不足,易感外邪;脾虚失健,痰湿内盛。
且病中误用发汗或苦寒之药,更耗损肺脾,致使热去而邪不解,或复感外邪,邪恋于肺,与肺中痰湿胶结不解。
症见:发热已罢,咳嗽迁延不愈,咳嗽频频,夜间尤甚,咳少量白痰,或咳痰艰难,喉间作痒,时见流清涕,口淡乏味,不渴。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小孩咳嗽化痰应该吃哪些中药小孩咳嗽化痰是小儿常见病之一,一旦发生咳嗽化痰,需要及时治疗。
中药治疗小孩咳嗽化痰的方法比西药治疗更加温和,并且有很好的疗效。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中药治疗小孩咳嗽化痰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一、中药治疗小孩咳嗽化痰的方法1.清热降火法:儿童呼吸道疾病大多由外感风热、湿热为因素,清热降火可以解除病因,特别适合因热毒引发的小儿咳嗽化痰。
方药:玄参、生地黄、珍珠母、银花、连翘、金银花。
玄参、黄芩,两味苦寒之药,清热解毒,泻火。
生地黄,甘凉滋阴,清热凉血。
珍珠母,清热降火,敛肺止咳。
三味中药配伍,可喝成汤或者煎成丸子或者口服液,具有明显的清热降火功效。
2.润肺化痰法:有的小孩由于年幼体弱,或者体质偏寒,或者因使用某些家用电器或工业气体,气味刺激等原因,导致肺部痰涎增多,咳嗽不止。
此时润肺化痰是一种相对适合的方法。
方药:麻杏、杏仁、川贝、百合、茯苓、甘草、郁金。
麻杏和杏仁的性温味苦,功效为润肺止咳、化痰,常和燕窝、雪蛤等食品一同熬煮,可以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
川贝、百合、茯苓,三味中药同样可以消炎抗菌、润肺化痰。
甘草可以调和那些喝药液时感觉苦涩的中药药性。
郁金,味辛微温,具有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的功效。
七味中药搭配,可煎汤、倒进蜜糖中直接食用,效果显著。
其他方法:3.祛风化痰法:适用于寒湿外袭引起的小儿咳嗽,主要由于寒湿困扰,外感的风邪侵入,产生的咳嗽化痰症状。
方药:苏叶、桂枝、干姜、普济消炎片。
4.补气养阴法:适用于小孩体虚,呼吸困难、咳嗽吐痰较多或者痰液稠厚,缺乏体力运动等情况。
方药:黄芪、沙参、玉竹、麻杏。
二、注意事项1.小孩咳嗽化痰必须趁早治疗,不能拖延,以防发展成为其他严重问题。
2.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成熟,药物汇通过多个途径代谢,建议家长一定要注意用药的剂量和药效。
3.中药治疗病症,必须要了解常见病症的标准,具体药物用量,有执业资格的医师,熟练配伍药物。
4.注意饮食调理,多喝水、多吃含胶质的食物,暂时停止进食炸鸡、辣食、油炸食品等刺激性食物。
[8]朱潇雨,高晋生,王晞星.王晞星运用肠瑞灌肠剂辨病论治放射性直肠炎理论研究[JJ.新中医,2019,51(4):282-284.[9]程林.从NF-«B、VEGF信号通路研究肠瑞灌肠剂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分子机制[D].太原: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7.[10]李宜放,王晞星,刘丽坤,等.肠瑞灌肠剂对放射性直肠炎大鼠IL-1P及NF k B表达的影响[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8,23(10):665-668.[1]杨丽芳,王晞星,刘丽坤,等.肠瑞灌肠剂治疗热毒伤络型放射性直肠炎33例[J].中医杂志,2010,51(9):820-821.(收稿日期=2020-07-25)张丰华辨治蜀中小儿过敏性咳嗽经验吴玲玉1,孙香娟2,张丰华1(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摘要】小儿过敏性咳嗽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极大影响了儿童学习和生活质量。
张丰华副教授依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蜀中(四川省)地理环境及小儿体质特点,将该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风、痰、瘀、虚”,发作期治以祛邪除痰、宣降肺气,缓解期治以固本截痰,临床疗效明显。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咳嗽;蜀中;张丰华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21/.cnki.11-3555/r.2021.0816小儿过敏性咳嗽又称为小儿变应性咳嗽,指具有特应性体质,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治效,但不被诊断为哮喘、变应性鼻炎性支气管炎等肺系疾病。
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刺激性,夜间或清晨发[1],其发病与接境中的变应原、刺激性气味、有害气体、冷空气及气候变等[]。
在我国童慢性病因构成研究中,小儿过敏性年,存在差异38]。
FUJIMURA M等9调研显示,小儿过敏性咳嗽在慢性咳嗽患者中占比为35.8%,对82例小儿过敏性患者5年的观察中发现,该病发展为喘的患12%。
小过敏性病程持久、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等特点,极大影响了儿童学活质量。
小儿咳嗽的中医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03-01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无论外感、内伤所致的肺失清肃而壅遏不宣者,均可发生咳嗽。
尤其是春夏之交,气温变化异常,温差较大,抵抗力稍差的小儿在此环境中很容易引起咳嗽,对小儿咳嗽应及时治疗,不可忽视。
笔者对小儿咳嗽的基本治则是理肺健脾固肾。
理肺包括宣肺、清肺、润肺、泻肺与温肺;健脾包括化湿渗湿利湿燥湿与补脾;固肾包括温肾、壮阳等。
在治疗中首先运用理肺法则。
若效果欠佳,再加健脾法。
若已成哮喘时,可增入固肾法,三法协调,辨证治疗,疗效确切。
现简要对小儿咳嗽的治疗概述于下。
1 风寒咳嗽:症状是发热头痛,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咳嗽频作,吐痰稀白,喉痒声重,指纹色红,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药:杏苏散加减:苏叶10克,杏仁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生姜2片。
水煎服,1日1剂。
2 风热咳嗽:症状有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咳出,口渴咽痛,鼻塞流浊涕,伴有发热头痛,微汗出,指纹红,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浮数。
治法:清肺疏风,化痰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10克,菊花10克,金银花10克,杏仁10克,薄荷6克(后下),黄芩6克,连翘6克,甘草4克。
水煎服,1日1剂。
3 肺热咳嗽:症状是发热口渴,咳嗽阵作,黄痰难咳,口苦唇红面赤,烦躁不宁,大便干燥,小便色黄,指纹青紫,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治法:泻肺止咳,清热化痰。
方药:鱼蛤石花汤(经验方):生石膏30克(先煎),鱼腥草10克,金银花15克,川贝母10克,北沙参10克,海蛤粉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木蝴蝶6克,橘红6克。
水煎服,1日1剂。
4 肺寒咳嗽:症状有咳嗽日久,肺气虚寒,昼轻夜重,遇寒咳甚,咳白稀痰,体虚自汗,面色苍白,久服各类消炎镇咳药物无效者。
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缓无力。
治法:温肺、化痰、止咳。
方药:太子冬花饮(经验方):太子参10克,炙冬花10克,炙枇杷叶15克,炙紫菀10克,炙杏仁10克,炙米壳6克,桂枝6克,生姜3片。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一、概念: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
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
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
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
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
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
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推荐针对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药方剂儿童喉咙痒咳嗽是常见的儿科疾病,通常由感冒引起,也可能是过敏等原因引起。
中药方剂在缓解这种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通络散寒,缓解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推荐几种适用于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药方剂,供家长们参考。
1. 蜜炙百合石膏汤蜜炙百合石膏汤是一种具有清热生津、润肺止咳的方剂。
百合具有清热、滋阴、润肺、止咳的功效,石膏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两者搭配使用,能够有效舒缓咳嗽、喉咙痒的症状。
制作方法为:百合10克,石膏10克,蜜炙后加入适量水煎煮,取汁温服。
注意百合不宜过量,以免引起食欲不振、腹泻等反应。
2. 桑螵蛸葱白汤桑螵蛸葱白汤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为桑螵蛸和葱白。
桑螵蛸具有清热止咳、平喘宽肺的作用,葱白具有化痰、宣肺的功效。
两者的配伍能够缓解儿童喉咙痒咳嗽的症状。
制作方法为:将适量桑螵蛸磨成细粉,与葱白一同煮水,取汁温服。
注意葱白的用量宜少,以免刺激胃肠道。
3. 枇杷膏枇杷膏是一种经典的中成药,以枇杷叶、桔梗、浙贝母等为主要成分,具有润肺止咳、化痰散结的作用。
枇杷膏常见于市面上,成品易于携带和服用,适用于儿童喉咙痒咳嗽的缓解。
使用时可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服用,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
4. 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是一种具有祛风散寒、治疗风寒咳嗽的方剂。
方剂以麻黄、杏仁、石膏、甘草为主要成分,可以缓解喉咙痒咳嗽的症状,并且有息风化痰、开窍鼻塞的功效。
制作方法为:麻黄9克,杏仁9克,石膏15克,甘草6克,加水煎煮,去渣留汁,分次温服。
5. 川贝止咳糖浆川贝止咳糖浆是一种常用的止咳药物,成分主要包括川贝母和蜂蜜。
川贝母具有润肺止咳、化痰散结的作用,蜂蜜则能够保护喉咙,缓解炎症。
川贝止咳糖浆不仅适用于成人,也适用于儿童。
使用时可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调整,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服用。
以上是几种适用于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药方剂的推荐,但是请注意,中药具有较为复杂的药性,使用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一、概念: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
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
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
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
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
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
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罗大伦中医治疗小儿感冒发烧咳嗽说明:小儿发烧妈妈已经找到了特效又安全的方子:四豆汤。
至于流鼻涕和咳嗽,却一直没有找到立杆见影的绿色方法。
以下文字来源于罗大伦博士的演讲和blog 的综合,是妈妈目前看到对小儿感冒咳嗽全过程最清楚的论述(已经按照妈妈自己的理解编辑过)。
按照这个文章的指引,再碰到类似的病情,心里就不用紧张啦!感冒/ 咳嗽(外邪)进入身体的几个阶段:一.外寒阶段外界的温度降低,会造成我们的经络不通畅,正气不足,无法把感冒病毒清除出去.中医有句话"肺朝百脉",也就是肺来推动经络运行.温度的降低会让经络运行缓慢。
"肺主皮毛",肺推动经络运行,经络运行好了以后把营养物质输送到皮肤,皮肤才能滋润,如果肺气弱了,经络推动无力,营养物质不能运送到体表,皮肤就会干燥.如果外表突然冷了,正气不足的人马上经络运行受阻,防御系统不能及时运送到指定位置,外邪往里进,进入身体首先侵犯的是肺,肺的功能一弱,经络运行就缓慢了,营养物质不能及时到达体表,这个时候皮肤就出现发紧,这个阶段就是外寒阶段,这个阶段至关重要,因为外寒刚刚进入,我们很容易把它清除掉.这个时候妈妈们一定要观察到,因为这个阶段也可能很短,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错过了.这时候出现的症兆:1) 流清涕外邪由口鼻而入,清鼻涕象蛋清一样,白鼻涕象乳胶一样,清代表寒,黄代表热.只要鼻涕还是清的,说明体表还有寒.有的鼻涕象水一样,这更说明有寒,寒邪刚刚来;如果鼻涕出现粘稠状了,说明寒往里进了.2) 打喷嚏身体本能的一种反应,身体知道有外邪进来了,是一种好的本能的反应.这个时候切忌用一些阻断打喷嚏的药,因为这个时候吃药不打喷嚏了,相当于把防御系统阻断了,你就不知道外邪到什么程度了.外邪还在里面,你给掐断了,外邪出不来,结果咳嗽了三个月还没好.这在中医看来是一种掩耳盗铃的方式,大家不要学.打喷嚏是好事,是反抗外邪.古代这个时候(外寒阶段)用取涕法,不是打喷嚏吗,我让你打的更多.古代用皂角粉吹进鼻孔,我试过不停的打,打完出汗吃点饭好了.3) 浑身发冷突然觉得冷,脑后和脖子疼,后背冷.因为膀胱经走头和后背,这个时候虽然是外寒阶段但已经往里走了.外寒阶段第一时间阻止,很容易就把外邪祛除出去.我们看以下起因是什么?就是外界温度降低,经络运行缓慢,防御部队不能到达指定位置.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可以采取任何让身体暖起来的方法,让经络运行快一些.这个时候可以:1)用紫苏叶(暖身发汗,一旦发冷打喷嚏,马上用开水泡或者煮2-3分钟焖一下即可,注意:发散的药煮的时间一定要短),2)不爱喝水的可以用苏叶水泡脚,或者就煮了一锅苏叶水泡了个热水澡.大人还可以用紫苏水洗头,效果也很好,还可以苏叶的蒸汽水熏鼻子.有的人就直接用手捂住口鼻,这时候吸进去的也是热气.3)还可以喝姜汤,葱白带须水,时间要短,温度不要太高,否则易灼伤孩子的食道.4)还可以喝温热粥,粥可以补胃气,胃气足会徐徐发汗.忌饿着肚子强行发汗,饿着肚子强行发汗不但不祛病还会伤到正气.5)还可以喝酸辣汤,熬羊肉汤里面加胡椒粉.6)还可以用电吹风吹督脉和腧穴(大椎肺腧一带),用热水袋敷后背肺部,7)还可以用浴霸烤后背脖子.孩子咳嗽怎么来的?就是外寒感冒引起的!所以咳嗽是伴随着感冒出现的一个症状,并不是单独的一个病,感冒是竿,咳嗽是影子,立起竿来就看见影子了.大家都是把咳嗽看成一种病了,把影子当成主要的了,大家想想影子能起作用吗?无所谓吃咳嗽药,其实就是每一次的外邪没治好,外邪在身体里,所以咳嗽总也不好,总吃止咳药,有家长说一咳咳好几年的,吃的全是止咳的药.其实咳嗽是好事,是身体力图在排出邪气.我们中医观念不但清邪不要阻止咳嗽,这个时候我们还要宣肺,帮助外邪往外走.咳嗽就跟感冒一样分几个阶段,就治感冒.我们说外寒咳嗽阶段的咳嗽用苏叶,鲜橘皮,姜汤,带须葱白煮水都可以.你放心感冒好了,咳嗽肯定好.这个阶段或长或短,冬天可能长,夏天可能短,过去中医叫风寒感冒.如果这个阶段没控制住就进入第二个阶段.二.外寒里热。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摘要】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脾胃易伤,常为六淫之邪所
侵,故临床以外感及内伤肺胃咳嗽多见。因年龄、体质等因素的不同,其临床证
候各异。临床上对外感咳嗽早期以宣肺散邪为主;中期以清热化痰为主,后期内伤
脾胃以养胃建脾为主。
【关键词】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在治疗小儿咳嗽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
其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经验介绍如下。
1 咳嗽早期,宣肺散邪为主
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小儿肺常不足,卫外功能薄弱,邪气
不论从口鼻而入或由皮毛侵袭,均能影响肺的功能。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
不畅,宣肃失司,肺气上逆,则致咳嗽。外感咳嗽早期,病邪在表,病情较轻,
有偏寒偏热之异,偏于风寒者症见咳嗽频作、声重;偏于风热者症见咳嗽不爽、有
痰声而咳不出、咽红等。治当“宣肺散邪”,做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用“桑
菊饮”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桑叶、菊花、桔梗、苦杏仁、连翘、芦根、薄荷、牛
蒡子、射干、板蓝根、兔耳风、蝉蜕、法半夏、甘草。方中桑叶清透肺络之热;
菊花、薄荷,清散上焦风热;桔梗、苦杏仁,解肌肃肺以止咳;连翘清透膈上之
热,芦根清热生津止渴,法半夏化痰; 兔耳风、蝉蜕祛风止咳; 板蓝根、 牛蒡子、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散邪解表之功。偏于风寒者,去桑叶、
加麻黄,六月寒。
病案举例 李某,男,5岁,2009年4月23日初诊。主诉:咳嗽2d。症见:
咳嗽时作、咳痰不显、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查
体:T37.3℃,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
啰音。证属风热犯肺,肺气失宣。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散邪。桑菊饮加减。药用:
桑叶8g、菊花 8g、桔梗8g、苦杏仁6g、连翘6g、芦根6g、薄荷5g、牛蒡子6g、
射干6g、板蓝根8g、兔耳风6g、蝉蜕6g、法半夏 5g、甘草 3g。经服3剂痊愈。
按,邪不去,咳嗽不止。外感咳嗽初期,要防止邪传入里,祛邪很重要,邪
去则痰邪不生或少生。因初期产生痰邪主要是肺不布津,津凝生痰,痰邪较少,
故咳嗽初期重在宣肺散邪,则咳嗽自止。
2 咳嗽中期,清热化痰为主
此期咳嗽是初期咳嗽治疗未愈发展而来。此时邪气入里,多数表现为痰热咳
嗽。痰热咳嗽是外感咳嗽的延续,治疗仍应以祛邪为主,着重清肺化痰。临床表
现为咳嗽痰多、色白黏稠或黄黏、难以咯出、或喉间痰鸣、甚或咳嗽伴喘、大便
多干燥难行,舌质红、苔薄腻、脉滑数。此期多数不发热或发热不高,治宜清肺
化痰止咳。常用“桑菊饮合麻杏石膏”汤加减治疗。药用:桑叶、菊花、桔梗、苦
杏仁、芦根、射干、板蓝根、蝉蜕、法半夏、黄芩、瓜蒌皮、浙贝母、麻黄,石
膏。方中桑叶、菊花祛风散邪;麻黄宣肺止咳平喘;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润
肠通便; 石膏清肺平喘;黄芩清泻肺热;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浙贝母清化热痰。
诸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止咳之功。
病案举例 何某,女,5岁,2010年6月30日初诊。主诉:咳嗽3d,加重伴
气喘1 d。症见:咳嗽时作、咳甚伴喘、喉中有痰、不易咯吐、轻度鼻煽、不发
热、纳食不香、夜寐欠安、小便调、大便干、二日一解,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查体: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啰音。证
属痰热壅肺,肺失宣肃。治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桑菊饮合麻杏石膏汤加减:
桑叶5g、菊花5g、桔梗6g、苦杏仁6g、芦根6g、射干5g、板蓝根6g、蝉蜕4g、
法半夏6g、黄芩6g、瓜蒌皮5g、浙贝母6g、麻黄3g,石膏10g。3剂。二诊:
患儿家长诉服药后已无气喘,喉中痰声消失,咳嗽较前明显好转,但药后前两天
大便日行2~3次,现大便已好转,日行1次,舌红苔薄。查体:咽红明显减轻,
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继续治以清肺化痰。原方去石膏加稻芽
10g,3剂痊愈。
按: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职司传导,赖肺气之肃降而排泄通畅;反之,肠腑
积滞不通,腑实内结,浊气上干,肺气失宣。故肺气郁闭则腑气不通,腑气不通
则加重肺气郁闭。此期咳嗽大多表现为痰热咳嗽,腑气不通。
3 后期养胃建脾为主
临床因小儿反复咳嗽,纳差,面色无华。常见于脾胃虚弱或久咳不愈或咳嗽
恢复期。以健脾养胃为主,因土虚不能生金,方用沙参10g,麦冬3-10g,姜半夏
3-5g,桑叶3-5g,菊花3-5g,苦杏仁3-5g,板蓝根3-6g,兔耳风3-5g,稻芽3-5g,
隔山撬3-10g,甘草5g。
临床举例;患儿张某,男,3岁,反复咳嗽1月,食欲不振,舌淡苔白,指
纹淡,咽部略红,肺部听诊少许啰音,方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5g,麦冬
5g,姜半夏5g,桑叶3g,菊花3g,苦杏仁3g,板蓝根3g,兔耳风5g,稻芽5g,
隔山撬10g,甘草5g。三剂而愈
按,土生金,脾胃虚弱不能养肺,以健脾养胃,达到以养肺的作用,使久咳
不愈的小儿咳嗽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