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8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一、课内导学:(一)炼动词: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二)炼形容词: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有人说诗中的“冷”字别有意蕴,请简要分析。
(三)炼副词: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luán)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四)炼数量词: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中的“一枝”如果换成“数枝”好不好?为什么?二、当堂训练:1、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涌已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有学者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意蕴丰富,请简析。
2、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贾岛注重用字的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三、拓展训练:1、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宋·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34首古诗炼字赏析大全1、《观沧海》。
“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也写出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若",是好像的意思。
突出曹操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2、《次北固山下》:“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3《使至塞上》:“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含蓄地写出了作者孤寂、抑郁、落寞的情怀。
“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长"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中“尽”从视觉上点明是暮春时节,含飘零之感,“啼”从听觉上渲染悲凉之意、离别之恨,从视听两方面营造一种凄清哀伤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5、《望岳》“钟”是积聚、汇聚的意思,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晨昏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
“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
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也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
古诗炼字篇原文:《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衍生注释:“绿”字在这里作动词,意为吹绿。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到来后,江南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
二、赏析:这首诗以景抒情,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堪称千古佳句,一个“绿”字,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极具表现力。
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望着远处的钟山,心中满是归乡的渴望。
那明月何时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这种问句的形式,更加强化了诗人的思乡之切。
三、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他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诗歌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
四、运用片段:“春天到了,校园里的树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一片生机勃勃。
同学们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学习,充满了活力。
”原文:《鸟》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一、衍生注释:“道”意为说。
“微”指轻微、微不足道。
二、赏析:这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诗人开篇就反问“谁道群生性命微?”强调了生命的平等和珍贵。
后两句则以鸟妈妈和幼鸟的亲情为切入点,劝诫人们不要伤害鸟儿,充满了慈悲和关爱。
整首诗以小见大,发人深省。
三、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四、运用片段:“公园里,一个小孩正要拿弹弓打鸟,旁边的大人赶紧制止道:‘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鸟儿也有亲情,咱们可不能伤害它们。
’”原文:《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一、衍生注释:“敲”字在诗中生动地表现出僧人来访时的有礼和小心翼翼。
二、赏析:此诗描绘了李凝幽居的宁静氛围。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一联尤为著名,“敲”字的使用,在寂静的月夜中增添了声响,更显清幽。
古诗中的炼字举例原文: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一、衍生注释:“敲”字在这句诗中用得精妙。
原本诗人贾岛想用“推”字,后经反复琢磨,觉得“敲”字更能在寂静的月夜中凸显出声音,给人以动态感和画面感。
二、赏析:此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的月夜景象。
“宿”和“敲”两个字,一静一动,相互映衬。
鸟儿安静地栖息在池边树上,而僧人轻敲寺门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让整个画面瞬间生动起来。
这一“敲”,仿佛敲在了读者的心弦上,令人感受到那份宁静中的灵动之美。
三、作者介绍:贾岛,唐代诗人。
他一生贫寒,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
后还俗参加科举,但多次不中。
其诗作多以荒凉、枯寂为主要风格,注重词句的锤炼,有“苦吟诗人”之称。
四、运用片段:我和好友漫步在古寺中,周围寂静无声。
突然,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这情景不正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那般美妙吗?好友感叹道:“这敲门声真让人心头一动,仿佛穿越回了唐朝的那个月夜。
”原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衍生注释:“绿”字用得极为巧妙。
这个字形象地描绘出春风拂过,江南岸边的草木迅速变绿的景象,将春风的力量和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赏析:诗人王安石以一个“绿”字,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给人以春风拂面、满眼新绿的感受。
同时,后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与前面的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显归心之切。
三、作者介绍: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主张变法革新,为北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文学成就颇高,诗词文章皆有独特风格。
四、运用片段:我站在江边,望着眼前一片新绿的景象,不禁想起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春风吹绿了江南,可我却不知何时才能归家。
身旁的伙伴也感慨道:“这样的美景,若能与家人共赏该多好啊!”原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衍生注释:“闹”字用得极为传神。
将无声的春意表现得活泼热烈,展现出红杏盛开、春意盎然的热闹景象。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1、《渔家傲秋思》长烟落日孤城闭中“异”字用的好,它统领全词,写出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等一系列景物,与内地景物截然不同,“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西北边塞的荒凉,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观沧海》(1)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涌”字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3、《饮酒》(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答:不能。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5、《次北固山下》(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1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2)“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3)“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6、《使之塞上》(1)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1、《渔家傲秋思》长烟落日孤城闭中“异”字用的好,它统领全词,写出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等一系列景物,与内地景物截然不同,“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西北边塞的荒凉,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观沧海》(1)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涌”字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3、《饮酒》(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答:不能。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5、《次北固山下》(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2)“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3)“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6、《使之塞上》(1)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了景物颈拔、坚毅之美;“长”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2)“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营造了一种悲苦哀怨的氛围。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答: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或悲凉、凄凉、哀愁)等的气氛。
8、《行路难》(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9、《望岳》(1)"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
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0、《春望》(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2)感时花溅泪”中加点的“溅”字。
答:“溅”写出了泪如雨下向四外迸射的情状,表现诗人极度的伤时忧国的思想情绪(3)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中“忽如”二字用得巧妙,不禁写出了大雪来得急骤,而且表现出诗人惊奇喜悦的心情。
(2)品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①照应标题。
②写出边塞空旷苍凉之景。
③表明处境恶劣,人迹罕至。
④目送友人远去,久久不肯离开的情形。
⑤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失落。
⑥景、事、情融为一体。
(答对一个要点即可)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2)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爱。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主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辛酸、不平,也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示例一:“空”的意思是白白的,离别多年,本以为可以和好友相聚,结果却是朋友凋零,只能一个人回想美好的往昔。
表现了诗人的伤感。
示例二:“翻”的含义是反而,离开家乡多年,回到故乡,却成了无人知道的外人。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
(3)颔联画面: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14、《钱塘湖春行》(1)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2)“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3)分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加点“乱”字的表达效果①花开繁盛②色彩缤纷③贬词褒用(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15、《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开”字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和敌军构成鲜明对比。
16、《泊秦淮》(1)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月色迷茫、轻烟浮动的秦淮河两岸夜景,给人以迷蒙之感.(2)隔江犹唱后庭花”句中“犹”字用得好在哪里?“犹”字意味极其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
、现实的情况,和注定灭亡的情况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以辛辣的嘲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3)“寒”字不仅点出了季节,环境冷寂的特点,还表现出诗人心中的悲凉。
17、《夜雨寄北》(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分)答:“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2)期字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
缠绵曲折的意境。
(3)“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秋”字点明了季节,渲染了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寓情于景。
烘托自己的离愁和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18、《无题》(1)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更令人难受。
(2)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19、《相见欢》(1)用“深”修饰庭院,刻画了重门深锁、幽居独处、凄清空寂的环境。
(2)“独”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李后主身为亡国之君,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情感,突出了一种“斯人独憔悴”的凄凉、愁苦,内心的情感自然喷涌而出,如滴血一般。
(3)“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一个“锁”字,形象的展现出愁绪与寂寞深秋的交织.20、《浣溪沙》炼字(1)你认为晏殊《浣溪沙》中表现的愁和李煜《相见欢》中表现的愁有何不同?李煜的愁苦是因为他此刻沦为阶下囚,去国离乡,孤身登楼,内心苦痛千丝万缕。
晏殊的愁则着重表现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惋惜(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的“独”字的含义。
这“独”字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心情的表现。
21《登飞来峰》(1)“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2)“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22、《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23、《水调歌头》(1)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3分)(2)“起舞弄清影”的“弄”自意即“戏弄”,既反映了词人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
既描写出舞姿的优美,又表现出作者在抑郁寂寞中的自我排遣的大观情怀24、《游山西村》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沙场秋点兵”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秋”字用的好,它不仅点名了点兵时间,在秋高气爽之时,又体现了点兵之时的阵势壮阔,展现出豪放之势。
渲染肃杀气氛。
(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感叹?“可怜”,可惜的意思。
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笔锋陡转,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写出了诗人希望与失望,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