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报告卡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3
附表3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一、病例基本信息(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病例编号:二、主要症状与体征*(在相应症状或体征的“□”中打√,至少填写一项)三、初步诊断*:□急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河鲀中毒□肉毒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农药中毒□其他四、就诊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抗生素名称)五、既往病史:□无□一般消化道炎症□克罗恩病□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六、暴露信息*:是否怀疑进食了某些食品后出现以上症状:是□否□,如果“是”请于表格中填写食品信息,可填写多行。
食品品牌、生产厂家、购买地点信息主要对应于预包装及散装产品,进食场所主要对应于餐饮食品。
购买地点和进食场所至少填写一项。
注:以下信息可用序号填表1、食品分类:1、肉与肉制品2、蔬菜类及其制品3、水果类及其制品4、水产动物及其制品5、婴幼儿食品6、乳与乳制品7、蛋与蛋制品 8、饮料与冷冻饮品类 9、包装水(含桶装水) 10、粮食类及其制品 11、豆及豆制品12、坚果籽类及其制品13、菌类及其制品 14、酒类及其制品 15、糖果、巧克力、蜂蜜及其制品16、藻类及其制品 17、油脂类 18、调味品 19、其他食品 20、多种食品 21、混合食品 22、不明食品2、加工或包装方式:1、餐饮服务业2、家庭自制3、定型包装4、散装(包括简易包装)5、其他3、进食或购买场所类型:1、家庭2、饭店(酒店)3、食品店4、街头食品5、餐饮业-其他6、单位食堂7、学校食堂8、工地食堂 9、农贸市场 10、超市11、零售店 12、零售-其他13、农村宴席14、其他七、生物标本采集是否采集生物标本:□是□否,如果“是”请于表格中填写标本信息八、病例附件九、填报机构信息医疗机构名称*:接诊医生: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填卡说明病例编号:由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自动生成。
门诊号:填写病人就诊的门诊号,同一家医院门诊号不能相同,除非是复诊的病人。
实用文档
. 附表1-1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一、病例根本信息〔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病例编号:〔自动生成〕
□肉毒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农药中毒□其他
四、就诊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抗生素名称〕
五、既往病史:□无□一般消化道炎症□克罗恩病□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
□肠易激综合征□脑膜炎、脑肿瘤等□其他
六、暴露信息
是否疑心进食了某些食品后出现以上病症:是否,如果“是〞请于表格中填写食品信息,可填写多行。
食品品牌、生产厂家、购置地点信息主要对应于预包装及散装产品,进食场所主要对应于餐饮食品。
购置地点和进食场所至少填写一项。
1、食品分类:
1、肉与肉制品
2、蔬菜类及其制品
3、水果类及其制品
4、水产动物及其制品
5、婴幼儿食品
6、乳与乳制品
7、蛋与蛋制品
8、饮料与冷冻饮品类
9、包装水〔含桶装水〕10、粮食类及其制品11、豆及豆制品12、坚果籽类及其制品13、菌类及其制品14、酒类及其制品15、糖果、巧克力、蜂蜜及其制品16、藻类及其制品17、油脂类18、调味品19、其他食品20、多种食品21、混合食品22、不明食品
2、加工或包装方式:
1、餐饮效劳业
2、家庭自制
3、定型包装
4、散装〔包括简易包装〕
5、其他
3、进食或购置场所类型:
.
1、家庭
2、饭店〔酒店〕
3、食品店
4、街头食品
5、餐饮业-其他
6、单位食堂
7、学校食堂
8、工地食堂
9、农贸市场10、超市11、零售店12、零售-其他13、农村宴席14、其他
.。
附件1:附表附表1-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病例基本信息 (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V )病例编号:(自动生成) ___________ 门诊号/患者ID 号: 二姓主要症状与体征 * 全出生症状与体征… 1病人热一*、 是否住院:□是□否住院号: (在相应症状或体征的男□”中打",至少填监一项姓名:r 统日(年龄_ —亠亠亠 统其它县区 :幼丿次童天|学生/ =本县区□恶本 :□散居儿童51吐;人员□干部职员□便痛离退人员时教师海时间*: 急后是否复诊:匚是匚否 岁/天) 联系呼吸系: 心脑血管系统 □本省其它城市漏外呼呼吸短促台□外籍心胸闷”旳 (填写详细) 叱胸工人不详 □气短不详 □其他:訂民工 □商□ 就诊时间」月餐饮食品I 其他 日 时□浮肿 □体重下降 □寒战 □乏力 □贫血 —1— 1 □粘液便□脓血便□洗肉样变 □鲜血样便□黑便 □其他□肿胀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 □失眠 □尿量减少 □头痛 □眩晕□瘙痒 □畏光 □背部/肾区疼 □昏迷 □眼睑下垂 □烧灼感 □ 口有糊味 痛□惊厥 □肢体麻木□皮疹 □金属味 □肾结石 □谵妄 □末梢感觉障碍 □出血点 □肥皂/咸味 □尿中带血 □瘫痪□瞳孔异常:□黄疸 □唾液过多 □其他:□言语困难 □扩大 □其他:□足/腕下垂 □吞咽困难 □固定 □色素沉着□感觉异常 □收缩□脱皮□精神失常 □针刺感□指甲出现白带□复视□抽搐□其他:□视力模糊□其他:时三、初步诊断*: □急性胃肠炎 □感染性腹泻 □毒蘑菇中毒□肉毒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 □农药中毒 □菜豆中毒 □河鲀中毒 □其他 __________ 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诊前是否使用抗生素: □是 □否 (抗生素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 既往病史:□无 □一般消化道炎症 □克罗恩病 □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肿瘤□肠易激综合征□脑膜炎、脑肿瘤等□其他 __________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填卡说明病例编号:由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自动生成。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第一篇: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临床医生做好有关食源性疾病的登记、报告。
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一、业务院长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领导,医务科、门诊部、首诊医师具体负责监测工作,医务科负责全院临床医师的全员培训工作,每年至少培训一次。
二、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有关项目和登记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写到门牌号,要留联系方式及联系人,不得有缺项、漏项。
三、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食源性疾病,除采取抢救措施外,2小时内向医务科电话报告,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及时向市卫生局报告。
四、发现食物中毒群体性事件,首诊医生除报告外,还应及时联系医务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封存相关标本,做好登记、抢救记录等资料保存。
五、门诊部每月对医院内的门诊和登记日志进行一次检查核对,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六、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食源性疾病不按要求上报,瞒报、缓报、谎报者,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食品安全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第二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报告,首诊医师为食源性疾病的责任报告人,应认真做好有关食源性疾病的登记、报告,不得瞒报、迟报、谎报。
二、疾病预防控制科负责食源性疾病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急诊科、消化内科等重点科室常规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三、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有关项目要填写齐全、字迹清楚,住址要具体,并留存患者联系电话,不得有缺项、漏项。
四、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食源性疾病病例,除采取抢救措施外,首诊医师应于2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科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科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金水区疾控中心报告。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填卡说明病例编号:由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自动生成。
门诊号:填写病人就诊的门诊号,同一家医院门诊号不能相同,除非是复诊的病人。
是否住院:在相应的选择前打√住院号:填写病人的实际住院号姓名:填写病人的名字,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监护人:14岁以下的儿童、无行为能力者和80岁以上老人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出生日期:填写病人出生日期。
联系方式: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填写详细,至少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原则上填写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患者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发病时间:本次发病日期,填写到小时。
就诊时间:本次就诊日期,填写到小时。
死亡时间:死亡病例填写,填写到小时。
主要症状与体征:在相应的症状与体征前打√,不能为空,至少填写一项。
初步诊断:不能为空,填写诊断结论。
既往病史:如有,则输入。
暴露信息:病人主诉或怀疑由食品引起,勾选是,需填写暴露信息,可填写多个。
食品名称:填写可疑食品的名称,不能为空。
食品品牌:定型包装产品,填写食品品牌,如奶粉等。
生产厂家:定型包装产品,填写生产厂家,如奶粉等。
购买地点:填写详细地址,购买地点和进食场所必填一项。
购买地点类型:填写购买地点类型序号。
进食场所:填写详细地址,购买地点和进食场所必填一项。
进食场所类型:填写进食场所对应的序号。
进食时间:填写暴露食品进食的时间。
进食人数:填写共同就餐的人数。
其它人是否发病:在相应的选择前打√。
是否采样:在相应的选择前打√,指的是暴露食品是否采样。
标本信息:如果采集生物标本,勾选是,需填写标本信息,可填写多个。
标本编号:根据编码规则填写或者由监测单位自行编制填写,但病人与生物标本要对应。
标本类型: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标本数量及单位:填写采样量及对应单位。
附表3 食源性疾病个案报告卡
编号:
一、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就诊日期:
家庭住址:职业:联系电话:
发病时间:调查地点:
二、主要临床症状:
恶心:①有□②无□呕吐:①有□②无□发热:①有□℃②无□
腹痛:①有□②无□(若有,性质:①阵发性绞痛□②钝痛□③压痛□)
腹泻:①有□②无□(若有,次数:①3次□②3~5次□③6~10次□④10次以上□)粪便性状:①水样便□②米泔水样便□③脓血便□④黑便□⑤粘液便□
共同就餐者出现上述症状:①有□②无□(若有,人发病)
其他症状与体征(请注明):
三、治疗情况:
治疗:①有□②无□输液:①有□②无□(若有,输液名)抗生素药物使用:①有□②无□(若有,药名)住院:①有□②无□四、可疑饮食史:
发病前72小时内摄入的食品调查(自出现症状时间算起向前推溯72小时)
备注:请病人要回忆最可疑的餐次和食物,一定要认真填写出其可疑主要食物名称。
五、临床初步诊断:
六、标本名称:实验室检测结果:
调查人签名:调查日期:年月日。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Ι目的通过对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提高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与防控能力。
Ⅱ适用范围全院医务人员Ⅲ具体内容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规范做好我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登记和报告工作。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对象:(一)怀疑由摄入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等病例。
(二)符合《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规范(试行)》附录“食源性疾病报告名录”中食源性疾病判定标准的病例。
(三)具有可疑共同食品暴露史(同一种食品、同一个餐饮服务单位提供的食品或同一家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等),在时间、地点(同一个村庄、工地、学校、单位等)分布上具有关联,有类似临床表现的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或食源性疾病确诊病例。
三、食源性疾病监测上报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四、临床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发现其接诊的病人符合监测对象中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立即采集主要临床症状、饮食暴露史(包括可疑食品名称、进食地点、购买地点等)、诊断结论(“急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疑似中毒性食源性疾病、其他食源性疾病)等信息,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并于1个工作日内上报疾病预防控制科。
疾病预防控制科收到报告卡后按规定时限审核,并登陆国家“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网上报告病例信息。
五、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其接诊的病人符合监测对象中食源性聚集性病例时,应立即报告疾病预防控制科,并报送病例信息。
疾病预防控制科接到报告后,或在审核、汇总本医疗机构的食源性疾病个案病例信息时发现符合监测对象中食源性聚集性病例后,应在 24 小时内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六、疾病预防控制科负责对医院门诊和出入院登记簿进行核对,对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未按要求上报,及时进行补报。
构成瞒报、缓报、谎报的,一经查实,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按《食品安全法》追究其行政、法律责任。
食源性疾病监测和上报制度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我院特制定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一、管理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组员:xxx xx xxx xxx xxx xx二、工作职责和要求:(一)资料收集要及时。
当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的病例和事件时,要及时填写纸质报告卡,并上报医院的专管人员。
一旦有病例上报,专管人员及时组织院内会诊,并在会诊结束后的1 个工作日内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资料搜集应系统、完整和准确。
《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的填写应当完整和准确,尤其要准确记录患者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等能确保找到该患者的详细信息,以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或以后随访时有据可循。
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的记录应当详细和完整。
(三)收集的资料真实可靠。
纸质《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是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的原始记录。
在每次收到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后,立即对内容进行审核,同时将纸质报告卡整理归档。
(四)临床医生在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包括食物中毒)的个案和事件后,应当及时主动地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并上报医务科及防保科,同时组织院内专家进行会诊。
并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及时上报市疾控中心,并且附该患者全部病例的复印件。
(五)各级医务人员工作深刻领会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的工作内涵,积极参加监测工作相关的培训,具备完成监测工作所必需的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
(六)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开展监测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将卫生系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纳入医疗质量考评。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或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制度一、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二、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三、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疾病/事件: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等专业判断的经验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专业临床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附件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填写说明
1.加*项:为必填项。
2.发生日期:指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时间。
3.报告日期:指负责调查的疾控接到事件报告(口头报告或电话等形式)的时
间。
4.住院人数:仅统计入院治疗并留院观察24小时以上的病例数。
5.首发时间:指首发病例出现症状的时间。
6.潜伏期:统计潜伏期在每个时间段的相应病例数。
7.潜伏期中值、病程中值:指统计学上“中位数”的概念,即一组数据从小到
大排序后,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者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8.食品所属分类、原因食品分类:1)植物类:粮食类、蔬菜、水果、食用菌、
糕点面制品、豆制品、其他 2)动物类: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水产品、其他 3)其他食品:软饮料、固体饮料、冷饮、酒类、食用油、糖果蜜饯、食用糖、食用蜂产品、调味品、其他包装食品 4)保健食品、混合食品、多种食品、不明。
从中选择相应的分类,填入表格中。
9.采样数量、阳性数量:均填相应的样本的份数,而非体积。
10.致病因素: 1)化学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
食品添加剂 2)生物污染物:细菌类、病毒类、霉菌毒素、寄生虫类 3)天然毒素:动物毒素、植物毒素、贝类毒素 4)混合因素 5)不明。
从中选择相应的分类,填入表格中。
11.诊断名称:如事件为豆角中毒,请在“致病因素”选项选择天然毒素-植物
毒素-植物毒素其他;“诊断名称”处填豆角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