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 格式:ppt
- 大小:780.50 KB
- 文档页数:53
《计算机基础》说课稿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很荣幸与大家共同交流计算机方面教学的思路和具体做法。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我将从教法、学法、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是教材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
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
但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不是很清晰。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系统组成。
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二、教学目标: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
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系统组成。
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4、提高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意识品质.三、教学环境:局域网环境本课需要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室教学控制软件进行演示操作,在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展示学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网环境中进行教学。
四、教法阐述依据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自己用电脑演示:由于高一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的知识点就让让学生自己联系操作掌握,老师讲给予适当点拨.教师将基本的操作规则告诉学生,就让他们自己去做,因此,最后在总结时,学生对于刚才自己的劳动一定很在意,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可以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
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着重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具备在计算机的单机和网络操作环境中使用应用程序的能力,并对计算机安全维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一、课程性质⑴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⑵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二、面向对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三、课程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Windows 7、Word2010、Excel 2010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以及初步了解PowerPoint2010、多媒体信息处理、因特网应用基本知识,具备初步计算机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四、课程目标1、知道《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应用领域,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
3、全面掌握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操作、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的建立、复制、移动、删除等一系列操作,学会对磁盘的格式化等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回收站、剪贴板和控制面板,学会安装Windows 7操作系统4、全面掌握Word 2010 的各项功能,菜单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
掌握文档的录入、编辑、排版操作,表格的制作和图文混排,样式和模板的使用以及邮件合并。
5、全面掌握Excel 2010的各项功能,菜单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
掌握数据的运算与输入,常用的工作表函数,公式的输入和公式中坐标的引用。
学会制作图表,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学会Excel在管理中的应用。
6、了解PowerPoint2010的各项功能,演示文稿的制作、超链接技术和放映;了解对多媒体的基本处理技术。
一级《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2024)一、基本要求1.了解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2.理解系统、软件、算法、数据和通信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3、掌握利用计算思维、数据思维和计算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掌握办公软件、移动应用,具有利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5、了解计算机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知识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道德规范。
二、考试内容(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趋势。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3.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相关概念。
4.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相关概念及常见的典型算法。
5.数据信息表示,数据存储及处理。
6.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数据挖掘及大数据技术概念。
7.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8.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及分类。
9.互联网的原理、概念及应用。
10.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及防御。
11.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12,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
13.计算机相关法律,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道德规范。
(二)文字信息处理1.基本操作:新建、打开、保存、保护、打印(预览)文档;2.基本编辑操作:插入、删除、修改、替换、移动、复制;3.字体格式化;段落格式化;页面格式化;4.文本编辑操作:分节、分栏、项目符号与编号、页眉和页脚、边框和底纹、页码的插入;时间与日期的插入;5.表格操作:表格的创建和修饰,表格的编辑,数据的排序;6.图文混排:图片、文本框、艺术字、图形等的插入与删除、环绕方式和层次、组合等设置、水印设置、超链接设置。
(三)表格信息处理1.工作簿、工作表基本操作:新建工作簿、工作表和工作表的复制、删除、重命名;2.单元格的基本操作,常用函数和公式使用;3.窗口操作:排列窗口、拆分窗口、冻结窗口等;4.图表操作:利用有效数据,建立图表、编辑图表等;5.数据的格式化,设置数据的有效性;6.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分级显示。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周南岳主编章节练习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填空题(1)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外存储器(2)信号线、各部件之间传递信息和数据控制总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3)主频、功耗、指令集、缓存、核心数(4)CRT、LCD、LED(5)显示器(6)1101(7)1000110(8)11100(9)552.选择题(1)A(2)B(3)B(4)C(5)D(6)C(7)B(8)D(9)D(10)D(11)B(12)C(13)C(14)B(15)A(16)A(17)B(18)C(19)B(20)B3.判断题(1)×(2)√(3)√(4)×(5)×(6)×(7)√(8)√(9)√(10)×(11)√第2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填空题(1)微软(2)资源管理、程序控制、人机交互(3)打开文档记录(4)名称、时间、类型(5)音乐、图片、文档(6)全屏、一半(7)资源管理器、计算机窗口(8)复制(9)文件扩展名(10)只读、隐藏、存档(11)超级管理员、被授权管理员、来宾用户(12)Disk Defragment(磁盘碎片整理程序)(13)创建系统映像(14)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藏性、不可预见性(15)音码、形码、音形码(16)压缩2.选择题(1)A(2)D(3)D(4)D(5)B(6)D(7)C(8)A(9)B(10)A(11)B(12)B(13)A(14)D(15)C(16)C(17)A(18)D(19)A(20)D(21)A(22)D(23)C3.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C第3章因特网(Internet)应用1.填空题(1)ADSL、小区宽带(2)通信协议(3)图片另存为(4)网址(5)浏览器、IE浏览器(6)TCP/IP协议(7)32、128、0-255(8)电话线与ADSL Modem(9)万维网2.选择题(1)B(2)C(3)D(4)C(5)B(6)A(7)D(8)C(9)D(10)B(11)D(12)C(13)B(14)C(15)D(16)D(17)D3.判断题(1)√(2)×(3)×(4)×(5)√(6)×(7)√(8)×(9)×(10)√(11)√第4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1.填空题(1)显示标尺显示文档的页边距、段落缩进、制表符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课程标准开课系部:基础部课程编号:编制日期:2014年8月26日********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二级标题,五号楷体,下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本校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各行各业从事现代化办公、计算机设计及应用等领域人材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 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和使用互联网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的信息加工和处理,提高学生办公事务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养;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工具,为学习专业知识提供方便,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信息化服务,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运用计算机技术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养成会起到促进作用。
本课程通常开设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学年,是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后续的计算机图形设计、网络技术、程序设计、AutoCAD、财会电算化等课程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先行课。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识别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并进行简单组装、维护及配置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工作环境②能利用计算机对数据、文件、资料进行有序管理、妥善地保存与备份③能使用Word对文档进行编辑、排版和打印④能使用Excel完成数据的管理、分析和统计⑤能使用Powerpoint完成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和发布⑥能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检索、整理工作2、能力目标:①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②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③具有查找维修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参赛教师: 李丽贤
学校:河北省香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邮政编码:065400
年级与科目:中职一年级《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材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题:第4章第1节第2课时搜索引擎的应用
百度提供了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搜索,搜索时先选择类别,再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字,单击“百度一下”或按Enter键即可。
例如我们现在使用默认的网页类别,在搜索框中输入“奔驰
CLK350”,单击“百度一下”按钮,即可完成搜索,打开一个与“奔驰CLK350”有关的网页。
此时单击相关网页链接即可打开包含该搜索关键字的网页。
如下图所示。
石家庄通达铁路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1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总学时:128总学分: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适用专业及层次:机电专业、内燃专业、运输专业、轻轨专业的初中班三年制的学生。
学期:第一、二学期开设(注:个别专业需要上到第三学期)周学时:2学时/周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主编:黄国兴周南岳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参考书:《计算机应用基础参考用书》(第2版)主编:黄国兴周南岳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0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02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
03课程地位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学生计算机素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概述010203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知识点。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应用、网络应用等能力。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计算机素养,培养信息意识,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素质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选用及特点选用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X版),XX出版社出版。
教材特点内容全面,注重实践,图文并茂,易教易学。
同时配备丰富的实验指导和习题,方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编程语言基础简要介绍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编程的基本逻辑和方法。
阐述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网络协议等,以及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办公软件应用讲解Word 、Excel 、PowerPoint 等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和高级应用。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等。
操作系统介绍主流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作方法,如Windows 、macOS 、Linux 等。
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解,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应用等方面的理论。
理论讲授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在计算机上亲自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操作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案例分析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一计算机基本操作与办公软件应用。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实验二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实验三编程语言基础与简单程序设计。
引导学生通过编程实践,初步掌握编程语言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二版教学设计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办公软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和任务,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
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2.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3.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PT等;4.培养良好的计算机应用习惯和信息素养;5.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
教学内容Unit 1 操作系统1.1 操作系统概述 1.2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1.3 Windows系统管理 1.4 Windows系统维护 1.5 Windows系统故障解决Unit 2 计算机网络2.1 计算机网络基础 2.2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 2.3 网络安全与管理 2.4 网络应用与服务Unit 3 办公软件3.1 Word文档处理 3.2 Excel表格处理 3.3 PowerPoint演示制作 3.4 Outlook电子邮件处理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跟随老师完成相关操作,并根据老师要求进行课后练习、作业和实验。
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检测和记录,通过课堂讲解、作业和实验等方式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
评估方案学生的评估将分为两个方面:课堂表现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将包括听讲、提问、互动、课后作业和实验等方面的表现,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总成绩的40%。
考试成绩学生将按照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估依据,占总成绩的60%。
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课本: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二版,高教出版社;2.计算机教室;3.计算机和网络设备;4.Microsoft Office 2016软件。
参考文献1.陈红, 乔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2.计算机与互联网.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3.操作系统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4.Microsoft Office 2016 入门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8.结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初步实际应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数据管理、网络使用和程序设计等基本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3.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的制作;4.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和网络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5.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思维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使用2.办公软件应用1.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3.互联网与网络工具应用1.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4.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2.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与初步学习(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2.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技巧。
三、教学进度与评估方式(一)教学进度本课程共分为16周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进度如下:第1-2周: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使用第3-6周:办公软件应用1.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第7-10周:互联网与网络工具应用1.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第11-16周: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2.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与初步学习(二)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2.课堂表现和参与度占总评成绩的20%;3.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