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深水港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7.58 KB
- 文档页数:1
上海洋山深水港——打造世界最大海岛人工港工程总投资:700亿元以上工程期限:2002年——2020年洋山深水港北港区效果图,上方为世界第二长跨海大桥——东海大桥。
下方为吹沙填海形成的近10平方公里港区用地,面积相当于1000个足球场。
洋山深水港是是世界最大的海岛型深水人工港,港区位于浙江嵊泗崎岖列岛以北,距上海市南汇芦潮港东南约30公里的大海里,由大、小洋山等十几个岛屿组成,平均水深15米,是距上海最近的天然深水港址。
港口北距长江口72公里,南距宁波北仑港90公里,向东经黄泽洋水道直通外海,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扼守亚洲—美洲、亚洲—欧洲两大国际航线要道,是上海港的中转集装箱码头,也是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工程。
九十年代上海港口贸易量发展迅速,但是也遇到了瓶颈,主要是黄浦江内码头岸线已经用完,没有深水泊位,长江口进港航道水深太浅,远不能适应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要求,跳出黄浦江,越过长江口,到大海建深水港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深海中建造大型港口,是对人类工程技术能力的巨大挑战。
洋山港地处风大流急的杭州湾外口,这里还是强台风经常光顾的区域。
大、小洋山由十几座不相连的小岛组成,工程人员要在平均水深20多米的岛屿之间,用吹沙填海的方式将岛屿间的海域填平,造出长6公里,宽1-1.5公里,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平整陆地。
这相当于在1000个足球场的面积上,将沙子堆到七层楼的高度,砂石抛填总量超过一亿立方米。
孤悬海外的洋山岛港区,通过世界第二长跨海大桥——东海大桥,连接到南汇芦潮港。
东海大桥耗资105亿元,总长32.5公里,其中跨海部分25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可抗12级台风、七级烈度地震。
大桥共消耗钢材50万吨,浇筑混凝土150万立方米,足够装满500列火车。
经过万余名建设者六年多的努力,一座海岛超级港口终于神奇地出现在了东海之上。
洋山深水港概况洋山港港区规划总面积超过25平方公里,包括东、西、南、北四个港区,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自2002年至2020年分三期实施,工程总投资超过700亿元,其中2/3为填海工程投资,装卸集装箱的桥吊机械等投资约200多亿元。
洋山港(1)洋山港在选址时是如何考虑水域、陆域和岸线的问题,不满足的条件时是如何解决的。
大小洋山位于杭州湾长江口外嵊泗县的崎岖列岛,具有建设深水港的良好条件。
水域:洋山离岸32公里,水域宽阔,海域稳定、微冲不淤、宽阔,平均水深可稳定保持在15米以上,足够超巴拿马极限船只顺利通行,距国际航线近。
自然水深不足20m的航道长度仅14.5km,通过疏浚航道水深可满足集装箱船全天候通航要求。
陆域:崎岖列岛共有52个岛屿17个礁岩,陆地面积10.1平方千米,规划洋山港需要陆域面积20多平方公里。
解决方法是围海造地,使,港区陆域宽阔。
利用港内水域及航道疏浚土方,在开辟港内水域及航道的同时,形成陆域,既节省了工程造价,又减少了港池航道回淤。
岸线:海岛岸线总长30.907km(其中基岩20.427km)。
规划洋山港需深水岸线20余公里,解决方法是通过围海造地和设置导流堤,可形成长达20km的顺直、深水岸线,并形成岛屿束水效应,增强潮流动力,使潮流动力与设计水深相适应,减少泊位及港池回淤。
(2)洋山港规划时开展哪些自然资料和社会资料调查分析,期间遇到了哪些困难(自然、社会方面),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规划时开展的自然资料调查分析有:①气象及水文洋山海区位于北亚热带南缘、东亚季风盛行区,受季风影响本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气温:年平均气温17.1C,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7.8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5C,年极端最高气温34.9C,年极端最低气温一3.5C降水:年平均降水量969.4mm风况:本海区受冬、夏季风影响,全年多偏北和偏东南向风,风向季节变化明显雾况:本区雾类分布陆岸以辐射雾、锋面雾为主,海岛区则以锋面雾和平流雾居多。
工程海区周边站位多年平均雾日数海岛区大于陆岸区,在陆岸区雾日数平均为20-30d,在海岛区雾日数平均为30一50d。
雷暴:本区雷暴日在年内3一11月份均有出现,并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6一8月),周边站位多年平均雷暴日为18一26d,最多雷暴日为40d。
东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港口?一、上海港口上海港口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东南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位于黄浦江口,依托长江和杨浦江,地理位置优越。
上海港口拥有深水航道和现代化的码头设施,是全球最繁忙和最具竞争力的港口之一。
上海港口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全国首位。
1.上海港口的历史渊源上海港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松江县渡口。
经过千余年的发展,上海港口逐渐崭露头角,先后成为清朝指定的对外贸易口岸和1876年设立的商埠。
20世纪初,上海港口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2.上海港口的现状上海港口拥有多个港区,包括洋山深水港、吴淞口港区和杨浦港区等。
洋山深水港是上海港口的核心,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深水港口,能够接纳大型集装箱船舶。
吴淞口港区则负责江海联运和内河航运。
上海港口通过铁路、公路和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与内陆和海上贸易网络紧密相连。
3.上海港口的影响力上海港口是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也对国内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上海港口通过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推动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上海港口也是全球物流业的重要中转站,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形成了积极影响。
二、深圳港口深圳港口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也是东南亚地区的枢纽港口。
深圳港口位于珠江口东岸,靠近香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深圳港口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中国第三大港口和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1.深圳港口的发展历程深圳港口的发展始于198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动,深圳港口逐步壮大,成为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目前,深圳港口拥有多个港区,包括蛇口港、盐田港和大鹏港等。
2.深圳港口的现状深圳港口拥有现代化的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
蛇口港是深圳港口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
盐田港则负责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进出口业务。
洋山深水港简析洋山深水港是中国在上海建设的一座现代化大型港口。
该港是为了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提升上海港在全球港口体系中的地位而建设的。
下面是关于洋山深水港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的简析。
一、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背景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对外贸易和国际物流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需要拥有更加现代化的港口设施来满足这一需求。
2.上海港在全球港口体系中的地位: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也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为了进一步巩固上海港在全球港口体系中的地位,建设洋山深水港成为必然选择。
二、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进程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进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析:1.规划和设计: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从规划和设计阶段开始,需要考虑港口的容量、装卸能力、作业效率等因素,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进行评估。
2.土地准备:在建设洋山深水港之前,需要进行土地准备工作,包括填海造地、拆迁安置等。
这些工作是确保港口能够正常运营的基础。
3.基础设施建设:洋山深水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码头、堆场、港口设施等。
这些设施需要符合国际标准,以便能够适应大型现代化船舶和集装箱运输的需求。
4.技术创新:洋山深水港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引入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港口的装卸能力和作业效率。
例如,自动化码头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等。
5.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洋山深水港除了港口本身的建设,还需要建设配套的道路、铁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以便与全球的物流网络连接。
三、洋山深水港的作用和影响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对中国和全球的物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析:1.提升中国的港口竞争力: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使得上海港的运力和装卸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能够容纳更大型的船舶进出港,提高了上海港的吞吐量和效率,进而提升了中国港口的竞争力。
2.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物流和运输通道,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洋山深水港一、二期集装箱码头——XXX 洋山深水港区位于崎岖列岛海区,西北距上海芦潮港约32公里,距离国际远洋航道约104公里,航道水深16米以上,是离上海最近的天然深水港址。
洋山深水区一期工程由一、二期码头、东海大桥、芦潮物流园区三部分组成。
首先介绍的是洋山的一期、二期码头概况。
一期和二期码头由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洋山深水港区而盛东公司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立。
洋山深水港一、二期码头岸线总长3000米,水深-16米,集装箱泊位9个,配备34台桥吊、120台轮胎吊,可接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靠泊作业。
一期码头概况:码头岸线全长1600米,配备5个集装箱深水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220 万TEU。
码头前沿水深-16米,可接纳8000TEU 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舶靠泊作业。
港区水域面积316.7万平方米,陆域面积134万平方米,其中堆场面积为86万平方米,平面箱位25386TEU。
码头配置外伸距为65米,负荷量65t 的集装箱桥吊共15 台。
堆场配置40.5t,60t的龙门起重机45 台。
港区设置集卡进场道口12道,出场道口7道。
二期码头概况: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位于小洋山岛南侧的水域,建设4个集装箱专用泊位,码头岸线1400米,陆域总面积约88.83万平方米,16台载荷60吨的桥吊(其中双40英尺桥吊13台)设计集装箱年吞吐量210万TEU。
洋山1号2号码头将合并运作,形成码头岸线全长3000米,配备9个集装箱深水泊位,设计年吞吐量达到430万TEU。
上海港的自然条件。
1气象上海港所在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四季变化分明。
全年温暖多雨。
年平均气温约16 度,年降水量约1148.8 毫米。
全年以东南风为主,强风向为东北风。
台风多发生在夏秋之季,风力在10 级以上的强台风平均两年一遇。
市区全年平均雾日43.3 天,长江口24.2 天。
上海洋山深水港上海洋山深水港是中国最大的深水港之一。
位于上海市南部,紧邻长江口,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本文将介绍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发展历史、建设规模以及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
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始于2002年,是为了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外贸需求而建设的。
洋山深水港的建设项目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于2005年竣工,第二期工程于2010年竣工。
洋山深水港的港口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包括码头、堆场、集装箱装卸设备等。
洋山深水港的水深可达21米,可以容纳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
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规模庞大。
它的总占地面积达到20多平方公里,码头岸线超过7公里。
洋山深水港拥有30个集装箱码头,总共可搬运4000万标准箱的货物。
每年洋山深水港可以处理超过3000万标准箱的货物,是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
首先,它提高了中国的外贸水平。
洋山深水港可以容纳更大的集装箱船只,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促进了中国的外贸发展。
其次,洋山深水港加强了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作为中国最大的深水港之一,洋山深水港吸引了众多国际航运公司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推动了上海航运业的发展。
最后,洋山深水港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洋山深水港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港口设备制造、航运服务等众多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制造水平。
然而,上海洋山深水港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增加,国际航运市场竞争激烈,洋山深水港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其次,洋山深水港需要与其他港口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以便实现更高效的货物流动。
最后,洋山深水港还需要不断进行设施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总结起来,上海洋山深水港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它的建设规模庞大,提高了中国的外贸水平,加强了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然而,洋山深水港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与其他港口形成协同效应。
上海洋山港(图)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口、长江口外的浙江省嵊泗崎岖列岛,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中国首个在海岛建设的港口。
洋山港西北距上海市南汇芦潮港约32公里,南至宁波北仑港约90公里,向东经黄泽洋水道直通外海,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
到2020年,洋山港布置集装箱深水泊位50多个,设计年吞吐能力1500万标准箱(TEU)以上;通过跨海大桥与上海交通运输网络连接,充分发挥上海港经济腹地广阔、箱源充足的优势。
东海大桥介绍东海大桥作为洋山深水港唯一的陆路集疏运通道、全长约32.5公里的东海大桥、也是中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应时而生,它带来的作用令人期待。
目前,世界上在外海已经建成的跨海大桥最长的也只有16公里,东海大桥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桥”。
东海大桥其中陆上段约3.7公里,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海上段约25.3公里,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约3.5公里。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设计荷载按集装箱重车密排进行校验,可抗12级台风、七级烈度地震,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上海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其中航运中心是对其它三个中心的有力支撑,在建设中的洋山深水港又是“航运中心”的主体。
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口、长江口外的浙江省嵊泗崎岖列岛,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中国首个在海岛建设的港口城市。
洋山港西北距上海市南汇芦潮港约32公里,南至宁波北仑港约90公里,向东经黄泽洋水道直通外海,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104公里),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最西北的小乌龟岛距上海芦潮港仅27.5公里。
到2020年,洋山港布置集装箱深水泊位50多个,设计年吞吐能力1500万标准箱(TEU)以上;通过跨海大桥与上海交通运输网络连接,充分发挥上海港经济腹地广阔、箱源充足的优势。
在斥巨资加紧建设新的深水泊位。
洋山深水港简析
洋山深水港位于浙江省嵊泗崎岖列岛,由大洋山、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我国首个在微小岛上建设的港口。
它是我国发展上海自贸区、建设海洋强国的的重要依托。
洋山深水港具备建设 -15 米水深港区和航道的优越条件,海域潮流强劲,泥沙不易落淤,近百年内海域海床基本稳定,能确保船舶航行及靠离泊安全。
港区工程方案经过模型试验反复论证,表明工程实施后,对自然条件基本无影响,能维持原有水深。
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天然屏障,有助于减小风浪对港口的影响。
洋山深水港距离上海市南汇芦潮港 27.5 公里,距离国际航线仅 104 公里,是离上海最近的具备 15 米以上水深的合理港址。
洋山深水港是世界最大的海岛型深水人工港,港区规划总面积超过 25 平方公里,包括东、西、南、北四个区域。
2005 年 12 月 10 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顺利开港,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
一期码头岸线总长 1600 米,有深水泊位 5 个,年设计吞吐能力为 220 万标准箱,实际吞吐能力预计达到 350 万标准箱左右。
总之,洋山深水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工程,是我国在港口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对于提升我国海上运输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洋山港作者:路沙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7年第42期洋山港区是上海航运中心的深水港区,由浙江省舟山群岛的大小洋山岛等几十个岛屿组成,是中国首个在微小岛上建设的港口。
从2005年第一期工程建成使用开始,到目前已经建成三期,第四期工程也即将在2017年年底开港。
届时,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将超过4000万箱,超过全美国港口吞吐量总和。
2005年第一期工程建成之后,码头岸线全长1600米,年吞吐能力220万标准集装箱。
而等到第四期工程完工之后,虽然码头岸线只有2350米,但是年集装箱吞吐量却达到630万吨。
这种效率极大提升的背后,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诸多智能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
无人码头全面来袭目前,洋山港全自动化码头正在进行联调联试,下阶段,将有真正的商船靠岸“实操”,为年底开港做最后准备。
在陆域纵深不足的条件下,码头采用了“双小车岸桥——自动引导车(AGV)——自动化轨道吊( ARMG )”技术,突破了陆域狭窄对通行能力的制约。
轮船靠岸后,完全自动化远程遥控的岸桥会主动投入工作,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双箱自动化轨道吊配合自动化双箱岸桥作业,相比起人工操作可以提升50%的工作效率。
随后,50辆全自动化引导小车投入工作,为货物提供后续运输。
这些小车不仅是完全自动化的工作,就连换电池也是使用机器人,全过程只需6分钟,这一自动化引导小车换电系统全面打破了欧美的技术垄断。
另外,洋山港同时作为一座转口港,许多货物并不在港口卸下,而是从一船直接运上另一船。
在洋山港四期,这种“水-水”转运所占的比例高达50%,这使得自动化堆场对陆侧和海侧作业明显不均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采用了无悬臂、单侧悬臂ARMG箱区混合布置的方式。
无悬臂箱区仅有海侧可以进行海侧作业,单侧悬臂则可以进入箱区内部。
如此,海、陆侧ARMG均可实现对海侧作业,海、陆侧作业不均衡的难题得以解决。
洋山港四期智能化码头极大地释放了劳动生产力。
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文/贾远琨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口外的浙江省嵊泗崎岖列岛,由大洋山、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中国首个在微小岛上建设的港口。
2005年12月10日,由上港集团和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联合打造的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顺利开港运营,成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
2017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以下简称“洋山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这意味着我国建成了全球单体最大的全自动化码头,也是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
轨道吊:主要用于堆场作业,与自动引导运输车(AGV)和集装箱卡车进行作业交互。
12洋山自动化码头位于东海大桥以南,地处整个洋山深水港的最西侧,总用地面积223万平方米,码头前沿自然水深大部分在11至15米。
码头共建设了7个集装箱泊位、集装箱码头岸线总长2 350米,设计年通过能力初期为400万标准箱,远期为630万标准箱,预计将助推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 000万标准箱,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九大港口的吞吐总量,也是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
“无人大港”全景扫描自动导引运输车(AGV):自动化码头上的水平运输工具,配有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时根据交通状况提供最优路线,如遇运行路线拥堵,系统会重新规划路线。
除了无人驾驶、自动导航、路径优化、主动避障外,A GV 小车还具有自主诊断故障、监控电量等功能。
13码头新材料洋山自动化码头采用自动化装卸工艺,近码头侧通过先进、高效的自动导引运输车(AGV)实现与岸桥及堆场自动化轨道吊的自动化作业交接。
自动导引运输车通过感应埋设在面层上的磁钉实现自动化控制,行驶区域面层20厘米以内不得有金属品,该区域面层、综合管沟上层均采用玻璃纤维筋,面层以下20厘米内必须采用尼龙扎带绑扎。
自动化装卸系统洋山自动化码头装配有16台岸桥、88台轨道吊、80台自动导引运输车(AGV)、4台轮胎吊,以及设备调度管理系统(ECS)。
这是洋山港能够成为世界最大最先进自动化码头的根本。
洋山深水港介绍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口、长江口外上海南汇芦潮港东南,距离南汇芦潮港27.5公里,距离国际航线仅104公里,是离上海最近的具备15米以上水深的合理港址。
具体来说,有四点:一是具备建设-15米水深港区和航道的优越条件。
洋山海域潮流强劲,泥沙不易落淤,海域海床近百年来基本稳定。
二是能确保船舶航行及靠离泊安全。
港区工程方案经过模型试验反复论证,表明工程实施后,对自然条件基本无影响,能维持原有水深,而且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天然屏障,泊稳条件良好。
三是工程技术经济可行。
工程水域地质条件良好,具备建港条件;另外,建设长距离跨海大桥世界上也有先例。
四是符合世界港口向外海发展的规律。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成开港、保税港区封关启用,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确立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推进我国由航运大国迈向航运强国创造了更好的基础条件。
上海将以此为契机,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立足国家战略,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继续发扬“大团结、大联合、大协作”精神,运营好、管理好洋山深水港区,全力以赴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充分发挥航运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为长三角地区、为长江流域、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