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26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一、知识梳理1.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
①字母与数字相乘,可以省略乘号,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如x×6=6x;如果1与字母相乘,可以省略1与乘号,如m×1=m。
②字母与字母相乘,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③含有加减关系的代数式,后面有单位时,代数式必须用括号括起来。
如(3a-2b)米,而5n米就不用加括号了。
④a2与2a的区别:a2表示2个a相乘,是a×a;2a表示2个a相加,是a+a。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2(a+b);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
(4)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如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vt。
(5)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指定的数量,再把字母的取值代入式子中求值。
(6)字母的取值范围。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的取值范围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
2.方程的意义。
(1)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就是方程。
...的等式(2)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解方程。
(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解形如x±a=b、ax=b、ax±b=c和a(x±b)=c的方程。
依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此类方程。
(3)检验。
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边的值是否等于右边的值。
如果相等,所求的未知数的值就是原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5 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简单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简易方程的知识,并学会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他们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能够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和整理,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的方程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已学的方程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示范。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复习已学的方程知识,做好上课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已学的方程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的方程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练,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简易方程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简易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2. 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难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方程的变形和求解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小明的篮球比赛”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
2. 知识回顾:复习方程、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典型例题为载体,讲解方程的解法和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合作求解方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问题1:小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5元,他给了卖家30元,找回多少钱?问题2: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60%,求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答案:问题1:找回5元。
问题2:男生24人,女生16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随堂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方程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拓展练习,如研究其他解方程的方法等。
本节课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简易方程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
希望这份教案能对大家有所启发,让我们一起为学生的成长助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梳理一、用字母表示数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字母和数字相乘一般要把数字写在前面。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或a×a。
2a表示2个a相加或a+a 或2×a 。
3.用字母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4.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2(a+b)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 a2二、等式和方程1.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方程:(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5)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4.四则运算的10个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8、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方程右边所以,X=……是方程的解。
9.方程与实际问题中常用的等量关系式。
路程=速度X 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总价=单价X 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总产量=单产量X 数量单产量=总产量÷数量数量=总产量÷单产量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一倍量X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几倍量÷一倍量=倍数评价测试样例一、填空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五《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安排•本节课所需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简易方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能够熟练应用简易方程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重点: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熟练应用简易方程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巩固简易方程的解题方法二、教学内容1. 复习简易方程的基本概念•简易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通常表示形式为a*x + b = c•解决简易方程的步骤:去括号、去分母、合并同类项、移项求解•简易方程的解的含义:求出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2. 简易方程的练习1.已知方程 a*x + b = c,其中a=2,b=3,c=9,求x的值。
2.如果一个数等于它的三分之一再加上5,求这个数是多少?3. 拓展练习1.若一个数等于它的三倍再加上10,求这个数是多少?2.我们班共有40名同学,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求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各是多少?三、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示范•学生练习与讨论•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思维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简易方程的应用价值。
2.复习:让学生回顾简易方程的基本概念,并解释解题步骤。
3.练习:让学生尝试解决简易方程的练习题,巩固知识。
4.拓展:提出拓展练习,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5.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强化知识记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复习简易方程的内容,并通过练习和拓展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能够熟练运用简易方程解决问题,但在拓展练习中仍存在一定挑战。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拓展练习的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简易方程的知识。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5 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和整理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的知识点,包括等式的性质和简单方程的解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简易方程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简易方程解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复习等式的性质。
2.复习简易方程的解法。
三、教学难点总结和整理简易方程的解题方法。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2.粉笔、黑板。
3.课堂练习题和作业题。
4.讲义打印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等式的性质(15分钟)1.复习等式的定义和性质,特别是等式两边相等的性质。
2.请学生回答简单的等式问题,巩固基本知识。
第二步:简易方程的解法(30分钟)1.讲解简易方程的解法,包括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用。
2.通过示例讲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3.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方程问题。
第三步:综合练习(20分钟)1.布置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堂练习和作业题。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老师逐个点评。
第四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整理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复习。
2.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老师解答。
六、教学反馈1.收集学生课堂练习和作业,及时批改并反馈。
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七、教学拓展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易方程解题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让学生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兴趣。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教材中包含了简易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基本知识,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方程的理解不够深入、解题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方程的内涵,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过程。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简易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教材中的简易方程及其解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简易方程解法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易方程的概念和特点。
2. 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3. 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方程的解法和应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方程来表示和解决这个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简易方程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方程,以及方程的基本形式。
3.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方程的解法和应用,以及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收获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简易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思,了解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3. 采用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3. 实践操作材料: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八、教学时间1. 课时:2课时。
2. 日期:待定。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列出方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易方程的概念2. 等式的性质3. 解方程的方法4.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引出简易方程的概念。
2. 讲解(1)简易方程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简易方程,并能够识别和列出方程。
(2)等式的性质讲解等式的性质,让学生理解等式两边可以进行相同的操作,仍然保持等式成立。
(3)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解方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步骤。
3. 练习(1)列出方程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列出方程。
(2)解方程给出一些方程,让学生解方程。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列出方程并解方程,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课堂提问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3. 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列出方程,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 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会对五年级数学上册的简易方程这一章节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复习的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简易方程这一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讲解了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法以及方程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能够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方程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并运用方程进行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等。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自己的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自主解答。
我会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相互交流解题心得和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和提高。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将重要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进行展示和解释。
板书设计将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3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请列出相应的方程并解答。
答案:设小红有x个苹果,根据题意可得方程:x = 2 3。
解得:x = 6。
所以小红有6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学生们可以通过做一些相关的习题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