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手术时淋巴结清扫范围及转移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5.88 KB
- 文档页数:5
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和转移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它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常常在晚期才被发现。
了解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和转移对于治疗和预后的评估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和转移。
一、临床分期卵巢癌的临床分期主要基于肿瘤的侵犯深度和扩散范围,采用国际妇产科肿瘤学联合委员会(FIGO)的分期系统,将卵巢癌分为四期(I ~ IV期)。
I期I期卵巢癌是指肿瘤仅局限于卵巢,没有侵犯其他组织或器官。
根据侵犯范围的不同,又分为Ia、Ib和Ic三个亚型。
•Ia期:肿瘤限于一个卵巢,没有侵犯到卵巢囊膜。
•Ib期:肿瘤侵犯到卵巢囊膜表面,但无浆液性浸润。
•Ic期:肿瘤侵犯到卵巢囊膜表面,并有浆液性浸润。
II期II期卵巢癌是指肿瘤扩散到盆腔的其他结构,如子宫、输卵管、直肠等。
同样,根据侵犯范围的不同,又分为IIa、IIb和IIc三个亚型。
•IIa期:肿瘤侵犯到子宫或输卵管。
•IIb期:肿瘤侵犯到其他盆腔器官(除子宫和输卵管)。
•IIc期:肿瘤侵犯到子宫、输卵管及其他盆腔器官。
III期III期卵巢癌是指肿瘤扩散到腹膜,包括腹膜表面的多个小结节、腹腔积液或腹膜浸润。
III期又分为IIIa、IIIb和IIIc三个亚型。
•IIIa期:肿瘤仅局限于腹膜外表面的浸润或有腹腔积液。
•IIIb期:肿瘤侵犯到腹膜上的多个小结节。
•IIIc期:包括IIIa和IIIb期的任何情况。
IV期IV期卵巢癌是指肿瘤远处转移,如肝脏、肺、脑等器官。
IV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IVa、IVb和IVc三个亚型。
•IVa期:远处转移仅限于肠道或淋巴结。
•IVb期:远处转移包括肠道和其他腹腔脏器,如肝脏、脾脏等。
•IVc期:远处转移包括任何其他器官。
二、转移途径与途径卵巢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侵犯转移卵巢癌可以直接蔓延到盆腔和腹腔的其他器官和结构,如子宫、输卵管、直肠等。
这种转移方式常见于早期和局部晚期的卵巢癌。
2. 血行转移卵巢癌可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身体的其他器官,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脏和肺部。
CA125、CA153、CA199在卵巢癌及其转移早期诊断中作用的探讨作者:钟俊杰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研究CA125、CA153、CA199在卵巢癌血清、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卵巢癌及其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腹水或腹腔冲洗液和正常对照血清、腹腔冲洗液中CA125、CA153、CA199的表达情况。
结果:(1)卵巢癌血清、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及淋巴结中的CA125、CA153、CA199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关键词】肿瘤标志物;卵巢癌中图分类号 R73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0051-03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卵巢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上升趋势。
本实验拟通过研究CA125、CA153、CA199在卵巢癌血清、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卵巢癌及其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卵巢癌组: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卵巢癌患者75例,年龄19~68岁(平均47岁)。
其中上皮性卵巢癌61例(浆液性囊腺癌45例,黏液性囊腺癌10例,子宫内膜样癌4例,透明细胞癌2例),生殖细胞肿瘤6例(无性细胞瘤3例,内胚窦瘤1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颗粒细胞瘤8例。
手术病理分期:按照FIGO(1988年)分期:Ⅰ期20例,Ⅱ期15例,Ⅲ期35例,Ⅳ期5例。
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或激素治疗。
手术方式:15例Ⅰ期患者行患侧附件加大网膜切除加对侧卵巢活检,37例广泛腹腔转移患者未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其余23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大网膜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行化疗。
正常对照组:选取同期因良性子宫平滑肌瘤手术的患者(病理诊断排除卵巢癌)20例,年龄17~67岁(平均45岁)。
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32卷第36期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卵巢癌在我国十分常见,目前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患者5年生存率仅30%左右[1]。
由于大多数患者在患病早期并未得到有效诊断,其后期治疗的难度极大。
因此,发掘出有利于卵巢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意义重大[2]。
本研究比较卵巢癌患者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健康女性的CA125水平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评估两者单独及联合时在诊断卵巢癌方面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旨在探究CA125联合NLR 在对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初治卵巢癌患者118例,年龄36~73岁,平均(59.67±7.13)岁;卵巢癌Ⅱ期患者37例,Ⅲ期患者35例,Ⅳ期患者46例;移行细胞癌29例,透明细胞癌17例,黏液性细胞癌41例,浆液性癌31例。
所有患者的诊断过程均严格按照卵巢癌的诊断标准,且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试验组。
另外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118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选取118例正常女性作为空白对照组。
排除标准:本研究相关人员均排除其他部位肿瘤、急性或慢性感染、血液系统疾病、骨髓病变、自身免疫病等易改变其自身体内白细胞数量或血细胞比例失调的疾病。
此外,研究人员在检测前的2周内不得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及吸烟。
检测方法:在患者未进行相关手术但已确诊为卵巢癌时获取其外周血,对实验相关人员采集空腹静脉血,通过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查而测定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而最终得出NLR。
取2mL 上述空腹静脉血,对其进行血清分离后应用生物芯片检测仪检测CA125水平,检测试剂、质控品、校准品等均按照其说明书规范操作。
本次检测时间应尽量控制在4h 内,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的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采用(x ±s )表示计量资料,并对其差异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李燕华;王文福【期刊名称】《解剖与临床》【年(卷),期】2006(011)001【摘要】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癌淋巴结转移的解剖学和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合理治疗.方法:40例Ⅰ期卵巢癌根据清除淋巴结与否分成A、B两组;40例Ⅲ~Ⅳ卵巢癌清除淋巴结20例为C组、不清除淋巴结20例为D组,C、D两组减瘤术后残余癌灶均≤2cm.化疗方法,药物及其剂量基本相同.结果:A组3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单纯盆腔淋巴结转移1者,共4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20%.A、B两组5年生存率各为95%与80%.C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0例中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9例,单独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转移率为60%(12/20).C、D 两组5年生存率各为55%与15%.5年生存率A、B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D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结论: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率,随期别而升高,腹主动脉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几乎相等,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主要路线.恰当清除淋巴结可以提高生存率.【总页数】3页(P42-44)【作者】李燕华;王文福【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瘤科,安徽蚌埠,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瘤科,安徽蚌埠,23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相关文献】1.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J], 薛萍萍;文姝2.18F-FDG PET-CT在诊断卵巢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J], 李晓军;邓凯3.不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能力的卵巢癌细胞小RNA(miRNA)表达差异 [J], 杨梅琳;康玉;洪珊珊;罗建民;徐丛剑4.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J], 薛萍萍;文姝5.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MRI、CT影像特点观察 [J], 付信飞;马青松;黎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薛萍萍;文姝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15
【摘要】@@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死亡率高、五年生存率低,易复发转移的特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差,主要是因为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有盆腔或腹腔内广泛播散现,而且转移部位及累及的范围也不易确定.本研究总结影响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因素,探讨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治疗意义.
【总页数】1页(P204)
【作者】薛萍萍;文姝
【作者单位】266000,山东青岛妇女儿童医院;266000,山东青岛妇女儿童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J], 李燕华;王文福
2.067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肉眼阳性的临床意义 [J], 李艳;薛凤霞
3.上皮性卵巢癌系统性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意义 [J], 彭素蓉;王金华;陈小祥
4.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J], 薛萍萍;文姝
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与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J], 王玉珍;梁志清;龙玲;王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2014NCCN卵巢癌指南对于BEP方案的论述;2、2014年NCCN卵巢癌指南手稿中对于未成年患者手术的论述,不做全面分期也是合理的(小朋友没有做全面分期)。
该项建议主要依据参考文献321和322制订。
两研究评价了不同分期范围对于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321所有患者均为年轻患者(年龄1.4-20岁)。
321结果显示I-IV期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手术+化疗后,患者的预后与分期范围无关。
322研究了是否行淋巴结切除术和淋巴结阳性与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做不做淋巴结清扫和淋巴结是否阳性均不影响患者的预后。
两研究作者推断其原因为肿瘤对于化疗药物极其敏感。
这一结论也得到Pediatric Oncology Group 和Children’s Study Group的确认和支持。
3、NCCN指南推荐PEB方案的依据来自4篇文章,5项研究。
①1970-1980年进行的临床研究确认PEB方案对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极为敏感,最初的方案为顺铂+博来霉素+长春新碱。
198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显示将长春新碱换为VP16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减少毒副反应。
(研究太老了,找不到原文)②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学者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中开展的研究再次证实了PEB方案的疗效。
研究结果1990年发表在JCO中(影响因子16分),该研究使用的方案如下:BLM 10-15mg 第1天起,Qd×3天持续静脉给药;VP-16 100mg/m2第1天起,Qd×3天;顺铂100mg/m2 第1天用药。
未成年人BLM 使用10mg。
4周疗,3-6疗程。
③GOG发起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回顾性研究,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中(11-53岁)再次评价了PEB方案的疗效,并再次证实了上述两项研究的结果,该研究1994年发表在JCO中(影响因子16分)。
该项研究提到的方案就是NCCN指南中推荐的方案,疗程数为3疗程。
卵巢交界性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8-18T08:00:45.395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8期作者:李露[导读] 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性质介于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恶性肿瘤之间,虽具有卵巢恶性肿瘤的部分特征李露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性质介于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恶性肿瘤之间,虽具有卵巢恶性肿瘤的部分特征,但没有典型的间质浸润现象,BOT的发病率大约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15% [1]。
BOT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发生于生育期女性占大多数,对于此类患者采取保守性手术无疑是其最佳治疗方式。
目前并不主张常规进行术后辅助放化疗。
具体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遵循个体化原则。
本文就BOT治疗的临床实践探索及进展做以下综述。
【关键词】卵巢交界性肿瘤;保守性手术;治疗方法1 BOT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预后:目前,BOT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BOT是否存在家族史以及是否与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发病相关目前仍存在争议。
BOT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由于BOT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因此术前确诊具有一定难度 [2]。
对于BOT的预后影响因素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初次手术范围的选择、残余病灶的大小及术后病理分期有关[3]。
BOT患者虽然预后一般较好,但鉴于部分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大多处于生育年龄,其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较为强烈而不能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定期随访影响BOT患者预后的相关高危因素,对减少术后复发及延长术后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2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几乎30%的BOT患者无症状,大约50%-60%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等非典型症状,而约10%患者以异常阴道出血就诊。
晚期患者可因肿瘤压破或侵犯其周围组织而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对于BOT的最终确诊仍有赖于术后常规病理检查。
3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研究表明卵巢交界性肿瘤以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BOT)及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MBOT)占大部分,可高达90%以上,其他如子宫内膜样肿瘤等仅占很少比例。
在卵巢癌早期并没有比较明显的自觉症状,也没有有效的筛查指标,会导致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晚期卵巢癌。
而传统的诊断指标是以糖类抗原为主,但是这一指标水平的特异度与灵敏度都比较低,会直接影响卵巢癌的诊断水平[1]。
因此,对D⁃二聚体(D⁃D )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RL )以及卵巢癌的病理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D⁃二聚体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评估卵巢癌预后的临床价值王静芳DOI :10.3969/j.issn.0253⁃9926.2021.04.021作者单位:454150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二区组织扩张器辅助建立手术通道,能够避免传统开颅手术插入管芯和硬通道形成的多次插入、前沿切割作用引起的脑损伤,避免二次扩张建立通道引起的牵拉损伤。
使用组织扩张器辅助利于使神经内镜深达病灶,以便观察病灶情况,提高血肿清除效果。
相关研究[3]显示,神经内镜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90%)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84%),并发症率更低。
另有研究[4]显示,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能够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从70%提高至90%。
本研究结果显示,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再出血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能够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GOS 预后,减少并发症,与上述报道类似。
其原因可能为:①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手术切口小,容易缝合,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②在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能够深达病灶,形成良好的手术通道,提供清晰的手术术野,方便施术者边观察边推进清除血肿,提高血肿清除率。
③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手术实现微创,术中能够充分显露手术部位,实现精细操作,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容易发现出血点并进行止血,降低术后再出血,改善患者的GOS 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关研究[5]显示,神经内镜手术利于降低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
本研究中,术后观察组血清CRP 、IL⁃6水平下降且低于对照组,与上述报道类似。
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疾病编码1. 介绍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或诊断盆腔内的恶性肿瘤。
该手术通过使用腹腔镜技术,将显微摄像头和手术工具插入患者的腹部,以清除或检查患者盆腔区域的淋巴结。
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妇科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等。
通过清除盆腔淋巴结,可以减少肿瘤转移的风险,并提供更准确的分期和预后评估。
2. 适应症以下是一些适应于进行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常见情况:1.卵巢癌:对于早期卵巢癌(I、II期),盆腔淋巴结清扫有助于确定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2.子宫内膜癌:对于高危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或深浸润的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是常规的治疗方法。
3.宫颈癌:对于早期宫颈癌(Ia2、Ib1期),盆腔淋巴结清扫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3. 操作步骤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通常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执行。
以下是该手术的一般操作步骤:1.麻醉:患者在手术前会接受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感。
2.插入腹腔镜:外科医生会通过小切口将腹腔镜插入患者的腹部。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在患者的肚脐附近进行一个小切口。
3.腹部充气:在插入腹腔镜之后,外科医生会向患者的腹部充气,以便更好地观察和操作。
4.观察和检查:通过腹腔镜摄像头,外科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患者的盆腔区域,并检查淋巴结是否受到肿瘤的侵袭。
5.淋巴结清扫:如果发现有受侵袭的淋巴结,外科医生会使用手术工具将其清除。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和精确,以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
6.手术结束:完成淋巴结清扫后,外科医生会将腹腔镜和其他工具从患者的腹部取出,并缝合切口。
4.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术后护理措施:1.监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会被转移到恢复室进行监测。
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
2.疼痛管理:由于手术切口和操作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疼痛,医生会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药物来缓解不适。
卵巢癌手术后能活多久?是接受手术的卵巢癌患者常会出现的疑问。
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术后可能出现复发或转移,治疗较难,预后极差,故患者和家属极其关注术后的生存期问题。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人而异,卵巢癌手术预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癌肿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别、分化程度,患者年龄,手术方式的选择等。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出的卵巢癌,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是战胜癌魔的法宝。
但大部分肿瘤,早期一般可毫无症状,发现时一般都为中晚期。
如果是普查发现的癌肿,往往偏早,对手术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很有帮助,对于卵巢癌高危人群,建议一年参加1-2次详细的妇科检查。
并且随着如今医疗设备的更新,医师手术水平的提升,能保证一个成功的手术,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接受卵巢癌手术后活得更久,甚至治愈。
卵巢癌的手术治疗卵巢癌的手术治疗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确定分期的剖腹手术腹部纵切口(从耻骨联合至脐上四横指);全面探查;腹腔细胞学(腹水,或盆腔、结肠侧沟、横踊冲洗液);大网膜切除;全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至肠系膜下动脉水平)。
2、再分期于术指首次手术未进行确定分期,亦未用药而施行的全面探查和完成准确分期。
如己用化疗,则属第二次剖腹手术。
3、肿瘤细胞减灭术尽最大努力切除原发灶及一切转移瘤,使残余癌灶直径<2cm 。
手术内容包括:手术需要一个足够大的直切口。
4、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指对残余瘤或复发瘤的手术,如果没有更有效的二线化疗药物,这种手术的价值是很有限的。
5、二次探查术指经过满意的成功的肿瘤细胞减灭术1 年内,又施行了至少6 个疗程的化疗,通过临床物理检查及辅助或实验室检测(包括CA125 等肿瘤标记物)均无肿瘤复发迹象,而施行的再次剖腹探查术。
其目的在于了解腹腔癌灶有无复发,作为日后治疗的依据,以决定:停止化疗,或少数疗程巩固;改变化疗方案或治疗方案;切除所见癌灶。
二次探查术的内容包括:全面细致的探查和活检;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盆底、双侧盆壁、结肠侧沟、膀脱窝、直肠窝、大网膜及骨盆漏斗韧带根部、肠系膜、肠浆膜大网膜的可疑结节及可疑腹膜后淋巴结等活检。
·临床研究·作者简介:公颜平,主治医师,Email:782074286@qq.com通信作者:曲皖君,主任医师,Email:1019767183@qq.com复发性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12例公颜平,曲皖君,蒋来,洪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妇产科,合肥230001[摘要] 目的 探讨复发性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AGCT)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2例复发性AGCT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2例患者确诊复发距离初次治疗的中位间隔时间为96月(9~228月),近期复发( 10年)7例,远期复发(≥10年)5例。
5例远期复发患者80.0%为Ⅰ期肿瘤,80.0%患者的核分裂象≤5个/10HPF。
7例近期复发患者中晚期(Ⅱ~Ⅲ期)占71.4%,85.7%患者的核分裂象 5个/10HPF,2例≥10个/10HPF。
盆腔复发9例,合并腹腔复发6例,合并腹腔及肝脏转移3例,合并阴道右侧顶端包块1例;腹膜后转移3例。
复发后11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接受再次手术患者9例复发后接受辅助化疗,2例术后无治疗。
结论 AGCT是一种低度恶性、晚期复发、多部位复发的肿瘤。
无进展生存期越长的患者,复发后预后越好。
晚期、病理结果核分裂象及异型性高的患者更容易复发。
淋巴结肿大患者应积极行淋巴结清扫术,最大限度的减瘤手术结合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改善复发性AGCT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卵巢肿瘤;复发;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OI:10.3969/J.issn.1672 6790.2021.03.026Characteristicsandtreatmentresultsof12casesofrecurrenceadult typegranulosacelltumorofovaryGongYanping,QuWanjun,JiangLai,HongHui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Hefei230001,ChinaCorrespondingauthor:QuWanjun,Email:1019767183@qq.com[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prognosticfactorsofrecurrentadultgranu losacelltumor(AGCT).Methods Theclinicaldataof12patientswithrecurrentAGCTinourhospitalwereretrospec tivelyanalyzed.Results Themediantimetorelapseafterprimarytreatmentwas96months(range,9-228months),a mongearlyrecurrencewerein7patients( 10years),whichlaterecurrenceappearedin5patients(≥10years)。
卵巢癌[NCCN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二版)解读]《2012NCCN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和原发腹膜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二版)解读》李晶吴妙芳林仲秋近日,NCCN (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公布了《2012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和原发腹膜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二版)》。
在近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新指南对2012年第一版指南进行了修订。
现对新版指南进行总结。
一、《2012NCCN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和原发腹膜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二版)》主要更新内容1.“对于不适合接受手术的Ⅲ/Ⅳ期巨块型肿瘤患者,可考虑新辅助化疗+中间性细胞减灭术(化疗前通过细针抽吸、活检或穿刺术确定肿瘤性质)”。
新版指南标明支持证据由2A升为1级,并指出化疗前需经妇科肿瘤专科医生评估,确定患者确实不适合立即接受手术治疗。
2.完成化疗后CA125升高者直到出现临床症状时再进行治疗的证据等级从2B升为2A。
3.对于“停止化疗后完全缓解或停止6个月以上发生复发患者”,新版指南将她们进一步分为影像学/临床复发和生化复发(生化复发指仅有CA125升高,但影像学未发现复发灶),并增加了:对于生化复发,可选择参加临床试验;或继续观察直至出现临床复发;或立即开始治疗(2B级证据)。
并强烈推荐复发患者参与验证新药疗效的临床试验。
4.对于未完成全面分期手术的交界性肿瘤患者,新版指南将其分为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和不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区别对待。
5.新版指南指出“对于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有证据显示淋巴结切除术和大网膜切除术可能发现潜在病灶从而使患者的期别升高,但同时也有证据显示,淋巴结切除术和大网膜切除术并未改善总的生存期”。
6.在讨论卵巢癌患者的化疗原则时,新版指南特别指出,临床医生应熟练掌握化疗毒性反应的处理方法并制定合理的减量方案。
7.与旧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专门新增“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方式”一节,详细内容请参阅下文。
8.讨论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方案时,新版指南指出,NCCN 专家组推荐根据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多药联合化疗,尤其在复发时。
恶性肿瘤根治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与患者生存的相关性发表时间:2016-07-13T16:24:39.0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作者:朱宏涛令狐华[导读] 淋巴结清扫术(Lymphadenectomy)是指切除一组或多组淋巴结的手术方式,是肿瘤根治性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16淋巴结清扫术(Lymphadenectomy)是指切除一组或多组淋巴结的手术方式,是肿瘤根治性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清扫范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部分性淋巴结清扫术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
由于某些恶性肿瘤在其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备淋巴结转移的特殊性质,例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肺癌、宫颈癌等,所以在实施根治性手术的同时清扫相关淋巴结,对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减少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生存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负面的作用。
理论上而言,淋巴结清扫的范围越广,切除淋巴结数目越多,则能相应减少残存转移淋巴结的可能。
但清扫的范围越广,手术时间延长,创面扩大,出血增多,术后出现相应并发症的风险同样也升高。
例如,实施胃癌根治术的过程中,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为淋巴漏,主要表现为腹腔积液,部分患者甚至发生胰瘘等严重的并发症[1]。
除此之外,长时间的手术及淋巴结清扫可能导致腹腔脓肿,发生率约为5.5%-17%[2]。
在头颈部肿瘤的淋巴结清扫术过程中,由于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密集的淋巴血管,术后也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神经损伤、乳糜漏等并发症[3]。
所以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越多,并不一定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有时甚至还出现相反的效果。
而不同恶性肿瘤根治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也不尽相同。
本文就不同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加以探讨。
1.乳腺癌乳腺癌是在妇女中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4]。
腋窝淋巴结的状态是乳腺癌患者最重要的生存和复发的预后因子[5]。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不仅能指导肿瘤分期,为患者是否需要补充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也能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
【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卵巢癌手术时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TAHBSO)或联合腹膜后+髂窝淋巴结扩大清扫的卵巢癌标本,全数摘取淋巴结,比较TAHBSO和扩大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并判断预后。
结果本组51例共取淋巴结663枚,平均13枚/例。
全子宫切除5枚/例,全卵巢切除9枚/例,腹膜后淋巴结切除8枚/例,髂窝7枚/例。
FIGO分期Ⅰ、Ⅱ、Ⅲ、Ⅳ期3年生存率分别为36%、15%、6%、0。
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卵巢癌扩散的重要途径,不论其局部浸润程度,均须扩大淋巴结切除范围;保护生育功能的手术不影响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数目。
【关键词】卵巢肿瘤;淋巴转移;分期;预后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ection extent and number of lymph node dissected and the effect of metastasis lymph node number on the prognosis of ovary cancerXU Ping-ping,YU Yong-zhong,CHEN Hong-ling,et al.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The 81st Hospital of PLA, Nanjing 21000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urgical extent and number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and the effect of metastasis lymph node number on the prognosis of ovary Fifty-one patients with ovary cancer underwent TAHBSO or Expand clearing operation, and all the lymph node were harvested from specimen.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TAHBSO w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Expand clearing A total of 663 lymph nod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51 specimens, the mean was 13 per case. There were 5 per case with total ovary and womb resection 9 per case with total ovary, 8 per case with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s clearing,and 7 per case with iliac foss lymph nodes. According to the new FIGO stage system, the 5 years survival of ⅠⅡⅢⅣwere 36%、15%、6%and 0 Along with the wide invasion of the carcinoma, wide resection with extended lymph node dissection is mandatory, reserved the breeding function of the operation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number of harvested lymph node.【Key words】ovary carcinoma;lymphatic metastasis;staging;prognosis卵巢肿瘤居妇科恶性肿瘤死因之首,本研究探讨卵巢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数目和转移数目,并证实系统性扩大根治对预防卵巢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有一定作用。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收集1989~2004年我科有病理学淋巴结检查的卵巢癌规范化手术病例51例(排除远处转移病7例),年龄21~67岁。
方法卵巢癌手术局部淋巴结按盆腔、腹膜后、髂窝3处编号;手术切除范围:若肿瘤局限于卵巢包膜完整且患者要求保护生育功能,行单侧卵巢切除术;若侵及子宫,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TAHBSO术);若卵巢癌有外侵的做联合腹膜后腹腔动脉旁和髂窝淋巴结清扫。
近3年来凡对Ⅱ~Ⅲ期卵巢癌施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的,均清扫腹腔动脉旁和髂窝的淋巴结,固定标本后距肿瘤断端5mm内纵行切4处切片检查无癌细胞,Ⅰ~Ⅲ期卵巢癌原发灶平行多切面,显微镜下观察确定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
标本经脱脂、染色、透视下取淋巴结,尽可能摘取全数淋巴结,淋巴结直径>3mm时,做长径3平面各2张切片,共6张HE染色;≤3 mm时,做连续6张切片HE染色。
本组病例皆获得术后随访。
记录卵巢癌患者的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切除范围、数目、转移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统计学方法分别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按Kaplan-Meier 方法计算生存率,并对其进行Log-rang检验。
2 结果51例卵巢癌中,2例卵巢癌行保护生育功能的单侧卵巢切除术;18例卵巢癌累及子宫行TAHBSO术;31例行联合腹腔动脉旁+髂窝清扫术。
淋巴结转移的情况51例中,42例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82%,其中Ⅰ期卵巢癌3例,淋巴结转移率为7%;Ⅱ~Ⅲ期卵巢癌3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93%。
51例中共取得淋巴结663枚,平均13枚/例;淋巴结转移数目306枚,平均6枚/例。
3组淋巴结切除数目、转移数目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淋巴结转移数目随浸润深度增加而升高(P<,见表1。
术后并发症51例中发生膀胱麻痹5例次,肺部感染2例次,顽固性便秘1例次,泌尿系感染3例次,切口感染3例次,粘连性肠梗阻1例次,均治愈,无术后死亡病例。
39例Ⅱ~Ⅲ期卵巢癌中,腹腔动脉旁清扫术27例,发生盆腔积液20例(74%)。
淋巴结切除数目、转移数目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见表2。
预后分析本组51例中总的3年生存者共17例,因肿瘤复发死亡34例。
无淋巴结转移者,1年生存率达100%;一旦出现淋巴结转移,3年生存率则降至9%(P<。
按FIGO 分期,1~6枚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36%;7~15枚者,5年生存率为11%;而>15枚淋巴结转移者,3年生存率为0(P<,见表3。
表1 卵巢癌分期与各组淋巴结切除及转移数的比较(略)表2 TAHBSO术与扩大清扫术的淋巴结切除数和淋巴结转移数的比较(略)表3 按寿命表法统计,年生存率和复发率两组对比(略)注:两组比较P<,差异有非常显著性3 讨论卵巢恶性肿瘤由于其生物行为特殊,手术切除是治疗卵巢癌的首选方法,但常规手术对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术后有73%患者2年内出现局部复发和(或)淋巴转移,有报道:一旦出现淋巴结转移,3年生存率骤然下降,规范系统性扩大根治对预防卵巢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有一定作用,能有效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本研究全数取下标本中淋巴结,Ⅰ~Ⅲ期卵巢癌卵巢切除术为18枚/例,Ⅳ期为27枚/例,一方面说明手术的规范性,另一方面也证明TAHBSO术效果是不确切的。
此外,如果每枚淋巴结未做3平面各2张或6张连续切片检查,单张切片不能反映淋巴结转移状况,每枚1张切片肯定有较多漏诊。
随着切除淋巴结范围的扩大,淋巴结切除数目逐渐升高,转移数目亦逐渐升高。
本组资料说明无论癌肿侵犯深度和范围如何,早期仍必须扩大淋巴结切除范围,才能获取全数淋巴结检查;若仅限于TAHBSO术,就不能真实反映淋巴结转移程度,也就不能精确地判定预后;另外,行保护生育功能的单侧卵巢切除术并不影响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数量;淋巴结转移仍是判定卵巢癌预后的重要指标,扩大淋巴结切除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1] 陈春林, 张随学.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 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04)[3] 方驰华,苏仲和. 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0(10)[4] 欧阳振波,刘萍,余艳红. 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5] 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 CT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01)[6] 欧阳振波,张随学,刘萍,陈春林,唐雷,李泽宇,黄睿,钟光明,梁波,全显跃,刘畅,钟世镇. 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6)[7] 吴龙,周义军,高劲松,孙建永,李玉飞,马俊,金科. 女性盆腔的MRI三维重建[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12)[8] 张绍祥. 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9] 高成杰, 张随学,裴强,徐达传.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01)[10] 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J]. 解剖学杂志. 2005(03)[11] 续靖宁,邓晓红.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 右江医学. 2009(02)[12] 刘增佑,朱艳宾,王淼,崔艳双, 张随学,胡群英.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31)[13] 佟艳,张晶,钱荣华,李蕊. 血清钙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分析[J]. 河北医药.[14] 林丽珍,杨茵.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预测研究进展[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11)[15] 狄海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对胎儿的影响[J]. 临床医学. 2011(09)[16] 张随学,杨彦,杨伟文.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2007(09)[17] 马丽,叶新红,张文静. 311例妊娠期高血压临床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4)[18] 冯妍,刘蒙娜,赵兰娣. 褪黑素受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8)[19] 易媛媛,其木格, 张随学. 1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02)[20] 杨宏兰. 非洲妇产科的特点和临床工作体会[J]. 现代妇产科进展. 1998(04)[6]佚名.徐萍萍卵巢癌手术时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及转移与预后关系的研究.中国医学期刊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