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644.01 KB
- 文档页数:4
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服务制度和流程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实际救治过程中,患者转接环节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转接效率不高、信息传递不畅等。
为优化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本文将从方面进行探讨。
一、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服务制度1. 明确转接责任主体医疗机构应明确急危重症患者转接的责任主体,确保在患者转接过程中各环节均有专人负责。
责任主体应包括急诊科、相关科室、转运团队等。
2. 制定转接标准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标准。
标准应包括患者病情评估、转运设备及人员要求、转运流程、应急预案等方面。
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患者在转接过程中,相关信息能够实时传递,为患者提供连续、高效的医疗服务。
4. 强化培训与演练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转接服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同时,开展转接应急演练,确保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熟练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5. 完善考核与评价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转接服务考核与评价体系,对转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考核结果与医护人员绩效挂钩,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二、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服务流程1. 病情评估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根据患者病情、生命体征、诊断结果等,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转接服务。
2. 启动转接程序急诊科向相关科室或转运团队发出转接通知,说明患者病情及转接需求。
相关科室或转运团队接到通知后,立即准备相关设备及人员。
3. 转运前准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安全。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转接过程,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4. 实施转运转运团队采用合适的转运设备,如救护车、转运床等,将患者安全转运至目的地。
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5. 目的地接收与处置目的地科室或医疗机构在患者到达后,立即进行接收。
医院危重症患者转运管理制度一、概述医院危重症患者转运是指将危重症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转移到另一个医疗机构,以获取更好的治疗和救治。
危重症患者的转运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安全可靠的转运设备,以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救治。
二、转运团队的组建和培训1.转运团队由医院内科、外科和急诊科的专家组成,人员数量根据患者转运工作的需求进行调整。
2.转运团队人员需定期进行危重症患者转运培训,包括急救技能的培训、转运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措施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三、转运设备的选用和维护1.转运设备的选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选择,包括担架、呼吸机、监护仪、除颤器等。
2.转运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同时,对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以提高团队成员的使用技能和熟练程度。
四、转运前的准备工作1.转运前,转运团队需要与转入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明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并制定相关的转运计划。
2.检查并准备好转运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充足的能量供应。
3.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解释转运的目的和必要性,并取得他们的同意和理解。
五、转运中的安全措施1.转运过程中,转运团队需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异常情况。
2.转运团队需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定期更换体位,保持通气、吸痰和排尿等基本护理措施。
3.转运团队需注意交通安全,确保转运车辆的稳定和安全行驶,避免不必要的碰撞和颠簸。
4.转运团队需保持与转运车辆和转入医疗机构的有效沟通,及时报告转运过程中的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5.转运团队需定期进行转运中的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的协调性。
六、转运后的处理和随访1.到达转入医疗机构后,转运团队需要及时将患者移交给接收团队,并提供患者的详细转运记录和相关医疗资料。
2.转运团队需进行记录和总结,及时反馈有关转运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危重患者检查转运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危重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舒适和连续性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范围内危重患者的检查转运管理。
三、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安全无风险。
2. 连续治疗:保证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得到不间断的治疗。
3. 快速高效:提高患者检查转运速度,减少等待时间。
4. 细致入微: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转运流程1. 评估患者病情:转运前由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安全。
2. 准备转运工具:根据患者病情准备相应的转运工具,如救护车、担架等。
3. 准备转运设备:确保转运过程中所需的医疗设备、药品和急救器材齐全。
4. 通知接收部门:提前告知接收部门患者转运的时间、地点和病情,以便做好接收准备。
5. 转运过程中监护:医护人员全程监护患者,确保患者安全抵达检查地点。
6. 交接:到达检查地点后,与接收人员详细交接患者病情、治疗措施和注意事项。
7. 完成检查后转运:检查结束后,按照原路径将患者安全转运回原病房或ICU。
五、转运注意事项1. 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措施。
3. 防止管道脱落:确保各种引流管、气管插管等管道固定妥善,避免脱落。
4. 保持循环稳定: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循环指标,及时调整用药。
5. 防止意外伤害:注意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避免患者受到意外伤害。
6. 做好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减轻其转运过程中的焦虑和恐惧。
六、培训与考核1. 对医护人员进行危重患者检查转运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 定期进行转运实战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3. 设立考核机制,对医护人员危重患者检查转运能力进行评估。
七、制度修订本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以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危重患者转运和抢救制度1. 前言为了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在转运和抢救过程中得到及时、科学、安全的医疗服务,本医院特订立了本制度,以规范危重患者的转运和抢救工作。
2. 转运流程2.1 患者评估在转运开始之前,医务人员应进行患者评估工作,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的病情稳定性、转运距离、转运途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等。
2.2 转运准备2.2.1 医务人员配备转运过程中必需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构成,包含至少一名具有急救经验的医生、一名护士以及一名司机。
2.2.2 转运设备确保转运车辆配备齐全、功能正常,包含急救设备、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并保持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
2.3 转运过程2.3.1 护送方案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运距离,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包含但不限于陆路转运、空中转运(直升机、飞机)、水上转运等。
在选择转运方式时,需考虑患者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与亲属协商充分沟通。
2.3.2 护送过程中的护理在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紧密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适时的监护和护理措施,包含但不限于输液、氧气供应、疼痛掌控等。
2.3.3 转运记录医务人员应认真记录患者的转运过程,包含转运前的病情评估、转运中的监护和护理过程、转运后的处理措施等,确保后续医疗人员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
3. 抢救流程3.1 快速反应一旦发现危重患者,医疗人员应快速反应,并立刻启动抢救流程。
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充分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地推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3.2 协同合作抢救工作需要医务人员的紧密协作和搭配,依照分工合作的原则,做好各项抢救任务。
医生应引导并统筹整个抢救过程,护士应供应全方位的护理支持,确保抢救过程顺利进行。
3.3 抢救设备抢救过程中的设备应保持良好工作状态,随时准备使用。
医院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抢救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3.4 抢救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准确记录抢救过程,包含抢救前的病情评估、抢救措施和药物使用、患者反应等。
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危重患者转运制度,是指在危重患者需要转移时,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将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转移到另一个医疗机构的过程。
该制度的目的是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安全地到达并接受合适的医疗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转运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良事件。
首先,危重患者转运制度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包括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转运患者、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转运中的操作步骤和转运后的处理等。
这些规范和流程必须由专业的医疗团队参与制定,并经过试运行和不断改进,以确保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次,危重患者转运制度需要建立严格的人员要求。
转运团队必须由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包括医生、护士、急救人员等。
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能力,熟悉危重患者的监护和治疗原则,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第三,危重患者转运制度需要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药品。
转运车辆必须具备稳定的车况和合适的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等。
同时,转运团队必须携带必备的急救药品和器械,以应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急性病情。
最后,危重患者转运制度需要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
医疗机构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沟通与配合,及时提供有关患者的相关信息和医疗记录。
转运团队与接收医疗机构的专业团队也必须进行沟通和协商,共同制定转运方案,并确保转运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此外,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必须注重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
定期进行转运流程的评估和改进,加强对转运团队成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转运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分析机制,以及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危重患者转运制度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医疗机构、专业团队和各级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
只有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转运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危重患者抢救与转运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危重患者的抢救与转运工作,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抢救和安全转运,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命的救治成功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院内发生的危重患者抢救与转运工作。
三、责任与权限1.医院管理负责人负责订立和修订本制度,监督全院各科室的执行情况。
2.各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实施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并保证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
3.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要依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
四、危重患者抢救管理1.快速反应:收到危重患者报警后,各科室应快速启动危重患者抢救预案,准备相应设备和药品。
2.抢救队伍的组建:每个科室应指定专业抢救队伍,包含医生、护士、急救人员等,确保抢救队伍的敏捷配备和高效运作。
3.抢救设备的准备:各科室应配备必需的抢救设备,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可用性。
4.抢救药品的储备:各科室应依照患者抢救需求,储备常用抢救药品,并定期检查和更新药品的有效期限。
五、危重患者转运管理1.转运评估:在决议转运前,应进行全面的患者病情评估,包含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性、治疗措施、转运距离及交通工具选择等方面的考虑。
2.转运准备:在转运前,必需确保患者病情稳定、转运目的地已做好接诊准备、转运设备和药品已准备齐全,并与转运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3.转运过程中的监测与记录:转运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动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稳定。
4.转运交接:在到达目的地时,应与目的地医院的医疗团队进行交接,并供应患者的转运记录、医嘱等相关资料。
六、培训与演练1.培训计划:医院应定期组织抢救技术培训,包含基础抢救和特殊患者的抢救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的抢救水平。
2.演练计划:医院应订立抢救演练计划,定期组织抢救演练,以提高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本领和团队协作本领。
七、质量掌控与监督1.质量掌控:医院应建立危重患者抢救与转运的质量掌控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和审核,及时发现和矫正问题。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1、规范患者转运制度在严格遵照转科医嘱的同时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暂有生命危险应就地抢救,不宜转运,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运。
2、转运前护理(1)再次核对转科医嘱。
(2)与接收科室的沟通:转运患者前应事先电话(告知:诊断、性别、年龄、神志、特殊管道和特殊用药、需准备急救物品)通知接收科室,接听电话者为当班护士,接收科室获信息后应立即做好床位、氧气等迎接准备。
(3)转运前由医师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在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
(4)整理患者资料,核对并携带转运患者的药物和物品。
(5)妥善固定静脉针和各种导管,药物标记明显,上好护栏和输液架。
(6)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并携带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器械、药品和物品;有执业医师和/或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护送。
(7)离开病区前再次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T、P、R、BP、SPO2等病情,详细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各引流管的名称、位置、刻度、气道情况等。
(8)电梯准备:确保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转运。
3、转运中的护理(1)安置合适的转运体位;不同病情的患者予以不同的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氧气的吸入;对一般缺氧者转运中可用氧枕,用时轻压氧枕,以保证足够的氧流量。
(3)转运途中应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呼吸频率与呼吸型态、脉搏等,并做好应急处理。
(4)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严防滑脱,标识清楚,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及时用药。
4、转运后护理(病区交接)双方认真交接患者诊断、病情(包含已做的检查)、神志、管道、用药及皮肤情况,并在交接表上签名。
锡山区鹅湖人民医院转运患者评估标准及转运人员要求A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医师护士转运:①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②使用机械或人工呼吸器者;③转运过程随时有病情变化的可能,有转运禁忌症但因抢救需要医嘱必须转运者;④转运过程必须配带监护仪器、抢救药械者.B级:生命体征平衡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2个以上护理人员转运:①持续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②有创动脉导管置管者;③有意识不清燥动者;④有人工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⑤自主活动严重障碍无陪护人员的患者。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在医院内,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环节,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治疗效果。
一个良好的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对于医院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医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定义、目的、患者选择、转运流程、转运人员及装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定义危重症患者转运是指在医院内,将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转运的患者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或到另一家医院,以获得更专业和及时的治疗。
二、危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1.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重症患者病情多变,一旦出现意外,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因此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进行转运,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 提高医疗质量。
在更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3. 缓解急重症患者集中的医疗资源。
通过转运,能够将不同病情的患者分流到不同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避免资源过分集中导致医疗供给不足的情况发生。
三、危重症患者的选择1. 病情危重。
必须明确诊断的病情危重患者,如重症监护室病人、病情急性发展的患者等。
2. 需要立即转运。
病情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急救、治疗的患者。
3. 医疗资源不足。
在当前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有效救治的患者。
四、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1. 评估患者病情。
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转运,并确定转运的紧急程度。
2. 患者准备。
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需要准备好转运所需的设备、药品等,确保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3. 通知接收单位。
在确定患者需要转运之后,需要及时联系接收单位,告知患者的病情及转运计划。
4. 转运过程。
将患者从原来的病房转移到车辆中,负责护送患者的医护人员需要全程监护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病情变化。
5. 接收患者。
到达接收单位后,将患者转交给接收单位的医护人员,并详细汇报患者病情及转运过程。
五、转运人员及装备1. 转运人员。
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负责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包括医生、护士等。
医院危重患者院内交接转运制度及流程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包括危重患者外出检查、特殊治疗、手术、转科等过程。
一、转运前的护理
1、根据医嘱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
2、护士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
3、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携带转运途中所需相关资料及急救用物。
4、妥善固定静脉通道和各种引流管。
5、由医护人员陪同转运,通知电梯准备,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二、转运中的护理
1、患者体位舒适,注意保暖,保持头部处于高位。
2、转运过程中注意安全,拉起护栏,推床平稳,防止意外发生。
3、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紧急处理,或将患者送入途中最近的医疗单元实施急救,及时通知病房主管医师、护士长。
4、观察仪器运转是否正常,引流管有无异常,保持输液通畅。
三、转运后的护理
1、核对患者信息,妥善安置患者。
2、做好患者及物品的交接工作,重点是患者病情、管道、用药及皮肤情况。
对交接中存在疑问之处,应及时进行核对。
接收护士详细记录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皮肤、管道、用药等。
3、交接双方在《危重患者转运登记本》签字确认。
1。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是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输过程,更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来病区通过平车、轮椅等转运到其他病区。
为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的内容
(一)规范患者转运制度
安全转运原则:要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
1、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
2、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3、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
4、稳定病情、全面检测;
5、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
(二)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1、工作人员在转运患者前(包括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主管医生需对患者潜在的危险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和批准。
3、综合评估需转运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
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4、责任护士在患者转运前确保患者各项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后方可转运,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患者情况的记录。
5、转运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的仪器与药物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6、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患者安全负责。
(三)转运前协调与沟通
1、转运前应与接受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2、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协调:电梯、门卫、急救箱、转运路线、途径等。
(四)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熟悉患者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等。
(五)转运的实施与监测
1、实施:①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查看体位是否合适、舒适,并为患者做好保暖,待各项工作妥当后才可转运;②安全处理:正确搬运患者,上好护栏,适当约束,应注意保护患者肢体,运作要求平稳;③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防止慌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
2、监测:①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正常运转;④保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
(六)转运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遵医嘱利用随身携带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抢救结束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
二、交接和记录
1、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患者,包括卧位、吸氧等。
2、进行详细的床边交接及记录,包括病历的交接、转运前后和途中的情况、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特殊治疗、初步诊断、各管道在位情况、液体出入量、皮肤情况、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贵重物品等,双方医护人员签名。