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炼字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7
古诗炼字的例子和解析
古诗炼字是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以下是一些古诗炼字的例子和解析:
1.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解析:这句诗中的“绿”字经过精心锤炼,极富表现力。
它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
2.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解析:这句诗中的“敲”字,使读者仿佛听到了僧人的敲门声,感受到了夜深人静的清幽氛围。
3.宋祁的《玉楼春·春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
杏枝头春意闹。
”
-解析:这句诗中的“闹”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杏花拟人化,描绘出了杏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解析:这句诗中的“怨”字运用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表达了戍边士卒心中的思乡之愁。
总之,古诗炼字可以增强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炼字炼句又称“炼词”。
修辞方法之一。
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
古人作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古人对炼字炼词都很重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一、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
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
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
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古典诗歌鉴赏炼字题之答题技巧——雷定明一、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辞时进行精美的磨炼斟酌和创作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活动精练精巧、形象深动、委婉深刻得表达成效。
这类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炼字。
二、炼字的大概范围从常有的古诗词内容看,炼字手法常常表此刻以下几类词中:1、动词。
这些动词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能化美为媚。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众所周知。
一个“弄”字再现出诗人欣观月下花枝在微风中飞舞的美韵。
一个“闹”字展现出诗人心头所感觉的蓬勃春意。
2、形容词。
巧用形容词,能够绘景摹状,拥有化抽象为详细,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个形容词,四种颜色,点缀得有条有理,并且由点到线,向着无穷的空间延长,画面静中有动,富裕鲜亮的立体节奏感。
3、数目词。
数目词常常含虚数的意义,有很好的衬托作用,能加强诗句的表现力。
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不是富于诗意的数目词,在高妙的诗人笔下,却获取了一种模糊之美与多义之美。
再有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中“难过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此中的“两枝”将诗人惜花、怜花的一片痴心刻画得酣畅淋漓。
4、虚词。
虚词用得好,常常拥有疏导文气、开合响应,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能。
如杜甫的《上兜率寺》中“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一句,仅“有”“自”两字,将空间与时间联合,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见于言外。
假如说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减其色。
三、问题形式: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何或某字向来为人称道,你以为它幸亏哪里(直接鉴赏重点词)2、诗中的“诗眼” “重点字”是哪一个为何(找出重点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何(比较鉴赏)四、答题步骤:1、解说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鉴赏字词,领会古诗词炼字艺术
《诗经》中的“风”、“雅”之分,为古代诗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唐
代诗人王之涣发挥了更加短小精悍的风格,他的《登鹳雀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该诗
短小精练,字句间的选择都极为妙趣横生。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人生
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均是不同于平常说法的词语组合,从而产生了更为优美
的表达效果。
宋代诗人苏轼也尝试将炼字艺术发挥到极致。
他的《江城子》可谓是一篇典型的炼字
佳作。
其中,“青山绿水锁朱门,小桥流水人家”,用简短、婉转的语言表达出静谧宜人
的小城乡村景象。
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则用简单的字词表现出女子
对恋人的深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则以“闲适派”著称,他的诗词更加注重气韵流畅和节奏感。
他的《鹊桥仙》一诗,巧妙运用了平仄音、高低声,让诗行节奏变化多样,既有明显的韵律感,又富有音乐感。
例如,诗中“自此鹊桥分,各自飞花辇”这一句,用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的韵律,表现出仙女与凡人的离别,令人感到无限怅惘。
总之,炼字艺术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特点之一,其精炼、简洁、婉转和美感,令人
叹为观止。
通过深入领会其中的字词韵律、节奏、意境和表现手法,我们能更好地欣赏、
理解和创作古典文学作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炼字则是深入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炼字的技巧和练,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古人的用字之美,进一步提升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以下是一些炼字方法技巧和练,希望能对提升你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有所帮助。
1. 注重字形古代字形与现代有所不同,不同的字形包含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炼字过程中,应注重观察字形的特点,比如笔画的书写顺序、线条的曲直等,进而理解古人用字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2. 牵线起意古诗词通常采用典故、联想等修辞手法,通过字音、字形之间的联系来达到意境的表现。
在炼字时,可以尝试将相似或有联系的字进行串联,通过牵线起意的方式,从字形中感受古代诗人的文化智慧和意蕴。
3. 对比反衬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通过相近或相反的字眼来表现艺术效果。
炼字时可以注意观察诗句中对比反衬的字眼,比较其字形、字义和表达方式,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4. 品味用典古代诗词中常常含有典故和古代文化的引用,炼字时可以对典故进行深入了解,并品味其中的意蕴。
通过掌握用典的情境和意义,能够更好地领会古人的用字选择和修辞手法。
5. 练写字除了观察和理解古人的字形和意境,进行实际的字写练也是提高炼字能力的重要方法。
可以选择经典古诗词中的词句进行书写,注重每个字的书写顺序和笔画结构,使自己的字迹更加工整和优美。
希望以上的炼字方法技巧和练习,能够帮助你在古诗词鉴赏中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不断地炼字,你将更深入地体悟到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表达,提升自己的古诗词鉴赏水平。
加油!。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古诗中的炼字方法,是指通过巧妙运用词语的形象、声韵和意义等方面的特点,达到表达深刻、意境美丽的艺术效果。
这种方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被广泛采用,为古诗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象形炼字、声音炼字、意义炼字等。
这些方法在古诗中被灵活运用,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生动、富有韵致。
象形炼字是一种通过词语的形象来表达意境的手法。
古代诗人常常通过描绘景物的外形、特点、色彩等来体现自然界的美丽与奇妙。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对太阳、山、河流等形象特征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水的壮丽和自然的美妙。
声音炼字是一种通过词语的声音特点来表达意境的手法。
古代诗人常常通过运用排比、对仗、押韵等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韵律流畅、动听优美。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通过“人生如梦”和“一尊还酹江月”的押韵和对仗,使整个诗句音韵和谐,给人以朗朗上口的感觉。
意义炼字是一种通过词语的内涵意义来表达意境的手法。
古代诗人常常通过运用比喻、隐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以达到深化意境的效果。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通过将夏夜的蚊子噪音比作“流萤”,将宁静的秋夜比喻为“冷画屏”,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中的孤独与冷寂之感。
总体来说,古诗中的炼字方法是一种运用词语的形象、声韵和意义等方面的特点,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深刻、鲜活。
通过炼字,诗人能够将抽象的情感和意境转化为具象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不仅为诗歌注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
高中古诗词炼字艺术教学探析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炼字艺术是其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高中教学中,如何探索古诗词炼字艺术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笔画、结构、意境等方面全面了解和欣赏古诗词炼字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语文水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古诗词炼字艺术的基本特征古诗词炼字艺术是指运用古代炼字方法、规律,将诗词中所载或所感描绘的景物、人物、情感等因素,经过筛选、归纳、提炼、简化、变形,运用汉字所具有的优美线条和几何构图特点,表现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效果的一种书法艺术。
其基本特征包括:1.基于诗词意境,表现生动形象:炼字艺术作品通常以古诗词为基础,通过对古诗词中所涉及的描绘、比喻、寓意进行解读,再运用炼字的方式,将诗词所载或所感描绘的景物、人物、情感等因素表现出深刻、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
2.运用汉字的线条和构图优美:汉字书法具有独特的线条美和构图美。
古诗词炼字艺术作品运用汉字的优美线条和几何构图特点,使得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效果。
3.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古诗词炼字艺术作品常常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通过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表达出一定的文化意义和思想内涵。
1.字形解析法。
让学生观察炼字作品的字形,解析每个字的构成、笔画、结构等特点,从中领悟炼字的方法和技巧。
2.课文分析法。
让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同时,注重课文的各种意象、描写手法和隐含含义,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感受到诗歌的深刻表现力和人文价值。
3.模仿创作法。
让学生通过模仿古代炼字大师的作品,学习其创作思维和技法,尝试优秀作品中的线条、形象等元素,逐渐形成自己的炼字风格。
4.比较分析法。
将不同时间、地区、书法家的炼字作品进行比较与分析,从中了解不同风格与特点,锤炼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以上方法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交叉,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不同的启发和收获。
同时,也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情境模拟、集体研讨等多种教学形式,更好地创设学科情境,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诗词炼字艺术的魅力和魄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古诗词中炼字的好处
古诗词中炼字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炼字能使诗歌的意境得到拓展和深化。
炼字不仅是为了表达诗歌主题,还能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生动。
通过炼字,诗人能够将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相互融合,形成更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炼字能够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古代诗词非常注重节奏和韵律,通过炼字,诗人能够使诗歌的音节和韵脚更加和谐统一,形成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更好地表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炼字能够提高诗歌的可读性和可感性。
炼字能使诗歌更加简洁、准确、生动,使诗歌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通过炼字,诗人能够使诗歌的意境更加集中、凝练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炼字能够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古诗词中,炼字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更是诗人主观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通过炼字,诗人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更加深入地传达给读者,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总之,炼字是古诗词创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炼字诗人能够使诗歌更加优美、准确、生动,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得到更加深入的表达。
诗词的炼字诗词炼字炼词作用解炼字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那么古人经常在那些字上下功夫呢,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
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名词的,这样看整首诗的内容意趣和作者的感情。
1、动词。
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
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
“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
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
2、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
《诗经》和《乐府诗》喜欢用叠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唐诗宋词也不乏叠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叠词不仅描摹出了事物的形象性,而且使诗句音韵和谐,舒缓连绵。
另一种情况,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
1.锤炼动词:动词在诗歌中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诗歌的意境
和情感。
例如,李白的《塞下曲》中“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二句,其中的“随”和“抱”这两个字都炼得很好,通过精准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军人的艰辛和紧张。
2.推敲名词:对于名词的选用,也需要经过锤炼。
恰当的名词能够形象生动地
表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三句中,诗人选用的“穿”、“拍”、“卷”等字眼,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
3.善用修饰词:修饰词能够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二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自在。
总的来说,炼字的过程就是挑选恰当、精准、生动的字词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鉴赏字词,领会古诗词炼字艺术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炼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字词的运用对于古诗词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领会炼字艺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从鉴赏字词和领会古诗词炼字艺术两方面来探讨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一、鉴赏字词1. 理解字词的含义古诗词中的字词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常常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要想领会古诗词的真正内涵,就需要理解其中的字词。
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的一些平常的字词,可能在古代的语境下有着丰富的意义,需要我们通过深入的阅读和学习,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深层的内涵。
2. 感受字词的音韵之美古诗词中的字词往往运用了丰富的音韵和韵律,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细细品味其中的音韵和韵律之美,来体会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有时候,单纯地欣赏其中的音韵之美就足以令人感到心旷神怡,产生一种愉悦和满足。
3. 领会字词的情感表达古诗词是以情感为灵魂的艺术表达形式,字词在其中扮演着情感表达的重要角色。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理解其中的字词含义,更要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这些情感可能是关于爱情、自然、人生等方面的,而字词则是情感表达的媒介和载体。
二、领会古诗词炼字艺术1. 玩味字词的变化与运用古诗词中的字词常常会通过巧妙的变化和运用来达到音韵、意境上的丰富。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字词的变化与运用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一些叠韵、押韵和对仗等手法的巧妙运用,往往能够让人感受到字词的独特之美。
古诗词中的字词往往通过意境的表达来达到一种深刻的艺术效果。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通过领会其中的炼字艺术来感悟其所表达的意境。
这种意境可能是关于自然、人生、美好等各种主题的,而字词则是意境表达的主要方式。
3. 领略字词的美学价值古诗词中的字词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价值。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其中的字词炼字艺术来领略其所具有的美学价值。
古诗词语言鉴赏——炼字“四步走”唐方济语言鉴赏是鉴赏古诗词的核心,而炼字又最能体现语言的精炼、含蓄,更能使语言富有形象感和感染力。
因而我们要加强对炼字的了解与训练。
所谓炼字就是使作者的主观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炼字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炼实词,常见的有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二是炼虚词,常见的是炼副词。
煉字虽是高考中最常见的题型,但考生很难把握炼字的鉴赏技巧,下面就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谈谈一些炼字题的解题技巧。
它一般分四步:一是要找出鉴赏的字所表现的对象是什么。
它包含两个对象,即主语与宾语。
如果炼的是虚词,要注意它所修饰的对象。
二是要注意这个字对这个对象所表现出怎样的客观情理特征。
三是要明白这种客观情理表现得怎样,从主观与客观角度分析这样写的妙处,写出主观情理。
四是整合答案,使之符合要求。
下面就练习讲解具体的步骤。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殘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赏析“铺”的表达效果。
[析]“铺”发出的对象是太阳,对象的特点是殘。
写出了太阳的照射是慢、柔和。
(客观情理特征)给人一种安然亲切的感觉。
(主观情理)[答]太阳本应照射在江面上,而作者却用一个“铺”字,说明太阳是贴着地平线照过来的,既形象又贴切。
同时“铺”写出了残阳的平缓与慢,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静美,一种亲切安然的感觉铺面而来。
例二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此去,萧萧班马鸣。
请结合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谈谈你对“横”和“绕”的理解。
[析]此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清澈的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斑斓。
斑马犹长鸣,人又何以堪?整首诗形象鲜活,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烈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鉴赏字词,领会古诗词炼字艺术【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其独特魅力在于精致字词的运用。
炼字艺术是古诗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字的要求极高。
字词在古诗词中常常具有象征意义,能够表达出深刻的美感。
通过领会古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品质。
批评家们对古诗词炼字艺术也做出了深刻的评价,认为其对于文学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理解古诗词的独特之处,可以帮助我们在文字创作中更好地运用字词,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准。
炼字艺术对于文学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领会。
【关键词】古诗词、独特魅力、文字艺术、传承、发展、精致字词、炼字艺术、象征意义、美感表达、领会文字的魅力、批评家评价、深入理解、提升审美品质、文学传承、意义。
1. 引言1.1 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在这些古老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通过精炼的文字表达和独特的意境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古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更是一种艺术品,它们凝结了诗人们对生活、人情、自然等方方面面的感悟和体验,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共鸣。
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们的朴实和含蓄,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文字之美,领略到诗情画意。
每一个字词都经过精心选择和细致雕琢,融入了诗人的心血和灵感,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读者在品读古诗词时,往往会被其中细腻的情感所触动,被其优美的语言所折服,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中,感受着那种超越时空的文化魅力和情感共鸣。
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正在于它们永恒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激发了人们对文字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1.2 文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了文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自古以来,文字艺术在中国文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传承和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古诗词的炼字艺术更是其中的精髓所在。
古诗词的炼字艺术
(一)炼动词类
1.根据你的感受,参照示例,用流畅的语言写出下列诗句所表现的特有画面和情感。
(3分)(07天津人教四年制中考第29题)
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示例: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感受:“随”字写出群山逐步退去,眼前出现一望无际的原野的景象,蕴含着诗人初见平原的新奇、欣喜之情。
答:“邀”字写出了诗人独酌索不过举杯仰头邀请明月(句意),(1分)与月、影共饮的情景(文意),(1分)表现出诗人的孤单、寂寞的凄凉(主旨情感)。
(1分)
2.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做12题。
(2分)(07襄樊课改区中考第12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麓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妙在美景(文意)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句意),(1分)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主旨)。
(1分)(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3.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安岳县07年九年级毕业学业考试第5题)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含义),而“留连”不但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含义),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表达作用),做到情景交融(手法)。
(4分,各2分)
4.阅读下面的诗(07河南高中学业考试第24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
答:(从炼字的角度)“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手法),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含义),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表达作用)。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2分)(07浙江义乌第17题)
春游湖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答:用拟人手法(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或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表达作用)。
(2分,指出“拟人”给1分)
(二)炼形容词、名词、数量词等类简例
1.山中与幽人①对酌(07浙江嘉兴第18题)
山中与幽人①对酌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②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注释】①幽人:指隐居的高士。
②卿:对好朋友的称呼。
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
“一杯一杯复一杯”中连用三个“一杯”,这有什么好处?(2分)
答:三个数量词“一杯”构成反复(手法),极写饮酒之多(含义),表达作者之痛快酣畅情怀(表达作用)。
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07河南中招第22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2分)
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手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含义),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表达作用)。
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
2分)
3.阅读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07南京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第6题)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分)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句意),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主旨)。
(意对即可)(2分)
五、中考炼字艺术题仿真练习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7.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3.“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4.倾城
5.D
6.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7.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