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第七章 油层对比[详版课资]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50
碎屑岩油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方法与步骤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碎屑岩油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方法与步骤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碎屑岩油层的划分与对比是油气地质领域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对于准确评价油气资源、指导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碎屑岩油层划分与对比时,通常会依据岩性、地层序列、岩性特征、沉积环境等因素,采用一系列方法和步骤来完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
1. 岩性特征。
包括颗粒大小、成分、结构、颜色、质地等,这些特征反映了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因素。
一、地层对比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是地质工作的基础,通过地层研究,以了解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和厚度变化、基础关系和断裂情况等,掌握生储、盖组合关系和油层的分布状况,为含油气远景评价和油田合理开发奠定基础。
地层对比,按研究范围有世界性的、大区域的、区域的和油田的。
后两类是一个含油气盆地或一个油气田范围内的地层油层研究工作. (一)区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即大层对比:对比至组、段(见流程图表)因属区域勘探研究范畴、故略。
(二)油层的划分和对比当一个新油田钻完基础井网后,在盆地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为合理开发油田,必须对其含油层段开展层组划分与对比工作,一般是以岩性、电性资料为主要对比手段。
1、基础资料(1)仔细观察岩心,收集岩性、结构构造、接触关系、沉积旋回(韵律)等资料,填好1/100(或1/50)岩心图。
(2)研究岩性、电性关系,利用1/500标准测井图和1/200组合测井(或横向测井)图划分层组,进行小层对比。
(3)编绘层组划分依据图,包括岩性、电性、物性、粒度、胶结情况及其旋回等项资料。
2、油层划分和对比方法(1)建立标准剖面,选定标准层(标志层)仔细观察岩心,深入研究岩、电关系,建立全油田的层位全,油层发育,标志清楚的有代表性的标准剖面,选定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分布稳定的岩层作为油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准(标志)层。
(2)分析旋回划分层组利用岩、电性组合关系,砂岩发育程度,粒序的变化,分析旋回性质,并根据油层特性(岩性、物性)的一致性和垂向连通性(隔层厚度、分布范围)进行层组划分,碎屑岩剖面一般划分为油层组,砂岩组和小层(单层)或只划分油层组和小层(单层)由大到小逐级对比。
在垂向上:由大到小逐级对比、分级控制,达到层位一致。
在平面上:先拉对比骨干剖面,从点到线,由线到面(到全油田)反复对比,互相验证,达到全油田层位统一。
常用电测曲线形态相似,厚度比例关系大致相当的对比方法。
具体步骤要点(1)利用标准层(标志层)和沉积旋回对比油层组。
何更生版《油层物理》--课后答案经典详细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ABLog d iWWi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
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
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
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
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Φa 、Φe 、Φf 的关系怎样?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 φ、有效孔隙度e φ及流动孔隙度ff φ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 φ>e φ>ff φ。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
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
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即埋深)就成为影响这类岩石孔隙度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